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2022-11-03 02:50:00

导语: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扎实工作,强力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特别是休宁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先后在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举办的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训班上进行专题交流介绍,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新农村建设的进展不平衡,农民稳定增收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这几年全国农村形势发展很快。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连续发了四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中央作出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既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又与近几年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一脉相承。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农村工作会议和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郭金龙书记、王金山省长分别就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了重要讲话,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安徽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对2007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精神,制定了《关于2007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紧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这两大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强力推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把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口。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并专门阐述了特色农业的发展问题。我市作为山区城市,可耕地少,粮食不能自给自足,但山区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种类较多,又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发展特色农业正是我市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近年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我市积极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注重农业和旅游业深度结合,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亮点。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学深吃透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抓住机遇、精心谋划,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和专业村镇,促进我市特色农业在现有基础上更好更快地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强化统筹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总体上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定要善于用统筹的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善于跳出农业看农业、抓农业,善于跳出农村看农村、抓农村。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把建设农业强省与实施工业强省结合起来,把振兴县域经济与强化中心城市结合起来,推进城市产业向县域延伸,城市市场向县域辐射,城市公共服务向县域覆盖。按照这一要求,我们一要更好地坚持工业发展“三个围绕、一个不上”的原则,围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大办工业,把我市的农业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二要以县域经济为抓手,把强化中心城市和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战略支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增强县域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改革为先,进一步激发新农村建设的内在活力。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总理把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概括为“三大步”:第一步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赋予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第二步是农村税费改革,理顺了农村的分配关系;第三步是农村综合改革,核心内容是促进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我们现在正处于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提高对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消除一切体制弊端,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和动力源泉,进一步放活农村各种生产要素,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根本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农民群众,基本的工作方法是一切依靠农民群众。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造福农民群众为目标,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村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在短时间里解决所有问题。我们一定要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渴望解决的问题抓起,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有序推进。

二、牢牢把握发展现代农业这个首要任务,努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按照上述要求,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狠抓特色农业发展,加快构筑我市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市依托山区特色资源,逐步发展形成了茶业、蚕桑、竹业、果蔬、中药材和养殖业六大主导产业。全市已有1个农产品获中国名牌农产品,12个农产品获安徽省著名商标,17个农产品获安徽省名牌农产品。但就目前而言,我市几个主导产业的优势还远远没有彰显出来,市场竞争力还不强;同我市丰富的特色资源相比,知名农产品数量还不多,影响力也不大,形象地讲是有星星无月亮。为此,一要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下更大的力气发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土、特、绿”优质产品。二要搞好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支持,在全市重点抓好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扶持一批规模经营的种植、养殖、营销专业农户,充分发挥这些特色村和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三要把乡村旅游作为我市特色农业新兴的、最具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主导产业来抓,做大、做快、做好乡村旅游带动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抓紧制定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科学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市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使乡村旅游这一我市新农村建设亮点更加光彩夺目,把我市乡村旅游打造成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品牌。

第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素质。一要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优先支持在农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的龙头企业。二要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不断完善农业招商引资机制,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和集团来我市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兴办加工、流通企业和特色种养殖基地。三要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民的组织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目前,我市已发展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抓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的机遇,加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快速发展。今年市里要重点扶持10个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第三,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农业基础保障能力。着眼于提高农业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要组织实施好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抗旱灌溉机井等水利项目,重视抓好人畜饮水工程。月潭水库项目前期工作要继续盯牢抓紧,争取早日批准立项。要落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围绕我市主要农作物、规模养殖和特色农业发展,有重点地增加投入,加快农机推广步伐,不断提高优势主导产业的装备水平。

第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发展县域经济为抓手,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实现农民增收渠道的多元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二是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园区建设为支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和增收空间。三是建立健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对县一级简政放权的各项措施,全面增强县域自主发展的能力。今年要重点支持歙县做好扩大县级管理权限的试点工作,力争1-2个区县进入全省动态“十佳县(区)”行列,努力使我市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三、坚持以“抓百村促千村”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加快农村社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是关乎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今年中央进一步扩大了面向农村的公共服务,在农村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将使农民切身利益得到更多的保障;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12项覆盖全省农村的民生工程,这些都是科学发展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村和谐发展。对此,我们既要抓住中央和省各项支农惠农的政策机遇,做好相关项目的谋划和争取工作,又要切实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把公共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

一要发挥规划的权威性和指导性。建设新农村一定要先规划后建设,先谋而后动。要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和基础,不论是村庄规划、环境整治规划,还是产业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既要着眼当前,但更要考虑今后的发展。在规划制定中,要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基础条件和农民的接受程度因地制宜,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要按照城乡统筹和区域覆盖的原则,结合当地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趋势,制订基本社会事业设施配置标准,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等社会事业基层机构。规划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严禁未规划先建设、边规划边建设和违反规划乱建设。

二要加大公共设施建设力度。今年要重点抓好农村饮水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等,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最必需的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要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投资”的原则,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同时也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改造中,涉及各家各户的门前便道铺设、房屋改徽、改水改厕和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等工作,可以通过农民投工投劳来解决,政府适当给予一定的实物或资金补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制约我市新农村建设最大的瓶颈是资金问题,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农村公共设施还是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和农民的需要来选择建设重点,要优先解决好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然后再逐步解决其他问题。如果所有的项目都想上,势必会造成工作上顾此失彼,资金上捉襟见肘,甚至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产生豆腐渣工程和半拉子工程。这一点,我们以前有过教训,要坚决防止类似现象发生。

三要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遵循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卫体和社会保障事业投入的力度。突出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产品,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快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通过劳务输出、产业化带动和社会帮扶等多种形式,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拓宽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渠道和领域,进一步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形式,建立起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帮扶支援新农村建设,加大城市教师、医务人员、文化工作者支援农村的力度,推动公共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下农村,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由单向帮扶向双赢共建的长效结对型转变,形成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格局。

四要重视发挥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要把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大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要结合“阳光工程”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自主创业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等多层次的培训,实现传统农民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转变,培养造就一大批科技明白人、流通经纪人和致富带头人。同时,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农民“凤还巢”回乡创业,不断提高农民群众自主创业、转移就业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表明,农民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凡是宣传发动工作、群众工作做得扎实和到位的地方,那个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就有声有色;凡是农民群众没有动员发动起来的地方,那个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就冷冷清清。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真正惠及自己的事业。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家乡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四、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顺应农村改革历史进程,进一步深化农村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加快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的必然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建立农村基层行政管理新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和“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加快形成农村工作新机制。我们要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在总结借鉴休宁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确重点,把握关键,不失时机地把全市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一要着眼于加快建立农村基层行政管理新体制,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处于关键地位。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乡镇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做到“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前要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三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各地要按照乡镇的基本职能定位,因地制宜确定乡镇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同时,合理调整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整合乡镇事业站(所),精减富余人员。要进一步创新乡镇工作机制和方式,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为民服务,努力建设法制型、服务型、责任型政府。

二要着眼于加快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义务教育是农村最大的公共事业,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社会公平。要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不折不扣地落实各级政府的经费分担责任,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办学、各级责任明确、财政分级负担、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坚持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要严格按照省里的要求,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明确划分县乡财政收入范围,合理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增强县乡政府履行职责和公共服务的能力。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要主要用于农村,逐步加大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重。要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逐步提高各类公共产品对农村的覆盖水平。要妥善处理乡村债务问题,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

三要着眼于加快建立“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大力构建多元服务网络。要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建立政府组织与市场化、社会化组织分工协作,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要完善提高农村为民服务全程制,建立健全以乡镇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县、乡、村三级联动的为民服务全程网络,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增强服务效能,把农村基层为民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产品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类新型经营服务主体,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发展农村财务、法律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四要着眼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市集体林地面积1095.3万亩,约占全省集体林地面积的17.8%,林业发展的潜力很大。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突破妨碍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不仅关系到林业加快发展,更关系到广大林农增收致富。要通过改革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今年要在抓好**区试点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在全市推进。

五要着眼于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统筹推进农村其他各项改革。在抓紧推进上述各项改革的同时,统筹谋划农村其他方面的改革,如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探索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深化土地征用制度、水利管理体制、农村商品流通等改革,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等等,进一步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从推进**大跨越发展的大局出发,真正把“三农”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真抓实干的行动,把“三农”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一要加强政策学习,提高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水平。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发生了显著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同志,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村政策学习与研究,吃透精神,掌握内涵,把握方向,增强工作的前瞻性,提高工作的科学性,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加大思想的开放性。要用市场经济观念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理清发展新思路,动员和引导农民发展新项目,帮助农民找到致富新门路;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干别人干不了的事,真正形成全市城乡经济一盘棋、创业干事一个调、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带头深入农村一线调查研究,努力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总结广大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找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农民增收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经常研究“三农”工作,认真听取农业职能部门的汇报,及时解决“三农”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要明确工作责任,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自觉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是全市上下的共同任务。我们决不能因为农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而放松农业;决不能因为农村发展任务艰巨而避开农村;决不能因为农民人多分散、收入消费水平低而忽视农民。各级各部门都要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政策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充分理解,从各自的职责出发,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联动,确保中央和省、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宣传报道,特别是要突出宣传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营销状元,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农村、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要强化基层组织,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新农村建设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工作,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级组织至关重要。去年底市里组织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活动,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那些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的地方,“村两委”班子都是真心为民、一心发展、团结协作的。要认真总结推广这方面的经验,努力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理顺“村两委”关系,规范“村两委”工作,并充分发挥共青团、民兵、妇女等组织的作用。要做好在农村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把那些思想开拓、致富有方、处事公道的能人吸引到党组织中来、充实到班子中去。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使他们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提高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本领。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整体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从今年开始,每年选拔300名左右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力保到2010年基本实现全市每个村、社区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长年工作在农村一线,工作环境比较差,待遇也不高,对他们工作上要多支持,生活上要多关心,合理提高他们的待遇,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