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周年庆祝会讲话

时间:2022-04-03 11:18:00

导语:妇联周年庆祝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妇联周年庆祝会讲话

同志们:

在全省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全省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暨省网上家长学校开通一周年庆祝典礼。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生同志委托,首先,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长期以来积极开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省网上家长学校开通一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省有关部门和单位交流了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大家讲得都非常好。近年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体现在: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将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政策,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特别是今年以来,我省实施了“农村关爱工程”,对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工作网络不断健全。全省积极构建以基层党政机构为主体的组织管理网络,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教职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关爱网络,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围绕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共同出谋划策。三是关爱活动扎实有效。广泛开展了“社会妈妈助春蕾”、“城乡儿童手拉手”等活动,注重从思想品德上教育引导,从结对帮扶上形成特色,从城乡联动上逐步推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认同。四是舆论宣传有声有色。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舆论氛围。省网上家长学校还开设了“关爱留守儿童”专栏,宣传国家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交流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全社会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进行关注。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是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各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有成效。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强调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我们要深刻理解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把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放到和谐社会建设大局中体会和把握。

首先,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保障儿童基本权益、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需要。今年6月1日实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接受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很多困难,心理、生活、安全等方面容易产生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妥善解决他们的问题和困难,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社会工作。

其次,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输出地政府要解决好托留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发展稳定,有利于广大农民家庭的幸福和谐。各级各有关方面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作为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将这件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

第三,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国家兴衰,人才为本。人才培养,要从儿童抓起。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与其他少年儿童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心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以推动。

二、全面动员社会各方共同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是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劳动力转移产生的社会现象,在目前经济转轨形势下,这一现象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特殊群体,着重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效监护网络。

一是要健全学校监管机制。建立委托监护制度,家长或监护人要与学校共同签订教育管理责任书,保证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准确记载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和儿童日常学习、品行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动员教职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亲情交流制度,开设“亲情通道”,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与家长定期或不定期地保持联系;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建立心理辅导制度,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家长和学校联系制度,在家长与学校之间建立广泛而经常的联系。

二是要强化家庭教育监护机制。充分发挥我省家庭教育机构完备的优势,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科学的教子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实现从“自然父母”到“合格父母”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父母的道德和法制教育,明确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监护和教育的责任主体是父母,引导农村家长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孩子的关系,切实担负起第一监护人的责任。

三是要形成社会关爱帮扶机制。通过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感情上关心和帮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通过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两免一补”等,帮助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完成学业。通过组织“社会妈妈”、“妈妈”、“五老”人员、各行各业志愿者等,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给他们更多的关爱。

四是要建立社会托管服务机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托管服务、文化补习、文化娱乐等服务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培育并完善以社会组织为依托的服务机构,不断满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对各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引导和监管,制定和推行质量管理标准,推动民办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江苏实际,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一,强化责任,协调推进。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各级党委、政府要注意发挥各方优势,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省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领导小组要发挥重要作用。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能,扎实推进解决有关突出问题。组织部门、文明办、农工办、妇联等要切实负起责任,牵头协调做好相关工作。教育部门要制定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公安部门要把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管理与保护纳入工作职责;民政部门要切实保障有特殊困难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及其家庭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医疗保健。司法、财政、农林、人口计生、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共青团、工会、关工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

第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把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信息传递到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要加大保护儿童权益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大先进典型、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村劳务输出人员自觉履行家庭教育责任和义务,激励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在全社会形成关爱、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省、市网上家长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结合实际开展宣传教育。

第三,培育典型,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树立一批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先进典型。要在建立全国和省级流动人口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一批示范基地。通过家长学校向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使他们能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创新思路,拓宽载体。近年来,全省各地的关爱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儿童从中受益。但也要看到,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群体非常庞大,各种新问题还会不断产生。各级各有关方面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拓宽关爱工作载体。特别是要通过设立“感情信箱”、建立档案和联系卡、开设亲情热线、聘请家长等,从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多方面关注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家”的温暖。

同志们,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