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会议讲话
时间:2022-08-25 02:26:00
导语:社会保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去年的劳动保障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下午,还要召开再就业先进表彰大会,吕祖善省长将对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入学习,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讲四个问题。
一、**年劳动保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经济社会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省的劳动保障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去年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围绕抓好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和收入分配三条主线,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两篇文章,强化劳动保障基础建设,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劳动保障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深化。
各地进一步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一是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各地根据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需要和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已出台的政策进行细化完善,如降低小额担保贷款门槛,增加担保贷款额度,提高了再就业补贴标准等,有效地增强了政策的操作性。许多地方还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扩大了享受优惠政策的范围。加大了再就业资金投入的力度,全省筹集资金6.15亿元。二是落实和强化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责任体系,将新增就业岗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等工作指标列为政府一类考核指标,层层分解,逐一落实。省委、省政府专门组织开展了再就业专项督查,指导和推动各地的工作。认真开展了全国和全省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继续强化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完善了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基本建立起以就业援助和困难帮扶为重点,以“动态管理、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社会共建、帮扶保障”为内容的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四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城乡统筹就业的试点范围。认真实施“山海协作工程”,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积极做好农民工进城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彻底清理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改善了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同时,统筹兼顾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转移就业工作。一年来,全省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1.6万个,其中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1.4万个,帮助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36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2.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省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按照全省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养老保险。通过重点督查,倒排扩面进度计划、按月通报等措施,大力推进养老保险全覆盖工作,26个发达县市如期实现了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的目标,13个基金支付困难市县支付能力稳步提高,其中6个县市实现了基金收支基本平衡,养老保险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抓两头”的同时,加大了对一般县市扩面征缴工作的督导,明确了任务,核定了指标,进一步将扩面重点转移到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调整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待遇。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积极参与省属事业单位改制的实施工作。到去年末,全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88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670.5万人;企业实际缴费人数601.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69.7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5.15亿元,支出137.16亿元,累计结余235.1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04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稳定上升,支付能力达18个月;人均养老金达到858元,134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已达95%。
2.医疗保险。积极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69万人,比上年增加93万人,其中,由大病统筹转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万。高度重视困难群体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后无用人单位的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同时,较好解决了驻浙部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继续扩大了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范围,并引入定点医疗机构退出机制,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购药。出台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政策,解决了人才流动中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问题。协同有关部门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加强了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3.失业保险。围绕《**省失业保险条例》的贯彻实施,会同财政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失业保险调剂金使用管理办法》、《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全省近一半的统筹地区已实现地税征收。以26个经济发达县市为重点,与养老保险全覆盖同步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力度,效果明显。到去年末,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万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14.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4亿元;基金支出6.64亿元;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2万人。全省失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4.工伤、生育保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按照省政府关于贯彻执行《条例》的通知要求,努力扩大覆盖面,理顺了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保险工作的职责,积极探索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扩面办法,到去年末,全省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361万人和240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净增73万人和25万人。
5.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根据全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大力度,全面推进,进一步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对全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以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目前,全省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到去年末,全省有139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中116万名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被征地农民,已有49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对象已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同时,各地还就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三)劳动关系调整和工资分配工作不断加强。
在劳动关系调整方面,围绕解决突出矛盾、理顺劳动关系,大力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深入做好企业改革改制改组过程中职工权益的维护工作,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省职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3%。针对全省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度增长的实际,加大办案力度,简化程序,依法受理和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去年,全省共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4.7万件,其中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1.5万件,涉及劳动者2.7万人,结案率达95%;乡镇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调解处理3.2万件,结案率达95%。进一步加大信访处理工作力度,去年全省共处理群众来信1.8万件,接待处理群众上访19.2万人次,其中接待处理集体上访4206批涉及8万多人次,保持了社会稳定。同时,积极发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召开了全省推进三方协商劳动关系工作经验交流会,推进了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设。
在工资分配工作方面,认真研究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机制,针对我省部分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制过程中随意压低计件单价、超时加班加点、工资报酬难以兑现等问题,出台了加强计件工资制度管理的意见;制定了**年度我省企业工资指导线,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增长水平;调高了全省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做好工效挂钩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工作,基本形成了以最低工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人工成本预测制度为主体的企业工资调控体系。
(四)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厅里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在全省实施了“三年三万”新技师培养计划。在医药、电力、交通、建设、信息通信等行业逐步设立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举办全省性的技能大赛,选拔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全年新培养高技能人才5万人,其中技师6332人。加强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全省全年再就业培训19.4万人,创业培训1.5万人,培训后再就业率为63%。着力抓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充分发挥企业、高职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取证45万人。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度,积极推广衢州等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经验和做法,全年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58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率达75%,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五)劳动保障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
加快地方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省人大已经准备二审。《**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修正案)》已于7月1日起实施。《〈**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实施办法》省政府已着手调研。认真开展了劳动法执法检查情况“回头看”,并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开展了劳动保障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清理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制度,促进了依法行政。
继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针对当前存在的非法职业中介、非法使用童工、拖欠工资、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用工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省组织开展了五次专项检查,共计检查用人单位8.2万家。全面开通了12333投诉举报电话系统,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渠道进一步畅通。按照省政府召开的清欠农民工工资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检查力度,认真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解决了全省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历年拖欠问题。积极探索建立治理企业欠薪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起工资拖欠举报、欠薪报告、拖欠工资追偿等制度。健全了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向社会公示了4439家企业劳动保障管理诚信情况,表彰了382家诚信示范企业。一年来全省共立案受理举报投诉5.9万件,结案率达97%;为66万名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4.1亿元,清退抵押金1291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4194万元;清退童工834名。
(六)劳动保障基础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一是加强了劳动保障系统机构建设。全省绝大部分街道、乡镇、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服务网络。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全省已设立劳动仲裁院16家。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人员编制也有所增加,并把原有部分实行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改为全额拨款,确保了执法的公正性。二是加快了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编制上报了金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金保工程立项、落实资金、网站建设等工作,信息网络实现了省、市联网。三是启动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对“十五”规划执行情况情况进行评估的同时,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与此同时,财务统计、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劳动保障普法宣传和行政复议、职业技能教学研究、宣传信息、机关效能和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经过几年的努力,《**省劳动保障志》已正式出版发行。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作思路明确。去年年初我们确定了“三二一”的工作思路。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这一工作思路是符合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的,既突出了重点,又保证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推进,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思想,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二是工作重点突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重点工作的完成。去年,全省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劳动合同签订、高技能人才培养、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争议仲裁等主要工作指标都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是调查研究深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针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加重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省厅确定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课题,通过到省内外广泛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中澳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的重点调研课题,得到了省政府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
四是亮点不断涌现。围绕建设“平安**”,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关系调整体系的具体措施;全省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市县已达30个,嘉兴、舟山等市已在全市推开,我省已成为目前全国试点工作范围最大的省份;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建筑业企业人工工资担保和欠薪保障金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中央有关部门及新闻媒体予以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正面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劳动保障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五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整个劳动保障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奋力开拓的结果,也是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劳动保障厅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各有关部门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全面认识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关键阶段。随着改革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加快,利益关系多元化和劳动关系复杂化更加明显,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要求更加强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不久前结束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把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治理欠薪作为省委、省政府突出抓好十个方面实事的重要内容,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完成今年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一是就业压力不减。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全省每年城镇就业供需差额达40万人左右,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失业人员中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难度更大;大量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迫切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使我省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二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人们对社会保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没有社会保障的群体要求享有社会保障,已经有社会保障的要求提高待遇,而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覆盖面还不够广,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三是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矛盾较大,特别是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差距过大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工作发展不平衡,个人账户的空帐问题十分突出,造成基金支付存在较大的潜在风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四是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对恶意侵占医疗保险基金行为尚缺乏处罚依据,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难度加大;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政府资金到位率比较低,就业、医疗问题比较突出。五是建立和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工作难度增加。我省市场经济发展迅猛,非公企业量多面广,劳动用工管理不够规范,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尤其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日益突出,部分改制企业的劳动关系调整不够规范,这些都已成为影响我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六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其培养、选拔、评价、交流、激励、使用、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妥善处理和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
当然,我们更要看到,今年推进劳动保障工作有许多有利因素,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第一,劳动保障工作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社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党的**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进一步阐述了我国劳动保障工作的方针政策。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七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劳动保障工作的任务,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的重要方面加以部署,提出了率先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目标任务,构画了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大社保体系的基本框架。第二,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省委、省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关注民生、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来抓,去年省政府先后召开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会议、全省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全省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电视电话会议,对劳动保障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各级党委、政府落实了劳动保障工作责任制,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指标列为考核“平安县市”建设和党委、政府及部门政绩的主要内容,形成了全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第三,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结构和效益得到改善,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已成为全国第四个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省份,这些都为增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第四,劳动保障工作基础比较扎实。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确立,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管理服务职能向街道、社区延伸。各地从实际出发,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是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好“十一五”发展承前启后的一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切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继续坚持抓好三条主线、做好两篇文章、强化一个基础的工作思路,更加注重提高就业质量,更加注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更加注重研究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快实现劳动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建立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就业工作要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继续围绕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就业三个重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眼于建立完善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城乡就业全面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省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2万个;引导和帮助30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是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要继续把增加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项工作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抓好落实。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对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要继续加大落实力度;对在执行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抓紧研究解决;对有关政策的操作办法要进一步完善,使政策发挥更大的效应,要用足用好再就业资金。去年各地再就业资金使用情况很不平衡。有的地方虽安排了资金,但资金使用范围过于狭窄,个别县(市)的资金使用量还不到省里补助的数额。要完善省级再就业资金补助与各地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和工作实绩相挂钩的办法,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要根据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需要,拓展资金的使用方向,在确保政策落实的前提下,可将部分再就业资金用于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适当提高岗位补贴标准等。要简化再就业资金支出的操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大力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质量。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举,努力扩大就业总量,充分发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就业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容量大、投资少、见效快、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行业和企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促进就业岗位的稳步增长。同时,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注重提高就业质量,切实增强就业再就业的稳定性。要进一步拓宽促进就业政策的适用范围,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专门性、过渡性政策上升为普惠性、长效性制度,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加快建立完善失业调控机制,制定和实施失业调控工作方案,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缩短失业周期,避免集中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要研究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着手建立失业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全社会就业的宏观调控。
三是强化就业服务,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展服务功能,积极推行个性服务、贴心服务、诚信服务,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和异地。积极培育和发展境外就业中介市场,拓宽境外就业渠道。进一步完善现行城镇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劳动力就业和失业状况抽样调查制度。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欺诈行为,形成开放、公平、诚信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再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行日常援助与集中援助相结合,切实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问题。
四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就业,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环境。要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完善城乡统筹就业工作标准,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在规划编制、政策制定、日常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实行城乡统筹就业。完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做好被征地农民、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跨地区就业管理和服务,大力发展有组织的劳动力输出。取消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证卡管理,参照当地现行城镇劳动力就业管理办法实行管理和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把进城农民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根据农民工就业流动性强的特点,研究制定适合他们特点的社会保障办法。
(二)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工作。
要按照依法扩面征缴、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基础管理、健全服务体系的要求,完善我省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争取率先建立符合**实际、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并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取得较大进展。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体系。
一是要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的要求,启动实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转实”工作,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制订出台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具体的操作性意见,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同时,加强对各地贯彻执行“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养老保险参保办法、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与城镇养老保险的衔接、不同人群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情况等问题的督查,清理取消不规范的做法,规范和统一养老保险政策。认真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促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
二是完善城镇医疗保险政策体系。积极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医疗保障工作,解决落实好破产关闭解散和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问题。要研究解决部分参保职工医疗费用负担过重问题,研究提出非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办法,逐步形成覆盖城镇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三是深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被征地农基民本生活保障制度,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存在的保障资金筹措难度大、保障水平偏低等问题。继续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路子,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意见。
2.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
养老保险,要通过制定保面措施,完善扩面办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26个经济发达市县全覆盖扩面成果,通过实行扩面和保面并举,强化基金征缴,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提高13个养老保险基金困难市县基金支付能力。同时,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促中间”上来,通过下达目标任务,建立激励机制,制定考核办法,大力推进一般县市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要规范基金征缴工作,积极探索征缴工作新机制,实现基金增收。全省养老保险缴费人数净增20万人,基金收入达205亿元。
医疗保险,要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使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净增35万。
失业保险,要积极扩大覆盖面,以26个经济发达县市和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县市、股份制企业和城镇私营企业及其职工为重点,强化对用人单位缴费申报的审核,统一缴费基数,确保失业保险基金的及时足额征缴。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430万人,基金征缴额达14.5亿元。
工伤保险,要围绕《工伤保险条例》的贯彻落实,着力把高风险行业、企业纳入参保范围,努力扩大覆盖面。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400万人以上;生育保险,要在绍兴市试点的基础上,总结并逐步推行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的扩面新模式,全省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50万人。
3.加强社会保险基础管理和服务。
进一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建立起与社区建设进程相适应、规章制度完善、服务程序规范、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要充分重视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制后,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养老保险续保工作,加强对参保人员的长效管理。要指导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企业年金工作,监督管理全省企业年金运营情况。
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医药服务市场竞争机制,推行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进一步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逐步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进一步健全医疗保险稽核制度,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
完善失业保险个人缴费记录制度,使失业保险基金征缴、管理、使用和失业职工的管理趋于规范化。贯彻落实《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作用。
要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为统领,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共同组成的基金监管体系。进一步强化基金监管手段,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社会保险金发放、基金管理和运营各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全面清查和专项检查,加大对违纪违规基金的查处力度,切实保证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三)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力度,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
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以协调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重点,注重协调平衡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一是继续把巩固和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放在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重要位置,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改制改组企业和农民工中推进签订劳动合同工作,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5%。加强劳动合同基础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依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要研究完善非全日制用工、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增强劳动关系调整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点指导非国有企业、改制企业以及其他劳动关系矛盾突出的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二是加大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力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调解、区域性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工作体系,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采取各种便民措施,提高仲裁的质量和效率,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三是做好信访和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制订完善本地区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预案,严格落实责任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负起维护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具体领导职责,班子其他领导要自觉抓好与分管单位有关的维护稳定工作,充分发挥部门内部有关单位特别是信访、仲裁和监察机构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继续推动三方机制向乡镇、街道一级延伸,进一步扩展三方机制的职能,完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发挥三方机制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宏观调控,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要发挥工资指导线的指导作用,把工资指导线与企业工资分配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推进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建设,扩大工种范围,实施范围逐步扩展到具备条件的县级城市。建立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指导帮助企业合理确定人工成本水平。同时,要认真研究计件单价与最低工资的转换等工资政策,并加强对按劳分配和按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研究,探索有我省特色的收入分配模式。
(四)大力推进职业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动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军,是先进生产力的一个方面的代表。要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龙头,以注重培养劳动者的复合技能、创业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做实做强做大职业培训。继续实施“三年三万”新技师培训计划,全省培养高技能人才6万人。积极发挥技工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资源,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引导、支持、管理、服务工作。大力开展全省性技能竞赛,推动技术工人岗位练兵自学成才,通过竞赛选拔一大批技能大师、首席技工、首席工人,大力表彰优秀高技能人才和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的单位,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加快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完善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使用与培训相结合、考核与选拔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结合”的政策,研究制定相应的高技能人才奖励办法,尽快建立职工凭技能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机制。加强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完善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全面落实免费培训政策,重点解决再就业培训中“低成本、低技能”问题。全省再就业培训15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55万人,培训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培训合格后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做好被征地农民、下山移民、转移农民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转移就业能力,并引导各类企业加大对已经在二、三产业从业的农民工的培训。进一步扩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健全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保证体系,推进高职院校职业能力鉴定工作,全年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50万人。
(五)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深入落实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力度,完善执法监管机制。继续开展劳动保障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打击非法职业中介、使用童工、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制度,扩大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覆盖面,建立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和分类监管机制。加强“12333”举报电话的投诉服务功能建设,进一步畅通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渠道。高度重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推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健全建筑业欠薪保障金制度,并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全年劳动保障监察检查企业数4.7万家,劳动者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6%以上。
继续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调研和立法衔接工作,争取出台《**省工伤保险条例》、《**省职业技能鉴定办法》,积极做好《**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条例》、《**省促进就业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准备工作。
(六)进一步夯实劳动保障工作基础。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研究确定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明确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改革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二是要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原则,搞好管理、政策、技术、设备、业务以及机构人员等方面的整合,加快实施“金保工程”。以抓示范城市为龙头,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全面推进市县联网和全省联网应用工作,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三是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个到位”的要求,继续抓好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四是加快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劳动仲裁机构、劳动监察机构、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信息化管理等机构建设步伐,切实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为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五是切实做好劳动保障宣传和科研工作,为促进我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供理论支撑。
四、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系统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就全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执政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劳动保障系统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和要求,把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重点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着眼于全面履行职责,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创新,是劳动保障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这些年,我省的劳动保障工作之所以取得较大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能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更重,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我们提高不断创新的能力。创新必须解放思想。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我们的观念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着眼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在劳动保障制度创新、机制转换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手段,提升劳动保障工作层次和水平;创新必须把握大局。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想全局、谋长远、抓大事,要紧紧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创新劳动保障工作思路,谋划劳动保障工作的长远发展;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调查研究,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转变为本部门的实际行动并认真抓好落实。
(二)着眼于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提高维权和维稳能力。
劳动保障部门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必须把维权和维稳能力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正确把握改革的出台时机和推行力度。在制定和出台政策时,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弄清群众得益和受损情况,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大多数群众得到实惠,使少数利益受损群体得到合理补偿。二是要正确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要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规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要做好说明解释工作。要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要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定完善因拖欠工资、来信来访问题而造成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加快建立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网络和管理体系。
(三)着眼于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是规范干部职务行为、提高机关效能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强化法制意识。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将依法行政的理念贯穿于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环节,提高劳动保障系统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水平。二是要抓建章立法。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急缓有节的原则,加快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劳动保障地方立法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地方劳动保障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和定期清理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保证执法行为在内容、程序等方面的合法性。三是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行政行为,完善劳动保障行政执法体制,加强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规范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四)着眼于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提高执政素质和本领,培育求真务实的作风,是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本领,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纪律严、业务精、效率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我省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要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要切实抓好系统行风建设,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要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创建优质窗口活动,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推动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要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把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从群众最关心的事项入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看到实效,得到实惠。
同时,要切实加强劳动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领导班子要正确处理业务工作与廉政建设的关系,特别是在资金分配、行政审批以及金保工程建设等方面,要严把廉政关,坚决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同志们,我们所从事的劳动保障事业,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我省劳动保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