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选拔监督暨发展党员会议讲话

时间:2022-10-26 03:44:00

导语:干部选拔监督暨发展党员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选拔监督暨发展党员会议讲话

经市委同意,我们召开这次全市干部选拔监督发展党员工作会议,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省干部选拔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工作会议、干部监督工作会议和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刚才,永平同志传达了省上三个会议的主要精神,并对《**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实施办法》、《**市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推行“两推一述”确定考察人选实施办法》作了解释说明。下面,我就干部选拔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干部监督和党员发展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认真落实群众公认原则,进一步推动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自2002年7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以来,群众公认就成为了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实践中,各地不断探索和拓宽群众参与的途径和形式,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理解和落实群众公认方面,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差距,有的认为民主推荐是走过场、搞形式、作用不大,有的认为搞民主推荐程序繁琐、工作量大、徒增麻烦,有的认为坚持群众公认会降低组织部门的权威,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在干部工作实践中切实落实好群众公认原则。

(一)充分认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整个党的干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党的干部工作包括很多方面,每个方面都很重要,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侧重。但是,从干部工作对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作用来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始终居于首要位置,是根本性、第一位、最关键的,主要体现在:

第一,选什么人,怎样选人,是党的干部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历览古今盛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古人云:用一贤人,则贤人皆进;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省委和市委多次强调,用人是最大的导向,也是最大的形象。选人用人发生失误是其它任何方面工作都难以弥补的。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做好了,能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促进党风政风以及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所以,党的干部工作必须首先解决好选什么人、怎样选人的问题,致力于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和坚强有力、敢打硬仗的干部队伍,为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是整个干部制度改革的核心。干部制度改革包括改革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建立干部岗位责任制和考核制、推进干部交流等多方面内容。加强干部制度改革,能够有效解决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这两大难题。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干部制度改革走过的二十多年历程,我们党以改革干部选任制度为先导、为主线、为重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95年2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这是我们党关于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法规性文件。2002年7月,中央在总结实践经验、吸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对《暂行条例》进行修订完善,正式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对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提出“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的干部制度改革总思想,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00年6月,中央颁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标志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的新阶段。今年,中央出台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五个法规性文件,也主要是集中解决干部选任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由此可见,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始终是干部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

第三,从**发展建设的高度上看,选贤任能、选准用好干部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谭力书记曾经说过,**能呈现政通人和、政令畅通、不断发展的局面,根本在用人。同时对干部工作提出了6项具体要求。他指出,干部的考察了解要创新,要有新的办法,对干部下结论要慎重,组织部门写考察材料这支笔非常重要。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市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在推进“跨三步、翻三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更加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为指导,用改革的精神、科学的制度、有效的方法、优良的作风选贤任能、选准用好干部。能不能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能不能按照十六大的要求,下功夫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能不能积极探索建立起符合执政规律和时代要求的干部选任制度,把人选准用好,不断推进**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各级组织部门和组织人事工作同志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核心问题

第一,坚持群众公认,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是由党的干部是人民公仆的地位所决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评判、选择和决定他们的公仆。在干部选任的所有环节和全部过程中都应该也必须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落实群众公认的要求,选任群众公认的干部。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群众公认作为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来追求,作为改革干部选任制度的基本方向。

第二,坚持群众公认,是党执政规律的体现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政党是联系人民与公共权力的中介,是公民控制政府之手的延伸,党依法向各级国家机关推荐重要干部,就是重要的执政权力和执政的重要标志,也必须要求在选任干部上向授予执政权力的人民负责。同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目前只在基层实行的直选将逐渐向上延伸,在选任干部中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重要性将会进一步显现。

第三,坚持群众公认,是党的政策和法律的规定。比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就明确提出群众公认的原则,中央《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特别强调,“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条例》第三章第十条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个别提拔任职,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第十七条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应该说,干部选拔工作对贯彻群众公认的原则,对必须实行民主推荐的程序、要求规定得十分清楚了,关键在于我们要把这些理念层面、原则层面的东西切实贯彻和落实到操作层面上去。

(三)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领导和组织推荐与群众提名的关系,真正把干部考察对象的提名权交给群众。在干部选拔工作中强调群众公认,首先要强调干部的提名权问题。提名权问题看起来是方法问题,但核心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实质是原则问题,是根本问题。《干部任用条例》明确规定,“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按照《条例》规定,考察人选可以直接由上级党委或组织人事部门推荐提名,也可以由领导干部或其他人员以个人名义,以署名材料的形式向党组织推荐。但是,目前考察人选的提出普遍存在党委有了人选意向再叫组织部门去履行程序或书记会推出人选后让组织部门直接考察的现象,这严重违背了《条例》的规定和精神,容易形成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今后,要坚持一条底线,即必须经过民主推荐且为多数群众公认的,才能提名为考察对象,此外均不能列为考察对象。

二是处理好党委(党组)意见与群众意见的关系。坚持党管干部与坚持群众公认本身是有机统一的,党组织的意愿与群众的意愿本质也应该是一致的。党委(党组)的意见,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要建立在群众基础之上。人民群众拥护的干部不可能都提拔,但提拔的必须都是人民群众拥护的干部。因此,党委提名人选,应该是大多数群众拥护的人选,党委的意见本质上与群众意见是一致的。

三是处理好尊重民意与不简单地以票取人的关系。《干部任用条例》第十七条就明确规定,“确定考察对象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群众公认原则在干部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干部选任的不同办法上,它的要求和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选任制产生的干部尤其要坚持“以票取人”,在提名候选人时就是要根据得票多少作为确定候选人的依据之一,选举时得票最多者就当选。而委任制的干部由于在授权原则、价值标准上与选任制干部有很大不同,对他们的选拔任用主要看有没有群众基础,是不是走了群众路线,是不是尊重了民意,防止个人说了算。

四是处理好扩大干部选任民主与防止民意表达失真的关系。扩大选拔工作中的民主,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投票的过程中,确实容易伴生出向有投票权的人搞“勾兑”、打招呼、拉选票等影响民意表达真实性的现象。我们要理性地认识和看待这种情况,通过完善民主推荐和选举的有关程序、办法,扩大党内民主,充分走好群众路线,着力建立有序的、有引导力的竞争机制,努力把隐藏在干部选任背后的无序竞争积极转化为规定范围内的有序竞争,使“潜规则”彻底失去作用,使群众公认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五是处理好使用有争议的干部和“好好先生”式的干部的关系。在干部选拔过程中,民主推荐得票高的,一般说来是群众公认、政绩突出的干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有思想主见、敢闯敢冒、有棱有角、绩效突出的干部,由于不怕得罪人、善于表现自我而受到从众心理的排斥,在民主推荐的时候得票并不高。而另一些工作一般、缺乏思想、八面玲珑的“好好先生”式干部,由于擅长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容易获得领导和同事的好感,往往得票较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辩证的观点评价、使用干部,对敢管敢抓、但方法不当的干部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克服方法上的缺点,促其扬长避短、有所作为;对那些“好好先生”式的干部应当全面考察、综合评价,并帮助他们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把群众公认原则落实到干部选拔的关键环节中去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体现在操作层面,关键的有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环节,把群众公认原则落实到这些环节,就需要有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第一,在民主推荐环节,关键是解决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权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在选任干部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种做法:①党委(党组)有了人选意向再叫组织部门去履行程序。②书记会推出人选后让组织部门直接去考察。③组织部门提出人选并进行考察。④用人单位领导提出人选,组织部门进行考察。⑤群众民主推荐并为多数群众公认,组织部门进行考察。在这几种做法中我们赞成和要大力推行的是最后这种做法,就是把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今后,必须坚持做到:一是凡是没有经过民主推荐和民主推荐中未得到多数群众公认的,一律不得提名为考察对象;二是凡是党委、组织人事部门或个人推荐的人选,一律不得直接列为考察对象,必须在人选所在单位进行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若得不到多数群众公认,不得列为考察对象,即使个别特殊岗位人选由组织提名直接作为考察对象的,如果考察中得不到所在单位大多数人拥护,也不得提名为拟任人选;三是民主推荐原则上采取会议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四是重要职位的人选推荐要扩大推荐范围进行民主推荐,其中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离退休干部应占一定比例;五是首次民主推荐不集中和拟交流提拔任职的人选,必须实行“两推一述”。

大力推行“两推一述”的民主推荐办法,把干部提名权真正交给群众。“两推一述”既包含着选举制度的“直选”精神,又有着委任制度的“竞争上岗”精神,还有着考任制度的“考选”精神,它融合了几种选人制度体现的价值精神,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管干部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体现了群众公认的价值取向。我们必须坚定地把“两推一述”推行到各级党政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去。下步,我们将对乡镇党政干部的推荐选拔如何落实“两推一述”精神进行认真研究,制定出台具体办法。

第二,在组织考察环节,要把对干部的认识和评价交给群众。去年以来,我们在干部考察中积极构建干部政绩群众评判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在干部考察环节的群众公认问题。一是建立干部政绩公示制。考察中对拟提拔干部和试用期满拟转正干部全部实行了政绩公示制度。二是建立实地查看干部政绩制。认真考证干部政绩,深入实地明察暗访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甄别干部政绩的大小和真伪优劣。三是建立群众评价干部政绩制。把干部政绩评判权交给群众,在考察工作中广泛听取各方面对考察对象政绩的看法和意见。四是建立干部政绩联审制。协调审计局、督查办、统计局、纪检监察部门组成政绩审计工作小组,对考察对象政绩进行会审。五是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经核实后采取一定的方式向群众回复,由群众监督是否凭实绩用干部。这些制度的实行,使领导干部政绩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客观真实地反映,防止了考察失真,提高了考察工作质量。实践证明,我市构建的干部政绩群众评判机制是行之有效的。今年市委组织部制定出台了落实干部政绩群众评判机制的五个办法,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尽快推广到选任干部工作的实践中去。同时,第四季度我们将制定出台干部考察数量线性分析办法,以提高干部考察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各级各部门还要推行差额考察办法,好中选好,择优而用。

第三,在讨论决定环节,应运用差额上会和票决制的形式去落实群众公认原则。实行差额上会能够给任用干部提供更多的参数,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择优而任,为地方党委酝酿、讨论和决定干部时创造更大的民主空间和选择空间,各地在选任干部的操作层面上必须坚持和努力扩大差额上会,并转化成为选拔干部中经常性和制度化的做法。票决制是各级党委讨论决定干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重要体现和有效途径,是群众公认原则在干部任免环节落实的具体措施,各地要在地方党委酝酿、讨论和决定干部中全面推行票决制,确保用人的公正性。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贯彻落实群众公认原则,组织部门和组织人事工作同志在具体操作中还必须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对干部的初始提名过程要有记录;二是严格执行“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五条规定”;三是认真履行职责,对不符合程序的干部不上会;四是对上级管理的干部,不符合程序的不上报;五是对下级报送的干部任用,不合程序的不审批。

二、扭住关键,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干部监督工作新局面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既是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有效措施。前不久,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相继召开了全国、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干部监督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为推进**发展新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必须把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根本点放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制度上。科学有效的制度是开展监督的依据,同时也是加强监督的保证。在构建科学有效的干部监督工作制度体系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抓好现有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抓好制度的创新和改进,与时俱进推进干部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当前要着力构建四个机制:一是健全干部监督工作协调机制,坚持和完善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与纪检机关和其他执纪执法部门有效衔接、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配合机制,在组织部门内部形成干部培养、选拔、监督的“闭合回路”。三是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落实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在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监督责任,强化对违规选用干部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四是建立信息机制,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关于及时报送干部监督重要信息的通知》要求,努力构建覆盖面广、渠道畅通、反馈及时、信息共享的干部监督信息网络。

(二)必须把加强干部监督的关键点放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的关键环节。在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主要是把好四个关口:一要严格把好提名关。提名关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为重要的关口,出现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拔”现象往往是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各区市县委组织部要全面落实省委组织部制订的《落实群众公认原则五条规定》,真正把干部初始提名权交给群众。二要严格把好考察关。考察干部必须充分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市委组织部制订出台了以“五个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干部政绩群众评判机制,各区市县委组织部要认真抓好执行,防止考察失真失实。三要严格把好讨论决定关。讨论任用干部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少数服从多数。对群众有反映、且问题没有查清的干部要缓议。四要严格把好群众监督关。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向群众公示人选的有关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干部交流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大纪检、审判、检察机关和组织、公安、政府分管人财物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交流力度。按照中组部的精神,组织部长原则上不从本地干部中产生;组织部长在一地任职5年以上,原则上要交流;组织部长因工作需要且符合提拔条件的,一般应交流提拔;在本地提拔担任副书记的,原则上不安排分管干部工作。对不服从组织交流决定的领导干部,要就地免职。

(三)必须把加强干部监督的重点放在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上。加强干部监督,关键的是要把领导干部管住管好,特别是对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更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一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教育。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内法规政策教育、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切实增强干部的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意识,树立加强监督是尽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二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重点抓好县(市、区)、乡(镇)党委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的暂行规定和市级部门、县级部门党组(党委)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的贯彻落实,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规范权力运行。三要强化日常监督。抓好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干部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和年度总结报告制度的落实,坚持领导干部谈话、诫勉、回复函询等制度,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监督防止领导干部滥用权力。四要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在干部监督工作的监督教育作用。

(四)必须把加强干部监督的着力点放在严厉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上。实践证明,有严肃的查处,才有真正的监督。最近,中组部和省委都明确要求,要把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为当前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干部监督信息工作。各级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12380”专用举报电话的作用,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线索,定期分析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突出问题。二是抓好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要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要求,充实干部监督工作力量,强化干部监督机构职能,努力建设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干部监督工作队伍。三是抓好群众来信来访核查工作。对群众实名举报反映的涉及选人用人上的问题,要全部受理,认真核实,并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办理结果;对举报反映问题经查属实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继续深化和拓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不断增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践行公道正派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全市组织部长要模范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干部任用条例》等党内法规,规范从政行为,自觉接受监督,敢于向组工干部喊出“向我看齐”。在此,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全体班子成员郑重作出承诺:不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贵重物品;严格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绝不给跑官要官者以可乘之机;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绝不以组织工作之权谋私;不参与带有赌博、敛财性质的活动。希望大家予以监督。

三、坚持标准,注重质量,努力把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就我市近几年发展党员工作的情况来看,尽管呈现出发展数量稳中有升、分布趋于合理、结构逐步改善、新党员质量较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壮大等良好势头,但也还存在着发展党员不平衡、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严重滞后、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问题凸现、非公企业党员较少等问题。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我市工作现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发展党员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发展党员工作抓紧抓好。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级党组织必须自觉地把发展党员工作放到党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推动,力争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党委主要领导要强化发展党员第一责任人意识,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防止和避免突击发展、长期不发展、发展数量大起大落等不正常现象。各级组织部门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科学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切实加强督促检查。要建立健全组织员工作机构,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发展党员工作有人负责,有人抓落实。要建立健全发展党员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中心任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市委组织部将设立市委组织员办公室,挂靠市委组织部,同时从8月底开始,我们将在全市组织开展一次党员发展工作检查,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搞好自查,做好迎检准备。正在开展的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调查摸底,是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摸底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二)坚持党员标准,严格程序,确保发展党员质量。坚持党员标准,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来发展党员,注意克服错误的认识和倾向,决不能降低标准,更不能另立标准。发展党员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党员首先要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如果离开这个原则,就背离了党员标准,就会模糊党的先进性。因此,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决不能忽视质量,搞大发展和突击发展,防止把不够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严格入党程序,是保证党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除党章规定的入党程序外,要把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着力点,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培训,使其懂得党的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宗旨、任务、组织原则和纪律,懂得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端正入党动机,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为发展新党员提供丰富的源泉。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中,各级党委要严格把好培养教育关、严格把好考察关、严格把好审批关,凡党员发展对象,都必须接受入党教育,并经过一定时间的考验;凡是没有经过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得发展入党;凡是本人没有入党要求,或入党动机不纯的,一律不能吸收入党;凡是没有按照党章规定的程序办理的,一个也不能批;凡是发展党员,都要实行公示制,并按照省上要求探索实行票决制等好的制度和方法。

(三)坚持突出重点,改善结构,保持发展党员工作的均衡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发展党员工作重点要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和在生产、工作第一线、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围绕这个重点,各级组织部门要对新发展党员的年龄、文化知识、职业等构成和分布进行宏观指导,坚持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党员,切实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大力实施“三向培养”,把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手不强和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等问题。对长期不做发展党员工作的乡镇和村级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必要时进行组织整顿。二是做好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工作。公有制企业要注意发展班组长、生产经营骨干和技术能手入党,努力解决一些生产班组没有党员的问题,做到关键岗位、艰苦岗位有党员,人数较多的生产班组建立党小组。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协助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员工中特别是在企业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三是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现有党员文化知识和专业水平的基础上,注意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四是注意吸收优秀青年入党,扭转青年党员少的局面,使党保持活力,改善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每年发展的新党员,35岁以下青年必须达到75%以上。五是重视发展优秀妇女入党,以增加妇女党员在党员队伍中的比重。六是注意在少数民族中发展党员,改善党员的分布状况。七是积极稳妥地做好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党员发展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当前,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摸清本地私营企业主、非公企业业主和职工、非公企业党组织建立、私营企业主递交入党申请书等情况,积极稳妥地开展这项工作。在确定发展对象时,各地一定要严格按中、省明确的四条具体要求,认真考察他们的入党动机、个人历史、政治表现特别是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表现。通过这些措施,努力把各行各业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吸收新鲜血液,壮大党的队伍,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坚持务求实效,抓好基础,大力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市实际,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要针对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建立“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党员教育既要做到经常性、针对性、灵活性,又要做到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二是认真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前期准备工作。要继续推进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农贷快车、党内帮扶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继续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此基础上,要抓紧开展调查摸底,培训工作骨干,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基础。三是研究制定流动党员的管理措施。对农村和城镇社区流动党员,对人才流动中的知识分子党员,对企业改制后进入劳务市场的职工党员,对因公因私出国的党员,对再就业的离退休职工党员,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对私营企业主中的党员,都要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四是既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更要了解关心党员。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党员的个人奉献,而对党员的关怀和帮助不够。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必须注重从正面去关心、帮助、引导党员,尤其要加大对贫困党员的帮扶力度。这方面中央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已为我们作出了表率。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等措施,及时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党员心中,使党员在“温暖”中增强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