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人才会议讲话一

时间:2022-10-09 11:10:00

导语:全市人才会议讲话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市人才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和常州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回顾总结近几年我市人才工作情况,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人才工作,动员全市上下把人才工作放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地位,为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高清同志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就近几年来我市人才工作的情况和下阶段人才工作的重点,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在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上级关于人才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立了“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1、人才总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立足于本地培养,重点引进高层次、紧缺型人才,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到**年底,我市共有各类人才46857人,年增长率为6.8%,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总量29976人。人才总量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分别超过我市人才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6.5%和5.6%的增长目标,比“九五”期末分别增长了15.7%和31.1%。全市每万人中拥有人才数和专业技术人员分别达到587人和395人,均名列常州市前茅。人才结构趋向优化。从学历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4532人(含研究生33人),占总量的9.67%,大专学历14659人,占总量的31.28%;中高级职称人才达9522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1.8%。教育系统为应对高中生源高峰,大力引进高中师资,近五年来,从全国12个省市53所师范院校引进本科师资300余人,为全市普及12年国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证。人事部门还先后为企业引进一大批如天目湖啤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亚洲、云龙集团副总经理王挺、副总工程师张健、永安热固性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满强、金峰水泥总工程师王贤志等各类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

2、人才效益明显提高。随着全市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年龄结构的不断改善,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份额不断增大。维多公司集聚了以博士研究生罗春龙为总经理,有4名硕士研究生和30多名本科生的人才群体。上上、华朋等一批骨干企业将人才工作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金峰、扬子、天禾、力乐、联盟化工等许多规模型、成长型及中小型民营企业,通过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和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力强公司通过引进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使闲置多年的存量资产得以盘活,企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公司领导蒋洪芝的爱才情怀和五名化工优秀人才不远千里扎根**埋头创业的事例已成为我市企业界的一段佳话。

3、人才环境明显改善。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先后出台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规定》和《市政府批转市人事局〈关于加快构建**市教育、医药卫生、机电信息、建材化工、建筑、农业六大人才高峰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政策规定,推出了一系列育才、引才、用才的相关措施,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灵活开放的人才引进、管理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了人才培养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不断加大人才工作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制、事业单位评聘分开制和全员聘用合同制,实行多元化分配制度,激发人才潜能。加大推荐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省和常州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以及本市优秀拔尖人才工作力度,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强了人才引进的载体建设。在为正昌、华朋积极申报创建企业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今年人事部门又为两家企业申报创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为止,全市已成立了多家研发机构,建立了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为我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创业环境。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推广运用,也为一批改制企业吸引高层次人才构筑了新优势,天禾制药为优秀人才提供住房,实行技术入股、利润分成,金峰水泥在周城镇专门建设引进优秀人才住宅小区,天目湖啤酒厂实施人性化、柔性化管理,上上电缆为专业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改制时离开公司的部分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出现了可喜的回流现象。

在充分肯定我市人才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人才队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本科学历以上人才少,仅占人才资源总量的9.67%,高层次人才数量更少,高级职称技术人员仅占总量的3.1%,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寥寥无几;中专以上学历的偏多,占总量的44.63%。低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少;机关事业多,企业一线少;大集团公司多,个私民营企业和农村基层少。二是吸引聚集人才能力不强。**籍本科毕业生回家乡就业创业人数每年都不足三分之一,近年来,已有数十位本科学历以上人才流失。其主要原因是吸引人才的政策、环境相对滞后。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人才的待遇偏低。根据对全市引进的人才问卷调查显示,对待遇不满意的较多,对住房的不满意率更高。有关人才政策的贯彻落实不到位,挫伤人才的积极性;有的企业诚信较差,承诺多,兑现少;政府对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不够,对政策的落实、待遇的兑现缺乏必要的监督。有的企业只注重使用,不注重与人才的感情交流。也有一些企业由于走不出家族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人才大量流出,甚至出高价也难以聘到优秀的管理人才。另外,我市粗放型产业多,高科技产业少,缺少高层次人才创业的平台,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缺少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企业对人才的集聚效应差。三是重视人才的氛围不够、观念滞后。一些部门和单位,口头上很重视人才,但具体措施少,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项目和资金,不注重人才智力的投入,只重视急功近利式地使用人才,不注重人才培育和知识更新,造成人才知识老化;要求人才老老实实工作,不能为人才提供创业舞台,对骨干人才的股权设置不当,没有与人才结成利益共同体。四是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尚未到位。由于观念和效益的原因,目前人才资源开发很大程度上仍以政府推动为主,作为人才吸纳和使用主体的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对人才资本的投入仍不够,认识上还有不少差距,影响了全市人才资源开发的进程。五是人才管理创新力度亟待加强。从总体而言,我市人才的新陈代谢、分配激励和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人才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主要是人才评价、推荐机制和人才信息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预测与人才规划不够科学;为用人单位的人事管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不够。

当前,我市正处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面对周边地区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态势,面对我市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充分认识搞好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才观念,创新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体制,创新人才工作环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把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吸引到我市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进程中来,以人才集聚优势赢得新一轮发展优势,确保我市在长三角地区争得应有的地位。

二、明确目标,创新机制,努力造就支撑“两个率先”的人才队伍。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是我市在新时期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必须坚持正确的、切合实际的人才工作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扎实有力地推进各项人才工作。

新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坚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实施“2356”工程为抓手,以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强化观念创新、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尽快建立有利于人才集聚、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人才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实现人才总量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素质提高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相适应,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7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5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量分别达到730名和450名,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2000人以上,平均每年增加330人以上;人才素质全面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分布趋于合理,人才管理体制科学,人才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到201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1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4.7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量分别达到1026名和600名。

根据我市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力争“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大局出发,明确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思路,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建设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和创业的福地。

(一)解放思想,确立先进的人才资源开发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摆在首位。一是确立开明开放的人才观。必须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新型人才观,坚决破除轻视人才、妒贤忌才、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平均主义、封闭保守等陈旧落后观念,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立科学的人才制度,营造识才、爱才、惜才、重才的良好氛围,确保人才脱颖而出。二是坚持引才、育才、用才相结合。既要重视引进外地优秀人才,也要重视本地人才,既要重视使用人才,更要重视培养人才,要建立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确保人才队伍滚动梯度发展。三是坚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相结合。要把人才都聚集到力争“两个率先”的大旗下,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同时,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奖励激励政策,做到高贡献、高奖励,高技术、高待遇,高效益、高回报,以优厚的待遇留住人才;要为人才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营造宽容、鼓励、支持的良好氛围,把关心、尊重、爱护优秀人才落实在具体行动上,以真心、诚心、爱心留住人才。要从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相结合,三管齐下,进一步完善引才、留才机制。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突出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在推进人才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全市企事业单位要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大对技术创新和人才开发的投入,增强用人单位的主体意识,强化调动企业引才积极性,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人才工作格局。

(二)明确目标,强化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我市要紧紧围绕建设人才强市,服务“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突出抓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党政人才队伍是我市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队伍。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在“两个率先”中奋发有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重视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使用。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优先配强领导班子,努力建设一支能够经受各种风险和复杂局面考验,具备较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党政干部队伍。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围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目标,通过完善制度、多岗锻炼、优胜劣汰、效能监察、考核激励等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公务员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根据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到2010年,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当前,要着力围绕“十五”期间,加快培育扶持50家销售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目标,分层次抓好5家新增销售亿元以上、10家新增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10家新增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目标,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有一定理论功底、视野开阔、管理水平较高、经营业绩显著的企业家队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和完善适合企业特点的管理人员聘用、激励、监督管理机制。要针对当前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的现状,加大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提升我市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他们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转变。三是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扩大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规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门类较为齐全、数量较为充足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大力实施“2356”工程。到2007年,重点培养出20名各学科、各行业成就突出,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30名各学科、各行业成绩显著,在常州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级科技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50名享受政府津贴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镇村优秀科技人才;在教育、医药卫生、机电信息、建材化工、建筑、农业等六大行业实施重点培养后备人才600名,构筑起六大人才高峰。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实施“2356”工程的组织协调、配套政策制定、督查考核等工作;教育行业要实施“名师”、“名校”、“青蓝”工程;医药卫生行业要实施“名医”、“名科”、“名院”工程;机电信息行业要实施“高层次人才载体”工程;建材化工行业要实施“产学研联合人才开发”工程;建筑行业要实施“当代鲁班人才”工程;农业行业要实施“813兴农人才”工程。各部门要抓紧制定本行业“2356”工程的具体实施意见,建立领导小组,迅速在本行业集聚起有一定规模、综合实力较强、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三)突出重点,落实人才资源开发的两大措施。

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凡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不管学历、身份,都要放开引进。进一步强化吸纳高级人才的载体建设,积极帮助、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充分利用现有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的载体作用,尽快引进急需的博士后来为本行业进行科研攻关,继续抓好“研究生社会实践、科技创业基地”建设。大力扶持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步伐。完善柔性的引才机制。每年要重点引进2-3名能带动一个学科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对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可采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来去自由”、“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进方式和专兼职并用的使用方式;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可作为人才储备,允许先落户再落实工作单位。人事部门要搞好人才需求调查摸底,制定急需人才目录,并在**人事人才网站上公布,积极开展网上招聘活动;积极实施政府组团外出招聘,把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放到同等重要位置;做好人才引进的服务工作,鼓励**籍本科学历以上紧缺人才回家乡创业。大力引进**籍海外学子和智力,充分发挥海外学子在智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全过程。优化现有人才结构,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支具有国际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高层次人才、资本运作人才、规划经营城市人才,加快引进一批熟悉WTO规划,懂法律、外语、经济、金融、旅游、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复合型紧缺人才。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到非公企业和镇、村工作,并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政府行政奖励等方面向经济建设一线人才倾斜。各镇、各部门要认真完成今年市政府下达的人才引进目标任务,年终将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队伍”等活动,把我市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构建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要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加快整合现有的人才培训资源,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新方法。一是要建立完善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建立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资助企事业单位中青年人才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人才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二是要分层次、分类型培养。对党政人才,有计划地组织全市党政机关领导进行培训,学习现代管理知识、WTO规则和专业知识,提高领导决策管理水平;对素质好的年轻领导干部要送出去重点培训。对经营管理人才,邀请成功的企业家、专家为他们作报告,传授经验,介绍先进的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对专业技术人才,要培育精英团队,增强智力辐射,重视抓好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三是要多形式、多渠道培养。要充分发挥市职教中心、行政学校和市人才培训中心、清华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站和研究生实践基地的作用,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培训资源,与高校联合办学,开设学历教育班、研究生课程班、全日制教育班和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积极拓宽人才培育渠道。

(四)以人为本,优化人才资源开发环境。

实践证明,环境好则人才兴,人才聚则事业旺。我市要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抢得主动,赢得先机,必须积极创造一切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为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市引进高层次人才补充规定》、《**市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对高层次人才的住房、津贴资助、奖励、配偶就业、子女入学优惠、医疗补助、补充养老保险等作了明确规定,各地各部门要用好用足有关优惠政策;组织人事部门要做好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人才津贴、优惠购房等方面待遇的督促落实工作,并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根据人才竞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出台有关配套政策,增强我市在人才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各企事业单位要实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制度,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真正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确保急需紧缺的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营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要激励人才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实践证明,人才流失与一个地方发展空间狭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建设人才创业的平台和投资兴业的载体。坚持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切实加快制度创新,改善对人才创业的政策服务,制订人才创业的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支持社会精英人物和科技拔尖人才闯市场、创大业、当老板,把人才从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释放他们的创业能量。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不足,但有可能成为人才引进的后发优势。要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吸收力,同时,注重吸引高科技人才带项目、带技术来我市创业,积极创设人才创业机会。三是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单位引才、育才、用才的先进经验和取得的成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地各部门在对待人才上,要多支持、少责怪;多服务、少设卡。既要表彰和鼓励成功者,又要理解和宽容失败者,激励人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勇于创新创业的激情。四是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优越的人居环境。加强治安管理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平安**”综合治理活动,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要求,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治安环境,以区域优势来吸引人才。

(五)深化改革,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力度

在当前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等正呈现多样化特点,这些特点对现有的人才资源开发模式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我们要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系,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不断提高人才资源开发效益。一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完善和强化政府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调控。加大人才资源的整体性开发,建立全社会人才的供求导向机制,加强对紧缺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定期人才开发目录,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重点组织和引导人才向规模企业、重点项目、经济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集聚,向精细化工、食品、机械制造、冶炼、纺织、建筑、新材料等产业和行业集聚,向生产和科研教学一线集聚。二是加大党管人才力度。党管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从“严”入手,建立完善党政人才科学的管理网络。要继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注重采用凭德才、凭实绩、凭民意综合评价干部的方法;加快形成健全的监督网络,通过建立自律机制、预防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畅通干部“能下”的途径,建立完善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积极引导干部合理流动。三是加大市场建设力度。要按照“建立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人才市场配置体系,提高人才资源市场化程度。大力推进我市人才市场的软硬件建设,创新服务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加强人才网站建设,开展网上招聘人才活动,完善人才信息库,为用人单位提供人才信息服务。积极开展人才租赁、猎头等特色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需要。加快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介评价中心,为企业提供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四是加大竞争择优力度。要打破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的唯学历、唯职称、重资历的人才评价方法,加快引进“人才测评、薪酬设计、岗位分析、绩效考核”等现代人才开发技术,突出以创新能力和工作业绩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标准。强化岗位管理、聘后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改革人才能进不能出、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高不能低的用人制度,形成重能力、重实绩的用人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用人制度。继续对党政机关内部中层领导职位实行竞争上岗,完善机关公务员录用和年度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退出和淘汰机制,增强队伍活力。在事业单位要建立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的用人制度,真正建立单位用人、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优胜劣汰的机制。对业绩突出,创新能力强的杰出人才,不拘一格优先选拔和重点培养。对特别优秀的中青年人才大胆使用,破格提拔到重要学术、技术岗位,促使其尽快成长。五是加大激励保障力度。要大胆改革分配制度,引导企业大胆探索并完善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将利润分成与技术入股、期权入股、风险投资等结合起来,进一步激活多元化的分配机制。加快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切实把工作人员的报酬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所产生的效益相挂钩,拉开分配差距。支持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实行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和住房补贴,提高优秀人才的社会保障水平,解决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要充分发挥有效激励和社会保障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重奖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优秀人才。

三、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人才工作是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切实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战略位置,当作牵动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一是要加强行政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要理顺管理关系,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合理划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转变管理方式,尽快实现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调整到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以人才管理的高效率促进人才资源的大开发。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领导、协调、督查、考核以及人才政策、人才规划的制定,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研究,把握人才竞争趋势,探索人才工作规律。成立**市人才协会(或人才联谊会),加强全市人才交流与合作。

二是要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党政一把手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必须开发”的观念,明确第一把手必须抓第一资源,要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真正作为争创新一轮区域竞争优势的第一战略任务来抓;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市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目标一致地做好工作,形成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

三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政府资助为推动、行业主管部门相配套、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捐赠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建设投入机制。市政府已专项设立“**市高层次人才开发资金”,今年启动资金为50万元,今后按当年市财政收入可用财力的0.5‰以上实行专项拔款,当年度人才开发奖金支出的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列支。资金主要用于资助高层次紧缺人才及各类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开发,奖励为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及人才开发中成绩显著的部门、单位和个人;发挥政府奖励的导向作用,促进企业及社会力量实施人才奖励。

四是要加强工作考核。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能、容才之量、用才之策,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当好人才工作的“后勤部长”,靠敢用人、善用人加快发展;要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分工明确,任务到人,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大人才工作督查、考核力度,建立各部门各单位人才工作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列为考核内容,与创建“好班子”、“六好镇党委”结合起来,与镇(区)、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在**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两个率先”宏伟目标的新征程中,全市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和常州市人才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努力创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为把我市建设成为人才充分涌现、财富充分涌流的现代化新**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