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会议讲话
时间:2022-09-08 03:28:00
导语:职业教育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区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人力资源是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技能型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区劳动者素质不高,技能型劳动者供不应求,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只有抓住了职业教育,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才能不断增强我区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最有效的现实途径。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和谐的大事,也是我们长期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区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结构性就业矛盾十分突出。要解决好这个突出矛盾,就必须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更深层次地解决好技能素质和岗位匹配问题,就必须牢固树立大职教、大培训思想,实现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区农村劳动力有590万人,“十一五”期间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150万人,转移就业培训和致富技能培训任务十分艰巨。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致富技能培训,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我们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就必须依靠成千上万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工人队伍。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加快培养一大批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就必须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教育,并以高技能人才带动人力资源素质的全面提升,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单靠引进、靠输入人才不符合我们的实际,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工人必须依靠我们自己来培养。各级政府责无旁贷,应该承担起统筹发展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要打破原有的职业技术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办学隶属关系和条块分割、重复分散办学的格局,实行“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制度和保障机制,以此带动初、中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各地各部门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分析形势,总结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更快发展、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工作重点,不断推进我区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要认真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按照“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设置什么专业、市场需求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的思路,在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等各个方面搞好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是不断调整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调整优化教育结构,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高的职业技术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人口较多的县要集中办好一所起骨干作用的职业技术学校或技校、职业培训中心,有条件地州市要办好一所起示范作用的高等职业院校或高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进一步突破部门界限、学校类型界限等体制性障碍,改变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的状况,整合力量、盘活资源、激发活力。各地要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举办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机构。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特别是要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一批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的示范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社会的需求同步。
二是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这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关键举措。按照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石油石化行业和其他主导产业,自治区分别组建了四个职教园区和八个主导产业实训基地。各地州市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及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当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办好地州市职教中心和县(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及特色产业公共实训基地。各地职业院校、技师学院、技工学校既可按照隶属关系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产权性质不变和职工身份不变的“四不变”原则,加盟四大职教园区,实现资源共享,也应不断将培训延伸到乡级劳动预备制培训定点中学,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初中、高中分流学生的技能培训,形成覆盖城乡、优质资源共享、布局合理、分工合作的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网络,切实抓好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努力做到学校教育和就业岗位“零距离”。
三是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鼓励职业院校大胆进行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瞄准市场设专业,盯着岗位设课程”,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培养。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学习的同时到企业工作,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其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创造条件。同时,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
四是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地要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支持和指导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以及接受分流职业技术教育的初、高中毕(结)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先培训、再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企业在招收录用员工时优先录用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
(二)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主体的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要构建职业技术教育大体系,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大格局,就必须把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对象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等主体列入覆盖范围,充分发挥整体作用,面向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复转军人和城镇其他人员等城乡劳动者,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各类企业和用人单位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自办自培,也可联合办学、委托培训。要重点抓好本系统、本企业的在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将职工培训纳入人才强企战略和企业发展规划,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向职代会报告,并接受主管部门监督。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全面开展企业职工职业资格初次认定工作,按时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和培训经费,健全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激励机制。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和“谁需要谁负责”的原则,大力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岗位适应性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大力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使职工培训与生产经营需要相结合,从而实现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增强,促进企业发展,稳定职工就业岗位。要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技能比武”等措施,选拔“首席工人”、“首席技师”等技术标兵和技能带头人。要逐步建立培训师制度、名师带徒制度、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定期培训和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引导职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苦练“绝活”、“绝艺”,鼓励他们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
(三)大力推动与对口支援省市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紧密合作。要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利用对口支援省市、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积极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继续深入推进“东西部职业院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计划”,继续加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紧密合作,增强我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我区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加大我区劳动力向区外转移的规模。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职业教育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州、市)、县(市、区)政府。各地要抓紧研究谋划本地区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思路,尽快拿出贯彻意见。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领导任期目标,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责任制,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良好发展环境。
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对职业教育给予更多的实实在在的支持。一是加大政府投入。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示范性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和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培训、扶贫助学等。有计划地支持职业院校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实验设施;同时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二是加大企业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照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列入成本开支。三是加大社会投入力度。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使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出资办学、捐资助学成为职业教育投入的重要来源。
三是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倡导尊重人才、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要加强发展职业教育是企业内在需求的宣传,引导企业自觉将职业教育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认真落实职业教育培训责任,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要加强对有突出贡献技能人才奖励政策的宣传,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切实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激励机制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