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全体会议报告讲话一
时间:2022-10-19 05:08:00
导语:在市委全体会议报告讲话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是在**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全市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大会备受关注,万众瞩目,全市各族人民和所有关心、重视、支持、帮助**发展的人们寄予厚望。我们相信,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这次大会一定能够开成团结的大会、民主的大会、鼓劲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开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民创业奔小康的誓师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把**建设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再造一个**,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市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把**建设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柳、强市富民”的总体发展思路,紧紧依靠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艰苦创业,顺利地实现了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开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工业主导,以“再造一个工业**”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了三次产业结构,增强了产业竞争力,汽车、机械、冶金产业的支柱效应凸现,高新技术产业有了新进展,园区经济、县域经济初具规模,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扎实推进,第三产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十五”时期,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2亿元,年均增长12.95%;完成工业总产值846.45亿元,年均增长18.21%;实现财政收入80.19亿元,年均增长19.37%;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1.76亿元,年均增长30.8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86元,年均增长11.71%;农民人均纯收入2534元,年均增长8.85%。胜利实现了“十五”奋斗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大力推进“**创造”,增强了发展意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发展措施,保持了工业主导、城乡互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今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95亿元,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去年的基础上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坚持城市带动和城乡互动,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并举,城市整体功能不断提升。加大河东、阳和、官塘等新区开发力度,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2000年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28.39亿元。一大批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绿化美化工程扎实推进,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城市防洪体系日益完善,防洪能力得到提升。积极开展农村公路、沼气能源工程、重点村镇建设“三项会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呈现新面貌。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扎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均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两个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实施“安居工程”、“温馨工程”,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和城镇拆迁居民。抓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取得了抗击“非典”等传染性疾病的重大胜利。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抓好优抚安置、救灾救济、扶贫济困、助残助学工作,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困难。
——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基本完成;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能得到提高。城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城区工作迈上新台阶。区划调整和乡镇撤并顺利完成。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积极推进对外开放,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统筹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创作了“八桂大歌”、“红蜻蜓”等一批文化精品。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教工作、人才工作成效突出。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工作不断创新,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丰富。认真抓好双拥工作,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充分发挥。对台、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依法治市,促进了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取得明显效果。加强信访工作,妥善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认真抓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理论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全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核测评、教育监督等方面工作;认真抓好换届工作,顺利完成乡镇和县区党委换届。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抓好干部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队伍素质。坚持党管人才,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听政检查制度,坚决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这是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驻柳部队、武警官兵、驻柳中区直单位和所有关心**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热情支持的结果,也是历届市委扎实工作、不断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市第九届委员会,向所有参与、支持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发展的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抓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坚持发展这个主题,解放思想,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走出一条既符合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精神,又切合**实际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执政为民,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经验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继续坚持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质量不够高;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及保持社会稳定工作仍有较大压力;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我市加快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实现历史性提升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主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按照“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大力推进“**创造”,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建设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当前,我们面临着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极好发展机遇。根据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和**的实际,今后五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加快推进工业化,成为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到2010年,力争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一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10%,工业化水平达到53%,工业化率提高到6以上,城市化率超过50%,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等五项指标比**年翻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两位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明显降低,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与此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使**经济实力更加强大、城乡面貌更加秀美、社会事业更加进步、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
提出这样的奋斗目标,是形势发展的要求,是完全必要的。加快发展是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是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我们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意识。“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工业化程度距离工业化城市的标准仍有较大距离;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总量、发展速度、运行质量仍有明显差距。当前,区内兄弟城市在诸多发展良机的新形势下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特别是南北钦防一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和泛北部湾战略的实施,一些城市后发优势明显,赶超势头强劲。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如果我们不采取跨越式发展措施,提升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我们会很快丧失原有的优势,丧失**在广西工业的龙头地位。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争创一流,敢为人先”的精神,以更大的魄力、更宽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出实招,求实效,实现我市经济建设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高速度发展,推动各项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
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既符合我市实际和人民愿望,也是完全可能的。当前**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M”型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初现端倪,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力度不断加大;**处在全区“干”字型工业布局的中心位置,发展区位优势突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具备了发展大产业、大工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政通人和、人心思进,具备了加快发展、奋进跨越的共同思想基础。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把**建设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
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我们要以勇于创新的胆识、敢于负责的勇气、争创一流的魄力,创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政策,创新发展环境,使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
——创新发展观念,就是要对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跳出**看**,把**放到全国、全球发展的格局中去审视,正确看待我们的优势和差距,不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不陶醉于曾经创造的辉煌,坚决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止、消极畏难、不想作为、不想有大作为的思想;坚决做到自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变差距为潜力,强化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做到发展的意识不能弱,发展的劲头不能减,发展的步伐不能慢;坚决做到只要质量好,效益好,发展速度能快就不要慢,推动**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创新发展思路,就是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统筹全局,与时俱进,走战略引导发展之路。树立“工业强市,富民兴柳”总体发展思路,用战略眼光谋划布局,靠自主创新为发展提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狠抓“三大板块”,着力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壮大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实现振兴产业、壮大企业、扩大就业。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实力增长,通过工业的强劲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进而带动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企业要高起点、大手笔、宽思路地做好战略发展规划,抓好工作着力点,找准新的突破口,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新发展目标,就是要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着眼长远发展,勇攀高峰,科学制定新的发展目标,完善城市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人才规划、文化规划等,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努力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早日建成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向东,加快柳东新区开发,构建更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再建一个**;促进文化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建设文化先进市和民族风情之都,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
——创新发展模式,就是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勇于破除制约发展的条条框框,改变那些束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观念、做法和规定,凡是有利于**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模式,都要大胆实践,努力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作为。特别是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打破区域界限,积极探索“飞地工业”、“飞地经济”,为县区发展工业和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提供平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机会,为产业集聚提供空间,为扩大城市规模创造条件。
——创新发展政策,就是要进一步学习借鉴沿海及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创新**的政策,制定出最能够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最能够引资引智的,最能够招商、安商、富商的政策,下决心做到在其它地方行得通的政策在**也必须行得通,在其它地方办得到的事情在**也必须办得到。要更加注重运用产业政策指导和促进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对产业、行业、企业加以引导、扶持和激励。
——创新发展环境,就是要一手抓城市硬环境建设,加强老城改造,加快新城建设,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带动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把**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化投资环境的现代城市。就是要一手抓创新政务软环境,强化“以服务促进发展”的意识,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建立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切实为客商在**投资创业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要搭建发展平台,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层面的支持,充分利用现有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实现这样的奋斗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们要紧紧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紧紧依靠各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紧紧依靠驻柳部队、武警官兵,紧紧依靠驻柳的中区直单位,充分发挥全市360万各族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使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展其才、齐心协力,为**加快发展贡献劳动、贡献智慧、贡献力量。我们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鼓励各阶层群众和各类投资者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我们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引导群众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培育创业型市民,打造创业型城市,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我们要积极营造爱商、亲商、崇商、扶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激活民间资本,吸引外来投资,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我们要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坚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并重发展,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平等对待,内资外资一视同仁,激发各种市场主体的无穷活力;我们要积极营造“关注企业家、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宽容企业家”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家成长和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一支有远见、善经营、会算账、懂管理、富有创业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队伍,开辟企业家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我们要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稳步提高;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特别要注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共同为建设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而奋斗。
三、坚持工业主导,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工业兴则百业兴。我们要坚持工业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产业结构,主攻支柱产业的产业链经济、园区经济、县域工业和非公经济工业“三大板块”,加快建设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带动全区工业发展。
1.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考虑产业选择、企业发展、就业安排,制定完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支柱产业集群化、优势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主导产品国际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广泛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按照先进制造业的标准,做大做强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化工、建材、制糖、造纸和日化五大传统产业,增强产业在国内国际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创新新兴产业培育方式,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国有资本“先进后退”的投资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新材料、生物和医药、机电仪一体化与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等支撑**工业增长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突破。优化重轻工业结构,重视发展食品、纺织等投资少、见效快、就业量大的轻工业,重振轻工业雄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按照“大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加快汽车、机械、冶金三大支柱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增强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实施企业集团战略,加快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大力推进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与国内外强优企业联合重组、合资合作;鼓励企业着眼长远,走战略引导之路,走品牌发展之路;实施“十百千亿”工程,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50亿元、100亿元、300亿元、5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推动形成产值超千亿的产业。积极推进上汽通用五菱SPARK新一代产品、东风雷诺商用车合作、柳工产品结构调整、柳钢结构调整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不断提升骨干企业的集聚作用。增强产业配套意识,支持配套企业发展,提高配套能力,大力发展与支柱产业相匹配的配套产业,既要全球配套,又要配套全球,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形成产业相对集中、关联度强的产业集群。至2010年,力争汽车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机械和冶金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3.积极发展园区经济,建设城市经济新高地。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按照多功能、专业化、区域性的要求,培育和发展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形成工业集中区、高科技园区、物流园区、生态园区等各类园区竞相发展的城市经济新高地。坚持规划先行,把园区纳入全市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之中。统筹市县园区发展,重点抓好阳和工业新区、高新区官塘创业园的建设,尽快上规模、上档次;扶持和引导县区中小企业产业基地及工业集中区发展。创新园区发展模式,突破行政建制,大力发展“飞地工业”,解决部分县区发展工业的瓶颈问题。创新园区建设方式,由单一的政府办园区方式向联合办园区或企业、社会办园区的方式转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和引导项目入园力度,做大园区经济总量,使园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4.加快发展县域工业和非公经济工业,壮大工业整体实力。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县域工业和非公经济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做大工业总量。牢固树立工业立县、工业强县、工业富县的观念,将县域工业发展纳入全市工业的发展规划,鼓励各县依托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主动融入城市工业体系,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城市配套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推动非公经济工业加快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壮大企业实力。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等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中小企业扶优扶强工程”,积极培育和引进中小企业,继续扶持已改制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汽车零部件、机械及配套、制糖、医药”等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中小企业群。
5.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工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抓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通过大企业技术创新的示范效应带动工业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推进关键领域科技创新突破,重点支持符合**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制定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加快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推动技术创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聚集和发挥才干的机制,注重培养和留住本地人才,积极引进外来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建设数量大、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各类人才队伍,为推动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以城带乡,以工哺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二,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人民的小康。我们要怀着对农民兄弟般的深厚感情,把富裕农民作为富民的重点,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运用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生产发展。加强以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健全农业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城乡工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工业对农村工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乡镇工业、乡村工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农村工业体系。完善和落实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开发、生产先进实用的农用机械,完善各类农机服务体系,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激励和项目引导,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优化农业结构。加强区域性、专业化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糖蔗、果蔬、桑蚕、竹木、生猪、肉牛等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打造一批农业支柱产业。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努力建设华南最具影响力的茧丝绸加工基地和交易中心。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打造一批具有实力的农业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把加强农村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完善农民工利益保障机制,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卫生医疗、社会保障体系。重视农村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因地制宜地实施“整村推进”。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抓好村容整治、环境治理和村寨防火工作。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村民自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五、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要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大交通,搞活大流通,促进大发展,把**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增强产业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1.改造提升交通体系,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构筑城市内外综合交通体系,为大工业、大物流提供基础条件。完善市内道路网络,建立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主体,以沿线县城、重要乡镇、旅游区为节点的全市快速客货运输网络;支持黔桂线、焦柳线、湘桂线等铁路干线扩能改造工作;加大柳江航道整治和鹧鸪江码头等重点码头建设力度;加强空中航线建设,努力把**建设成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以及通往泛珠江三角区、东盟各国的骨干交通节点,形成东西贯通、北进南下的交通枢纽。
2.大力发展服务业,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业既是**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促进**工业大发展的主要纽带和强有力支撑,要抓住机遇,抓好规划,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按照“上规模、高层次、多功能、强辐射”的要求,整合现有资源,依托交通干线,重点抓好大型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建设和市场配送网络建设;制定鼓励政策,引进、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指导,抓好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推广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推进物流信息化,不断开拓国内外物流市场,逐步建立与**工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推动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继续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构建桂中新商埠”的发展思路,统筹规划,错位发展,整合优化河北、河南两大商圈,高起点建设好柳东新区商贸服务体系;重点抓好食糖、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汽车及零部件等专业批发大市场建设,提升现有市场辐射能级;加快城镇商贸业发展,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新兴业态,提升商贸业水平。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投资与资产管理、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中介服务、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
六、以开发柳东新区为重点,建设更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速度建设,建设城市高档次精品”的要求,以开发柳东新区为重点,扩大城市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再建一个新**。
1.调整规划思路,谋划城市发展新框架。按照“一心两城、完善老城、建设新城、扩大两翼、重点向东”的城市发展方向,以200万人口、200平方公里用地的规模重新调整城市规划,突出现代化城市的大气、工业城市的霸气、山水园林城市的灵气,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不断增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城市建设重点向东发展,唱响城市建设的“东进序曲”,开发包括阳和、官塘和古亭山片区在内面积约135平方公里的柳东新区,形成以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为“绿心”,新老两城协同发展的“一心两城”城市新框架。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为产业向东发展留足空间,在柳东新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壮大河西传统工业的档次、规模。加强对县区、城镇建设规划的指导与管理,加快柳江、鹿寨等卫星城镇的建设步伐,着力构建由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组成的城市布局。
2.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柳东新区。立足“以工业为主的综合新城”的定位,按照“有利于工业集中、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设”的原则,创新发展模式,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实现柳东新区跨越式发展。坚持“产业兴城”,把新区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项目建设结合起来,重点发展汽车、机械、高新技术、物流和教育等产业。坚持全市一盘棋的思想,打破行政区划地域界限,建立县区工业发展集中区,走集聚发展的路子。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人口向新区转移,形成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格局。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鼓励外来投资和民间资金通过投资、联营、入股、BOT等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建设生态环保城区。积极解决柳东新区建设土地、资金紧张问题,以大项目、大投入建设掀起新一轮建设高潮,努力把柳东新区建设成为辐射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产业发展新城,建设成为方便舒适、安全和谐的现代居住新城,建设成为展现新**风采的窗口。
3.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充分利用**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积极保护、合理利用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遗存,吸收和拓展现代文化和创业文化,建设有品位、有内涵的城市。大力推进老城改造,改善市容市貌。以更大决心开展“三项整治”,规范城市公共秩序。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充分体现鲜明的山水城市特色,塑造独特的工业城市风貌,把**建设成为“工业城市中最美的山水城市,山水城市中最强的工业城市”。按照“三点一线、一江两片”的综合发展思路,整合三江、融安、融水三县的民族风情资源,打造“百里风情”旅游走廊;大力开发柳江水上和都市旅游资源,打造“百里柳江”都市风情旅游精品,构建一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象突出、享誉中外的民族风情之都。
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以改善城市功能和环境为重点,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改革投融资体制,集中财力物力,加快交通、水利、电网、通信、市政公用、市容环卫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产业集聚功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到“坚决不欠新账,加快偿还旧账”,深入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营造适宜人居的优良环境,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生活在绿色的大地上。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深化城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综合执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七、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不断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牢固树立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思想,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产业、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多区域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以项目为中心,举全市之力抓好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全盘规划,统筹推进。按照“关注东亚、面向全国、引东联西、南向发展”的战略思路,以东部发达地区为主攻方向,以吸引跨国公司和战略投资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有利机遇,依托我市的工业基础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使**成为连接长三角、珠三角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经济合作区域的重要连接点和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加强招商引资载体建设,不断提高项目策划包装水平,策划好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大项目。以项目为中心,结合企业改制、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园区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建设,利用产业、项目、企业、产品、品牌、资源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激励机制,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企业、县区、园区和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上取得新的突破,以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助推**发展实现新跨越。
2.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经济外向度。坚持走开放合作之路,以全球的视野,开放的胸怀,合作的精神,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区域合作,在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中赢得先机,培育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我市产业比较优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跨国经营,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带动设备、技术、劳务以及关键零部件出口,努力建设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汽车、机电产品和轻纺产品出口比重,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进一步优化环境,树立对外开放新形象。“人人都是**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软环境建设。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提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行为水平,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和落实各项对外开放政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诚信建设,进一步健全土地、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完善外来投资者的生活配套设施,尽量降低外来投资创业成本,增强投资创业的吸引力。
八、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文化先进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灵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培育和提高工业文明意识,打造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和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尊师重教、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良好社会风尚。丰富和发展**精神内涵,培育和树立城市新形象。广泛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扩大主流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巩固“双拥”成果,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
2.培育和提高工业文明意识,为推进工业化提供文化支持。**要在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必须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工业文明的培育。积极引导企业完善自身发展战略,培育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切实增强创新求变、精益求精的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性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大力提倡敢于创业、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精神,提高全社会工业文明意识,为推进工业化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体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扩大高等教育,完善成人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全区最大、全国先进并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引导群众选择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城市。
4.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和具有**特色的区域性文化研究,加大对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和民族风情之都的内涵。加强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文化创作,多出精品力作。推进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提高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我市工业优势,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产品制造业。抓好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文化名人、文化经纪人和文化企业家。
九、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
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坚持“富民、惠民、安民”,把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谋富民之路,多施惠民之策,多兴安民之举,努力让广大群众享受富裕安康、民主和谐的生活。
1.坚持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以扩大就业为重要目标的产业政策,加快发展非公经济,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大力发展商业服务、社区服务等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不断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通过提供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认真落实**市新一轮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帮助失业人员、残疾人员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实施专项援助,使每个城镇居民家庭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坚决消除“家庭零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依法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保险制度,力争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到绝大部分职工。完善城镇职工向城镇居民过渡的基本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让全市人民人人享受到医疗保险。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困难等问题。建立并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重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健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政府、社会、自愿者相结合的救助体系。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
3.切实为民办实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得民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强化食品安全工作,重点抓好饮食行业管理,提高卫生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逐步解决城乡居民的饮水难问题。加快城镇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步伐,完善廉租房保障制度,逐步解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和城镇被拆迁居民。不断完善城市医疗救助体系,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改善基层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尽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把社区作为文明城市建设、平安**创建的基础关口,加强工作力度,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的社区。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4.坚持依法治市,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市,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履行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加强与派、工商联、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共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断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真心诚意换取促进**发展的真知灼见。继续推行政务、村务、厂务公开,保障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建设法治城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和普法教育,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进一步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及时排查和调处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努力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全面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以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八桂先锋行”活动的开展,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强化宗旨意识,提高党员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党章和《文选》的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的要求,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奋发有为的领导集体。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竞争激励机制,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岗位上来。重视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提高领导经济工作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本领。坚持党管人才,抓好“五支队伍”,加强“人才小高地”建设。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带着深厚感情做好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让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3.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抓好农村、企业、街道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特别是要加强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对党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培训力度。关心爱护基层党员和干部,激发基层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培育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坚定信念,强化责任,提高能力,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大力弘扬“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优良作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换位思考,倾听群众的呼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困,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取信于民。
5.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适应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需要,完善领导班子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强化党的代表大会和全委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决策职能,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党委集中精力抓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加强党在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6.坚持从严治党,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中来认识和把握,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努力构建符合**实际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充分发挥反腐倡廉思想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防线。稳步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积极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领域。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听政检查制度,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工作。坚持从严治党方针,严肃惩处腐败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果,取信于广大共产党员,取信于人民群众。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面对全国全区新一轮发展浪潮,面对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率领全市各族人民,以高昂的热情、科学的精神、百倍的干劲、务实的作风,艰苦奋斗,加快发展,为早日把**建设成为全区率先实现工业化的示范城市,再造一个**,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而努力奋斗!
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
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 上一篇:在市委全体会议报告讲话
-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