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水利会议讲话

时间:2022-11-04 02:11:00

导语:全市水利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市水利会议讲话

一、充分肯定近年来我市水利建设取得的成绩,与时俱进,推进水利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的水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一是相继建成了东苕溪大堤、德清大闸等一批水利骨干工程,全面完成了一轮“治太”建设,基本完成了**中心城市和县区首位城镇一期城防工程建设,全市初步建立了防洪减灾保障体系,重点区域、城镇防洪减灾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对河口水库加固扩容、凤凰水库、南门大闸正在建设之中,老虎潭、合溪两大水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150万亩标准农田的水利设施实现了标准化、现代化。三是实施建设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和万里清水河道三项农水工程两年来,使全市20多万农民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30座水库实现达标保安,443公里河道得到整治,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赞扬。最近国家水利部部长、副部长相继来**视察,充分肯定了我市农村水环境整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四是治水理念有了新转变。近年来,我市水利工作认真实践中央治水工作方针和水利部提出的治水新思路,积极推进水利工作从防洪除涝为主向防洪除涝、改善水环境、解决城乡特别是农民饮用水水质并重转变,从单纯服务于粮食作物向满足现代效益农业多需求的精细化、标准化转变,从注重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从对水的治理向人水和谐相处转变。无论是治太、城防等重点水利工程还是小农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都体现了生态水利、环境水利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五是水管体制改革实现了突破。今年,是我市水利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全市水管体制改革方案正式出台,市直属水管单位完成了体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水利工程养护实行市场化运作。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市本级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先进单位,长兴县被授予全省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先进单位。

二、正视水利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加强水利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在局部地区、某个时段表现得仍很严重,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还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如在防洪问题上,存在着重点工程防洪标准与整个区域防洪能力提高不同步、重点区域与平原河网地区防洪能力不平衡、防洪工程间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洪体系等。尤其是“99630”洪灾以后修复起来的一些重点水利防洪工程,由于河道超量运输和多年失修,塌损十分严重,仅市本级重点河道危急堤防就达70多公里。同时,近年来又因交通、城市、工业园区等的建设,使大量的水利设施被破坏,水系被打乱。一旦遇到洪灾,必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上,水质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同时并存,水体污染、水系破坏、水域占用等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环境仍呈继续恶化态势,等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水利建设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淡化。2000年以来,我市连年风调雨顺,没有遇到大的洪涝灾害,以至于部分干部群众思想麻痹,抗大灾的意识淡化,一些地方水利建设积极性不高,组织力度不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保障跟不上。尤其是乡镇以下开展水利建设的气氛不浓,隐患於积而逐步凸现。二是决策和组织实施层面的人员变化大。随着撤小区建大区、撤乡并村工作的推进,分管水利的领导交流和新老交替,干部和专业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同志对水利工作还不很熟悉,水利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思想上还没有真正确立,缺乏有效的抓手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水利建设工作没有真正抓到位。三是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和经费跟不上。由于一轮“治太”工程结束,二轮“治太”项目尚未启动,不少地方缺乏骨干工程牵动,水利建设冷冷清清。同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民减负力度的加大,一些地方村级筹资筹劳制度的改革不配套,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得不到正常开展。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思考,不断探索,坚持用改革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三、科学地把握水利建设的方向,突出重点,切实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了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一系列要求。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生态浙江、平安浙江、加快发展的“八八战略”等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要求为我们抓好各项工作,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水利工作一定要按照中央、省的要求,科学把握水利建设方向,与时俱进,要把除水害,防洪抗旱保安促发展,兴水利,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水环境,作为水利建设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进一步落实工作措施,扎实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推进水利产业的全面发展。

除水害,防洪抗旱保安促发展是治水的首要目标。为此,不断加强水利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各地要重视抓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要重视骨干工程建设。要在配套完善一轮“治太”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启动二轮“治太”工程建设。明年要把开工建设老虎潭水库列入水利建设的重中之中,有关各方要集中精力,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尽早开工建设。合溪水库报复工作要加大对上衔接工作力度,争取早日批复,积极做好开工建设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明年启动建设。西苕溪安吉晓墅港整治工程,要科学编制整治规划,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关系。入湖娄港整治要本着“积极主动,量力而行”的原则,分阶段有序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要在完善一期城防建设的基础上,要根据城市框架不断扩大的实际不断延伸。同时,要考虑把城防工程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休闲、生态环境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第二,要重视圩堤修复加固。近年来,我们在重点工程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大量圩堤却由于缺乏新的投入机制,导致年久失修、塌损严重。这个问题如不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将势必影响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今冬明春市级计划筹资1500万元,对重要河道的危险圩堤进行加固修复,并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市区河道建设600公里,完成标准堤建设1000公里,疏浚土方1000万方,河道砌石100公里,极大地提高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以适应和推进生态市建设。各地和各级干部一定要从实践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的要求,认真抓好圩堤修复加固,确保农业农村防洪安全。第三,要重视抓好水库保安达标。要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按照千库保安达标五年计划,逐级落实全市152座小二型以上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和责任,保证质量,争取早日完成,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各地要正确处理好水库防洪与兴利的矛盾,紧紧把握好“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这一基本原则。

兴水利,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水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是新时期水利建设的重要任务。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水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基本资源、作为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水利转变,努力营造人水和谐环境。一要主动接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推动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各地要根据省政府对河道整治提出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激活思路、搞活办法、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河道整治工程目标,结合市“百千”工程建设,努力把清水河道建设从试点逐步向小规模及大规模推进。对骨干河道整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导,把清水河道建设的理念与河道疏浚、城防建设、航道整治、砌石护岸等结合起来;对位于村镇中众多的“内港”河道,要把政府补助与乡镇、村、群众出资相结合、与土地整理相结合,突出以清淤、生态护岸为主,这样既节省投入又能恢复河道自然功能、美化村庄环境。明年市区要出台清水河道建设资金补助办法,各县区也要抓紧出台。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该工程实施两年来,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下一步要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建设机制,加快推进建设步伐。长兴县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推广。二要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努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水系破坏、水环境恶化现象日益突出,并且已对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影响,对此,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整治。要继续重视水葫芦等水生物清除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水面保洁长效机制。要从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改善水环境需要出发,结合矿山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明年要集中力量开展矿运码头专项整治,各地、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际成效。三要严格执法,加大保护水域力度。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保护水域意识有所增强,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非法占用水域、围堵河道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并且由于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水域面积呈加速减少态势,这个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引起高度重视。大家要深刻认识到,“给水出路就是给人类生路”,水域减少、河道堵塞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对我市当前防洪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投入巨资兴修的重点水利工程,难于发挥正常的效率效益。据水文资料显示,菱湖镇1981年6月27日—30日过程降雨152.5毫米,水位上涨74厘米;2001年6月21日—26日过程降雨189毫米,水位上涨145厘米。上述两个时间段内虽然降雨相差不大,但水位涨幅却翻了一番。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是近年开发建设占用水域、围堵河道等,引起洪水排泄不畅、蓄水面减少。而从水利部门自身来讲,也存在水利规划滞后、水政执法不严、水法律法规宣传不够等因素。因此,要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大水法制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要加大水政执法力度,制止非法占用水域、围堵河道现象发生;对被占用的水域,要依法征收水域占用费;对非占用不可的项目要严格审批,确保水域占补平衡。

四、切实加强领导,落实措施,扎扎实实抓好冬春水利基本建设

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利建设上传统的组织方式、建设方式、管理方式已难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两工”后,直接影响了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机制,解决新问题,扎实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水利部门要从为农业现代化服务和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高度,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实践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管理权限,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全力支持。二要突出建设重点。除了市、县区确定的重点骨干水利工程以外,各地要抓住四个重点:东部平原要重点抓好圩区治理和危险圩堤的修复,确保圩区防洪安全;西部山区要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防洪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继续在土地整理的同时,抓好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标准化、现代化;进一步抓好河道清淤整治,提高河道行洪安全和改善农村水环境。三要创新投入机制。农田水利建设关键在于资金投入,各地要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县区政府要想方设法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给予支持。南浔区在区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补助了100多万元用于全区标准堤建设、河道清淤,今天大家参观的息塘标准堤建设就是其中之一;各乡镇、村要通过“一事一议”,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同时,可结合土地整理抓好圩堤建设和河道清淤。四要严格工程管理。农田水利工程面广而工程量相对较小,再加上施工力量、监理力量比较薄弱,建设标准、质量问题容易出问题。各级水利部门要重视工程招投标工作,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