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公路司司长技术研讨会讲话
时间:2022-05-15 03:07:00
导语:交通局公路司司长技术研讨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专家,同志们:
去年*月份,部在南京召开了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提出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勘察设计新理念,明确了全面提高勘察设计水平的政策措施。这次,我们以“融贯中西,探索创新”为主题,专题召开全国沥青路面技术研讨会,重点探讨如何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技术研讨会,也是一次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十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作了大会发言,进行了技术交流,开展了技术咨询活动,还利用半天时间,参观考察了沪宁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润扬大桥和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应邀演讲的专家,都是这一领域的翘楚,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渊博知识和精彩演讲,使我们深受教育和启发,获得了一致好评。现场参观的“一桥两路”,代表了当今我国桥梁建设的最新成就和路面建设的最新成果,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交通部公路司和与会各单位,对专家们的辛勤劳动,对江苏省交通厅的精心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有来自全国各省交通厅局、高速公路管理公司、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和材料供应等单位的260多位代表参加。外面的天气很热,会场的气氛更热烈。大家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认真听取专家介绍,踊跃参与会议讨论。会议氛围很好,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目的,是一次富有成果的会议。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大问题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晚,但速度快,势头好。1988年,沈大高速公路和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拉开了我国大规模建设高速公路的序幕。此后的十几年间,成为我国高速公路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黄金时期。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2年突破2万公里,20*年达到近3.42万公里,到今年底,有望突破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发展速度之快和建设规模之大,在世界公路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伴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增长,我们在路面设计、施工、管理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改性沥青、SMA、矿物纤维等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施工装备技术有了明显提高,施工工艺有了明显改进。建立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重视和加强了养护管理工作,推进了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建设,加强了预防性养护,开展了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活动。江苏等省市还投入巨大力量,展开攻关,成绩可喜。
好形势面前要格外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从全社会对建设质量的要求来看,还不理想。其中,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公路健康发展的突出矛盾。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损坏时间早。有的路面建成使用后不久,就出现了较严重的损坏现象,个别路段通车当年就出现了损坏,达不到设计寿命。
二是损坏范围宽。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路面过早损坏问题。
三是损坏程度重。有的损坏不是局限在沥青表面层,而是基层也发生损坏,不得不进行路面重建。
这些年来,各级交通部门对路面质量问题不可谓不重视,大部分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也都把质量当作大事来抓。路面是我们投入财力、科研和关注力最多的单体专业,可为什么还会出现大面积、深层次的早期损坏呢?这方面,专家们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我们从中领悟到不少道理。
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很复杂。既有个别的原因,也有共性的原因,既有技术上的问题,也有管理上的问题,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从大的方面讲,前些年我们赢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路建设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但好多经验来不及全面回顾,许多教训来不及系统总结,前期工作深度不足、建设力量不够、技术储备缺乏的矛盾,现在凸现出来了。从细节上讲,与管理、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后期维护等都有关系。
首先,设计深度不足,搬标准、抄项目,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突出。
一是不能根据实际车辆轴载,进行结构设计和厚度计算。目前,设计单位在进行路面设计时,普遍采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时进行的交通OD调查和远景交通量预测成果,以规范规定的BZZ-100即10吨轴载,进行轴载换算和路面结构厚度计算,而非根据实际轴载进行设计,采用的累计轴载次数往往比实际轴载折算的次数低几倍。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OD调查,重点调查交通流向流量、车辆构成、货类、实载率等,不进行实际轴载调查。随着经济发展,运输需求变化、车辆性能提高,货运车辆向大型、高比重方向发展。设计轴载与实际不符,造成路面偏薄、强度不足,发生早期破坏不足为奇。
二是结构设计与材料设计脱节,对车辆轮压、车速、材料供给、施工水平、自然因素等考虑不足,习惯套用标准结构。比如,面层结构厚度采用5、6、7厘米或4、5、6厘米,全国所有项目基本如此。
三是对路面受力机理认识缺乏足够认识,偏理论力学计算,轻定性定量分析。多年来,我们花了不少时间争论到底用“强基、薄面”还是“薄基、强面”,但始终未找到问题根源。在路面结构上,大多采用半刚性基础层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前期投入成本低,但容易出现裂缝等问题,进而较普遍地导致早期的水损害;国外的高速公路大多采用柔性基层沥青结构,虽然初期造价高,但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实践证明,国内高速公路路面比较好的京津塘高速公路,采用柔性基层,面层总厚25厘米,1992年建成通车,近几年只进行了面层大修;广深高速公路,采用面层总厚32厘米,柔性基层,总厚100-110厘米,1994年建成通车,20*年进行了罩面。这些,都值得我们很好的总结。
四是认识问题的方法片面。我们一谈到路面质量问题,往往想起是不是材料、级配出了问题,老是在细部结构上想办法,对设计荷载与实际车辆轴载轴次的吻合性,对路面结构强度等方面的合理性未加关注。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五是在路面方案选择上,考虑全寿命投资少,追求节省前期建设投资,忽视后期养护投资增加和影响交通造成的经济损失等。
第二,施工质量不高。
部分施工队伍质量控制不严、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较为突出。
第三,从管理的角度看,片面追求建设速度、超限超载严重、后期维护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是超限超载现象在前几年非常普遍,对路面造成重大的破坏;二是一些地区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过分地追求高速度,追求政绩,甚至在严寒冬季进行路面施工。个别地方建设市场不规范,低价竞标、违规违约分包转包、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
我们修路架桥,实则是在书写历史。如果几年后我国建成的几万公里高速公路,没到大修年限就大面积翻修,我们今天所为之奋斗的事业就可能被否定。今天还为之骄傲的建设成就,就可能成为社会的负担。路面是道路使用者对公路工程最直接、最直观的感受体。路面上老出问题,老百姓不满意,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后患无穷,影响恶劣,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为什么这么讲?我想,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最直接的危害有以下五点:
一是影响道路通行,降低使用效率。频繁的、“开膛破肚”式的挖补和维修作业,影响通行能力,降低服务水平和投资效益。
二是造成巨大的投资浪费,形不成有效的财富积累。如果一再翻修,就相当于我们是用几倍的钱办一件事情,巨大的投资未能形成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在繁忙的干线公路上频繁维修,不仅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而且将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最近,就连续发生多起因为高速公路服务水准降低,道路通行者将高速公路经营者告上法庭的案子。这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四是影响交通行业的形象。社会、百姓、媒体,他们不是技术专家,遇到路面损坏,往往认为是建设质量不合格。一些人还将高速公路路面早期损坏,与交通系统个别地方发生的腐败案件联系起来,认为是豆腐渣工程,是腐败工程。
五是给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实施带来隐忧。去年底,国务院通过了《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绘就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宏伟蓝图。规划代表雄心,更代表责任。我们已建了3.4万公里,有2万公里在建,还有3万多公里待建。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留下了后患,而且留下了很多不好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后患。按照《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将建设8.5万公里高速公路,如果路面平均使用8年,那就意味着我国任何时候都将有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在大修。
在去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张部长说了一段语重心长的话。“交通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向社会、向人民、向国家交一份什么样的产品呢?是经久耐用、外表美观、使用方便的优秀成果,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劣质产品?这是关系交通行业形象,关系到交通行业是不是一个负责任行业的大问题。”
张部长的这段话,使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建设高质量的工程,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如果我们做好了,我相信,历史不会忘记我们。如果做不好,历史同样不会忘记我们。但两种忘记,可是截然不同的,也是有天壤之别的。部党组要求我们做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部门,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建优质工程,建精品工程。
二、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选择路面建设方案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更是认识问题和思路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科学、求真、务实、创新的态度,更新观念,博采众长,在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充分调动政府主管部门、项目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尽快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
在做出科学的发展观的部署后,中央最近在一系列会议上都提出,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6月29日下午,张部长主持召开部务会,对如何在交通行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了全面部署。
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也是在交通行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新理念,统筹考虑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养护费用。也就是说,在规划、设计、建设一项工程时,既要考虑初始建设费用,也要考虑后期养护费用、再利用价值及道路使用者成本,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宁肯先期投入大一些,也要减少后期养护费用,以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如同人的生命周期一样,每一段公路,每一座桥梁,每一道隧洞,都有其自身的寿命周期。这个周期就是工程的使用年限,路面早期损坏就是短于使用年限。对混凝土结构来说,一般是50年到100年,沥青路面是10到15年,水泥混凝土路面为20到30年。如果一个工程在不到使用年限就发生损坏,说明采用的设计方案有问题或工程质量有问题。发达国家的公路,很少出现早期损坏,与他们重视工程的寿命周期有关。而我们的公路使用几年或一两年,就出现功能损坏,甚至结构损坏,往往与重视降低建设投资,导致的先期投入不足有关。
在公路建设中,树立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必须深化“三个认识”,做到“四个正确判断”。
“三个认识”:
一是认识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工程耐久性是一切工程质量的核心。没有耐久性,其他质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量越高,耐久性越强,使用寿命越强,价值就越大。工程耐久性高,即使加大投资也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相反,发生早期破坏,节省了再多的钱,也会遭到社会的责备。
二是认识高质量的工程是最有效的财富积累。财富的积累极端重要。一个国家的财富积累,需要高质量的、长寿命的工程质量。浪费财富实际上就是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座的不少同志都去过国外。在欧洲,几百年以上历史的建筑比比皆是。拿我们公路来说,如果设计寿命10年的路面工程使用20年,设计寿命50年的桥梁使用100年,就等于用一份的资源,办了两倍的事情。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减少资源消耗,建设低劣工程就是最大的资源浪费。
三是认识降低建设成本不能以增加后期投资为代价。按照系统论的原理,局部最优不等于系统最优。交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我们交通部门既负责工程建设,也负责后期维护。不能因为分工不同,搞建设的同志就不考虑后期养护,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政绩,一味追求建设规模和建设速度。我们有些工程项目,由于先期投入不足,使用寿命缩短,后期翻修维护费用远远超过建设成本。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先期投入大一些,增强工程的耐久性,达到总体资源消耗最小的目的。当然,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建设资金还很紧张,还要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但该省的钱要省,不该省的钱不能省。
“四个正确判断”:
一是在设计上,要正确判断路面实际荷载与计算荷载的差异。用上个世纪的数据和标准来做今天的设计,显然是不行的。另外,即使开展了治超,车辆实际荷载还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一定要按实际荷载进行路面设计。
二是正确判断建设成本与后期成本的关系。不仅要关心经济成本,更要关心社会成本。建设时少花钱,过几年花大钱,同时还要大幅度降低公路服务水平,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这种做法绝不是节约。
三是正确判断实验成果与实际施工的差异。我们不能总是高估施工质量,认为实验室能做到的,设计和施工就能做到。要以实际施工能达到的结果,来控制设计,而不能仅仅用试验能达到的结果来控制设计。
四要正确判断半刚性基层的不足,加大采用柔性基层的力度。我们要讲科学,而不能想当然,再也不要带着感情色彩去讨论半刚性基层的优缺点。现在看,采用半刚性基层导致的水损害,是路面早期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短期内还很难解决,而且即使按现在的设计理论计算,15年设计寿命达到后,必须进行从基层到面层的大修,这也是将来社会无法接受的。要加强半刚性基层路面研究、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典型路面结构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认识不能浮在表面,要加大定量分析研究。
三、解决高速公路路面早期破损的对策措施
下面,我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提几点要求。
(一)加强和完善各环节工作
提高路面质量,攻克路面早期损坏顽症,是一个“链条”工程,需要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科研、养护管理等各环节、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哪一个环节的工作跟不上,或者说,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容易引发早期破损。为此,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环节:
要切实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交通部《关于在公路建设中严格控制工期确保工程质量的通知》(交公路发[20*]309号)的要求,把保证合理建设工期作为一件大事,宁可速度慢一些,也要把各环节的工作做精、做细、做好。气温10度以下及雨天等自然条件情况下,不得进行路面施工。
设计单位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路网情况和车辆超限超载等实际,深入分析变化规律,进行路面厚度计算和结构设计。要正确理解规范中有关指标的使用前提和适用条件,灵活运用规范,避免照搬照抄项目设计。同时,改进路面结构、材料、排水等细节设计。
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自检体系,对于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均明确质量目标,并落实到各道工序的施工责任人与自检责任人,务必做到层层把关,分级负责,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施工。
工程质量仅凭领导的关注是不够的。在这里,我特别强调施工一线人员的培训问题。路面的质量,最终不取决于施工机器和材料,不取决于设备或材料是否进口或国产,而取决于在施工现场操作设备和使用材料的施工人员。先进的设备和材料本身决不会带来高质量的路面。要通过培训施工人员,使之掌握必要的施工工艺,正确地使用材料和设备。同时,还要善待一线人员。有的桥梁就发生过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孔没有灌浆的情况。我相信,这绝不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意而为,很可能和一线人员的责任心有关系,和他们的心态也有关系。如果一线工人的工资老是被拖欠,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肯定大受影响。
项目法人要增强质量责任感,建设过程中要明确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对原材料、拌和、摊铺等影响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工序要加强旁站和监控。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养护管理单位,要重视预防性养护工作,积极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制定和完善预防性养护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加强经营性收费公路的监督检查,确保养护资金投入,做到早发现、早治理。
(二)加大投入,加厚路面,加强强度
当前,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最现实、最有效、投资效益最好的途径,就是增加路面厚度。以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结构为例,如果把路面下面层加厚一倍,如增加7厘米下面层,4车道公路路面,每公里增加投资约100万元,与工程总投资每公里4000万元比较,仅增加2.5%。按全国新开工5000公里高速公路计算,全部投资可能增加50亿元,远低于每年因超载造成的300亿元路面损坏损失。按少一次大修计算,15年内每公里投资可节约300万元。
过去,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既省钱又耐用的路面。在没有找到省钱的答案之前,应该先找到一个耐用的答案。作厚肯定不吃亏,否则我们光考虑省钱,修了坏,坏了修,结果还是多花钱。我在这里强调一点,拟建和路面尚未施工的在建项目,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按实际轴载轴次设计路面厚度。如果投资增加超过规定,可以按政策变化进行调概。
(三)完善标准规范,加快中外交流,尽快提高设计水平
公路工程标准规范是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的技术准则。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我们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标准规范体系,但与当前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快速变化的需要相比,仍然滞后于建设实际。尤其路面设计规范值得改进的方面较多。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先进的技术标准规范也是人类在工程建设领域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的结晶。在公路建设和管理领域,国与国之间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具有很多共性。尤其是世界发达国家,有先进的试验条件和雄厚的资金支持,基础科研厚重扎实,较少急功近利,与我国工程建设共性的东西比较多。我们要博采众家之长,加大引进力度,做到为我所用,争取在短时间内实现国内技术领域的跨越。
目前我国已与许多发达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与德国,部公路司已有长期合作计划,与美国运输部联邦公路管理局计划签署合作计划或备忘录,在路面等领域开展合作交流,采取互派专家讲学、举办研讨会、合作开展研究等多种方式;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官员协会(AASHTO)还表示,希望与交通部公路司签署备忘录,同意我部翻译出版他们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会后,我们将组织全国先进力量,进行攻关,尽快完善路面设计等规范。
智力是没有国界的。现在,我国国力增强了,有能力提供较高的待遇,加上我国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工程实践,对国外人才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们要通过引进一大批国外的优秀人才,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锻炼我们的队伍。我听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同志讲,他们聘请了美国的退休老教授,定期到国内讲学和传授工程经验。希望各地区、各单位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走出去、请进来,多派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出去看看,开阔视野,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提高我们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面总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经验,因地制宜,加强研究,严格管理,全面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确保公路交通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坚持不懈做好治超工作
车辆超限超载对道路路面的危害是致命的。治超工作开展一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形势不容乐观,如有放松,治理不住,再好的路面质量、再厚的路面结构也抗不住碾压。国务院办公厅不久前下发了关于加强车辆超载治理工作的通知。各地要按国办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巩固治理成果。
(五)加强旧路面材料利用,建立资源节约型交通行业
公路改造确定路基高度和路基加宽方案时,要把老路路面改造利用和环境恢复,作为重要因素予以考虑。对于路面翻修改造,宁可适当加大投资,也要充分利用旧路面材料。各省要根据当地实际,加大旧路面材料利用科研力度和成果推广力度。
(六)加强改造期间交通组织
在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要科学安排施工路段、合理组织改造规模。尽量增加夜间等非高峰交通时段施工。加强施工作业安全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加强道路改造交通路网信息提供等交通疏导,让司机提早选择绕行线路,减少司机乘客的怨言和牢骚。同时,要加强维修方法和维修技术的研究。
(七)研究制定长效质量保证体系
要转变重建轻养,加强养护科研、资金、技术投入,鼓励探索路面设计施工总承包,逐步建立数据采集等道路管理养护体系。
(八)抓好会议的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有些省份不仅厅领导亲自与会,还带来了一线的设计、施工、检测和科研人员。一般的行政会议,我们都控制与会人数。但这种技术交流性质的研讨会,参加的人越多,知道和了解的人越多,效果越好。希望参加的各单位,回去后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同时,借鉴勘察设计会议的经验,组织专家到各地宣讲。各地也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培训力度,以新理念指导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治工作。另外,我们将根据会议精神,组织专家修改完善并尽快颁布已起草的《关于防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指导意见》。会后,我们将把这次会议的专家演讲,刻成光盘,发给大家。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我们有先进的理念、认真的精神、科学的设计、合理的结构、充足的厚度、完全的压实、严格的管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让我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齐心协力,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以对国家、对历史、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品质的建设成果。
感谢大家!
- 上一篇:交通厅新闻发言人培训班讲话
- 下一篇:建设中心城市发展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