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人才协调会议讲话

时间:2022-10-19 04:52:00

导语:市委人才协调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委人才协调会议讲话

**年,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两高一新”及人才小高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人才工作政策和措施,努力营造人才工作良好环境,全市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是牵头抓总意识进一步强化。在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安排部署下,先后制定下发了《柳州市人才发展“十一五”规划任务分解方案》、《柳州市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意见》、《柳州市关于实行市领导联系、关护科技人才制度的实施方案》等11个政策性文件。各成员单位在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在组织开展“人才工作创新”活动中,人才政策、机制、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是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按照《**—**年柳州市在职干部全员培训计划》,以“三个一千”培训工程为载体(即培训1000名县处级干部,1000名乡科级干部,1000名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和群团组织干部),积极开展大规模党政人才培训;在市委党校、市经济干校组织市级主体班36期,培训干部2500多人;选派300多名各级干部参加上级调训;举办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8+X”培训、培训各类人员6152人;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国资委、市经委、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举办了大量的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培训人数达23.9万多人次。

三是招才引智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抓好“双百人才工程”、人才小高地、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国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研究生柳州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建设,引进人才和智力。新聘市政府顾问14名,累计聘请市政府顾问达121名。应邀来柳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在内的院校共21所,全市50多家企事业单位近90个项目与专家成功对接,85个技术和管理项目得到专家的具体指导;有14个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资助,10多位外国专家到柳工作,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人才小高地建设健康发展。在原来建立的2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8个市级人才小高地的基础上,又成功申报2个自治区人才小高地,使我市成为全区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和市级人才小高地最多的城市,去年争取自治区专项资助经费400万元。

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大学生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引进10多名博士来柳服务。其中9名清华大学博士生来柳州实习,受到自治区原党委书记刘奇葆的亲切接见。

市卫生局制定了《柳州市卫生系统**年博士引进计划》,建立博士以及获奖专业技术人员奖励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聚才环境。**年卫生系统引进高层次人才62人,其中硕士54人,博士8人。

市科协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先后邀请8位院士、6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柳举办讲座,进行学术交流,活跃了柳州的学术氛围,增进了柳州科技工作者对前沿科学的了解。

市人事局积极组织全市用人单位到长沙、武汉、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招聘紧缺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共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1246人,比上年增长21%,其中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190人。在本市成功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中小企业及省外企业人才招聘会、春季大型人才招聘会、毕业生“双选会”等139场,累计有2699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就业岗位55919个,有69797人达成就业意向。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人才来柳创业发展。

四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指导和支持县(区)引才引智。针对我市各县(区)引才引智实际,加大高层次专家的配置力度,帮助县(区)解决技术和管理项目的难题。共推荐8名专家教授到三江县、**县、融安县、柳城县、柳江县、高新区、阳和工业区、柳南区具体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县(区)特别是各县对高层次人才的急需,一些项目取得了突破。

广泛开展市领导联系关护科技人才活动,29位市领导每人联系2名专家,每逢重大节日都通过走访、看望、电话联系、寄发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进行联系。市委办、市政府办积极做好联系关护活动的联络工作及专家建议意见督办工作。活动中,共征求专家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意见70多条,为市领导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召开全市1-9批拔尖人才代表迎春座谈会,在柳工作博士迎春茶话会,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人事、教育、卫生、农业系统也通过各种形式召开专家迎春座谈会,加强与专家的联系;每逢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市委组织部都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给专家发慰问短信,共发慰问短信500多人次。

各企事业单位通过人才小高地、博士后工作站、技术开发中心、研究实验室等,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市高新区建立了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市科技局实施专利资助209项,资助金额19.8万元。

五是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委宣传部及时协调市属主流媒体加大对人才工作宣传力度。报社、电视台、电台运用多种形式,坚持不间断地宣传我市人才工作政策、重大举措,以及专家的先进事迹。广西日报今年两次专门派出记者,先后对我市人才小高地引才引智的情况、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情况、社会工作管理人员培养及发挥作用的经验等进行深入报道,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市科协牵头成立柳州市博士联谊会,这一举措在广西属首创。博士联谊会在团结博士、服务博士、促进交流、聚集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建立健全科技辅导员制度,大力推广“柳州模式”,为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提高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去年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形式多样,成绩突出,共获得国家级机器人竞赛金牌4枚、银牌1枚。《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案例荣获中央文明办颁发的**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市卫生局建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退休返聘制度,共返聘76位专家,较好地发挥了老专家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我们在座的各部门贯彻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才工作方针,努力工作的结果。但是成绩属于过去,发展永无止境,创新创造未来。

党的十七大将人才强国战略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党章,赋予人才工作新的任务和使命,对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市委提出实现“两个率先”、推进“三个同步”和建设“四个名城”的发展目标。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创业创新为重点,加强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开阔的胸襟和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柳州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希望大家切实从5个方面下功夫:

一要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我们人才协调小组成员的人才观念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市人才工作的政策水平,影响到我市的人才环境,因此,协调小组的每位成员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观念,要有超前的人才观念,要站得高,看得远,结合柳州发展形势,面向未来引进人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同时要做好引与用的关系。对急需人才要大胆引进。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由“重人事”向“重人才”、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努力把各级部门建设成为人力资源的开发部门,人力资本的运营部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部门。

二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人才的素质很重要,而人才的素质也是发展变化的,是需要不断提高的,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根据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变化情况,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依托党校、职业学院等培训机构,重点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急需人才,努力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把潜在的人才资源转化为显性的骨干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三个结合”,即培养与需求相结合、重点培养与普遍提高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本土人才熟悉情况,创新意识强,使用好、培养好非常关键。

三要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中谋划人才引进工作,在引进项目的同时引进人才;把引才和引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固定与流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灵活引才机制;把部门推动和用人单位自主引进结合起来,人事部门要定期编制人才需求目录,提高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要着重调动企业等用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四要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上下功夫。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进科技进步、企业升级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充分发挥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农业龙头企业、留学生创业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教兴市力度;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加快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积极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创业指导等多种办法,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要在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上下功夫。市委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组织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协调各部门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表彰等相关工作,形成上下齐抓、左右协同的工作合力,提高人才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其他各部门也要对照本部门职责分工,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把全市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创我市人才辈出、各尽其能的人才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