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创新评审会讲话

时间:2022-03-07 08:36:00

导语:高校科技创新评审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科技创新评审会讲话

各位专家、同志们:

为了积极贯彻《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河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要求,进一步增强全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为推进创新型河南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经研究决定,启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好15个左右的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200名左右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

今天会议的任务是评审全省首批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第二批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首先,我代表省教育厅对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参加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斗在科技工作第一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

下面,我就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人才建设及我厅两项支持计划的评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的责任感

(一)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战略要求

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大也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过程中,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河南,关键是要紧密结合河南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任务,通过科技创新的大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中央、省委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大部署,既为高校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创新团队作为高水平人才的重要载体和高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迅速成为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力量,并由于其目标集中、资源共享、学科融合和创新人才具有较强的科技攻关能力而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启动了“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创新研究群体支持计划”,教育部启动了“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各省、各高校及科研院所也相继出台了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的支持计划,陆续建成一批多层次、跨学科、点面结合的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了一大批创新意识超前、创新能力较强、创新成果丰硕的高水平人才。

近年来,我省也加快了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的步伐,通过引进人才、凝聚队伍、资金支持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20*年,全省高校获批3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占全省立项总数的一半;省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评审,高校有45人获得支持,占总数的89%。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果,如郑州大学王复明主持完成的《路基路面材料特性反演与快速检测维修整套技术》和河南师范大学渠桂荣主持完成的《系列核苷生产新工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主持完成的《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气孔调节机制》获得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已经成为我省高水平重大创新成果的主要完成者,成为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和水平的骨干力量。因此,各高校必须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切实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实现中原崛起做出新贡献。

(二)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是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尽快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融入国家宏观创新体系、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高校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而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就必须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

目前,我省高校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高层次稳定的团队少、低水平临时搭建的团队多;主持重大项目的团队和人才少,参与较大项目的团队和人才多;开展前沿科技研究的团队和人才少,从事跟踪技术研究的团队和人才多。同时,高校的科学研究大多是以学院(系部)等教学单位为基础进行的,资源共享难、仪器设备利用率低、资产投资效益不高,组织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大兵团作战的难度很大。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阻碍了创新人才科技潜力的有效发挥,影响了高校在我省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尽快解决我省高校科技创新整体水平较低、承担重大科技项目能力不强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切实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既是推进高校科技创新的组织保证,也是提高科研效率、提升高校科技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创新型河南的重要举措。

(三)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更多的人才支持,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许多领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但是,随着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异军突起和建设创新型河南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高校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任务日益加重,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日益受到现实社会的严峻挑战。

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催生新兴学科,使传统学科进一步凝炼成为优势特色学科,进而提升广大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最新的科学知识。同时,创新团队通过带头人的引领、骨干教师的带动,汇聚一批高层次博士、硕士和优秀本科生参与到重大项目的科学研究中,在创新活动中培育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和业务水平。另外,通过创新团队所特有的“感应作用”、“互补作用”、“师承作用”和“控制作用”,促进团队成员间的学术交流和知识拓展,为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开辟新的途径。

二、科学发展,大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支撑高校生存、发展的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系统工程。在大规模地开展基础建设之后,高校必须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到人才和团队建设上来。高校的团队必须以学科和科研平台为依托,以人才的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为基础,以制度和环境作保证,遵循人才成长和科学研究的双重规律,突出团队和人才建设的重点,破解制约团队和才人发展的难点,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支持和发展,持续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一)物质是基础

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和必要的硬件条件是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物质基础。没有一流的科技平台和研究条件,很难吸引和稳定高水平人才队伍。没有一流的人才和坚实的科技平台支撑,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团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支持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的物质基础,既包括科技平台,又包括与团队和人才建设相互关联的共用设备、基础材料、网络信息和图书资料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和我省基础性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相当一部分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分布在高校,一大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以及跨学科、开放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也建在高校。高校必须把现有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学校的规划建设平台与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团队和人才建设确定的目标要求,抓住两大建设所带动的资源汇聚时机,切实加大学校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整合学校基础资源,实现创新团队、创新人才与创新平台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尽快提升我省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人才是核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高校发展最可宝贵的财富。从国际国内优秀创新团队的建设经验看,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是团队的代表和统帅,其学术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决定着团队的兴衰,也是创新团队得以发展并形成自己特色的关键。创新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应具有精深的学术造诣、良好的学术道德、较高的学术声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团队中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无论是在创新团队建设中,还是在科技创新的活动中,优秀人才所起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他个人能取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更重要的是把一批优秀的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群体,共同建设好一个学科或学科方向。因此,各高校必须特别关注高水平人才建设,要从战略高度,充分预见到学科的发展趋势,瞄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国家中长期战略需求、学校已有的优势和基础出发,通过多层次凝聚、锤炼,找准重点支持的学科方向,这是保证高水平人才和团队成员旺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团队获得支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要优化创新团队的成员结构,以领军人物为核心,以优秀拔尖人才为支撑,以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为基础,根据学术方向发展需要调整团队成员的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成员的智慧、能力、情商等优化组合,实现个人与团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保持团队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持续发展。

(三)政策是保障

完善的政策是高校人才、团队建设的重要保证。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配置、流动、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着力营造高校科技人才快速成长的制度环境。

高校要认真按照国家及我省关于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的要求,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改变资源的分散状况,切实加强对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的规划指导,在申报项目、基地建设、经费需求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积极扶持,力求在未来5~10年内组建一批具有国际国内一流水准、创新能力强、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的开放式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高水平科技领军人物,取得一批具有较高显示度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要尽快建立有利于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稳定发展并充分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境。加快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教师岗位聘任制,逐步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办法。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针对不同性质、不同学科的创新团队和人才实施不同的分类评价。对于偏重基础研究的要以学术创新价值评价为主、应用经济价值为辅;对于偏重应用研究的要把学术创新和经济效益放在同等位置;对于偏重试验开发研究的要以经济效益为主、学术创新价值为辅。要以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和科研辅助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础,逐步建立科学、民主、高效的评价、激励和约束机制,实施“分层次、分角色”评价,确保整个团队成员密切合作,荣辱与共。要变革分配方式,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分配制度的激励效果。

要强化管理,积极探索团队运作和人才成长模式。各高校要从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管理运行模式。要大力构筑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协调运行的建设模式,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扩大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权力和资源配置权,明确行政负责人的服务角色。要实施多层次、多目标管理,加强对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方面的培训教育,通过确定有吸引力的发展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工作氛围,把具有广泛目标的团队成员的精力持续集中在可实现的创新成果上,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和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

4、文化是灵魂

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将支撑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校必须树立开放、创新、民主、合作的观念,切实加强团队和人才工作的文化建设。要特别关注创新文化建设,为科技人才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严谨科学的科研环境。要鼓励优秀人才和团队成员树立开放观念,具有全球视野,重视不同文化的沟通借鉴、合作交融,积极推动成员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创新团队成为一个“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研究群体,形成鼓励学术争论与批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氛围。优秀人才要自觉地营造这种民主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能力,使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民主的环境既要靠文化营造氛围,更要靠制度作保证,要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创造良好的民主学术环境。

协同合作既是团队精神的核心,也是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科技创新团队的根本功能就是为了让创新团队的整体创新业绩大于成员个人的简单加和。因此,要引导团队成员正确认识自身作用和价值、增强实现团队目标的责任感,大力弘扬团队合作精神,大力营造协同攻关、顾全大局、和谐共进、团结奋斗的氛围,增强创新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以评促建,提高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的整体水平

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支撑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实现高层次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评审工作涉及到高校科技的发展和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各位专家要充分认识我们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继续支持创新人才的重大意义,明确评审要求,把握评审程序,坚持评审原则,顺利完成评审任务,进而推动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

(一)明确任务

为了做好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的评审工作,我们在今年4月份就安排部署了推荐工作,经过高校逐级推荐和遴选,共有20个创新团队和65名优秀人才推荐到省教育厅。从申报的总体情况看,无论是职称、年龄、性别,还是学校分布、学科分布,申报的人才层次越来越高、研究基础越来越好,申报的研究领域越来越能体现我省高校的学科优势、越来越能关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关键技术领域和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

这次评审的主要任务,就是从各高校推荐的20个创新团队和65名人才候选人才中遴选出20*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0个,2009年创新人才支持计划38名。其中,创新团队仅支持教育厅经费直供的高校。人才支持计划要评出省财政教育厅直供高校候选人35名,省财政非教育厅直供高校候选人3名。为了强化学校的监管责任,提高实际建设效益,对获得省里经费支持的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我们要求学校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如果发现哪个学校没有配套或没有配足,影响了计划的执行,影响了优秀人才的科研工作,我们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直至取消其支持计划。对没有获得经费支持的创新团队和人才计划,学校也要按照省里的管理要求解决好经费支持问题。对项目支持好、科研工作开展好的学校将在今后的项目评审中给予倾斜。

(二)遵循程序

为保证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评审质量,这次评审设立了评审委员会,并按照学科相近的原则,设立了7个人才评审学科组,4个团队评审组,明确了评委会和学科组的职责范围和任务。这次评审工作的程序是,首先由各学科组按照分配的名额,在认真审阅申报材料、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投票产生参加面试答辩的团队和候选人;其次是由评审委员会对参加面试答辩的团队和候选人,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我厅支持的团队和人选。第三,省教育厅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审核,确认无误后进行公示;最后正式发文公布,并按计划支持建设。

(三)把握导向

我厅启动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人才支持计划,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尽快提升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是为了使我省高校的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迅速成长为国家级的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在更广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上,承担更加重大的任务,为科教兴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各位专家在评审过程中,要把这次评审与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结合起来。把培养一批拔尖人才作为评审的首要任务,把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为推进高校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要把这次评审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积极支持以重点建设高校、重点学科、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主要依托的创新团队和人才;要把这次评审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协调推进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校不同学科的优势,高度重视前瞻性的基础研究,积极支持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要把这次评审会议与高校科技创新模式转变结合起来,进一步确立和强化高校源头创新地位,引导全省高校瞄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积极培育自主创新成果源,并积极推进已经取得的创新成果的推广转化。

(四)坚持原则

第一,科学客观、突出重点原则。客观、公正、公平、公开,既是评审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也是评审能否达到目的重要保证。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都是长期从事高校科学研究与管理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具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业内享有崇高的威望。相信各位专家一定能够坚持标准,克服学校本位以及专业背景的局限,排除人情风等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站在对河南教育事业发展负责,对省教育厅负责,对高校负责的高度,按照团队和人才计划的要求把握好评审工作的重点,以人才培养和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难题为目标,引导广大高校科技人员自觉走原始创新的道路,通过评审使我省高校的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鼓励创新、择优支持原则。在评审过程中一定要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把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是否支持的重要依据,倡导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用新视角、新思路、新内容、新方法探索科技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引导高校杰出科技人才根据国家、省科技发展方针,紧密围绕国家、省科技战略目标,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着力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解决河南省乃至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以促进我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

第三,发扬民主、统筹兼顾原则。发扬民主是做好评审工作的基础。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评出水平、评出和谐、评出导向,只有发扬民主才能把真正优秀的团队评出来、把真正有水平的创新人才选出来。希望各位专家在评审过程中,遇事多商量、多沟通,增进理解,形成共识,按照评审要求扎实开展工作;评审工作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兼顾;既要注意学科平衡,又要注意整体布局。

第四,分工负责、综合平衡原则。学科组的工作是评审的关键,也是整个评审工作的基础环节。希望组长切实负起责任,结合各组的申报情况,将具体任务明确到人,将评审责任落实到人。这次申报的创新团队和人才计划,既有科技水平高的单位申报者,也有科技水平一般的单位申报者,甚至还有非直供高校申报的;既有传统优势学科申报的,也有新兴交叉学科申报的;既有高水平专家教授主持申报的,也有年轻博士主持申报的;既有基础研究,也有科技攻关、软科学研究;层次不一、类别众多。因此需要各位专家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学术优势,通过评审,既要使不同类别高校能够均衡发展,又要体现对高水平大学的重点支持,力争使各类高校、各种学科、各层次人才均衡发展。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受经费的制约,各学科组资助立项的矛盾比较突出,但是,各学科组要把矛盾消化在组内,决不要在矛盾尚未妥善解决,额外提出增加资助立项指标的问题。

第五,遵守纪律、公平公正原则。评审纪律是所有评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过去教育厅组织的各类评审活动中,绝大多数专家都能够从评审工作的大局出发,严格按照评审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开展评审工作。在评审过程中,由于指标、学科、学校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不同意见是在所难免的,希望各位评委增强大局意识,克服本位主义,注意保守秘密,不该对外说的话坚决不说,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尽量避免各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同志们,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支持计划的评审,关系到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我们教育系统的社会信誉,希望各位专家一定要站在促进“中原崛起”、推动高校科技创新的高度,强化评审工作的政治责任,科学、客观地开展评审工作,真正把研究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梯队合理、预期成果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团队和人才评审出来。通过这次评审,引导高校进一步重视、支持和加强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和人才建设,从而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评审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大家工作肯定比较辛苦,现在也正值盛夏,天气炎热,希望各位评委注意身体,也希望我们所有会务人员要搞好服务工作,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专家安心工作。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这次评审工作一定能够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