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讲话

时间:2022-12-15 12:45:00

导语: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讲话

一、充分肯定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张学忠书记、张中伟省长亲自调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据统计,20****年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18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达90.6万人。20****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17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6%以内,低于5%的控制目标。总体来看,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了组织和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和工作难点,督促检查落实情况。按照国务院36号文件的要求,在原有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20****年又调整建立了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使组织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同时坚持把扩大就业和调控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把新增就业岗位、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和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工作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指标考核。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普遍建立完善了相应的组织和工作机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下岗失业人员献爱心、送温暖、办实事;企业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充分发挥政策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要作用,基本形成了符合我省实际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12号),结合四川实际及时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20****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36号)精神,按照“有突破、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又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就业再就业新政策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政策,各市(州)也出台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并在政策框架内结合实际进行了扩展和充实,形成了一整套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政策体系。为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全省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督办检查制度和自下而上的举报监督制度,省委、省政府和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连续4年组织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各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省级有关部门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监督电话,有效推动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据统计,20****年到20****年6月底,在我省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123.9万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中,有73.1%的人员享受了有关扶持政策并实现了再就业,真正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带来了实惠。

(三)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建立完善了就业援助制度。各地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与政府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重点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一是组织实施再就业救助工程。20****年,省政府将“4****0”人员、夫妻双下岗(失业)人员、单亲家庭抚养未成年子女以及身体残疾的下岗失业人员确定为再就业救助对象,明确了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到20****年6月底全省共帮助27.3万名救助对象实现了再就业。二是组织实施“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这项行动于20****年广泛开展,到20****年6月底,全省共帮助57890户“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1名在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初步缓解了“零就业”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突出困难。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援助活动。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坚持每年元旦春节和国庆前后在全省组织开展两次就业援助专项活动,通过运用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培训、送保障等上门服务,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摆脱了被动吃救济的消极状态,走上了积极的就业之路。

(四)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各地下大力气搞好公共就业服务,普遍建立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聘用了相应的工作人员,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与服务网络。一是全面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各地认真落实免费就业服务政策,组织开展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积极提供“一站式”等便捷服务,不断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0****年以来,全省共为130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其他求职人员提供了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组织87.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参加再就业培训,组织10.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其他创业者参加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增加的就业岗位带动8.9万名城乡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再就业。二是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我省已在城镇所有街道和2424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在3312个城镇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或落实了工作人员,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三是组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通过各项服务活动把政策落实到基层,把工作做到家门口,有效地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到去年底,全省有242个社区达到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标准。刚才,我们对全省31个优秀“充分就业社区”进行了表彰。

(五)坚持统筹兼顾,各项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在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努力做好失地无业农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一是着力解决失地无业农民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20****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1号文件,要求各地建立失地无业农民的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将其纳入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范围。到20****年6月底,全省已办理失业登记的失地无业农民有20万人,其中实现再就业的有12.7万人;有22.5万名失地无业农民享受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2.9万失地无业农民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二是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增加的新形势,各地通过落实政策、加强指导以及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等举措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年至20****年,全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三是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清理和取消了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改善了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各地普遍加强了农民工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扩大了转移就业渠道。20****年以来,省农业、劳动保障、扶贫等部门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扶贫培训工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还会同有关部门连续两年开展了“春风行动”,为进城农民工提供服务,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难度不小:一是我省正处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全省8700多万人,劳动力基数大,当前又正值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给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期间,城镇每年需要就业再就业的达140万人左右,而能提供的岗位仅有90万左右,这还不包括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进入攻坚期。过去几年,年青、学历高、技能强的基本都已实现了就业,剩下的普遍是年龄大、学历低、缺技能或者身体状况不好的人员,再就业难度更大。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处于加速期。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集约化程度提高,客观上要求逐步减少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四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新产业特别是高新产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自身素质还难以达到这样的要求。这四大问题对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今后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就业总量矛盾与结构性问题同时并存的严峻形势,充分认清解决就业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从解决就业这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的需要出发,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各级人民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继续扎扎实实地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国务院36号文件和我省12号文件及其配套文件确定了新时期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一步的关键是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一)加快发展经济,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立足于在加快发展中拓展就业空间,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相互推动。当前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省战略正深入推进,各地在实施“****”规划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要进一步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认真落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容量。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进一步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这一点上,成都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岗位推进就业创造了好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同时要把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作为增加就业岗位的一条重要途径,鼓励下岗失业人员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形式实现就业,推广劳务派遣、社区组织就业等模式,使更多的人走上就业岗位。

(二)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效应。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关键在于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一要落实好税费减免政策,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新老政策的衔接,特别要做好《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工作,加强对符合条件人员的认定和管理,完善协查和信息交换制度。二要攻克政策落实的难点。过去3年,我省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难度最大,贷款总额只有1.7亿元,不到江西、河南省的1/5。各级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工作规律,扩大贷款覆盖范围和贴息项目范围。要按照新政策的要求加快推进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联动机制,降低反担保门槛,切实抓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到位,力争近期在扩大贷款规模上有新的突破。三要全面落实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岗位和技能鉴定等5项补贴政策,使各项补贴更好地发挥提高政策对象就业积极性和稳定性的作用,使企业和劳动者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扶持和优惠。同时各地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要明确界定,享受社保补贴要有程序控制,避免失控。随着我省城镇职工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各地要适当提高岗位补贴标准。上述扶持政策是花钱最多的项目,是对劳动者最实惠的扶助,也是花钱建机制的关键点,任何部门、任何单位绝不能打折扣。

(三)改善创业环境,全力推动创业促就业工作。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广开就业门路,以政策推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已成为新时期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把以创业促进就业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攻方向,努力形成新的就业增长点。重点抓好3个关键环节:一是营造推动创业的良好环境,形成鼓励劳动者敢于创业、支持劳动者能够创业、帮助劳动者成功创业、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的社会氛围。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动创业作为促进就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依托各级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订创业促就业的工作方案和具体计划,尽快付诸实施,力争在年内全面铺开。二是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各地要将创业培训作为新时期职业培训的重要形式,将提高劳动者的创业能力作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统筹规划,抓紧组织实施,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业型人才。三是通过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增强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能力。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好促进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全面推广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场地安排、税费减免、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的工作经验,用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为创业者铺设一条“绿色通道”,帮助其创业,促进其发展。

(四)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尽快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再就业救助工程和“零就业”家庭解困行动,突出抓好“4****0”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对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对社区内的就业困难对象实行“一人一卡”和“一户一档”。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其他专项援助活动并采取岗位援助、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进行托底安置,确保现有“零就业”家庭在年底前至少有1人就业。要继续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在调整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和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认真落实好在城镇街道办事处和乡镇设立劳动保障所、在社区确定劳动保障专门人员的工作任务,将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搭建好社区就业服务平台。劳动保障、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指导和推动力度。

(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日益成为决定其能否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强化职业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进行部署和落实,运用市场法则进行运作和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要加强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就业训练中心等职业培训机构建设,切实承担起对城乡劳动者开展职业培训的任务。组织实施好“城镇技能再就业”、“能力促创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等专项计划,鼓励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突出能力训练,打造技能就业品牌。积极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发挥资格证书对劳动者就业和成长的导向作用,促使劳动者凭技能实现就业,凭技能稳定就业。省和具备条件的城市要通过政府公共投入和社会筹集资金的方式建立示范性、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全社会劳动者提供技能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一批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技术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通过高端带动全面提升技能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加大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式培训,帮助农村劳动者通过提高素质和技能实现就业并加快构建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促进农村劳动者的平等就业、素质就业和稳定就业。

(六)抓好资金筹集,管好用好就业再就业资金。从实际工作来看,落实好再就业扶持政策,扩展政策覆盖范围,完善就业服务手段需要大量的资金。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根据本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逐步形成制度性安排,确保就业再就业资金落实到位。随着财政状况的好转,各地还要努力增加对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要根据本地区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情况及财力状况逐年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有条件的县(市、区)也可设立担保基金。要按政策规定合理安排和有效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推动资金管理使用的规范化,特别要重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在有不少地方的当期就业资金还有较多结余,这反映出我们的政策和服务没有真正落实好,也说明资金使用不畅,门槛较高,该花的钱没有花到位。20****年,中央和省财政的就业补助资金较去年又有所增加,省将于近期全部下拨各地。为推动各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20****年开始,对资金管理不好、使用效益较低、结存资金量大的地区,在下一年度安排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的就业补助资金时,对结存的就业再就业资金实行倒扣的办法。

(七)统筹城乡就业,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在重点做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统筹做好新成长劳动力、大学生、复员转业退役士兵、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各类群体的就业工作。现在正是新成长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增长既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又增大了经济发展的压力,要把新成长劳动力纳入规划,加强培训,分类指导。要把高校毕业生纳入就业总体规划,组织其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他们到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确保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水平的基本稳定,对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要进行失业登记,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并使其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我省是兵源大省,要高度重视做好复员退役士兵就业工作,多关心、多服务,加大支持力度,这不仅关系到他们的生活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各级人民政府责无旁贷。要进一步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重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保障农民工劳动安全、搞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问题并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要抓紧完成并轨任务,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20****年我省要全面实现并轨目标,没有并轨的地区要切实做好并轨人员的再就业、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劳动关系处理和生活保障等项工作,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加强重点督导,确保年底前实现并轨。对并轨后遗留的下岗职工、关闭破产企业职工要制订专项措施,实施专项行动,集中运用政策和资金全力予以解决。要组织开展统筹城乡就业试点。省在重点支持成都搞好国家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的同时将选择部分符合条件的城市进行省级统筹城乡就业试点,探索建立市场就业的长效机制。同时各地要按照建立市场就业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强劳动力市场及其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为城乡劳动者通过市场求职择业创造条件。要认真贯彻执行省人大最近颁布的《四川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对各类就业中介机构既要充分调动其从事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又要做到规范发展、诚信服务,对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违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

(八)加强失业调控,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保持就业形势的基本平稳还需要注意减少失业,进行必要的失业调控。要进一步健全失业预警机制,防止失业过于集中,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限度之内。进一步完善政策,继续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支持力度,注意落实好辅业改制经济实体的税收减免和国有资产使用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保持分流安置的可持续性并注意把握好国有企业关闭破产、改组改制、经济性裁员的步骤,有效控制失业过量,缩短失业周期,做好人员分流和再就业工作。特别要重视社会保险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衔接配套,合理确定各项社会保险的标准,使其既能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又有利于促进就业再就业,形成社会保障和就业再就业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各地在做好各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维权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20****年策划编写印发了《农民工维权手册》和寓教于乐的维权知识扑克牌,反响很好。要继续从建立健全用工制度入手,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着力抓好“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实现所有用人单位都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要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以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试点活动,指导用人单位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管理,逐步实现劳动关系基本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新时期就业再就业的方针政策已经确定,任务已经明确,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责任在各地,主要工作也在各地。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充分发挥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搞好组织协调,切实履行牵头部门的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同时注意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第二,强化责任,加强督查。各地要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作出整体安排。要继续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负总责,认真落实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进展慢的地方,要帮助分析原因,切实加以整改。省政府决定,20****年10月底前将组织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各地落实就业再就业新政策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专项督查。

第三,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之间差异大,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抓住影响当地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对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和效果评估,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开辟新途径。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当地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大力宣传推广,推动工作开展。

第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新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受惠面广,政策期限较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十分重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就业再就业宣传,把国家和我省促进就业再就业新政策宣传到群众、企业和基层单位,做到家喻户晓。要加大对就业再就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市场竞争就业意识,调动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的积极性。要引导各类企业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调动他们吸纳就业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