党建解放思想会的讲话稿
时间:2022-05-26 03:31:00
导语:党建解放思想会的讲话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委会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一线两支撑”战略,分析县(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创新政策举措,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不断开创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县(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在国计民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对此,我们一定要切实提高认识,形成高度共识。
(一)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极端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发展县(区)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性;是增强全市综合经济实力,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支撑;是巩固基层政权、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二)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紧迫感。近年来,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实施“一特三化”思路以来,县(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周边市尤其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我市县(区)域经济发展还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总量小;二是发展速度慢;三是财政实力弱;四是结构优化度低。对此,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沉甸甸的压力,不断增强紧迫感,瞄准先进,奋起直追。
(三)要坚定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信心。当前,县(区)域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有利的发展条件。党的*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中央提出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近两年中央连续就解决“三农”问题发出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有力的支持措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线两支撑”的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开创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对此,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心。
二、创新思路,突出重点,推进县(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县(区)域经济要谋求新跨越、实现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思路,创新举措,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县(区)域经济“一特三化”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我市实际和县(区)域经济发展方向的,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始终抓牢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把加快发展作为县(区)域经济各项工作的主旋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促进县(区)域经济壮大总量、提升实力、增强竞争力。要注意处理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和谐发展路子。
第二,坚持走工业强县的路子。要把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领导力量向工业倾斜,把工作精力向工业集中,把工作重点向工业转移,真正让工业在县(区)域经济发展中打头阵、唱主角、挑大梁,为县(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工业,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搞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拉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县(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托各自的资源、区位、产业等优势,选准发展方向,突出个性,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形成经济特色,走县(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的路子。注意克服两个误区:一是克服“只有人无我有才是特”的片面认识。特色是相对于比较优势而言的,唯我独有是特,唯我独优是特,唯我最全是特,质量唯我最好是特,市场占有率唯我最高是特,只要比别人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就是特色产品。二是克服“只看现有优势、单靠现有资源”的片面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善于通过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强力的引资手段,实现“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创造优势,创造特色,发展非资源性产业。
第四,推进农业产业化。要加大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在资金、土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的倾斜政策,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带动能力。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尽快在生产布局上形成鲜明的区域性,在经营水平上形成较高的先进性。要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继续支持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业的社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更好地防范自然风险、市场风险。
第五,激活开放和民营两大动力。要树立大开放思想,树立“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的观念,创造开放的环境,制定落实改善投资环境的若干政策,营造亲商、安商、优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在招商引资上,要不怕千山万水,不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使尽千方百计,一定要把项目招过来,把资金、人才、技术引进来。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发展的焦点放在民间,把发展主体定位于民营,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摇风展旗,成为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的主力军。要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领域和准入条件,在政治上、政策上、舆论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切实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六,加快城镇化步伐。一要科学规划,以科学的态度和长远的眼光,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城镇建设规划。二要以业兴镇。引导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各类农产品市场向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三要运用市场机制开发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集体、个人、私营企业等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要走好“以地建城、以地养城”的路子,形成以地生财、以财兴城、以城兴业的良性循环。要加强县城管理,综合整治脏、乱、差问题,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高县城净化、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水平。
第七,优化县(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这次会上已经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审议稿)》,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只要进一步下放权力,只要有利于发展,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权力就要下放够,能放全放。市直各职能部门要大力支持县(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帮助解决县(区)域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破坏发展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全市要抓几个典型,一经查实,严肃处理。要进一步深化县区乡镇机构改革,提高县区、乡镇政府的工作效能。要加快县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三、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形成推进县(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解放思想,坚决冲破一切影响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要坚持市场导向,着眼于“转”,冲破计划经济的思维习惯,从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用市场经济的思路谋划推进县(区)域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闯”,冲破稳重有余、怕担风险、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倡导敢于超越、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坚持自力更生,着眼于“干”,坚持摒弃过分依赖上级扶持的等靠要思想,树立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事在人为的实干精神,充分发挥主动性,立足自身谋发展。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县(区)域经济的大发展。
二要加强领导,为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发展县(区)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克服“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更多地关注县(区)域,关注“三农”,加强领导,合力推动。市里要成立县(区)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和督导,定期研究调度、协调解决事关县(区)域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要选好配强县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并保持相对稳定,原则上没有特殊情况应任满一届。要实行市领导“包县联项”制度,市委常委、副市长分工包县区,帮助指导县区发展,帮助联系项目。各级新闻宣传部门要在各大媒体上开辟专栏,深入宣传报道我市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新特点、新变化、新经验,宣传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努力营造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要强化责任,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发展县(区)域经济,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包括市直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力度不能减,劲头不能松。发展县(区)域经济县区是主体,是直接责任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区领导班子一定要深知肩负的神圣职责,切实增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使命感。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开展县(区)域经济“发展杯”竞赛活动,对实现快速发展、跨越发展的县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达不到常规发展目标的县区,对主要领导要果断采取组织措施,不能让任何人耽误事业,辜负百姓群众。
四要维护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县区要坚持守土有责,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确保一方平安。要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发展壮大县(区)域经济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感,以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紧迫感,锐意进取、务实苦干、奋发图强,努力开创县(区)域经济的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 上一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研究论文
- 下一篇:家庭教育良好环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