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改革培训班讲话

时间:2022-10-28 08:09:00

导语:集体林权制改革培训班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集体林权制改革培训班讲话

同志们:上个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标志着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已正式拉开了帷幕。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全省林改会的要求,今天,省林改办又在这里举办全省林改培训班,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使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和参与林改工作的同志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法步骤,扎实开展工作,推动全省林改任务的全面完成。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省是全国重点林区和林业建设的重点省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2280万公顷,林木总蓄积16.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0.27%。同时,我省也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集体林业用地1046万公顷,占了全省林业用地的半壁河山。我省的生态区位与社会、经济、人口状况,决定了林业发展既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又承担着6000多万农村群众致富增收和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任务。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中,我省经历了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农业合作化和时期的山林集体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初期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在一定阶段激发了农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并未触动产权这个根本。当前我省集体林区存在的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林权纠纷时有发生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权落实到户、到人,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村土地经营的积极性;第二次是免除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减负增收的历史性变革。现在我省正在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是整个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长期以来,由于我省集体林区农民的权益未能很好落实,尤其是处置权和收益权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还不够高,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投入难、科技兴林难等一系列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仍然突出,广大农民守着“金山银山”过紧日子,整个林业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这些制约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迫切要求改革与林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集体林权制度,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耕地延伸到林地,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护林、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真正把我省这个森林资源大省变为林业经济强省。(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建设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兼容的现代林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使农民对自己的山林有实实在在的拥有感,将调动千家万户造林、护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通过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木竹产品,实行产销直接见面;允许林权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允许将林权作为抵押、担保入股或合资、合作的条件;允许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养业,开发森林旅游业。通过调整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放宽经营采伐工业原料林的限制,落实更加优惠的林地利用和税收政策,保障农民经营自留山和承包林地的收益,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同时,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所有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将有力地推动农村民主管理进程和政治文明建设。(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林业既是一项重要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基础产业。就其产业属性来讲,其发展始终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因此,林业发展必须做到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多年来,林区特别是集体林区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已经成为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束缚了林业资源潜能的充分释放,直接造成了林业产业效益低下,发展活力不强。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使广大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林业经营的主体,使他们把山当田耕,把林当粮种,在林地上实行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同时,通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规范流转,促进资金、科技、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盘活林业资源,使林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扎实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中央确定的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惠民工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改革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全省1046万公顷集体林的工作任务、状况各异的林情民情、千差万别的林地类型、复杂多样的林种结构和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纠纷,我们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务必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生态建设是否加强、林业产业是否发展、运作机制是否规范,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牢牢把握政策,加强工作指导,深入检查落实,确保改革依法、有序进行,达到优一方生态、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的目的。(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改革步伐。根据中央的部署和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全省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改革任务。今年加快试点,明年全面推开,后年全面完成。各地在改革过程中要按照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范围和方法,先试点,后推开,有步骤、分阶段,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在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是要确保农民得实惠。这是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改革,还山于民、还林于民、还利于民。从改革开始的方案设计,到中间的组织实施,到事后的检查评估,都要把农民是否得到实惠作为一条基本准则,对农民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减的负担要减够,该搞好的服务要搞好,真正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之举和民心工程。二是要确保生态受保护。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守的一道防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绝不能牺牲生态,更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要把保护好森林资源与农民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变少数人管理为千家万户护林,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要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认真吸取过去一些地方分山到户,放松管理而出现乱砍滥伐的历史教训,对以发展经济为名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征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三是确保产业增效益。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宗旨。不抓生态建设,改革就会迷失方向,不抓产业发展,改革就会丧失活力。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始终把兴林富民放在首位,把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精深加工为带动,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木竹加工、林产化工、生物质能源和森林旅游产业,积极培育带动农户多、综合效益高的林业龙头企业,真正使山头绿起来,产业活起来,林农富起来,农村经济壮大起来。(二)尊重农民意愿,保持政策稳定。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各地要把让利于民、权利平等作为改革的主要原则来落实,认真处理好尊重农民意愿和规范办事的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山、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的成果。一是对过去已划定的自留山应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得强制收回,不得随意调整;对已分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对责任山、自留山已“两山并一山”的,应稳定不变;自留山、责任山被集体以行政手段收归统一经营,三分之二以上群众要求归还的,应归还农户经营;对目前尚未确权到户的集体山林,要按现有户籍人口折算山林面积,确权到户。二是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原则上要分到户,但应赋予农民以选择权。对经营效果好、群众比较满意且不愿再分的山林,可以继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但要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则,均股均利到户到人,明确经营主体,按股分配经营收益。在还山还林于民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断探索明晰产权的实现形式。三是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宜林荒山荒地,经大多数农户同意后,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的方式,依法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其他社会经营主体。但在同等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享有优先承包权。四是对已经依法流转的集体山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切实维护,但对群众意见较大的,要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妥善协调处理。对借改革之机,违法强行流转山林、与民争利的行为要坚决纠正,严肃查处,绝不允许低价转让山林、造成林地流失、生态破坏以及严重侵害农户利益的情况发生。(三)严格改革程序,依法规范操作。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从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到改革的主要范围、主要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务必认真贯彻执行,依法规范操作,切实做到改革不走过场,经得起历史检验。一要把党的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先行省的经验与本地情况结合起来,在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森林资源状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制定改革方案,把全省1046万公顷集体山林,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区别不同改革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山头地块,按程序、分阶段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各市(州)、县、乡(镇)一直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方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方案,一定要大多数农民同意,并经报批、备案后,才能执行。二要把改革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先试点、后推开和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对每一个改革进程,检查验收和配套政策都要紧紧跟上,不要留下隐患。三要严格按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和法定程序,规范操作。在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前提下,改革方案、招投标方案、收益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民主决策后实施,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实现全过程的“阳光操作”。四要本着“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发生的林权纠纷要依照相关政策和法规,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纠纷调处工作。对有纠纷的山林,应先调解后确权。对暂时难以调解的,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核发林权证书。要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做好当事各方的工作。五要切实加强林权档案管理工作,把林权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权改革档案,是林权改革的客观反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是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林地权利人合法利益、稳定和完善林地承包关系、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按照《档案法》和配套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同步进行的原则,做到改革工作进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到哪里,确保林权改革全过程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与系统。三、完善各项制度,推进配套改革主体改革完成后,林木林地确权到户了,林农如何经营林地、处置林木、获得收益,怎样确保林业发展、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摆在我们面前,要通过配套改革切实加以解决。这也是本次林改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林业“三定”时期改革最大的不同。如果只进行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而不开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配套改革,“绿色银行”只准存、不准取,那么,林改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为此,各地要在明晰集体林产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配套改革:(一)建立健全“四大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林业经营体系。积极引导林农自愿组建家庭联合经营、股份制等形式的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扶持各类林业专合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二是建立林业服务体系。抓紧建立完善金融、科技和产业服务体系,搭建政企、农企、银企、科企合作平台,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建立森林资源“三防”体系。引导农民建立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防止乱砍滥伐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积极探索社区共管、村民联防等森林管护的有效形式。四是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体系。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尽快制定森林、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实施办法,加快培育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流转平台,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商品林产权交易市场的发育。(二)进一步落实林主的处置权。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放活的关系,按照省政府林改《意见》和分类经营的要求,在坚持严管公益林的前提下,改革现行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经营加工等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放宽对商品林利用的限制,进一步落实林主的处置权,切实保障林主的收益权。(三)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等各项税费政策,依法制止乱收费、乱摊派行为。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涉林收费项目以外,各地自行制定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要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检查监督、案件查处等工作制度,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和加重林农负担的行为。(四)创新林业管理体制。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廉洁高效”的要求,建立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的新型林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林权确认、转让交易、办证登记、行政审批和信息等一站式的管理服务,提供优质的行政管理环境。整合执法力量,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为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林改质量林改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宣传发动、摸底调查、方案制定、外业勘界、合同签订、确权发证,到档案建立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下一个环节的错误,所以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要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能等到林改结束时才检查,那时发现问题再改正,就可能要从头再来,使工作更加被动。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督查指导队伍,指导基层林改,做到摸底调查要扎实、方案制定要细致、纠纷调处要耐心、合同签订要严密、档案建立要规范。在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后阶段,县乡级林改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开展自查,对外业区划勾界、林权登记、微机录入与建档等工作及其成果进行全面验收。省、市(州)将联合抽查,并组织省级验收,对经验收评定为优秀的地方进行表彰。五、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开展培训省政府林改《意见》是指导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在林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要坚持舆论先行,作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标语专栏、明白纸、公开信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省政府林改《意见》,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法规、方法步骤等,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政策真正交给基层和农民,使广大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各县(市、区)要以省政府林改《意见》为基础,向林农印发公开信。省林改办要编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汇编”和“政策问答”,以指导全省林改工作。各级林改办要负责组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和业务培训。省林改办负责各市、州林业部门主管领导以及县(市、区)林业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培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别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乡(镇)主要领导、基层林业工作站和村(组)改革工作人员等进行全员政策业务培训,确保每一个参与改革工作的同志都充分认识林改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运用相关政策法规,统一方法、步骤和标准要求,为保质保量完成改革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志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希望大家认真参加好这次培训,掌握好改革的要领,回去后,组织好当地培训,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