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

时间:2022-10-22 04:13:00

导语: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五十周年。五十年前的今天,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刘少奇、、邓小平等151位党和国家高级干部签名倡导身后实行火葬。正是这一不朽的签名活动,使中华民族冲破了几千年的土葬习俗,拉开了中国殡葬改革的帷幕,对我国的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殡葬,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殡葬既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又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俗赖以生存的土壤。通过改革,大力倡导文明治丧,有利于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其次,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国用不到世界9%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通过推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土地和木材,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再次,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由于传统厚葬的观念,加上殡葬中容易出现的攀比从众特点,大操大办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负担。通过改革,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有利于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因此,推行殡葬改革是合国情、顺民意、利国利民、减轻人民群众经济负担、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好事。半个世纪以来,在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和、邓小平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率作用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从建立殡葬法律制度,到构筑我国殡葬管理服务体系,在引导人们接受火葬、破除殡葬陋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殡葬行业也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特殊服务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行火葬、改革土葬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殡葬改革是围绕着推行火葬展开的。50年来,已逐步由党内发展到全社会,由首都推向全国。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广东等省市连续多年火化率接近100%,许多大中城市火化率在80%-90%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实行火葬的地区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出现了先进地区更先进,后进地区赶先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实行火葬正在成为群众的一种自觉行动。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火化遗体450.2万具,火化率占全国死亡人口的53%,全年为国家节约木材200多万立方米,节约土地3万余亩,节约丧葬费用数百亿元。

骨灰处理是殡葬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除骨灰撒海外,采用树葬、草坪葬、鲜花葬、壁葬、吹灰葬、深埋不留标记等生态葬法的越来越多。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等省、市,每年举行多次骨灰撒海、骨灰植树活动。近年来,浙江等省启动了以整治“青山白化”及推行生态葬为主的绿色殡葬,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骨灰集中存放等少占土地的方式正在广大农村大力推广。

在推行火葬的同时,土葬改革工作也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为了改变占用耕地、到处乱埋滥葬的现象,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普遍为村民兴建了公益性墓地,基本实现了遗体埋葬公墓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兴建了近百个为土葬服务的殡仪馆,兴办了23万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包括骨灰公墓和遗体公墓)和近200个城镇遗体公墓。一些地区因地制宜推行了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生态葬法,改变了千百年来乱埋乱葬的旧的土葬形式,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保护了自然环境。为治理乱埋滥葬现象,各地还积极开展平坟还田活动。50年来,全国各地平坟还田累计达数千万亩。土葬改革的成果为节约土地,保护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

殡葬习俗改革在创新中发展。殡葬习俗改革主要指葬礼和葬法改革。半个世纪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在依法加强殡葬管理的同时,注重殡葬礼仪改革,以破千年旧俗,树文明新风为主题,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丧事从简,不留骨灰的榜样作用,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进行殡葬习俗改革。以往重殓厚葬和愚昧迷信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文明的殡葬礼仪所替代,寄托哀思的方式越来越趋于文明,涌现出多种多样的文明祭祀形式。“家庭追思会”的祭祀形式多年来被中央及各级新闻媒体广为宣传。目前,在大中城市和部分农村地区,花圈、花篮、黑纱、白花取代了纸扎用品和披麻戴孝,遗体告别、开追悼会等这些在城市被普遍采用的丧葬形式正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

殡葬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两年后,北京八宝山、东郊两个火葬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火葬设施。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殡葬事业单位3284个。其中,殡仪馆1594个;经营性公墓1009个,殡葬管理单位681个。近十年来,各地殡仪馆大力进行更新改造,积极研制和引进现代化设备设施,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设备设施档次,增加服务项目,出现了一大批环境公园化、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的殡仪馆。近年来,新建、改扩建的殡仪馆引入了大批现代化的高新技术设备,提高了殡仪馆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种服务条件。火化机、殡仪车、防腐、整容、冷藏设备的科研与生产,已形成专业化、系列化的生产规模。

殡葬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半个世纪以来,殡葬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形成了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丧葬消费需求。殡葬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大学生、研究生比例不断增加,职工素质和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殡葬行业职工总数已经接近7万名。2005年,殡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正式启动,殡葬行业职工将要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这一系列政策和标准的实施,对改变殡葬行业人才结构,提高殡葬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整体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各级民政部门还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殡葬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服务水平,他们中间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据统计,全国有三分之一的殡葬事业单位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有的殡仪馆成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殡葬法制建设得到了加强。从1956年到1984年,殡葬改革的主要工作是大力宣传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火葬和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共产党员应简办丧事、带头实行火葬的报告》。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殡葬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个殡葬管理法规。1997年7月,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殡葬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随后,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出台了地方性《殡葬管理条例》或《殡葬管理办法》。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殡葬管理的需要,2005年,民政部又对《殡葬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已报国务院法制办审核。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上下配套的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配套的殡葬管理法规体系,使殡葬管理走上了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

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虽然殡葬改革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殡葬改革的阻力也是很大的。在认识上,现阶段仍有不少人对殡葬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难以转变,在一些火葬区,出现了逃避火化、火化率下滑现象;在殡葬服务上,个别地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服务设施和收费价格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改善;在殡葬活动中,一些地方丧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封建迷信和低级庸俗的丧葬方式回潮,特别是骨灰入棺再葬严重,不仅没有达到节约土地、丧事从简的目的,而且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对上述问题,个别地方放任自流,听之任之,造成了群众对殡葬改革认识的模糊和混乱,加剧了不良风气的蔓延,干扰了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决心,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为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对我国的殡葬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殡葬工作,以构建和谐社会确定殡葬事业发展目标,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推动农村殡葬改革,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殡葬管理和改革的工作重点。

一、坚持殡葬改革的方针,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进殡葬改革

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的殡葬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殡葬改革方针。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的殡葬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由于受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旧的殡葬习俗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还是对广大群众来说,进一步提高对殡葬改革重要性的认识,都是极其重要的。历史的经验表明,殡葬改革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殡葬改革的方向,坚持以“实行火葬,改革土葬”为主攻目标。要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划分火葬区和土葬区,在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地区,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不宜强制推行火化,而要改革土葬,实行生态葬法,推行绿色殡葬。要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红白事理事会一类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要把推行殡葬改革与宣传教育结合起来,与八荣八耻教育结合起来,把推行火葬的力度、方式与群众的接受程度结合起来,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在前头,明是非、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

二、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殡葬法制建设

1997年7月颁布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在8年多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殡葬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随着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原有的殡葬管理体制需要实现制度创新;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需要加以总结、提炼、上升为法规;殡葬管理工作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被实践证明不易操作的规定需要修正。目前,国务院正在研究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将对深化殡葬改革、制定殡葬规划、实行行政许可、规范殡葬服务和活动、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新修订的《殡葬管理条例》一旦出台,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抓好宣传、贯彻和落实工作。要以《殡葬管理条例》为推动力,健全和修订地方法规和制度,结合本地区殡葬管理和殡葬行业发展的情况,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扬民主、聚智聚力,全面、系统地规范地方殡葬管理工作,为规范殡葬行为、加强殡葬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

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殡葬工作的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用法规来规范人们的丧葬行为;要理顺殡葬管理体制,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建立健全殡葬管理机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针对公墓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清理整顿工作,坚决制止违反殡葬法规的行为,坚决制止殡葬活动过度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使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坚持葬法改革与葬礼改革并重,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

葬法改革和葬礼改革是殡葬改革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葬法改革就是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葬礼改革就是要革除丧葬中的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文明节俭办丧事。两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一方面,旧的礼俗是依附于土葬的,大力推行火葬对殡葬礼俗改革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一些小城市,特别是一些农村,殡葬活动中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殡葬陋俗泛滥,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在群众中造成很坏的影响。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殡葬改革必须整体推进,要把丧俗改革的重点放在农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大习俗改革的力度,把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纳入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考核指标体系之中。要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积极探索、创新符合我国国情的殡葬习俗,不断深化殡葬习俗改革,引导人民群众自觉破除丧事活动中的封建迷信和殡葬陋俗,文明节俭办丧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四、坚持骨灰和遗体处理多样化,推动绿色殡葬

经过五十年的努力,推行火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群众对遗体的处理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无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经济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骨灰二次葬的问题。我国推行殡葬改革的出发点是节约土地、木材等资源,减轻群众负担,而骨灰装棺二次葬,不仅没有节约资源,而且更加重了群众负担,这与殡葬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也是殡葬改革不到位的体现。因此,骨灰处理方式已成为现阶段殡葬改革的主要任务,新时期殡葬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应当在骨灰处理上有所创新和突破。要克服单纯追求火化率,而不重视骨灰处理的倾向,大力提倡以骨灰寄存方式以及其他不占或者少占土地的方式处理骨灰,鼓励和提倡多种形式的骨灰撒散和骨灰植树以及花葬、草坪葬等生态型安葬方式处理骨灰。要大力推动绿色殡葬,城市经营性公墓要向生态型、园林化、艺术性方向发展。要大力倡导和推行不保留骨灰的方式,使殡葬改革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实现同志提出的从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殡葬改革的第二次革命。在已经普及火葬的农村地区,提倡以乡镇为单位兴办公益性骨灰堂,以减少农村公益墓地占用土地;在火化和土葬并存的地区,可以以乡镇、也可以以村为单位办公益性生态公墓和公益性骨灰安置处,提倡平地深埋不留坟头。

五、坚持行业自律,提高殡葬服务机构的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

殡葬行业是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殡葬服务机构水平的提高对殡葬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殡葬服务机构要在国家殡葬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殡葬需求,严格按照国家对殡葬服务价格的规定,严禁炒买炒卖墓位和骨灰格位,严禁搭售和强买强卖殡葬用品。另一方面,殡葬服务机构要不断提高殡葬服务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殡葬服务机构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殡葬事业的发展。多年来,全国各殡葬服务机构虽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殡葬建筑和设备设施档次,拓展和增加了服务项目,优化了服务环境和条件,殡葬服务机构的数量、职工素质等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殡葬设施条件差、服务和管理水平低,职工素质专业化不强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因此,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加大火化设施资金投入,改善服务条件,发展现代殡葬服务,提高殡葬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充分发挥殡葬服务在殡葬改革中的服务功能,形成比较完备的殡葬服务体系。

六、坚持加强领导,建立推进殡葬改革的长效机制

党中央和国务院强调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完善殡葬法规,加强殡葬管理,深化殡葬改革,推动绿色殡葬,使殡葬改革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要主动向党政领导多汇报殡葬工作的进展、成绩和问题,多提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殡葬工作的重视,切实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逐步建立起推进殡葬改革的长效机制。要把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内容,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增加资金投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殡葬消费需求。要争取宣传、公安、财政、土地、林业、环境等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逐步形成政府领导、民政主管、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在这里,应当特别指出,殡葬业是服务群众的特殊行业。无论是在日常服务还是在重大疫情、事故发生的时刻,广大殡仪职工任劳任怨,恪守职责,为保障整个社会的和谐有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殡葬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殡仪职工的待遇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社会偏见并没有完全消除。各级领导在政治上、生活上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社会各界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同志们,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50周年,新修订的《殡葬管理条例》年内将要颁布实施。因此,今年也是殡葬事业的机遇之年。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十一五”新的起点上,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失时机地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