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拖农民工工资讲话

时间:2022-08-25 02:30:00

导语:清理拖农民工工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清理拖农民工工资讲话

同志们: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省各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明显增多,少数地方还因此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元旦春节即将来临,这个问题还会进一步凸现。为切实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按时足额领取工资,省政府决定春节前在全省集中开展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并召开这次会议进行专题部署。刚才,宁波市、温州市政府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当地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负责人分别就清欠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他们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清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些年来,我省各级高度重视保障企业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切实加大了工资支付管理的力度。省政府相继出台了《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浙江省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政府规章,去年还在全省开展了劳动执法大检查。各有关部门也就加强企业工资调控、加强工资管理、建立欠薪保障制度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意见。从**年开始,我省每年都在岁末年初的几个月内开展以农民工工资清欠为主要内容的“春雨行动”。各地普遍建立了企业工资拖欠举报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基本形成了查处企业工资支付违法行为、追偿拖欠工资的有效机制。仅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就追回劳动者工资2.9亿元,涉及劳动者27万人。与此同时,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工作,也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截止今年9月底,全省累计偿付拖欠工程款57.88亿元,清欠率达51.3%,累计清欠农民工工资20.18亿元,清欠率达98.24%。前不久,建设部领导带队的全国检查组对我省这方面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不仅当前的任务艰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也必然是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我省非公有制企业比重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高,中小企业比重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省外农民工到我省就业,大量的省内农民工进城就业,据有关部门估算,这两大农民工群体加在一起总数在1200万人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在劳动维权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由于一些企业经营者劳动法制意识不强,唯利是图,漠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至企业工资支付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共受理群众举报案件3.5万件,其中工资拖欠案件1.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94%,这当中绝大部分拖欠的是农民工工资。可以说,我省已经进入了劳动关系矛盾的高发时期。面对这样的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大局出发,进一步深刻认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清欠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时足额获得劳动工资,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工作,总书记、总理对此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去年总理在三峡库区考察时还亲自为农家妇女熊德明的丈夫追讨工钱。事实上,广大农民工的辛勤劳动是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有的专家测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3%。一个农民工在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打工,一年创造的GDP约为3万元左右,除了自身生活消费和寄回老家的钱,大约有1.5至2万元左右贡献给了当地。农民工作出的如此巨大的贡献,如果连应得的劳动报酬都不能按时得到,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

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维护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家庭的生活费、子女的学费,往往就全部寄托在打工的收入上。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直接关系众多家庭的生计和安宁,也直接关系众多企业的稳定。家庭安宁、企业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现在,拖欠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因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达900余起,比去年同期增长38.5%。前不久,温州龙仔鞋业有限公司因拖欠职工工资引发了堵塞国道、烧毁警车和劳动保障监察用车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维护社会稳定,就劳动保障工作而言,必须着眼于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着眼于在企业内部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性事件。我们的企业,不管是公有制的,还是非公有制的,都是社会主义的企业,广大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允许企业主用那种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式的、野蛮的方式侵害他们的合法权益。

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也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保持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利于提高我省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较低的农民工工资水平,是我国产品在世界上保持低成本优势的重要方面,是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支撑。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这种低成本优势,更不允许企业通过过分压低劳动者工资,甚至故意克扣工资、拖欠工资来维持这种低成本优势。一个企业如果不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经营管理来创造自身的发展优势,而总是想通过压低工资,甚至牺牲环境来降低成本、维持生存发展,那么,其结果必然会丧失自己的竞争优势。我们应当引导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加快提高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以此不断增强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其次,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也是当前规避非关税贸易壁垒,继续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现在,欧美国家不断强化国际贸易中的SA8000社会责任认证,其核心就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得不到保障,你的产品价格再低,也会被人家拒之门外。再次,这个问题不解决,也不利于我省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一个经常与员工处于对立状态的企业,是难以持续发展的。今年以来,我省很多地方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民工荒”,这就是明显的警示。据省统计局最新的抽样调查,我省企业员工中农民工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7%,其中,来自省外的农民工减少了14.8%,象温州这样的地区,减幅更达到20%左右。有关部门估算,目前,全省农民工短缺在30万左右,是去年同期的5.5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农民工工资待遇偏低、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保持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保持我省产业特色优势、不断提高竞争力,必须善待农民工,不断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二、集中力量开展专项行动,确保春节前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这次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行动的目标是:确保农民工在春节前按时足额领取工资,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确保不发生因欠薪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迅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专项检查。要按照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全国总工会的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好这次专项检查。专项检查的重点是建筑业企业,服装、鞋帽、玩具、眼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类企业,和使用农民工较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在用人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要进行重点检查,要全面掌握企业工资管理和工资支付的实际情况,督促企业按时足额支付工资。特别是对劳动保障信用不高、有过欠薪记录的企业,更要重点加强监控。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督促企业及时整改。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总工会要组织联合督查组,对欠薪高发地区、高发行业开展重点督查。

二是切实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严肃查处企业欠薪违法行为。国务院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将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个《条例》操作性比较强,处罚力度较大,为治理企业欠薪问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广泛宣传这个《条例》,认真执行这个《条例》,以《条例》的贯彻执行为契机,扎实有力地开展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条例》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照应付金额50%以上1倍以下的标准计算,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要用足用好这些规定,结合贯彻落实《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企业欠薪违法行为及时得到查处,确保农民工工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继续做好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实际进展情况比去年预计的还要快。因此,前不久省政府调整了工作目标,加快了工作进度。总体上,所有拖欠工程款必须在2006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清欠,其中省本级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清欠,各市、县(市、区)政府投资工程拖欠工程款必须在明年底前完成清欠。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这些预定的工作目标。建设领域拖欠的农民工工资,到目前为止全省还有2133万元,其中包括今年新增的拖欠281万元,这项清欠工作要赶前不拖后,力争在12月20前全部完成清欠。

四是要建立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首先要立足于防范,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企业内部。各地都要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充分发挥“12333”劳动保障投诉举报电话的作用,及时受理、及时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一旦发生因欠薪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靠前指挥,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置,特别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严防事态扩大。在应急处置中,各级法院要积极配合,及时采取企业财产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切实提高对欠薪事件的快速处理能力。欠薪高发地区,当地政府有必要安排相应的欠薪突发事件应急资金,主要用于被欠薪职工的临时性的生活救济。

三、着眼治本,加快建立治理企业欠薪的长效机制

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关注农民工权益的保障问题,对这方面形势和发展趋势要全面分析、深刻把握。一方面,经过这些年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农民工群体自身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社会舆论也越来越关注这方面问题;另一方面,在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业中,用工不规范,任意压低农民工工资报酬,甚至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诸如此类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两方面趋势必然使企业主与劳动者相互关系矛盾进一步凸现。这个矛盾不解决好,在一些重点地区很容易演化成区域性、行业性的问题,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我省地处市场经济前沿地带,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一个农民工大省,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在我省出现得比较早,表现得比较集中,我们有责任通过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探索形成一整套有效解决农民工权益保障问题的长效机制。

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坚持法制、政策、舆论多管齐下。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支持企业积极创业,又要依法保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对企业经营者,要强化依法经营意识,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公然违法、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一定要依法查处,有的要公开曝光,以儆效尤;对广大职工,要引导他们依法维权,有问题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可以向工会组织反映,也可以通过正常的信访渠道解决问题,但绝不能聚众采取过激行为,甚至发生打砸、堵塞交通等严重事件。

必须看到,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单靠救火式的应急处置是不行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的要求,着眼于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加快建立治理企业欠薪问题的长效机制。要争取通过1—2年的努力,基本建立这一长效机制,基本遏制欠薪纠纷不断上升的势头,加快形成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为此,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加快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争取省人大常委会尽早审议通过我省的《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为治理企业欠薪提供操作性更强的法规依据。要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劳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对企业经营者,特别是劳动保障信用不高的经营者,要集中开展培训,组织他们学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工资支付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是法律的规定,是企业的义务,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善待农民工,善待每一位劳动者,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要通过各种方式普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为他们提供各项维权服务,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劳动者的权益是有法律保障的,党和政府是关心他们的,只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自身权益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要加快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及时将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特别是签定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的情况记入企业劳动保障信用档案。当前,特别要对严重失信企业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在“信用浙江”网上公布诚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名单;同时,建设、经贸、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等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工作。这段时间,可以有选择地在主要新闻媒体上曝光一些典型案件和一些严重失信企业,发挥警示作用。

二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劳动合同规范了企业和职工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治理欠薪必须从这个源头抓起。当前的重点仍然是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不仅要提高签订率,而且要切实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杜绝劳动合同违反劳动法的现象。要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季节性的重点专项整治,确保企业工资支付管理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现在,突出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由“包工头”而不是建筑施工企业向农民工支付工资的现象,二是有很多企业都采取平时支付生活费、年底一次性结清的工资支付方式。由法人企业直接向职工支付工资,按月足额支付职工工资都是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抓紧解决这两个突出问题。

三是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是处理劳动工资关系的国际惯例,是劳资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解决劳动工资问题的基本途径。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要进一步密切配合,加强协调,加大工资集体协商的推行力度,不断提高企业集体合同的签订率,加快建立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稳定的工资支付和增长机制。劳动密集型产业、农民工集中的地区,要积极开展区域性、行业性的工资集体协商试点。

四是抓紧建立企业欠薪保障制度。近两年来,我省宁波、金华、嘉兴等地在建设领域积极探索建立这一制度,效果很好。主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实行人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这种办法比较适用于建筑业企业;二是建立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这种办法适用面比较广,我省使用农民工比重比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普遍推行。据了解,上海、深圳等地都已经建立了规范化的中小企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希望省劳动保障厅抓紧提出我省实施这项制度的政策意见。

五是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执法能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用工方式和劳动关系也日趋复杂,劳动保障监察的任务十分艰巨。2003年底,我省从业人员总数达2918.74万人,其中个私从业人员达712.6万人。而我省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累计只有597人。这几年,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做了大量工作,功不可没。面对量大面广、日趋繁重的劳动保障监察任务,各地都必须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特别是部分县市区抓紧解决编制或人员不到位、经费不落实的问题。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所需经费要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切实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要落实责任制。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取工资,不仅是当前劳动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这项工作,政府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自身职责。从明年开始,要把农民工工资清欠纳入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作为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对因劳动保障执法监管不力、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劳动管理混乱,甚至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地区,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二是要建立劳动保障部门牵头、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把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作为当前的一项中心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建立清欠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加大对重点地区清欠工作的督查力度。建设、经贸、工商、财政、税务、金融、公安、法院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工作。要认真做好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把矛盾和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化解劳资矛盾的积极作用,引导帮助职工通过合法的、正常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三是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强大的执法声势。浙江日报每周一期的“走近民工”专栏,既有关于农民工的深度报道,又利用自己这个平台积极为农民工提供维权服务,栏目办得有声有色,我看效果不错。各主要新闻媒体都要积极宣传劳动工资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宣传正面的典型和经验,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多为农民工提供依法维权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可以有选择地曝光一些典型案件,以警示那些克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不法经营者。

同志们,1200万农民工是我们浙江的建设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一件大事,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好的重要职责。希望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抓紧行动起来,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确保每一个农民工都按时足额领到自己的工资,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过年,让他们继续安心在浙江工作、在浙江生活,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