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2022-08-25 02:51:00
导语:社保工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总结**年工作,分析当前和**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年工作,并对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的优质服务窗口进行表彰,陈加元副省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年劳动保障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过去的一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深入贯彻实施“八八战略”,努力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紧紧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十件实事,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按照“抓好三条主线,做好两篇文章,强化一个基础”的总体思路开展各项工作。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
就业工作围绕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被征地农民就业三个重点,建立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城乡就业的协调发展,全省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7万个,帮助3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2%;全省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一是进一步完善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开展再就业政策总结评估和实效行动督查工作,对现行再就业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排查、总结、评估,提出了整改措施,为制订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奠定基础。二是围绕就业重点,扎实开展专项援助活动。对困难就业群体实施“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活动,12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开展了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的“春风行动”;与省工商联、省总工会联合,为民营企业举办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等;为大中专毕业生和技能劳动者,开展了“技能岗位对接”专项服务活动等;三是全面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制订出台全省就业服务“新三化”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失业登记、免费就业服务和个性化就业服务等制度,如湖州市充分发挥社区就业援助员的作用,把就业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四是加快城乡统筹就业步伐,对第一批城乡就业统筹试点市县进行评估验收,目前全省城乡就业统筹市县已达30个,宁波、嘉兴、舟山等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了城乡就业统筹。五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与四川等省签订的劳务合作协议。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主动与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省、市加强联系,举办劳务合作洽谈会,组织用人单位赴外地招聘,帮助企业缓解了用工短缺的矛盾。同时,着力在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环境。
大力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重点抓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初步形成了“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培训转移机制。金华、衢州、丽水等地逐步实现了“适应性就业培训与战略性培训、技能培训与能力培训、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三结合,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8万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以及“浙江省技术能手”等评选奖励制度,培训高技能人才6万人。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作,选定了省内条件较好的10所技师学院和高级技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基地”,在14所高等院校开展符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职业技能鉴定试点工作。全省有4所技工学校被新评为重点技校,2所升格为技师学院。开展了模具、汽修等五个职业(工种)的全省职业技能大赛,有21人被授予“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依托大型企业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在非公企业中开展了“企业百万职工双证制工程”。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新开发20余个职业(工种)的省级鉴定题(卷)库,全年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52万人。新开发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三个工种19本书。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按照依法推进扩面、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基金监管、健全服务体系的思路,整体推进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加大了社会保险扩面力度,贯彻落实《浙江省社会保险费征缴办法》,继续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把扩面重点转移到非公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72万人,其中实际缴费人数达到647万人,分别比上年底增加67万人和46万人;26个经济发达县市实现了基本全覆盖的目标;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比上年末增加85亿元,支付能力达到22个月。与此同时,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32万人,增加6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0万人,增加1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5万人,增加9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80万人,增加40万人;全省被征地农民已有180万名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比上年底增加41万人,基本实现了“即征即保”的目标。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政策体系。在养老保险方面,对参保政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和参保人员缴费年限计算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规范,制定出台了省属改制事业单位的参保、行业离休干部的“两费”保障金及乡镇农电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的政策性文件,规范了企业年金制度。在医疗保险方面,出台实施了妥善解决已破产、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政策,并在全省大部分统筹地区得到落实;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扩大省本级规定病种范围的政策,将几个对患者及其家庭负担较重的病种的门诊费用列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完成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药品调整工作和基本医疗保险服务项目准入法目录,较大幅度地扩大了参保人员的用药范围和医疗服务项目支付范围,提高了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的准入管理政策体系。在失业保险方面,我省率先出台了《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两个办法,扩大了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更好地发挥了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在工伤、生育保险方面,逐步完善《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配套政策;省政府出台《浙江省生育保险暂行规定》,统一了全省生育保险政策,提高了生育保险待遇水平。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方面,首次明确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实施社会保险补贴,鼓励被征地农民参加免费技能培训,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要高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明确各地政府落实保障资金到位的规定要求,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等。
三是加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省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成立后,我们加强了对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的监督力度,开展了社会保险基金优惠利率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全省共补息8000万元,同时对全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进行了专项检查,摸清了基金状况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加强社会保险稽核工作,对社会保险费缴纳和待遇领取情况进行集中稽核,堵塞基金漏洞。
四是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5%以上,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55%,杭州市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及社区管理服务率已分别达到99%和90%。去年经省政府批准,出台了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从**年7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增加养老金50元,人均养老金达到908元,名列全国第三位。同时调整了企业精减退职人员、计划外长期临时工和职工死亡后其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
(三)维权和维稳力度不断加大,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手抓维权,一手抓稳定,确保了全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是积极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加强建设等行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和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劳动合同内容,全省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人数达750万人,全省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5%。积极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以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为主要手段,推动非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全面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全省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集体合同达8.5万余家,有4.5万家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及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年12月1日起,将我省最低月工资标准调整为490元、560元、610元、670元四档;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调整为4.2元、4.8元、5.2元、5.7元四档,提高了低收入劳动者的工资水平。
二是大力开展劳动法执法检查和劳动用工专项整治活动。去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我省进行劳动法执法检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重点围绕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关系密切、社会较为关注的工资支付、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三方面内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劳动法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各地在解决突出存在的拖欠职工工资、违法用工、劳动合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落实了整改措施,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同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以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开展了以清欠工资、劳动力市场整顿、规范境外就业中介市场、打击违法使用童工等专项检查,温州市组织开展“和馨行动”、嘉兴市、绍兴市打造“无欠薪城市”、台州市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童工等成效显著。全省去年检查企业6.5万家,立案查处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3.6万件,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查处结案率达到96.5%。对全省5067家诚信企业进行了通报表彰,并对全省5.5万家企业的劳动保障信用情况向社会进行了网上公示。各地积极建立预防和整治欠薪的长效机制,去年为29.8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4.1亿元,有85个市、县(市、区)建立了建筑业工资支付保证金13.4亿元;有71个市、县(市、区)建立了政府欠薪应急周转金4776万元,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提出的“确保农民工在春节前按时足额领取工资,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不发生因欠薪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的目标任务。
三是强化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本着“快立案、快结案、办好案”的方针,公正、及时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年,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86万件,涉及劳动者人数3.59万人,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3%、33%。其中集体争议案件1056件,涉及劳动者人数1.5万人;审理结案1.84万件,结案率为93%。全省各级乡镇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共处理了3.45万件劳动争议案件,比上年增长了28%,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统一了全省劳动仲裁文书格式,出台了《浙江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关于劳动争议仲裁证据的若干规定》,规范了办案工作程序。
四是抓好劳动保障信访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新的《信访条例》,制订出台了《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访工作暂行规定》,依法开展了对劳动保障信访事项的处理、复查、复核及终结工作,做好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处置工作。**年,全省各级劳动保障信访工作部门共处理群众来信2.49万件次,接待来访2.51万批次,其中集体访3862批次,涉及12.33万人次。依法信访和依法处访的水平逐步提高。
五是加快地方劳动保障立法步伐,《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已经省人大颁布,于7月1日起实施。《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办法》已上报省政府审议。《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已着手起草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对劳动保障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进一步清理,简政放权,规范了行政行为。
(四)劳动保障基础建设得到加强,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决定》,努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劳动保障工作基础。
一是不断改进工作作风。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党员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去年全省评选出34个优质服务窗口,其中10个得到了劳动保障部表彰。二是抓好了我省劳动保障事业**规划编制工作。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改革和发展目标,明确了**时期的工作思路。三是加强劳动保障机构队伍建设。全省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成立劳动仲裁院32家,新增编制85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案件量大与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专职监察员从2003年《劳动法》执法检查时的545人增加到目前的794人,原有11个县、区的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的监察机构已全部改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全省绝大部分街道、乡镇、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基本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个到位,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服务网络。四是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大力加强理论研究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完成了省政府重点课题《浙江省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举办了“浙江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课题论证鉴定会”和“浙江养老保险改革与发展国际论坛”,受到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开展了浙江省第七届劳动保障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有22篇论文获奖。五是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大了金保工程立项工作的力度,省金保工程已通过项目论证和专家评审,11个市基本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组织机构和数据中心建设得到了加强,杭州市建立了全省首家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浙江省劳动保障门户网站经改版完善后已基本稳定运行,信息网络和视频会议系统已实现了部、省、市联网。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的经验和体会是:
一是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体现在执政为民的实践上。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去年上半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并把为民办实事作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抓手,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促进各项工作的推动力。各地把落实“十件实事”中有关劳动保障工作的内容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方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了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二是要把劳动保障工作落实在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认识到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在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重点在改善就业环境、困难群体社会保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去年,全国人大劳动法执法检查组对我省的工作给予较高的评价。
三是要把劳动保障理论研究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去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理论研究力度。针对当前劳动保障工作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如省厅承担的省政府重点课题《浙江省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提出了完善我省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措施。
总之,去年全省劳动保障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成绩是显著的,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是与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分不开的,更是与全省劳动保障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的扎实工作、奋力拼博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十五”时期是我省综合实力提高较快、改革开放取得较大进展、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重大改善的五年,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奋力开拓、快速发展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劳动保障工作坚持“三二一”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具有浙江特色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少工作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是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就业规模稳步增长,至**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将达到305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320多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将近90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310多万人,有效地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建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加快,“十五”时期平均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0多万人,城乡统筹就业格局初步形成;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已逐步覆盖城乡,符合我省实际的就业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五”期间,是我省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到“十五”期末,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九五”同期增加了395万人、404万人、52万人、243万人、80万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到全省各市县和96%的乡镇、85%的行政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紧密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在制度设计上注重针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探索建立多元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机制,坚持市场改革取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了由“单一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政策调整”向“法律规范”转变;由“城镇保险”向“城乡统筹”转变,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制度在城镇企业普遍建立,“十五”时期,我省国有企业改制有90%以上的职工转换了劳动关系,改变了依靠行政手段配置劳动力的传统用工体制。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十五”期间共立案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6.5万件,有效地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了信访处理工作力度,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初步形成。“十五”期间,完善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为主体的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体系,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得到广泛推行。企业职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2.2%。
四是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省普遍建立了以技工学校、各级就业训练中心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为补充的再就业培训网络,基本形成了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模式,完成再就业培训97万人,创业培训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10万人。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三年三万新技师培养计划”,技能劳动者的素质结构得到改善,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344万人的技术工人队伍,其中高技能人才60多万人,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不断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是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十五”期间,我省地方劳动保障法规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修订出台了《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制定颁布了《浙江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浙江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浙江省劳动合同办法》、《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开展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四五”普法总结验收。全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开展了清欠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检查,共检查用人单位27.4万家,立案查处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12.2万件,追回被拖欠工资12.2亿元,查处清退童工2318人,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六是劳动保障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劳动保障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五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等机构建设步伐加快。“金保工程”稳步推进,信息网络实现了部、省、市畅通。财务统计、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机关效能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均取得新的进展。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向政策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管理更加高效、运行更加稳健方向迈进的关键时期。党的**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下一个五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把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继三中全会之后,对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又一次全面部署,再一次体现了劳动保障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新的挑战: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就业可能产生影响,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各项就业政策需要不断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覆盖范围窄、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要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参保率比较低,各种人群的待遇差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后,如何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的待遇问题成为当前的一个难点;劳动关系上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落实不到位、工资增长和调控机制不健全,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等问题时有发生;职业技能培训与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亟待提高;劳动保障执法和仲裁力量不能适应繁重工作任务的需要。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认清时代特点,站在新的起点,准确把握着力点,抓住工作重点。在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思想,将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发展目标上,要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认识和把握劳动保障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工作布局上,要充分认识将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着力点的重大意义,要将重心放在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时期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确定的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完善制度,初步形成扩大就业与稳定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互促进的良性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比较健全,劳动关系比较和谐,分配格局比较合理,管理服务规范高效,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主要目标任务为:
——就业方面,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至201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基本建立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和规范化的劳动力市场,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实现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全面实行城乡统筹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万人,到**期末,全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下降至20%左右。
——社会保障方面,在巩固我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争取率先建立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并形成以社会保险为主体,覆盖城乡,保障水平多层次,保障方式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法制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00万人,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规范和统一养老保险政策;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900万,实现城镇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900万人以上,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350万人以上。全面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基本构建起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覆盖范围广泛、管理规范有序,能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衔接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劳动关系方面。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效能明显提高,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新机制基本建立,基本实现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制化,保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完善宏观调控,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探索有我省特色的工资收入分配模式。进一步提高企业中低收入职工的工资水平,争取年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为8-12%。
——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建设方面。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在职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对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力度,加快建设公共培训基地,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适应我省经济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队伍。到2010年,全省技术工人达到700万人,初级、中级、高级技能人才比例达到40:45:15。
——法制建设方面。做好劳动保障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调研和立法准备工作,争取全面建立起具有我省特色的地方劳动法规规章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监察执法程序,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劳动保障监察维权协调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
——基础建设方面。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为重点,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系统的管理服务能力。推进街道社区平台、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劳动能力鉴定、信息化管理等机构建设,加强金保工程建设,逐步实现劳动保障系统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三、**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年,是实施**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对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一年的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的要求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按照“三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围绕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十件实事,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统筹安排,协调发展,确保各项工作有一个好的起步,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重点是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55万人,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围绕这一目标,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的重要论断。从2002年开始,连续三年召开再就业工作会议,2002年和去年两度出台促进就业政策。这次国务院《通知》对原有政策进行了延伸、扩展、调整、充实,补充、完善了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新生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复转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就业政策。省委、省政府把就业再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提出了2003-**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一套涉及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公共就业服务、再就业援助、平台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具有浙江特色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体系。国务院《通知》下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工作,我们按照有突破、可操作、办得到、能管用的原则,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我省今后三年就业再就业政策的总体框架,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在经济发展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二是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政策。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对现行各项再就业政策提出了进一步延伸、扩展、调整和充实;三是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四是强化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五是开展失业调控,有效控制失业;六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大社保体系建设步伐;七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就业再就业工作。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出台后,各地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把中央和省里的各项就业政策落到实处。
2.着力统筹解决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就业问题。继续针对三个重点对象开展专项服务活动,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按照“新三化”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加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信息联网,为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同时,将大中专毕业生纳入就业工作整体规划,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见习基地建设,组织有求职愿望和培训要求的毕业生参加见习。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完善被征地农民的转移就业的帮扶措施,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就业率。加强对外国人和台、港、澳人员在浙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境外劳务输出工作,拓宽境外就业渠道。
3.坚持扩大就业总量和提高就业质量并举。要紧紧抓住当前我省经济全面持续较快发展的良好机遇,把扩大就业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推动第三产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吸纳失业人员。要根据我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比较健全的特点,鼓励劳动者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就业。要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制定预案和相应措施,对失业进行调控。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健全促进就业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二)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
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按照“一个率先、一个加快”的目标,建立健全体系更加完备、制度更加健全、覆盖面更加宽广、运行更加安全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大进城务工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工作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
1.做好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工作。去年12月,国务院作出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这是继1997年统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和1998年中央提出“两个确保”要求之后,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民生的重大举措。《决定》提出了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扩大覆盖范围;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基本养老金水平;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提高统筹层次,划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及个人的责任;加强基本养老保险金征缴和监管,完善多渠道筹资机制;进一步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核心内容有三个:一个是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和费率;一个是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再一个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决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政策、机制、管理三个方面对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要求,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决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各地从**年1月1日起,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数调整为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记入个人账户。二是各地从**年1月1日起,将个人账户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目前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尚未达到8%的县、市,要统一提高到8%。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初步打算从**年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做实个人账户实行老中新分开,即:以实行个人账户做实政策为分界点,之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个人账户不再做实;已经参保尚未退休的人员,以前没有做实的个人账户不再做实,以后的缴费逐步做实;之后参保的人员,个人账户从参保缴费开始就逐步做实。三是稳妥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测算,研究制定“中人”过渡办法,按照“增加的逐步增加,减少的不减发”的原则,确保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合理衔接和新老计发办法的平衡过渡,并在年底前全部实行新的计发办法。对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年1月1日以后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和虽然未到法定退休年龄,但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0年以上不满15年的人员,仍可以按省劳动保障厅浙劳险〔1998〕43号文件规定办理退休或退职手续。各地**年1月1日以后退休退职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暂实行预发,待新的计发办法出台后,再按新的计发办法核定基本养老金,最低养老金也待新的计发办法出台后再核定。
同时,要继续巩固并发展“抓两头”的工作成效,切实做到思想不能松,力度不能减,步子不能停。建立健全26个经济发达县市的扩面保面长效机制,创新对13个困难市县的考核激励办法,大力推进“促中间”扩面工作。养老保险今年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0万人。进一步完善“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养老保险参保办法,为实现“双低政策”与“统一制度”的并轨打好基础;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参保问题,以及本省农民工异地流动后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研究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问题,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积极探索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企业年金操作管理办法。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2.医疗保险。一是以非公有制企业、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为扩面重点,努力将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医疗保障范围,今年新增参保人数40万人。二是进一步解决部分困难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企业和改制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探索解决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城镇居民、特别是未成年人医疗保障问题,逐步建立覆盖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三是不断完善医保政策,全面实施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管理,加强医疗保险“三个目录”管理,实行医疗服务管理的标准化。四是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检查考核力度,协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基金管理,确保收支平衡。
3.失业保险。不断扩大覆盖面,重点抓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及农民合同制职工的参保工作,今年新增参保人数30万人。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落实《浙江省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管理使用办法》等配套政策,积极推进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在保生活、促就业两方面的作用。
4.工伤、生育保险。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和《浙江省生育保险暂行规定》,继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着力加强建筑、矿山等高风险行业和农民工等群体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作力度,工伤、生育保险今年新增45万人和20万人。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5.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要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通知》精神,加大工作督导力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即征即保”,确保政府承担部分保障资金的足额到位。抓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等扶持政策的落实。研究制定浙江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管理工作规则,加强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监督和管理。研究提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试点。
6.社保基金监督。要健全基金监管体系,建立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积极推进各地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的建设,形成全省基金行政监督工作网络。要发挥审计、财政、银行、地税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导、多部门共同监督的协同监管机制。要有重点地组织对全省社保基金管理情况的抽查和全面检查,规范基金管理,防止违纪违规行为。
(三)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注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要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今年培养高技能人才7万人,其中新技师1.5万人;职业技能鉴定55万人;再就业培训1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万人。
1.切实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此,要全面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要“完善一个体系,建设一批基地,出台两个办法”,即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一批形式多样的职工技能培训基地,出台《浙江省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和《浙江省“首席技师”评选办法》,积极推行技能培训政府补贴制度,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技能人才建设新格局。抓好技工学校建设,充分发挥技师学院、高级技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继续开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一线职工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年将开展车工、钳工等8个职业工种的全省技能大赛。进一步扩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大力开展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中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含量,加快技能鉴定题库开发建设步伐,全年职业技能鉴定55万人。
2.要加强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培训的比重,落实责任,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创业培训的实施范围,将创业培训与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紧密结合,为创业者提供培训、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一条龙”服务。
3.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
(四)抓好维权和维稳工作,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要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切实减少群体性劳动纠纷,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依法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积极推行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重点在非公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下民营企业中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争取将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到86%以上。研究解决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用工方式以及派遣就业、家庭就业、社区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的劳动合同签订和管理问题。重点推行以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为主的专项集体合同,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继续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组织全省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
2.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和信访工作力度。完善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体制,大力构筑企业(行业)内部调解、区域性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体系。要建立完善劳动争议案件处理的简易程序,提高案件处理的效率。进一步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稳控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重大紧急事件的排查调处机制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3.改进对企业工资分配的管理。以落实最低、调节过高、规范协商、监督支付为重点,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管理。严格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健全最低工资随经济发展正常调整机制。加大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监管和调节力度,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秩序。不断完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重视发挥工资指导线在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的指导作用。探索建立企业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督促各类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加职工工资,努力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
4.强化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要着力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保障、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不断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大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要把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针对其流动性强的特点,研究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方面的政策。以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权益为重点,加大预防和查处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力度。
(五)抓好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围绕全国人大劳动法执法检查组对我省提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整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法制建设。
一方面,要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依法行政工作。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省政府贯彻意见的要求,继续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调研和立法衔接工作,争取出台《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办法》;积极做好《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项准备工作。要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深化劳动保障行政执法责任制,启动全省“五五”普法工作。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劳动保障依法行政配套工作制度。
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逐步实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化,充实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逐步将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延伸到乡镇。继续开展劳动保障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打击非法职业中介、使用童工、拖欠工资、不签劳动合同、超时加班、拒交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进一步扩大诚信制度的覆盖面,并建立用人单位分类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的长效机制,把工资支付保障制度逐步从建筑施工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确保农民工工资不发生新的拖欠。全面畅通劳动者举报投诉渠道,进一步完善“12333”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功能。
(六)抓好劳动保障基础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
要不断加强各项基础工作,提高劳动保障系统的管理服务能力,为实现新时期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夯实基础。
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在做好立项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加强项目管理,强化统一规划和资源整合工作,制订全省统一的金保工程规划,建立集中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覆盖全省的信息主干网络,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加快网上办事等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提升劳动保障信息化水平。加强劳动保障干部队伍的业务培训,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系统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街道(乡镇)、社区平台等机构队伍建设,并切实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
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能不能全面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目标,能不能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关键在于我们这支队伍,在于我们的能力建设、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紧紧围绕增强政治素质、加强业务研究、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决策水平等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法行政秉公执法的能力。当前,各种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频发,处理起来难度大,对我们的执政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真正把老百姓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深厚感情去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宣传工作,从群众最关心、与他们的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劳动保障政策。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现行劳动保障政策进行认真总结评估,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协调平衡好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要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不断推进劳动保障政务公开,在全社会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新一年的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工作任务十分的繁重。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副处领导干部会议讲话
- 下一篇:劳动社保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