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宗教会发言

时间:2022-08-25 12:58:00

导语:和谐宗教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和谐宗教会发言

各位委员、各位朋友:

今天,群贤毕至,老少咸集,大陆、香港两地的宗教领袖切磋交流,“和谐、平安、财富、成功四个老人欢聚一堂”。室外正在降温,室内却春意荡漾。

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在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的带领下,走在了全国各界的前面。记得去年贾庆林主席就对第一次经验交流会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经验交流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请继续研究、探讨这个问题。民族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大有可为。”前几天贾主席在接见“全国宗教团体领导人研讨会”的代表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这样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对推动宗教界和各宗教团体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凝聚力,更好地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刚才王忠禹常务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副主席的讲话,傅铁山副委员长、丁光训副主席的书面发言,纽茂生、朱维群两位领导的讲话,都很有启发和指导性。相信通过这次交流,各位又会有新的收获。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那么,信教群众是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力量?宗教能否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地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人们在认识上的局限,一些看似简单明了的逻辑、朴实无华的真理,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探索、认识的艰难统一。建国多年,特别是经过了“”的教训,我们才清醒地、一致地认识到,我们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而不再是“阶级斗争”,我们的主要导向是“和谐文化”而不必再过于突出“斗争哲学”。同样,我们对宗教及其社会作用的认识,也有一个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强调不同的侧重点、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那个时代不能不着重揭露剥削阶级利用宗教的麻痹作用、从精神上奴役劳动群众并用以维护剥削制度,到建国时我们党明确“信教群众是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宗教信仰自由”明确写进宪法,到改革开放初期肯定“宗教界也有很大的进步”,提出“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到**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明确为“血肉联系”,一直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一命题的提出,不是信手拈来而是深思熟虑,不是一般口号而是科学命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本政策,不是简单一说而有丰富内涵。其提出,既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据,也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一是立足于“四个全面认识”。全面认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深刻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

二是统筹于“处理五大关系”。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并且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对于我们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着眼于“两个最大限度”。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党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然也包括广大信教群众的利益;我们党依靠最广大人民的力量,当然也包括依靠广大信教群众的力量。信教群众也是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是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宗教工作中的必然贯彻。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以正确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只有贯彻好党的宗教工作“四句话”的基本方针,才能保护和发挥宗教方面的积极因素,化解宗教方面的消极因素;才能使广大信教群众的正当权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心情舒畅、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才能使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共同成为增进社会和谐的积极力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做好宗教工作,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重大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牢牢把握住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这两个关键,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更好地为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支持和帮助、做好后盾和服务。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进一步探索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研究宗教服务建设、服务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近年来,宗教界发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关怀社会、服务人群的传统美德,在搞好自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慈善事业作贡献。在座有一些来自香港宗教界的老朋友。香港各宗教长期以来,在香港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坚持服务社会、造福人群,热心于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探索出了很好的方式与途径,并且正在进一步努力开拓实践,使得香港宗教界成为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信、保障社会稳定的积极力量,对香港的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内地宗教界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学习和借鉴香港宗教界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好做法、好经验。内地与香港宗教界的朋友们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明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内地宗教界将与香港宗教界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共同举办一系列活动,如明年4月,拟在西安和香港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支持香港佛教界举办“世界佛教论坛香港峰会”。峰会期间,佛教交响乐“神州和乐”将赴港演出助兴。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围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发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我们并不认同将宗教完全等同于文化的观点,但也不否认若干宗教经典、教义,宗教道德、艺术中所积累着的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渗透着的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所孕育着的民族优秀文化因素,所镌刻着的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轨迹。我们要建设的“和谐文化”固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其中就包括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例如,在中华“和”文化的海洋中浸润两千年,深受中华“和”文化影响的中国佛教就认为,“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于是提出“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口号,成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响亮的主题。不光是佛教,我国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无论是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伊斯兰教的“解经”,天主教的民主办教,道教的“生活道教”,都可以也应该为和谐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总之,我们常说,“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宗教要促进社会和谐,就应该和各个方面一起努力,使我们人民的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全民族创造精神充分发挥。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还要注意保持清醒头脑,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渗透。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真实目的决不是传播宗教,而是企图把中国搞乱、搞垮、搞分裂。利用宗教进行渗透,错不在宗教,而在渗透。现在有的国家图谋称霸世界,利用基督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是作为其推行“一超独霸”战略的“软实力”支撑。他们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大肆推销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加紧对别国进行文化渗透,侵蚀别国民族文化根基。他们从来不掩饰这是其全力推进的一种“国家行为”。抵御渗透不仅是党政部门的工作,也是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应有之责。宗教界作为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第一道防线和坚强屏障,要自觉主动地发挥作用。同时,要继续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扩大对外交往、交流和合作,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和”的理念,抵制文化的隔绝和霸权,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推动世界不同宗教不同文明的对话与和解。

各位委员、各位朋友,今天会议一开始,就宣读了傅铁山主教的精彩的书面发言。昨天我去向傅主教请教,他对我说: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中国的宗教应该有所作为,可以大有作为。他正在考虑与五大宗教的领导人共同发起倡议,开展一个“和谐中国宗教,和谐寺观教堂”的活动。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宗教界的朋友常讲,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今天王忠禹常务副主席也希望,我们这次交流会要开成一个“三好”会,会上“学习好,交流好”,会后进一步把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发挥好”。相信大家会看到,在“和谐、平安、财富、成功四个老人”中,宗教也是一个“和谐的老人”。祝大家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