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主任讲话
时间:2022-12-27 04:29:00
导语:市应急管理主任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市长办公会专门听取了汇报,市政府应急办和有关方面认真进行了准备。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电视会议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全面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的能力,促进平安****、和谐****建设。等一会,章丘市政府、槐荫区政府,市公安局、安监局、卫生局、市政公用局等单位还要做交流发言,省政府副秘书长、应急办主任张德宽同志也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用心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关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系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构建和谐社会。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对“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法》11月1日开始施行,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新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省委书记李建国同志在两次到****调研和“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都反复强调高度重视城市安全问题。代省长姜大明同志对做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同志在今年全省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对今后的应急管理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清当前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形势,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上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一)加强应急管理是应对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的迫切需要。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和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在大量集聚生产要素和财富的同时,也高度集聚了城市的风险。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看,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至3000美元为“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频发阶段。我国正处于这个阶段,进入“高风险社会”。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并存,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道路交通事故、火灾、水灾等时有发生,城市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受大环境影响,食品卫生和流行性传染疾病威胁增加,公共安全事件呈现易发、多发趋势;各类社会矛盾开始显现,群体性事件数量较多。尤其是“7.18”特大暴雨洪灾,暴露出我市在抵御超常规自然灾害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和薄弱环节。应对新时期新阶段新矛盾,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及时有效进行危机处置。
(二)加强应急管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紧迫要求。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造成的损失,是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神圣责任,是高度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把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提高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切实增强公共安全意识,采取强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三)加强应急管理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保证。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需要速度,但更需要安全和稳定。加强应急管理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大量的实践告诉我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生命和环境的保护,更加注重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事件。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切实把危害降到最低点,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营造经济平稳发展、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氛围,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夯实基础,应急管理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近年来,我市应急管理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以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为重点,强化“一案三制”建设,为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7.18”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将加强应急管理与做好城市防汛救灾工作一并推进,将强化政府应急管理职责与关注、改善民生密切结合,建立健全机构,细化落实责任,完善体制机制,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深入展开。
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健全。“7.18”特大暴雨灾害后,全市迅即组织,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修改完善,按照应对超常规灾情要求,更加注重加强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更加注重预案的可操作性,更加注重预案的协调性,预案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不断提高。全市现已制定实施16项专项应急预案、60余项部门预案和11个县(市)区(含高新开发区)的总体预案。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企事业单位大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关预案。各级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持续改进预案的协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截止目前,共制定各级各类应急预案33000多件,基本形成“横到边、纵到底”,多层次、广覆盖、衔接配套的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初步建立。市政府于今年6月份成立了应急办,卫生、公安、安监、市政公用等有关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和专家组,并明确了责任。市中、槐荫、济阳、历城、长清等5个县区相继组建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重点企事业单位专(兼)职机构、人员基本到位。全市16个专项机构的应急指挥与协调职能进一步强化,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三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公安、消防、交警、急救、卫生、市政公用、人防、武警等部门不断加强协调联动,不断强化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机制建设。火情、汛情、地震、气象、地质灾害、重大危险源等监测预警覆盖面扩大到80%以上。预警信息渠道进一步拓宽,信息报告质量和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四是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三年来,我市用于防灾建设、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投入累计达3.8亿元,通讯、运输等支撑手段和供水、供电、能源等生命线工程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按照“查设施,查漏洞,查隐患”的要求,针对“7.18”特大暴雨灾害暴露出的倾向性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了大规模的“查险补漏”工作。市政府紧急调拨6000万元专项资金,对损毁设施进行修复整治,对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加强。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危化品、消防、市政、环保、卫生、通讯、人防等领域都组建了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以公安、武警、驻济部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志愿者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但是,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在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市人民的期望相比,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应急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比较分散;应急管理决策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撑;应急救援手段还比较落后等等。
三、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应急管理工作
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指示要求,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力改进薄弱环节,努力做到“七个加快”。
一是加快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市)区政府要于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应急管理办公室组建工作,配足配齐工作人员。各街办、乡镇要于明年6月底前,明确领导机构,确定工作人员。市级各部门要根据需要,设立专职或兼职应急管理机构,指导本部门、行业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在属地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各级人事、财政等部门要对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给予大力支持,整合现有资源,妥善解决机构、编制、经费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选派素质高、反应快、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这项工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快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力争明年6月底前,所有县(市)区、乡镇、社区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工作。对较大规模集会、庆典、会展等活动,主办单位要及时制订应急预案。预案的编制要符合实际,职责清晰,简便实用。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各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县(市)区总体应急预案要报市政府备案。要抓好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针对本区域、本单位常发突发事件,组织开展群众参与度高、应急联动性强、形式多样、节约高效的应急预案演练,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加快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的根本方针。要尽快开展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切实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采用资料分析、实地调查、勘察、走访、鼓励群众报告和听取专家意见等多种方式,动员各方面参与风险隐患普查工作,确保应查尽查,不留死角。特别是煤炭、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重点高危行业,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进度,尽早完成普查登记工作。对各类风险隐患的成因,易发时间、地点及发生概率,可控性和紧急程度,可能造成的直接危害及次生危害,要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风险隐患级别,制定应对措施。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落实责任,限期整治,尽快消除。
四是加快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在普查现有各类应急资源的基础上,尽早着手制定明年应急物资储备计划,统筹规划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能力、通信能力、生产能力以及有关技术的信息储备;加强对储备物资的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的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有机结合,提高统一调配能力,逐步建立配备合理、储备适量、管理有序、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整合现有应急救援队伍资源,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骨干队伍、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应急救援体系。对现有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布局调整和装备补充更新,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积极参与社会救援。要研究制订动员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工作的办法,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招募、组织和培训。建立应急救援专家队伍,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建议。
五是加快完善应急管理投入政策。各级要将公共安全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每年按照财政支出额的适当比例安排政府预备费,用作公共财政应急储备资金;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确保处置突发事件所需资金按时足额发放。高危行业要通过提取安全费用、风险抵押金等方式,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尽快完善应急管理财政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应急资源征收、征用补偿制度,研究制定保险、抚恤等政策措施,解决专业应急队伍和基层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不断探索利用保险等市场手段防范、控制和分散风险;研究建立应急管理公益性基金,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捐赠,形成团结互助、和衷共济的社会风尚。
六是加快推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搞好衔接、标准规范、整合资源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综合应急平台,实现与国务院、省政府及同级主要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各级各类应急平台要注重完善信息报告和预警功能,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预警信息,着力解决边远山区信息报告和预警不畅问题,努力构建覆盖全市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
七是加快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新闻媒体要采取开辟专栏等形式,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应急预案和应急防护知识。各中小学校、城镇社区以及农村基层要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应急预案的宣传、解读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知识的普及工作,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和考核制度。市行政学院要将应急管理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生产经营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教育部门要积极推进应急知识进校园活动,把公共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四、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应急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协调性高、系统性强,必须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各级政府是属地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行政领导机构,应急管理有关部门、单位是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担负起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应急管理工作任务重,时效性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善于处理难题、应对复杂局面,勇于负责,敢于决策。完善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工作不到位、失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渎职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及时准确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各级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责任主体,及时准确地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突发事件发生单位要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机构报告;县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及时向上一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通过鼓励社会公众报告、举报,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形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情况通报制度,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各级各部门要及时掌握本部门不安定因素,建立和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并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置,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三)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协调、督查职责,定期对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定期公布各责任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进度,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的应急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所属单位,特别是基层乡镇、企业、社区、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努力提高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同志们,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任务光荣,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9.29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为“维护省城稳定、发展省会经济、建设美丽泉城”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