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2022-11-04 11:24:00
导语: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这次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进入新年度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我和金根同志就“三农”工作专门进行了调研,市委常委会认真传达学习了全国、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专门研究了如何加快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问题。考虑到这次会议很重要,市委决定请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参加上午的会议,以更好地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的精神,结合**的实际,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才,市委、市政府表彰了一批“三农”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唐根耀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了“十五”时期我市的“三农”工作,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希望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再强调四个问题。
一、充分肯定我市“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市的“三农”工作有亮点、有特色、有经验,许多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刚才唐根耀同志已作了全面具体的总结。总的来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着眼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战胜了台风、洪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禽流感的不利影响,制止了粮食生产连年下滑的势头,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加大“百千”、“康庄”、“农民培训”、“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城乡公交一体化”等工程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的五年,是“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总结这些年来的“三农”工作,有五个特点非常明显:
一是理念不断提升。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高效生态为方向,着力调整优化结构,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大力开拓市场空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金根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受到省有关领导和与会同志的好评。第二,坚持以城市社区的理念建设农村新社区,在全省最早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示范村;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集中居住的试点,规划建设了像吴兴区八里店社区这样的先进典型。2004年,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我市的村庄整治经验。第三,坚持以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变居民的理念,把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根本。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开展大规模培训活动,全面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农民素质和就业技能不断提高,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二是产业加速融合。结合调整农业结构、拓展农产品基地、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了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发展,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开拓城市市场,尤其是连续几年在上海举办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大大加快了我市农产品进入上海市场的步伐。近年来,我市不少地方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历史和人文优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契机,以生态环境、民俗风情、乡土文化为载体,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特征,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农村经济新形态,其经验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去年还专门在安吉召开了现场会。
三是改革不断深化。在稳定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深化和完善农村的各项改革。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的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率先推开农村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乡镇全面建立了财务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乡镇机构改革,明确乡镇职能,进一步加强了基层政权建设。尤其是顺应“两个趋向”,着眼于建立城乡统筹的体制和机制,在全省较早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纲要》。
四是科技推动明显。这几年的“三农”工作,使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含义。依靠科学技术,我们攻克难题,大力发展特种水产,使**成为全国特种水产苗种基地。依靠科学技术,安吉竹产业走出了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依靠科学技术,德清大力发展早园笋,长兴大力发展吊瓜子,这些都大大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五是合力逐步形成。这几年我市“三农”工作之所以成效显著,关键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全社会关心关注“三农”工作,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三农”工作的氛围正在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农口部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组织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些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新闻舆论单位发挥优势、聚焦“三农”,宣传“三农”,反映农民心声,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其他各部门各系统都围绕支持“三农”工作,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各方大力支持、干部群众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级党政领导、涉农部门工作人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重点
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三农”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全局。“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没有农村的小康和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和实现现代化也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三农”工作作为“十一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新的高度来研究部署,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工作发展面临的众多难题的重要举措。中央以一号文件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春节后还将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省委在新年度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重要会议就是农村工作会议,会上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还将专门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应该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整个“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央明确提出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内容,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加快建设全面小康、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方向。中央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对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就是要求我们围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建设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围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变;围绕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围绕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打造生态家园;围绕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营造科学、民主、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围绕让农民享受城市文明,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确保“三农”工作沿着正确轨道顺利推进。
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需要全面提升发展水平的重要阶段。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一五”规划《建议》,作出了增强“三力”,奋力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战略决策。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基础。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精神,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发挥优势,创新举措,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大发展、生活质量大提高、文明素质大提升、社区环境大改善、民主管理大推进、公共服务大覆盖,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农业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是以农业种养结构平面调整为主的农业生产,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为龙头和支撑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二是以三改四化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城市服务功能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为特征的农村新社区建设转化,这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三是以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培训工作,进一步向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转化,一批新型农民开始成长。四是以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向深化城乡配套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转变,注重让农民也能享受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成果,成为新阶段的新要求。我们要认清这些趋势,把握发展规律,以新理念催生新举措,以新举措促进新发展,以新发展带来新变化,不断把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我们更应该看到,我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这几年我市“三农”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三农”工作同全国全省一样,仍然处于爬坡过坎阶段。随着体制的转换、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变革,“三农”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比如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存在。城乡劳动力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农村产业吸纳劳动力有限和农民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开始显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对资金要素的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农”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很突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农村基层组织运行和村民自治实际运作方式与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凸现。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流动加速,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打破的矛盾进一步凸现。这些问题和矛盾,都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去不断地探索,逐步地加以解决。
总之,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市的和谐稳定;没有扎实的“三农”工作基础,就谈不上率先崛起。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努力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抓得紧而又紧,力争开好局、起好步,真正促进农村产业有新发展、生活质量有新提高、社区环境有新改善、文明素质有新提升、民主管理有新加强、公共服务有新拓展,使我市的“三农”工作继续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今后一个时期和今年的具体工作根耀同志已经作了部署,我不再重复。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重点问题。
1、突出提升产业化水平,正确处理好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关系。要按照农村产业要有新发展的要求,加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力度。要围绕高效生态的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组织创新,积极引入工商资本,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大户、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从**实际来看,要牢牢抓住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三个重点,鼓励一产和二、三产融合,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建基地,就是要按照比较优势,找出具有市场竞争力、成长性好的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规划,采取政策扶持,科技支撑等手段,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有特色优势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创品牌,就是要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进一步培育和扶持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如果说把农业企业比作是“船”,那么品牌就是“帆”,品牌效应越大,“帆”的推动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就越大。我们要充分发挥绿色生态优势,重视农产品的安全无公害生产,推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探索建立质量源头追溯制度,加快建立安全质量监测体系,以此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创出品牌。拓市场,就是要进一步搞活流通,把我们的农产品进一步打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都要紧紧围绕加快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增长方式,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路子,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的步伐。
2、突出农村新社区建设,正确处理好加快建设与加强管理的关系。农村新社区是我们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按照规模适度、合理集聚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加快建设一批规划科学、环境优美、设施健全、服务配套、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农村新社区,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农村新社区建设,关键是要搞好规划,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并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这几年,我们花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成效是明显的,“百千”工程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农村新社区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像即将建成的八里店农村新社区已在全国、全省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农村村庄环境整治特别是农村新社区建成后,关键要加强管理。现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有些地方建得很好,但没有形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时间不长,面貌依旧。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加强规划、加快建设的同时,重视加强管理,应用城市社区的理念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农村社区管理的水平。
3、突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正确处理好增加农民收入与改善农村环境的关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和质量。这几年,我们狠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是来之不易的,这项工作要继续抓紧抓好,尤其要在大力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要将新农村建设与社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使新农村建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民收入得到更快的提高。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让农民分享更多的社会福利。只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保障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要按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城乡一体的供水供电、公共交通、邮政通信、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以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为目标,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加强农村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努力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改善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4、突出建设文明乡风,正确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内涵丰富,不光光是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环境、教育、文体、医疗、商贸、住房等硬件的改善、整治和建设,而且包括良好村风与民风的形成等软件系统的建设,特别是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富裕程度不等于文明程度。文明乡风的建设,从根本上说,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农民的素质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影响着农村的进步。可以说,影响提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最大问题在于农民的素质。必须从教育着手,通过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等载体,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素质;必须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移风易俗,改变陋习,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必须深入实施先进文化进村入户工程和群众文化“十百千万”工程等,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使农民在环境的熏陶中提高文明程度。还要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社区公共设施管理制度的建立,社区健康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等工作。
5、突出建设和谐乡村,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构建和谐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是硬道理,构建和谐乡村,首先要加快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次要深化改革,着眼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推进农村配套改革,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机制,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在加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农村和谐稳定。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切实做好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化“三级联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要通过完善和创新农村民主管理形式,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落实好“四民主、两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真正使广大农民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要加强“五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农村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权益能力。要扎实推进“平安村”建设,依法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创造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6、突出创新发展机制,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农民参与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要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农民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政府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主导。传统农业是弱质产业,传统农民是弱势群体,传统农村是相对落后的社区。要改变这个局面,各级政府必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发展特别是公共产品的投入,发挥政府投入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还相当薄弱,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广泛动员农民参与。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和民营经济的活力,积极研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的政策,在小城镇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以及农村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通过股份制、合作制等办法,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特别要鼓励引导骨干企业参与投入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既是受益者,也应是参与者、建设者。要积极探索总结推广我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农民群众投资、投劳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四、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也必然给我们的发展观念、领导方法、投资重点等各个方面带来深刻影响,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确保这项工程顺利推进。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把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和成效列入党政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省委的要求,市委将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同时,县区党委和政府要把相当精力放在新农村建设上。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和综合指导。加强领导还要正确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工作上要做到既有中长远的规划目标,又有年度的工作安排,坚持试点示范和引导推广相结合,确保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要建立统筹城乡的发展机制。当前,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正发生重大转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渐趋融合,呈一体化的趋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转变的时机,顺应时展的趋势和“两个趋向”转变的规律,跳出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统筹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构建平等和谐、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全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纲要》,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大现代生产要素和生产方式对农业的支撑力度,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要建立社会协同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工作部门的事情,而且是党委和政府的重大任务;不仅是农民自己的事情,而且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要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在实践中总结,在创新中发展。各级农业综合部门和有关涉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任,及时研究解决“三农”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为农服务体系的建设。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加强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加强对各地新农村建设好经验的宣传,加强对“三农”工作先进典型的宣传,着力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要积极鼓励各级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开创各方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进取的精神,认真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努力使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增强“三力”、率先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 上一篇:全市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讲话
- 下一篇: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