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纲要报告讲话

时间:2022-10-23 06:18:00

导语:规划纲要报告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规划纲要报告讲话

各位代表:

根据县委关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有关意见,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它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能源大县、名优酒大县、畜牧业大县、生态旅游特色县”的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五”期末,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0.38亿元,比“九五”期末净增8.63亿元,年均增长11.65%,达到了“十五”计划的预期目标。其中一产完成6.4亿元,年均增长3%;二产完成9.5亿元,年均增长17.4%;三产完成4.4亿元,年均增长14.1%。“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累计完成投资总额达32.4亿元,比“九五”期间净增17.7亿元,增长1.2倍,超过“十五”计划预定30亿元目标,成为我县建国以来投资增长最快的时期。财政总收入由“九五”期末的6960万元增加到2.61亿元,年均增长30.5%。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5.9%上升到12.8%。地方财政收入从5086万元增加到9034万元,年均增长12.1%。财政支出达到4.19亿元,年均增长24.4%。

“三化”建设进程加快,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产业结构于2001年实现“一、二、三”向“二、一、三”的转变,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十五”期末,全县工业增加值完成8.5亿元,年均增长15.4%。工业化水平从“九五”期末的24%上升到41%。电力、煤炭、白酒、建材四大产业框架基本形成。装机容量4×13.5万千瓦**发电厂顺利建成投产,小水电开发全面启动,“水火互济,大小并举”格局正在形成,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55.8万千瓦;煤炭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年产量达414.8万吨,年均增长44%。城乡商贸繁荣活跃,物流规模迅速扩大,“十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5亿元,年均增长19.09%。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十五”期末,全县个体、私营企业增加到6473户,年均增长13%;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增加到1.2亿元,年均增长17%。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第二轮修编,完成了20个片区控制性建设规划,旧城详规覆盖率达42%。县城主街道和背街小巷全面改造完毕,县城面貌大为改观;县城西区开发初具规模,建成2条主干道、5条次干道和15条三级支路,文化活动中心、西区广场、绿洲宾馆建成投用,西区体育馆、行政中心已动工修建;县城区面积从“九五”期末的4平方公里增加到近7平方公里,人口从5万增加到8万人,县城建成区绿化率达20%,全县城镇化水平从“九五”期末的15%提高到30.7%。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全县粮食产量恢复并提高到28.6万吨,肉类总产量达4.9万吨,畜牧业产值达5.1亿元,12万亩有机红粮和24万亩有机小麦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蔬菜、葡萄、竹子等地方特色产业初见成效,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投资达4.8亿元,新增公路里程640公里,改造公路里程280公里,公路通达深度大幅度提高,通达里程2466公里,全县上等级公路达到422公里。茅习路、习犁路、习赤路、马合路等出境通道全部硬化改造。实施了272公里通乡油路工程,14个乡镇修通油路,实施了522公里通村公路工程,90%的行政村修通了公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完成了东风、塘房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了渠系配套整治,新增灌溉面积2100亩;完成人饮工程243处,全面实现了乡镇(区)所在地集中供水,解决人畜饮水8万多人6万多头;建成沼气池3748口;实施坡改梯工程3.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9平方公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大力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十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27.2万亩,荒山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比“九五”期末提高了5.6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5年累计投入达6.1亿元。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垃圾填埋工程、县城排洪溶洞整治工程相继开工;24个乡镇(区)街道全部硬化,全面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互联网发展迅速,电子政务逐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完成9.4万户,农村供电条件进一步改善。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继续扩大。行政审批制度、财政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教科文卫体制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农村税费制度、粮食流通体制、供销体制、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正在形成,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围绕“两个100%”目标积极稳妥推进,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为契机,成功举办了“红军长征四渡赤水70周年纪念大会暨‘绿洲红城’经贸旅游文化节”,开展了万人文化大巡游、大型歌会、“四渡赤水”论坛、招商项目签约、特色农产品展销、名优小吃评选等活动,推介了**旅游资源,提升了**“绿洲红城”新形象。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五”期间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6个,到位资金17.8亿元,比“九五”期间净增14.9亿元。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稳类进位,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九五”期末的11‰下降到8‰,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人口控制目标。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助三大体系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增强。投入资金650多万元,新扩建改造了1.45万平方米医疗服务用房,建成县疾控中心大楼及县传染病区。积极实施“科教兴习”战略,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20间,新增校舍面积15.7万平方米,建成寄宿制学校24间,新增教师874人,基础教育进一步夯实,提前一年实现“两基”目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青壮年非盲率达98%,比“九五”期末提高0.96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比“九五”期末提高了0.26个百分点;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县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16293人,比“九五”期间增加了11941人;积极支持民办教育,社会办学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从“九五”期末的76.48%提高到86%。继续实施参与式扶贫和整村推进战略,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贫困人口下降到4.3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共培训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1.79万人,为农民创收10亿元。全面落实“两个确保”,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征缴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十五”期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09亿元,年均增长25.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0元,年均增长6.5%。与此同时,审计、统计、国土、民族、宗教、档案、物价、体育、农机、乡企、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气象、民政、民兵预备役、武装、人防、国防教育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促进了全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

民主法制进程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同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诚恳接受批评建议;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力求做到决策科学。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开展“四五”普法,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加大审计和监督力度,坚持不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整顿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标、土地出让等行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改进文风、会风,勤俭办事,千方百计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全面推进“四在农家”、“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树立文明新风;进一步建立健全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加强思想和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开展未成年人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建设,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文化市场不断繁荣,全民健身运动和老年人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成效明显,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效益较好、干部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在困难和矛盾交织中前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中进取,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和68万各族人民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知识分子,向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向驻习解放军指战员、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向各位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县域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村贫困面大;农业基础薄弱尚未根本改变,农民增收仍然缓慢;基础设施仍然较差,局部地区地质灾害治理步伐有待加快;产业发展科技含量不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投资环境还需大力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实施工业富县、农业稳县、科教兴县、人才强县和开放带动战略,努力建设“四个大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实现从贫困大县向经济强县的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00元以上;“十一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实现二、一、三向二、三、一转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城镇化率达3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总人口控制在72.4万人以内;“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5%以上;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52%;废弃物处理率达70%;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挖掘耕地潜力,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有效遏制撂荒土地现象。积极推广农业实用科技,不断提高规范化种植水平,把粮食产量稳定在30万吨左右。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继续抓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管护。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对接大市场,带动农产品生产扩大规模,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加强动物防疫、良繁、饲料和动物生产及产品监测四大体系建设,狠抓小区建设,促进生产模式转变,坚持主攻生猪,大力发展牛、羊,加快发展家禽,建设畜牧大县,力争“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畜牧业产值达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0%左右。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巩固和发展茅台酒有机原料基地建设,加快有机红粮、小麦生产认证,积极推行订单种植,支持商品蔬菜、中药材、竹业、煤矿用柱材等基地建设,培育葡萄、茶叶、李子等特色产业。不断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支持特色农产品申报认证,形成品牌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农产品流通领域经纪人队伍,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协会、商等中介组织,推动农业向市场化转变。

——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生产技能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不断加大投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通过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的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增加收入1.5亿元。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继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坚持土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使用权流转。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积极有序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健全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务公开,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深化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改变村容村貌为目标,以“四在农家”创建为载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帮扶力度,推进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县小康村覆盖率达20%以上。继续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通过产业化扶贫、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等方式,确保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十一五”期末,因灾、因病返贫率控制在1%以内,农村贫困人口控制在2万人以内,90%以上的贫困村整村越过温饱线。进一步加强农村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实现村村有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30%的农户安装上程控电话的目标。继续实施农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深入开展“五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法制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不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全面提升农村文明、富裕程度。

二、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着眼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积极筛选和储备工业项目,走园区化布局,循环化利用,民营化运营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在土地上优先保证,资源上优化配置,政策上更加宽松,走出一条符合**资源特色和发展阶段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富县”目标。

——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抓好**电厂协调服务工作,确保正常运行;争取建成2×60万千瓦二郎电厂;积极实施**河梯级开发和小水电开发,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县电力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把**建成黔北能源大县。围绕电厂建设和市场需求,积极整合煤炭资源,建设大矿,努力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完成二郎矿区12对年产30-120万吨矿井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煤炭年产量达10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尽快组建和完善煤炭矿山安全应急体系和培训体系,保障煤炭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利用我县优越的“传统酿酒技术”优势,积极支持习酒公司打造茅台集团优质浓香战略基地,创驰名品牌,支持茅台王子酒生产基地扩产,扶持民营酒业发展,力争“十一五”期末,全县白酒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以上,把**建成名优酒产销大县。扶持以瑞安水泥日产1500吨新线建设为龙头的建材工业。积极发展煤化工,促进煤炭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发展制药工业,扶持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因地制宜,发展新型乡镇企业。

——继续深化体制改革。统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经营效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引导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工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三、严格城镇规划,加快城镇化步伐,努力实现撤县设市目标

——加大城镇规划和执法力度。按照打造“绿洲红城”城市品牌的战略,突出生态资源优势和文化品位,高标准搞好建设性详细规划编制,县城详细规划覆盖率达70%,乡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30%,更加科学地指导城市发展建设。坚持“两证一书”制度,建立健全规划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严格规划执法管理,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规划行为。加强城镇综合管理,加大各类市场的管理和整顿,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和执法力度,强化“创卫”各项措施,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创建目标。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全面完成西区1.28平方公里的一期建设任务,动工开发西区二期建设,把西区建成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新兴城区。积极推进旧城片区改造,建设一批品位高、环境好的居住小区。打通连接新老城区的杉王路和环北路两条大道。完成县城污水、垃圾填埋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十一五”期末,把**建成黔北区域性副中心城市。

——树立城市经营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把城市各种资源要素作为资本要素,以市场运作的方式经营城市资产。加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高度控制土地一级市场,管好二级市场,严格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盘活国有城镇土地存量资产,实行统一征收、统一储备、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经营好城市道路、广场、广告牌、出租车经营权等有形及无形资产。

——积极发展小城镇。努力建设规模适当,环境优美,二、三产业发达,极具辐射和承载能力的小城镇,带动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建设温水、良村、习酒等集镇,完成二郎乡撤乡设镇工作。积极发展同民、桑木、寨坝、官店、仙源、二里等新兴集镇。做好土城古镇保护工作,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抓好集镇供水供电、污水和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搞好亮化美化,改善居住条件。

四、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平台

——建立投入新机制。通过积极申报项目和对接政策,争取国家资金投入。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扩大招商引资。建立健全社会多元化投资开发机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交通大发展。以主干线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等级公路建设,构建畅通的对外出口通道,完成县城至桐梓新站、长环至东胜、两河口至土城等二级公路建设;加快通乡油路建设进程,完成两河口经二郎至箐角,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加快实施582公里乡与乡连接线工程,构建畅通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持续推进通村公路建设,完成建设改造里程1035公里,提升村级公路通达能力;加快县城新老城区客运站以及23个乡镇(区)客运站建设,力争2010年实现乡乡有车站;加强赤水河航道整治和土城、岔角等码头建设,构建水、陆交通运输网络。

——推进水利上台阶。加大水利设施建设管护力度,争取实施红砖水库、邓家沟等全县2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争取铜罐口等4座水库工程立项建设,完成东风、塘房等水库补配套工程;积极实施集雨灌溉工程,完成1400公里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2000亩;全面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兴建10050处“三小”水利工程,解决乡镇供水10万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12.5万人;实施赤水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137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60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1万亩;积极争取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水利水电建设;新增10万千瓦水电装机;努力完善县城供水管网工程,建设西区净化水厂,实施县城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县城、乡镇防洪工程。

——发展信息“快车道”。加大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建成基本覆盖全县的技术先进,运行可靠,容量较大的信息化体系。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不断扩大互联网、电话、有线电视覆盖率。

五、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商贸流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旅游产业。高标准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工作,整合县内红色和绿色旅游资源,打造“绿洲红城”特色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土城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品牌效应,塑造**旅游新形象。加大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推介力度,建成红军四渡赤水渡口遗址、四渡赤水陈列馆等第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提升丹霞谷景区品位,全面加快推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和加快其它景区开发。逐步增强县内景区接待能力,力争“十一五”期末旅游业综合收入达3亿元以上。

——培育新兴服务行业。大力支持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社区服务、教育培训、医疗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推进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大力推动农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网络,完善农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信息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全县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服务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完善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兑现服务承诺,提高服务水平,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继续推进各项改革。继续实施政府机构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工作职能,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国库集中收付、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制度,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县乡政府偿债机制,防范和化解财政债务风险。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不懈地整治和改善投资环境,努力营造规范透明的法制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开诚信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诚信政府,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方式,形成资源互补、产业互补、市场互补的良性局面。“十一五”期间,力争利用外资总额达8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20%以上。

——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积极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一切行业和领域,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十一五”期间,力争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20%以上。

七、优先发展科教事业,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认真做好“两免一补”,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确保“两基”复评和“普实”验收达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三个增长”,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物质保障。稳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稳健推进高中扩招,建成西区中学,把**一中建成省级重点示范高中。重视发展幼儿教育,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快职教中心建设,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大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师继续教育和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重视和支持民办教育。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推动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大科技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鼓励科技专业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强化人才资源开发,推行“人才强县”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重点,大力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到2010年,全县高、中、初级职教人才比例达到1:10:25。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营造人才成长创业的良好环境,努力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努力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各类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煤矿、水泥等行业职业病防治制度建设,加大对工人的健康监护检查力度,强化和规范职业病防治措施。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服务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实施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加大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确保群众用药质量和安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城乡文化生活水平。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加大以“网吧”为重点的文化娱乐服务行业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新闻宣传质量。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起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支撑能力,增加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比例,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抓好对各类企业的劳动保障监察,保证职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大社会救济力度,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和社会互助。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障人的合法权益。

——构建社会安全体系。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坚决打击“”等邪教组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遏制青少年犯罪。强化政法队伍建设,加快装备现代化步伐,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深化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继续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科技兴安力度,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切实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调解、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好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创建双拥模范县。着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努力创建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生产生活环境。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推进“法治计生、诚信计生、和谐计生”发展,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计生、卫生资源整合,努力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健全“三线四级五个层面”计生工作网络,提高村民自治工作质量,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加强母婴保健工作,实现“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目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兴办公共养老设施和活动设施。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天保工程”、造竹工程和第七期长治工程。继续抓好生态建设和荒山造林工作,搞好石漠化治理,加强退耕还林管护,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行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制度、开发投资项目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加大投入,完善环境监测设施,搞好城乡大气、水质、噪声污染监控。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治理,确保**电厂、瑞安水泥厂等重点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抓好矿产开采造成的水污染治理和地质生态恢复。加强农药市场清理,杜绝高残留农药进入市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行为,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增强公民道德意识,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强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培育“四有”新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公民守法意识。大力宣传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建立良好的道德体系和公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意识。增强公民社会信用意识,弘扬良好社会风气,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按照各自的职能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抓好社区(居委会)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认真实施依法治县规划,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加强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持宗教稳定。依法行政,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确保社会安定。

九、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能,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调控经济运行、维护社会公平、管理公共事务、监管国有资产等方面,集中精力搞好综合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把深入学习、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增强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振奋精神,勇于奉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严格和高效的行政执法制度,进一步增强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力度,严格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不断增大依法行政的透明度。

——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发扬实事求是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强化全局观念,防止和纠正部门利益至上等不良倾向,加强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工作整体效能。切实搞好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公务员勤政意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大力精简会议,提高行政效能。

——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落实清廉从政的各项规定,严肃责任追究。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项目评估等各项制度,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大查办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推进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廉政建设,扬正气、刹歪风,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新形象。

十、扎实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

做好2006年的工作,对于“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十分重要。今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4.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3.5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8‰以内。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抓好畜牧业、有机红粮、小麦、造竹、蔬菜等产业发展,促进结构调整。扎实抓好扶贫开发,降低贫困人口。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争取输出劳动力5000人以上。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二,加强经济调度,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积极搞好电煤供应,保证**发电厂正常生产。力争二郎电厂获准立项并动工建设,促进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对酒类产业、煤矿企业、瑞安水泥等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

第三,大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目标,集中精力抓好习新公路建设,积极配合搞好两河口大桥建设,全力推进二郎电厂配套公路建设,启动连接线工程,促进交通大发展。

第四,以县城西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完成城镇建设投资2亿元,建成杉王路,加快西区体育馆和行政中心建设,继续搞好正在进行的旧城片区改造,开工建设西南出口片区和环北路,力争动工改造政府片区。

第五,围绕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和部门预算改革,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继续抓好财源培育,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第六,改善投资环境,创新招商体制。加大招商引资环境整治,坚决查处各种损害投资环境的行为。推进政务公开,搞好政务中心建设,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创新招商体制,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多渠道吸引资金,改造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七,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抓好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搞好环境保护和治理;继续开展企业改制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保基金的支撑能力,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各位代表:展望未来,加快发展的机遇良多,站在**发展新的起点上,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县委的领导下、在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弘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四渡赤水精神,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