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先进表彰讲话

时间:2022-08-25 02:38:00

导语:就业先进表彰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先进表彰讲话

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全省社会保障工作暨再就业先进表彰大会,回顾总结近几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部署今年的任务。刚才,省政府表彰了全省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这里,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全国、全省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先进工作者、先进企业以及优秀个人荣誉称号的集体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

近年来,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全省上下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关系民生的第一大事来抓,全省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工作也处于全国的先进行列。同时,这几年,在这条战线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为改善我省的就业形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这些先进身上,我们看到了再就业优秀个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看到了再就业先进企业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主人翁精神,也看到了再就业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正是这三种精神使我省近几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不仅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而且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就业净增人数、困难群体帮扶、拓展新的就业岗位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以这次表彰活动为契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就业再就业这“三种精神”,广泛开展向先进集体和个人学习的活动,推动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保持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构筑我省和谐稳定的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下面,我再强调四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肯定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的成绩

这两年来,我们在劳动保障工作思路设计、制度制订、政策体系完善等工作不断推进,我们基本上构建了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衔接。从实际走过的工作历程来看,我们首先抓的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然后又把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上了重要工作日程。

就业问题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企业改制、职工下岗分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而明显突出起来的。**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年,党中央、国务院又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年又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我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到了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还提出了“立足经济发展,注重岗位开发,坚持市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总体思路,连续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等8个政策文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建立了省就业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并先后三次组织开展全省性的专项督查,极大地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政策和目标任务的落实。现在,各地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就业服务日益加强,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层层落实,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从**年起,在人代会上,我省将就业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指导性经济指标,全省每年都超额完成50万个净增城镇就业岗位的目标,组织15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接受再就业培训,帮助30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引导和帮助40万名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参与市场就业的目标任务。这两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都控制在4.5%以内,就业再就业取得显著成效。

在加快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的步伐。**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一个率先”和“一个加快”。“一个率先”即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一个加快”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工作目标,也就是对城乡医保、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乡“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困难家庭子女救助、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等,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杜会保险、社会救助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去年8月,省政府又召开了全省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特别对“一个率先”、“一个加快”作了认真总结交流,时又提出了“抓落实、促深化、求创新”的要求,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去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省委提出的“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全面推进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构筑和谐、稳定社会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去年全省落实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6.65亿元,全年再就业培训19.4万人,创业培训1.5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58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5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1.6万个,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就业局势保持稳定。

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养老保险继续扩面的同时,重点抓了两头。一方面是抓了26个发达县市如期实现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目标,另一方面与13个经济困难市县签订了限期改变养老保险支付能力不足现状的责任状,其中,6个市县实现基金收支基本平衡,其他市县支付能力也稳步提高,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已达18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月;为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的目标,从1999年开始,针对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现状,我们提出了养老保险“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的双低政策,这几年实践证明,”双低“政策是成功的。到去年底,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88万,其中企业参保人数670万,比上一年净增69.7万,基金收入205亿元,累计结余235亿元,支付能力达18个月,整体水平在全国居前列。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93万人,省有关部门出台了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后无用人单位的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失业保险在扩面中充分发挥对就业再就业的促进作用;工伤、生育保险继续稳步推进。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城乡低保对象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全省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81.9%,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90.6%,原定2005年完成的目标已提前一年完成;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顺利推进,全省有27个县(市)纳入了试点范围,取得了实效。同时,省政府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的政策,目前已有49个县(市、区)出台实施办法,已救助5万余人,发放救助资金5000多万元。针对不同群体,我省的各层次的医疗体系初步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省各市县得到实施,全省139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保障范围,其中116万人参加基本生活保障,已有49万人领取了基本生活保障金。与此同时,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的资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省政府出台了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管理实施办法。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我感到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大社保工作更加重视。这几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推动下,各地扎扎实实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的精神,为群众特别是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可以说,全省上下重视大社保,抓好大社保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我省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更加完善。围绕大社保体系的三方面工作格局,**年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10多个政策性文件,这些文件在政策上相互衔接,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围绕大社保体系建设,我省的地方立法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也明显加快步伐,为实际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实践证明,我省着力构建的大社保体系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完全符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要求,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的要求,制度设计是科学的,工作布局也是完整的。

三是各项工作的重点更加突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最困难人群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从低水平、广覆盖开始起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就业再就业方面,我们紧紧围绕就业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突出抓好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困难人群、夫妻双下岗家庭、残疾人家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转业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这三方面人群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在社会保险方面,养老保险,我们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强化扩面征缴;医疗保险,我们去年着重解决了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并配套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失业保险,去年我们着重加大了对再就业的促进力度;工伤保险,去年我们着力扩大了覆盖面;生育保险,去年我们积极探索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扩面办法。社会救助方面,在前年工作的基础上,去年我们着重加快了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进力度,着重加快了经济适用房建设,扩大了廉租住房制度的覆盖面,去年我们还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四是各级各部门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更加明显。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是一项充满探索性的工作,制度设计要探索,政策制定要探索,保障水平的分层次递进和各项工作的时序安排要科学合理地把握。这方面各级各部门都很用心,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完善,在创新中发展,使我们的大社保体系得以日趋完善。就业方面,我们加大了城乡统筹就业试点的力度,突出加强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并通过改革培训补贴机制,切实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社会保险方面,去年我们对我省养老保险体系的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政策,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等。社会救助方面,去年各地积极探索与低保相衔接的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配套,我们加快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缓解农民看病难问题,提高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去年,我省在绍兴、萧山、淳安设立政府购买公共医疗服务产品的试点,打破了长期政府办、政府管的办法,并取得成效。这一系列探索,使我们的各项政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更加体现社会公平的要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操作性。

五是各级干部的作风更加扎实。在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进程中,各级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带着感情,掌握实情,务求实效,科学制定各项政策,充分体现依法行政、民主行政、科学行政的要求。各级干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作为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不仅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而且着眼于从制度上、政策上保障他们的生活,这是对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真正的关心,也是可持续的关心,各级干部十分重视社会保障的基层基础工作,通过构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群众、对保障对象面对面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政策直接送到千家万户。

二、加大力度构筑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下一步,我们要花大力气,加快构筑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大社保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既要看到这几年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同时还必须认识到,目前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的工作基础不够扎实,政策、制度的完善有待深化。同时,我们还将面对四个高峰。第一是人口高峰;第二是人口高峰所带来的就业高峰,就业压力过大,将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小康。同时,我们还要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要将第一产业的从业率从29%降到15%,甚至更低,转移近400万的农村劳动力。在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劳动力的素质;第三,我们还将面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我国的特殊国情带来的老龄化问题向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工作提出了挑战,特别是对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带来很大的压力;第四是人口流动高峰,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人口东移和外省劳动力向我省的流动,给浙江的环境、资源承载力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妥善处理外来劳动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外来劳动力的量和素质的问题。这四个高峰问题,对我们做好“一个率先、一个加快”的工作都提出了挑战。

大力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的步伐,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工作目标意义重大。

(一)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最基本的利益。只有在广大群众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方面、更高层次的利益。实现就业,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困有所济,这是老百姓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

(二)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体现在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上。在这当中,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又是最为基础的。只有在实现就业、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人才有条件、有可能实现全面发展。如果基本生活都没有保障,人的全面发展便无从谈起。经济社会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也是重要的前提条件。一个失业率居高不下、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社会,不可能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三)这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落实好这一系列决策和部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统筹协调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使社会更加公平,让全省老百姓的日子都越过越好,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也始终是建设“平安浙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为此,我们既要保护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利益,又要关心普通群众的利益,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民、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其他困难群众的利益。这样大范围的利益格局调整,也只有在建立和完善大社保体系中才能得以实现。

(四)这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是发展的目的,但是,市场竞争不能自发实现这个目标。扩大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依靠政府的政策导向、公共管理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各级政府必须全面正确地履行这四个方面的职能,特别是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如何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如何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各种困难救助,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方面。这几年来,我们的工作围绕着“发展、民生”两大主题展开,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和社会保障,我们要站在这个高度来抓就业和再业工作。

(五)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的客观要求。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到2010年,争取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比**年翻一番,到2020年力争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超过6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根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提出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省有关部门在制定“十一五”规划中正在研究论证2010年全省基本达到全面小康或大多数地区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选择。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全面加强、同步推进社会保障工作。一个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必然要求是一个低失业率、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一个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必然要求是城乡最广大居民实现充分就业,具有强大社会保障能力、很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社会。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思想认识,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认识到位了,工作才到位,措施才能到位。

三、努力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个率先,一个加快”,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今年的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紧紧抓住若干重点环节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继续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再就业,对于大社保体系建设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一个人一旦实现就业,就能够比较完整地纳入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我省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继续加快,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二产业仍然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而就业弹性系数最大的服务业的比重还是偏低,近年来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从工业内部来看,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在下降,工业增长和产业升级并不一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特别是随着企业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的加快,不少企业的用工还会继续减少。二是面临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新形势。有保有压的宏观经济调控必然造成一部分产业的发展有所回落,这就意味着就业机会的相对减少。今年以来,建筑业的表现就比较明显。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的现象。三是面临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要求。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迫切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使得全社会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面对这些情况和问题,下一步我省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要着力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继续围绕三方面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对困难群休的帮扶政策和措施。三方面重点就是,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困难人群、双下岗家庭、残疾人家庭,城镇新增劳动力中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退转业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的被征地农民。要用好再就业专项资金,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着力健全对就业困难群体的长效帮扶机制。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开发城市环卫、园林绿化、社区管理等适合就业困难群体从事的岗位。通过税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手段,引导鼓励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二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统筹城乡就业,就是要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日常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实行城乡统筹,逐步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深入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既提高就业量的问题,又提高就业质的问题,这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必由之路。不仅城镇在职职工、下岗失业人员、新增劳动力要培训,农村劳动力也要继续开展大规模的培训。要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仍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要加强效益农业方面的技能培训,对于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故村劳动力,要紧扣企业的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对于自谋职业、经商办企业的农村劳动力,要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通过产业优化,提高我省就业的进入门槛,提高我省劳动者的总体素质;同时还可以开展技能大比武、技能竞赛等方法,提升我省劳动力的自身就业技能。

(二)继续深化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下一步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增强基金支付能力,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今年着重是要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加快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省政府去年10月已经印发《关于建立社会保障资金多渠道筹措机制的意见》,今年要很好地抓好落实,无论是公共财政投入,还是社会保险费征缴,还有其他筹资渠道,都要抓紧按照省政府文件要求到位。对其中的一些尚未明确具体标准和操作办法的筹资渠道,省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操作性的实施意见。

二是继续抓好扩面征缴工作。养老保险在巩固26个经济发达县市企业全覆盖成果,进一步提高13个基金困难县市提高基金支付能力的同时,要将重点转移到“促中间”上来。省劳动保障厅要研究制订一个目标计划,要像“抓两头”那样,抓好其他县市的全覆盖。同时认真做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流动问题。医疗保险要继续做好扩面工作,并要加强对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五险合一”统一征缴机制,通过改进方法和手段,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工作。

三是要切实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管。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活命钱,必须管好用好。去年省审计厅对全省社保基金进行审计,发现了不少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省政府将在原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充实力量。各市也要建立社保基金监督机构,要形成以社保基金监管机构为主干,行政监督、专门监督、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同组成的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今年要对社保基金的运行情况组织一次专项督查,对社会保障金征缴、社会保险费发放、基金管理和运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堵塞少缴、漏缴和欺诈冒领的漏洞,防范挪用社保基金等不法行为。要加强对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研究,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在确保基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探索保值增值新途径。

四是要抓紧研究解决有关难点问题。第一是要做实个人账户。前不久,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立大学和我省联合开展了养老保险课题研究,从研究结果看,我省的“双低”办法有力地推进了扩面工作,通过扩面和基金积累,为我们赢得10年左右的时间。10年后,按现在的制度,我省养老保险将发生重大变化,养老基金将出现入不敷出,而且赤字将逐年扩大。这决不是会不会发生的问题,而且是必然要到来的一天,但如果我们早准备、早应对,做好工作,出现这一情况的时间是可以推迟的。对这一重大问题,我已经和加元同志商量过,今年我们还要作更深入地研究,而且要拿出实质性的政策措施。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做实个人账户。从长远看,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将使养老保险基金实际支付能力下降,支付风险增大,在做实个人账户方面,国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今年,各地要把2005年的个人账户做实,有条件的,可以将历年个人账户逐步做实。省劳动保障厅要在这方面做好指导工作。第二是要抓紧研究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实施意见。从长远来看,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应与企业养老保险相并轨,但是鉴于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特殊性,在改革中对“老人”、“中人”应当有过渡性的政策安排,“新人”可以一步并轨到位。省有关部门要在前一阶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抓紧出台这一实施意见。第三要研究解决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城镇居民、无用人单位主体的退休人员和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逐步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广覆盖、多层次的城镇医疗保障体系。

(三)继续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这方面工作今年主要是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继续规范完善,做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今年要针对低保救助后出现的不平衡,研究制定出台分层分类救助办法,对略高于低保标准的困难群体实施相应救助,做到应保尽保。

二是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要抓巩固,抓规范,抓完善。要积极探索集中供养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户院挂钩”对象的供养服务工作,逐步改善供养对象的生活质量。

三是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要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合理把握医药费报销标准,积极探索参保农民个人缴费的收缴方式,配套推进农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要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实施,着力解决城乡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四是深入研究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政府资金到位率低、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的问题。积极促进这一群体中劳动年龄段人员实现就业,妥善解决“老人”的问题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后养老保险关系转接的问题,努力实现这一制度的可持续运作。今年要解决政府资金到位,并将这项资金纳入稳定的来源。

五是继续加强教育、住房等其他专项救助,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各级政府都要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扶困助学的覆盖面。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奖、贷、助、补、减”的多形式助学体系,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政策。今年全省要确保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0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制度市县覆盖面要达到80%以上,确保1万户以上的住房特困户享受廉租住房政策。与此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

四、切实加强对劳动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和杜会保障工作,以正确政绩观确保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怀着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周密部署,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努力开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一)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都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要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在思想认识上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决策部署上充分考虑就业、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工作。要全面落实劳动保障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要集中相当的精力抓实施、抓深化。劳动保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层层分解责任,从机制上确保各项政策到位、措施到位、行动到位。

(二)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安排年度预算盘子的时候,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各个项目的需求,把当年的资金打足。对劳动和社会保障有有关投入和经费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年度审计,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专款专用。

(三)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要大力加强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其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要结合乡镇事业单位改革,通过转变职能,调整人员结构,充实劳动保障与救助管理基层工作组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劳动保障、安全保障和环境监督三位一体,充分发挥调离一线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四)进一步加强督查考核。今年我省将探索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这个考核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要建立完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通报制度,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各级政府每年要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为民办实事工作情况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并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

(五)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劳动保障、民政、财政、卫生、计划、经贸、体改、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相互配合、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要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和参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闻媒体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报道先进典型,总结新鲜经验,推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