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开学典礼讲话
时间:2022-10-23 02:54:00
导语: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开学典礼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县新农村建设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县委、县政府举办这期培训班,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全面准确理解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党委要求上来,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切实担负起组织领导、推进落实的重要责任,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县上下尽快掀起高潮。参加培训的同志们长期奋斗在农村工作第一线,为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帮助群众发展生产、解决困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结合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后,县委、县政府把加快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机遇,先后制定了《张家川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张家川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村示范百村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落实了部门帮建工作责任制,选择了15个乡镇24个行政村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使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启动。但从开展情况看,我县部分干部群众对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在认识上、工作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我们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一要深刻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阶段做出的重大决策。大家都清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在农村推行了两大基本制度:一是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二是村民自治。20多年来,这两大基本制度决定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形态和运行机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保障了农民当家作主。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农民负担加重、农民增收缓慢等问题开始困扰农村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农村公益事业举办难、农民福利缺乏保障等问题又凸显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先后推行了以税费改革为核心的一系列改革,先是费改税,紧接着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并辅以精简乡镇机构等配套改革,被称为农村的“第三次革命”,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然而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根深蒂固,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难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需要国家继续做出相应调整。参照其它国家的实践,在财政收入占GDP总量30%的时候,国家就有能力、有条件提供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资金支持。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工业化已发展到中期阶段,城镇化进程加快,财政收入占GDP总量达20%。正因为如此,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指出我国已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转折时期,随即在五中全会上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果说税费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被动应对”,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动出击”,标志着我国农村政策的根本转向,是“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谋略,表明了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要清醒认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我县是农业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我们抢抓机遇,坚持从县情出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县农业和农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但实事求是地讲,农村的滞后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建设新农村困难不小,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粮食以小麦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仍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短,基地规模小,龙头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化组织形式松散,农产品转化率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渠道窄,加之农业生产费用大幅攀升,人均生产费用支出加大,增收缓慢,农民收入偏低,且不稳定,遇到自然灾害,就会下降;地方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率始终赶不上财政收入增长率,农业项目资金的整合利用程度不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雨养农业格局没有实质性突破,部分乡村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小康建设缺乏项目支撑,整体达标难度增加;农民思想较保守,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的意识不强,综合素质较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总体保障水平低,文化娱乐活动设施简陋,群众文化生活单调;村级集体经济缺乏,部分村级班子作用发挥不够,带动致富能力不强,村务公开不到位,民主化管理不够完善。上述诸多困难和问题,都将制约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要充分认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尽管全县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压力较大,但也有许多有利条件。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和工作力度逐步加大。近年来,财政支农内容越来越丰富,一方面取消税费,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4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26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3165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90371吨。畜禽总量达到89.7万头(匹、只),牧业产值达到6848万元。新修梯田6.6万亩,治理小流域206平方公里。新建供水工程18处,水窖2581眼,4万人的吃水困难得到解决。新增等级公路179.7公里,改造、新建通乡公路77.7公里,通村公路812公里,新建和改造农电线路697公里,新建移动基站102个,新增各类通信用户3.5万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农机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目标。新增校舍面积10.8万平方米,消除各类危房3.1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顺利实施,90%以上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元,有0.9万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3.4万低收入人口稳定解决温饱。积极实施“一池三改”工程,1200户群众用上了新型能源。所有这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广大农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养成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一大批工作、生活在农村的基层乡村干部,胸怀农村、情笃农业、心系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把握总体要求,全面贯彻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我们要总体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工作重点。
一要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是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进步;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民主法制与和谐社会建设;既鲜明具体地指出了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又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没有经济发展,就不能很好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就没有物质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就难以根本改善,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就难以树立,农村民主政治就会受到制约。建设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发展各项事业奠定坚实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根本目标。建设新农村,必须努力使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宽裕的日子,收入持续增长,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充分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无论是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还是管理民主,最终都是为了使农民生活质量有根本性的提高。这是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内在灵魂。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层面的要求,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技、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集中反映了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软件”建设不好,会造成新农村建设失去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抓好乡风文明,要注重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没有新型农民,就不能建设起真正的新农村。要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引导农民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导积极健康的社会风尚,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促使农民由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生活方式转变。村容整洁是外在标志。村容整洁是透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窗口,是农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它包括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排水、清洁能源使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等内容。要从根本上治理脏乱差,形成民居美化、街院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的良好面貌。通过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促进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进一步转变。管理民主是体制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就是管理民主,由农民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重大事务。这一体制,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有利于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设新农村必须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让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真正当家作主。
二要严格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严格把握好以下原则,即: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和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进;坚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不断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相结合,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三要进一步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宏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一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以建设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为方向,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县域特色,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发展的思路,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沿河、沿川、沿路的原则,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面积,发展设施农业,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经济带。加快建设畜牧、蔬菜、果品、马铃薯、蚕豆、食用菌、大麻、中药材等八大农产品基地。以增量、增值、增收入为目标,壮大草食畜牧业规模,扩大养殖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兴办龙头企业,加强防疫检疫,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要采取扩大面积、提高品质、争创品牌、加工增值等措施,把林果业作为西部乡镇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大投入,突出培育、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订单式生产、企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推广节水灌溉、节本增效、保护性耕作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业贡献率。二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鼓励和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新知识,使用新科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农民能留得住;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劳务培训工程”,建立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和法制保障,变各自为政为统一输转,变盲目输出为对口输出,变体力型输出为技能型输出,变廉价劳动力输出为高级打工者输出,变一次性服务为一体化服务,不断树立张川劳务品牌,增强劳务输转的针对性,使农民能输得出;通过认真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彻底清理和取消各种歧视性规定和限制,建立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使农民工能干得稳。三是加快公共事业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农村教育提升行动”,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标准化改造,突出抓好农村小学危房改造。认真开展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大力实施卫生院(所)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提升农村卫生所装备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力争村组卫生所全部达标。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确保群众参保率达到100%。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贫困、灾情社会救助,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支持残疾人就业和康复事业的发展,重视老龄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模范儿媳”评选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自觉接受现代文明,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移风易俗,远离“黄、赌、毒”,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风尚,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村风文明。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围绕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重点抓好“四个”工程建设。“十一五”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确保农户通自来水率达到90%以上;村庄道路建设基本实现县内与县外、县到乡、乡到村、村到自然组道路以及断头路、出口路的联网贯通;重点抓好农村有线电视入户,力争2010年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重点抓好“三清五改”工程,实现户户有沼气池。五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治理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稳定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成果。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深入开展“双培双带”、“三级联创”等党性实践活动,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大政策理论及法律法规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增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切实做到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广泛深入地宣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激发农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工作,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建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三、切实加强领导,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局性的重大课题,是一项综合性的浩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合力推进。我们一定要坚持县上指导、乡上主抓、村上实干,上下互动,整体联动,努力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一要加强领导。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建设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是着力配强工作力量。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班子,加强统一领导,搞好组织协调。二是全面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真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各乡镇和各部门要细化目标、实化任务、硬化措施、强化责任,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三是集中工作精力。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推进新农村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亲自抓调查研究,抓总体部署,抓规划制定,抓组织实施。
二要抓点示范。实践证明,抓点示范、典型引导是促进工作落实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点带面,搞好办点示范,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今年县上在15个乡确定各级示范村24个,要按照“五新”的要求,即“生产有新的发展、生活有新的改善、精神风貌有新的变化、村容村貌有新的改观、民主法制建设有新的进步”的要求,组织专门力量,积极开展工作。目前应着力抓好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培育和开发。同时,在办点示范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充分挖掘先进典型,发挥舆论工具作用,形成强大的对外宣传攻势,并不断强化试点村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效率运作和“五新”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切实为推动面上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三要广泛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努力在全县形成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一是在县电视台开辟专栏,重点宣传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经验和做法,使政策和信息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通过县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制作专题节目,编印宣传单,对中央、省、市、县建设新农村精神进行解读,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
四、认真参加学习,确保培训取得实在效果
这次培训班是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我县首次举办的较大规模的专题培训活动,意义重大。培训班安排了3天的学习考察,时间紧,任务重,请参训学员务必做到以下三点,保证达到预期目的。
一要端正学习态度。大家平时工作较忙,在一起集中起来认真学习的机会很少。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力争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自己在思想、业务和工作能力上都有所提高。
二要坚持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同志们来自不同的乡村,但责任是相同的,都肩负着建设新农村的重任。在学习过程中,大家要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学习“充电”。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发展为中心,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线,正确把握时展要求,深刻认识国情、县情、乡情、村情,认清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具体措施,力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
三要严守培训纪律。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一切活动必须服从于学习,学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各项纪律。县委组织部、新农办、党校要加强培训班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肃考勤纪律,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最后,预祝这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祝同志们学习愉快,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