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保会议讲话

时间:2022-08-25 02:52:00

导语:劳动社保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动社保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五年来劳动保障工作,分析当前形势,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研究安排明年的工作任务。同时,对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进行表彰。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年的工作情况和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宏伟蓝图。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并作出了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决定,就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了部署。一年来,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完成省政府提出的“十件实事”为抓手,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动力,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面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保持了各项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为重点,加大了落实新一轮政策的力度,开展了一系列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到去年年底,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54万人,帮助33.31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全省已消除“零就业家庭”2.67万户,实现了基本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全省有5.02万户农村低保家庭获得了就业援助,5.03万劳动力实现了就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呈较快发展势头,全省共培养高技能人才9.2万人。二是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了112万人、124万人、79万人、399万人、122万人。全省58个县市启动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26个经济发达县市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的成果得到巩固,13个困难县市基金支付能力稳步提高,其中有5个县市已经脱困,对12个市县实施了新一轮养老保险省级调剂金调剂办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50%的市县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目标,全省大部分地区已完成第一次企业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加快了工伤保险扩面步伐,去年三季度已完成全年工伤保险扩面任务。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落实情况的审查制度,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比上年增加了57万人。三是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全省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2.1%。推动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继续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力度,制定了《浙江省法律援助与劳动仲裁衔接机制实施办法》。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及时化解信访问题,7年来省厅接待处理的来信来访量首次出现回落。四是深入开展劳动保障执法检查活动。会同交通、水利部门制定出台了全省交通施工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办法。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恶意欠薪逃匿行为、整治非法用工等专项行动,全省共追回被拖欠的职工工资达6.1亿元。到去年11月,全省已经完成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工作任务。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成绩,是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过去的五年,是党和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最为重视、社会最为关注、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是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的五年,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的五年,是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日趋规范的五年,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的五年,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日益健全的五年,也是基础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实践,突破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就业形势稳中趋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失业率逐年下降。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切实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抓紧抓好,着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已基本形成。

1.就业总量稳步增长。目前全省城乡从业人员达3172万人。2003年至**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23万人,帮助169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从2003年的4.2%一直降到**年的3.27%。

2.浙江特色的就业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我省出台实施的新一轮促进就业政策,将被征地农民、零就业家庭人员和农村低保户劳动力就业纳入政策扶持体系,扩大了政策扶持范围,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五年来全省各级政府投入再就业资金35亿元,其中省本级投入3.4亿元。

3.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就业。2006年省政府出台了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全省城乡统筹就业在全国率先由试点转向全面铺开,基本消除了地域、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城乡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达2538家。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五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5万人。

(二)社会保障政策制度逐步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五年来,我们以完善政策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为抓手,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1.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围绕加快构建大社保体系,我们加强了对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出台政策措施,推进劳动保障制度创新,在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同时,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保障工作,适时出台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工伤保险全覆盖、失业保险基金扩大支出范围、农民工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度。率先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实施范围扩大到各类企业及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医疗保障在制度上已经实现城乡全覆盖,健全了社保基金征缴、支付和监督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2.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我们按照省政府提出的“抓两头、促中间,推进广覆盖”的思路,不断扩大覆盖面。全省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76万人、855万人、1003万人、585万人和505万人,分别比2002年末增加了441万人、432万人、777万人、195万人和311万人。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0万人。有291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会保障,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或养老保障金的达109万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04亿元,支付能力达28个月,比2002年末提高17.3个月。杭州、宁波、嘉兴等地开展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3.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做到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对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进行了调整,比2002年人均增加378元,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养老金水平。目前,我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180元,养老金待遇位居全国省区第一,逐步缩小了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差。同时,对精简职工、计划外长期临时工和企业职工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也相应作了调整。医疗保险扩大了用药和医疗服务项目范围,降低了起付标准和个人支付比例,提高了医疗保障待遇。

(三)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逐渐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整体得到提高,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基本保持和谐稳定。

1.努力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推动非公企业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初步建立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省、市、县(区)及70%的乡镇(街道)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了“主体协商、三方指导、政府调控、依法规范”的格局。

2.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了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主体的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得到广泛推行。2003年以来全省每年都调整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并实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每次提高幅度达15%左右。

3.不断强化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坚持“依法、及时、公正”的方针,健全以企业调解、乡镇调解、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网络体系,较好地处理了一批重大疑难案件。五年来,全省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近9万件,每年结案率均达到91%以上。深入开展全系统平安创建活动,妥善处理各类来信来访案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和维稳工作机制,因劳动保障问题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技工院校有了新的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部署,实施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五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近208万人,实现转移就业的达到187万人;再就业培训94万人,培训后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全省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296万人,初步形成了“校、企、社”共同培训,“考、评、赛”相结合,政府和社会一起抓的大培训格局。全省高技能人才达到76.3万人,初步缓解了技工短缺的问题。技工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快,全省76所技工学校中,有技师学院12所、国家级重点技校14所、省级重点技校17所,年招生规模3万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五)劳动保障地方立法稳步推进,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依法行政水平得到提高。

围绕“法治浙江”建设,着力推进全系统的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加强劳动保障地方立法,颁布实施了《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修订了《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和《浙江省禁止使用童工实施办法》。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项目。五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从事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基本做到了符合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法定期限。

大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努力构建劳动者维权平台。积极开展以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扩面、超时加班加点、禁止使用童工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农民工记工考勤卡、网格化管理、欠薪应急周转金、劳动保障诚信档案等5项制度。五年来,全省共处理劳动保障违法案件17.62万件,结案率97.7%;为劳动者追回工资20.8亿元,行政处罚0.63亿元,历史欠薪问题得到解决,欠薪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省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劳动保障违法事件。

(六)积极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民外出务工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善。

各地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好牵头作用,做好农民工劳动保障工作。一是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破除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户籍门槛和限制性政策,取消了涉及农民工的各种行政性收费项目,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8.7%以上。二是初步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的长效机制,农民工基本能按时足额兑现工资。开通了覆盖全省所有市、县的“12333”专线举报投诉电话,畅通了农民工的举报投诉渠道。三是逐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开展了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实行了农民工工伤认定快速通道办法。我省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的统计,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比全国平均高16.9、14.4、12.8、13.8个百分点。

(七)着力推进全系统机构队伍建设,加大金保工程建设力度,劳动保障基础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着力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劳动保障基层工作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省312个街道、1010个乡镇、2351个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有的地方延伸到村,做到了机构、编制、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六个到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乡管理服务网络。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从2003年的545人增加到目前的824人,并把原有部分实行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改为全额拨款,确保了监察工作经费和执法的公正性。全省劳动仲裁院从2002年的1家发展到目前的65家,占全国仲裁院总数的1/4强,杭州、宁波、台州实现了全覆盖。社保经办机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6.85%,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78.16%。省厅先后新组建了劳动仲裁院、劳动能力鉴定中心、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等3个正处级事业单位,省社保中心、医保中心的机构性质由纯公益类事业单位改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省职介中心的经费形式由自收自支改为全额拨款,厅信息中心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省劳动保障干部学校增挂了省就业和职业技能促进中心牌子。

金保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数据中心和网络建设步伐加快,统一应用软件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建立了省、市交换网,并与劳动保障部实现了网络连通和企业养老保险交换数据由市到省、省到部的网上传输,遍及全省、市、县三级信息网络已基本建立。省厅及杭州市的“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已投入运行。

编制了《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一五”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财务管理、社会保险内控机制和统计工作不断完善,劳动保障科学研究和职业技能教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党风廉政建设、机关党建、政务公开、干部教育培训、宣传信息、调查研究等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五年来,通过全省上下的积极探索,共同努力,劳动保障工作实现了由“单一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城镇劳动保障”向“城乡统筹”转变,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保障形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水平多层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

以上成绩的取得,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靠的是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在这里,我代表厅党组,向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五年来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经验

五年来,劳动保障工作应对挑战,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努力拼搏,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值得总结。

(一)坚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这是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作出了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战略部署。我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抓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收入分配三条主线,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两篇文章,强化劳动保障基础建设的“三二一”总体工作思路,一定几年,常抓不懈。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工作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实际,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思想,有力地促进了这几年劳动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这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着力保障和全面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中去,把工作重点放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几年来,以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为主要内容,把构建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切实为人民群众解决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有效解决了就业再就业、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清欠农民工工资专项整治等一系列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的工作就抓到了点子上,就落到了实处。

(三)坚持从我省省情出发推进制度创新,这是我省劳动保障工作能够走在全国前列的动力源泉。

我省市场取向改革比较早,民营经济发展快,四个多样化的特征尤为明显,这既是我们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有利条件,同时也使劳动保障制度改革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和更多的挑战。我们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把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与我省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推进劳动保障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城乡统筹就业、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障等工作,实现了制度创新。事实证明,创新是我省劳动保障事业争创新优势、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四)坚持党政主导,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这是顺利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条件。

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离不开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把它作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将劳动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纳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指标体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动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牢牢抓住领导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良好发展机遇,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形成了全党重视、全社会关心支持劳动保障事业的良好工作态势。五年来,劳动保障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上了一个台阶,各项工作上了一个台阶,基础建设上了一个台阶,这既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自身努力的结果,也是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的结果。

(五)坚持抓好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推进劳动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

五年来,针对工作中面临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深入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着力在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上下功夫。从2004年开始,省厅每年都要举办一期全省劳动保障系统领导干部理论读书会,选择一个与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密切相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先后对完善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农民工劳动保障问题、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等进行了研讨,在调查研究、总结各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措施。从中我们体会到,搞好调查研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方法。

(六)坚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这是做好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

五年来,全系统的同志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风建设年等主题活动,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狠抓纠风专项治理,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服务环境明显改善,确保了各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在社会上树立了劳动保障部门良好形象。五年中,先后两次表彰的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一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就是我们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

以上“六个坚持”,是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的宝贵财富,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和工作基础。我们要倍加珍惜,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予以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

三、**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省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十分重要。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党的十七大将“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新目标体系之一,把劳动保障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决定,提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两大目标任务,对今后五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作了明确的部署。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都充分体现了劳动保障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凸现了我们劳动保障部门在改善民生中的“排头兵”作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既要充分看到五年来劳动保障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更要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一是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突出的挑战;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大规模人口流动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三是收入分配不平衡、工资增长机制不健全的挑战;四是劳动关系多元化、争议处理复杂化的挑战;五是机构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相适应的挑战。做好民生这篇大文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不懈的努力。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我们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以创业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跨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今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把又好又快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根据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坚持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继续坚持“三二一”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统筹兼顾、加快发展,深化大社保体系建设,统筹发展城乡劳动保障工作,努力使我省劳动保障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

切实抓好民生之本,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统筹做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万人;引导和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万名;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数归零、动态归零;农村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实现就业达到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

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研究现行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问题,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加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可能带来的暂时的就业稳定性下降、“4050”人员就业难等问题研究,开展失业调控工作。

二是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为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做好职业指导、求职推荐、职业资格培训和劳动事务等工作。着力做好劳动年龄段内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

三是完善支持各类组织开发就业岗位和鼓励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大中专毕业生见习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他们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使自主创业成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的新增长点。

四是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探索建立“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动态消除的长效机制,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综合采取免费定向培训、就地就近转移等多种措施,帮助农村低保家庭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五费合征”为抓手,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实现社会保障从城镇为主向覆盖城乡转变、从职工为主向城乡居民转变。

养老保险。一是不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确保全年新增企业参保人数60万人目标任务的完成。同时,加快个人账户做实步伐。二是研究解决破产、倒闭的原城镇集体企业未参保职工的养老保险待遇问题。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制定全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和省属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办法。今年要结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省属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全部纳入企业养老保险。四是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参保人员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接续问题。五是积极探索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多种形式的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办法。六是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这项工作省厅已下发文件,对范围对象、调整水平、调整办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春节前将增加的养老金发放到位。

医疗保险。一是着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加强督查、强化责任,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年内全省实现制度全覆盖,新增参保人数150万人,启动实施两年一次的城镇参保居民健康体检。二是继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抓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新增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三是完善医疗保险社区服务政策。

失业保险。继续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0万人。研究制订失业保险促进稳定就业的政策措施,改革失业保险待遇计发办法,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

工伤生育保险。着力巩固并扩大工伤保险扩面成果,完善商贸住宿餐饮等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办法,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0万人。努力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新增参保人数30万人。

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以农民个人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助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新增的被征地农民实现“即征即保”。建立相应的缴费和待遇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强被征地农民保障资金的管理,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切实落实各项社保基金监管制度。加强劳动保障部门内部监督,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继续清理回收违纪违规的社保基金,做好举报案件办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年金基金的监管。

(三)逐步规范企业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

要按照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探索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适时调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的增长;二是大力推进区域、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逐步建立由基层工会和企业职工参与的企业工资增长共同决定机制;三是改进完善工资分配调控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调控管理;四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分配的约束机制,保证职工群众参与工资增长和分配的权利。

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把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作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中之重来抓,花大力气做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工作,尽快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扩大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活动的覆盖面,加强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协商制度。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加大案件处理力度,缩短案件处理周期,确保案件结案率,全面推进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完善规范信访工作程序,继续做好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保障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维稳和应急处置机制。

(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引领,做好外省来浙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扩大创业培训,全面提高城乡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全年培养高技能人才8万人,再就业培训15万人,外来农民工技能培训40万人,职业技能鉴定60万人。

一是加快形成与我省产业升级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企业发挥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抓好《浙江省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和直接认定办法》的贯彻实施。落实高技能人才在福利津贴、带薪学习、出国培训等方面的待遇。继续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

二是继续加强职业资格证书建设和鉴定质量管理。在全省职业院校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推行专项能力证书制度,为劳动者特别是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专项职业能力公共认证服务。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坚持国家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不断调整充实题库数量和内容,规范考务管理。

三是进一步推动技工院校的发展。制定技师学院设置标准,使技师学院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积极推行技工院校的教学、教研、教材改革,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技工院校发展模式。

(五)进一步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贯彻,扎实做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落实工作,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守法意识。积极做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前的有关工作。抓好《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和《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修订、《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的制定出台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今年全省开展3次以上全省性劳动用工专项大检查。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通知》精神,对全省各地建立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情况开展督查。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建设,加快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新型执法体制。加强劳动保障诚信档案建设,力争全省用人单位诚信情况入库总数达到20万家以上。

(六)完善农民工劳动保障工作机制。

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改进完善农民工工作体制,协调各有关部门落实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工作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彻底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和体制性障碍,改善他们的就业环境和条件;继续解决好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逐步提高工资水平;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民工铺设一条从初级工、中级工到高级工,再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不断扩大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民工服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改善民生、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从基层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要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加强对事关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快解决影响事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要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惩防体系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深化优质服务窗口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创建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加强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继续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平台、基金监督、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争议仲裁、信息化管理等机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加强乡(镇)、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或派出机构建设。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严格执行经办业务规程,推广以人为本的服务措施,提升经办机构的形象。

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主干网络,整合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逐步实现对各项业务工作、服务人群、信息系统和管理服务机构的“全覆盖”。加快全省“12333”咨询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一地呼入、全省联动响应”的服务模式。

此外,要完善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和金保工程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效力,开展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确保专款专用。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