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讲话

时间:2022-03-07 08:32:00

导语:中小学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学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讲话

同志们:

为了做好今年秋季开学后的各项工作,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启动实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和收费行为,加强校园安全,确保新学年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进行,促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天,省政府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孔玉芳副省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两年,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精神,以迎接“两基”国检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为契机,加大投入,落实责任,集中了更大的精力和财力,重点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顺利通过“两基”国检作为20*年河南教育的重大成果而载入史册。下一步,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结合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大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确保如期实现省政府提出的“用5年左右时间使全省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实现均衡”的目标任务。

1、认真组织开展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为调动各地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积极性,省政府决定,从2008年起在全省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每两年评选表彰1次。首批先进县(市、区)评估验收将在今年年底进行。对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任务、综合评估前10名的县(市、区),颁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奖牌,并奖励每县(市、区)80万元。各省辖市要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先进县创建规划,积极支持并组织所属县(市、区)参加创建活动,争取使一批义务教育发展水平高、工作力度大的县(市、区)率先进入先进县行列,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本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挥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与财政、人事、发展改革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要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对创建县的资金和项目支持力度,在农村中小学图书仪器装备工程、城镇薄弱学校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或倾斜。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过程指导,跟踪了解创建工作进度,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指导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加强城镇薄弱学校改造。加强城镇薄弱学校改造,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既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破解城镇入学难、大班额和择校热问题的根本出路。今年省委、省政府在向社会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中明确提出:以省辖市党委、政府为主,筹措资金改造200所城镇薄弱学校。省教育厅已将200所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分解下达到各省辖市,并建立了月报制度。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省辖市都能认真落实改造资金和项目学校,不少项目已经开工。但是,还有个别地方重视不够,进展情况不容乐观。各地一定要从落实“十件实事”的大局出发,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局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克服种种困难,确保把改造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所项目学校,在年底前顺利兑现省委、省政府对社会各界的庄严承诺。新学期开学后,教育厅将组织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地方要通报批评。

3、认真贯彻执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省教育厅、发改委、建设厅印发的《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从学校的布局和规模、校园和校舍、仪器设备和场地、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统一规范,是办好每一所农村中小学的最低保障线,也是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依据。各地要依据这一标准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辖区内学校分期分批达到基本标准。

二、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经省政府同意,我省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今年4月份,省教育厅召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动员暨通识培训大会,对我省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之后,又下发了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培训骨干教师2800多人,培训各学科教师38000多人。目前,新课程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一项基础工程。它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地、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顺利推进。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确定之后,组织实施的任务主要在学校。因此,这里要特别强调,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各高中学校务必要按照国家和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首先,要按照国家和省里课程方案,制订学校的实施方案和课程计划,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在开设好必修课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设好各类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其次,加强校领导班子和教师的培训,着力转变校长、中层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培训工作。第三,尽快建立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新课程要用新办法、新制度来管理,包括选课指导制度、学分管理制度、教学研究制度以及教学管理常规等。第四,要充分发挥样本校的作用,明确省辖市、专家和学校的职责,使其真正按照新课程实验的理念和要求去做。第五,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和校际间资源的互惠共享。

2、加强研究,不断总结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和深化的过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研究,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各级教研部门要把新课程实验作为中心工作,立足教学实践,围绕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指导,帮助学校解决实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各普通高中要加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工作,组织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帮助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职业习惯,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环境,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要加强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的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

3、加强领导,搞好跟踪指导服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首先,要解决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所必须的经费和编制问题,设立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项经费,确保新课程实验和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对高中学校的投入,按照新课程实验的要求,添置必须的设施设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使所有普通高中学校都能达到或基本达到实施新课程所需要的基本条件。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由教育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解决课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与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良好条件。要经常深入高中学校了解和掌握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情况,加强对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管理,为学校实施新课程提供必要的指导与服务。各地要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作为对高中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建立专项评估和督导制度,确保每一所学校都能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实施新课程。

4、加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政策,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社会氛围,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争取全社会对实验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三、细化方案,落实资金,切实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省政府决定,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前不久,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省财政厅、教育厅也下发了《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准备工作的通知》,对这一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各地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国务院文件的要求上来,珍惜和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义务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新台阶。

1、制定完善工作方案,足额落实配套资金。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我省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所有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直接免除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按照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标准享受补助。各级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制定免除学杂费方案,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每一个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资助。同时,按照省财政厅、教育厅通知要求,秋季开学前,各省辖市财政部门要预拨部分免学杂费补助资金,市区财政部门要足额拨付预算内公用经费。目前尚未拨付到位的要抓紧安排,以确保秋季开学后学校的正常运转。

2、努力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保障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各省辖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入的数量、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情况,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发展。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免除学杂费,不收借读费。各地应按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接收人数,对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办学校足额拨付教育经费。

3、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社会各界的心理预期。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不同于农村。一是学杂费占全部城市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的比例并不高,免除学杂费减轻群众经济负担的效果不会像农村那样显著;二是免除学杂费后城市义务教育面临的择校矛盾短期内还难以全部解决。各地对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化解矛盾。要及时主动与新闻媒体沟通,统一新闻宣传口径,准确宣传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各项政策;要认真开展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广大校长的政策培训工作,传达好、执行好国务院文件精神;要主动向人大、政协汇报,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争取理解和支持。总之,要引导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形成合理的心理预期,为政策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和收费行为

规范中小学办学收费行为,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事关教育形象和发展大局。近年来,我省坚持标本兼治、奖惩结合,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学校的办学和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投诉大幅度减少,满意度大幅度上升。但是,不规范的办学、收费现象在个别地方和学校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1、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依法负起规范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责任,不得将义务教育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应均衡编班,不得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十不准》,不准非寄宿制学校安排早晚自习、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统一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准统一征订或摊派各类教辅材料、学习用品等,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形成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各地要制定和完善规范中小学校办学行为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学校牢固树立法制意识,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办学。要按照省政府《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工作。省政府的文件印发后,省教育厅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绝大多数省辖市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今年全省所有改制学校均没有以改制学校的名义招生,大多数省辖市的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已明确了办学性质。但也有个别地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希望各地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按照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坚定不移地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工作,确保年底前基本完成规范义务教育改制学校的目标任务。

2、加强对学校收费行为的监管。要加大对收费政策的宣传力度。各中小学校都要在校园醒目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校长对本校的收费政策要做到应知应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收取费用。要强化学校收费资金管理,严禁截留、平调、挪用、挤占学校收费资金。要加强检查监督力度。新学期开学后,省教育厅将组织对各地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违规收费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继续深入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和民主评议学校行风活动。要继续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进教育收费的规范化。要坚持纠、评、建相统一,组织开展好民主评议学校行风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把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招生、收费问题贯穿于评议工作全过程,边评边改,以评促改,切实规范办学、收费行为,树立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

五、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学校安全关系着社会稳定和亿万家庭的幸福。确保学校安全稳定,责任重于泰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切实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强化管理,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师生健康安全。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师生安全教育。抓好安全教育,这是搞好学校安全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今年九月是全省第四个“中小学安全月”,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时机,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要深入贯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教育中渗透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利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采用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加强与公安、消防、交通、卫生、地震等部门,以及与学生家庭、社会各方面合作,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活动。要重视加强安全模拟演练。四川地震灾区的实践证明,坚持开展应急演练,是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减少师生伤亡的有效措施。各地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今后,全省各中小学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模拟应急疏散演习,并且要坚持下来,形成制度,养成习惯,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预案能迅速启动,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紧急疏散。

2、加强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今年是国务院安委会确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按照国务院要求,省政府今年5月1日至7月31日在全省范围开展了百日安全专项督查活动,之后又组织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回头看活动。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的场所,未成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又相对较弱,因此做好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尤为重要。各地要在秋季开学前后,组织专门力量,对校内的校舍、校车、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等重点设施、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全方位、拉网式的排查整治,特别要把学生宿舍建筑内的商业场所作为安全隐患治理的重中之重。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登记在册、落实责任、认真整改。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隐患,必须采取严厉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挂牌督办,跟踪问效。对因隐患排查治理不力导致发生重、特大伤亡事故的,要依法查处,严肃追究责任。

3、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加大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力度,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措施。要对食堂、饮水设施、厕所、宿舍等容易造成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环境进行经常性地检查,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要积极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要建立健全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尤其对一些传染性疾病或群发性不明原因疾病要及时掌握、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4、精心组织好校车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前不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教育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通报了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8.12”重大交通道路事故。为了从此次事故中汲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国家四部委要求各地于9月1日至10月31日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精心组织好此次集中整治行动。要督促学校健全组织学生集体出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凡学校组织开展的学生集体出行活动,必须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出行前要开展必要的安全教育,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跟车,选择安全线路,并从严审查承运企业、车辆、驾驶人的资质,严禁租用无证无照的社会车辆,确保师生集体出行安全。

5、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教育、防范、治理等要求贯穿于教育教学、生活等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加强学校门卫管理,建立健全值班、巡视制度;要继续加强对游泳安全的教育与管理,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夜间值班和巡查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确保寄宿生的安全。要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指导,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明确专职人员,细化工作任务,强化管理责任,确保制度到位、措施到位、检查落实到位。要畅通信息沟通渠道,重要情况和信息要按规定及时上报,对重大事故,必须及时报省教育厅。要搞好校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志们,做好中小学各项工作,特别是学校安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以及规范办学和收费等工作,对于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意义重大,任务也非常艰巨。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己任,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开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