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上的发言
时间:2022-08-17 03:34:00
导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上的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领导,同志们: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中央党校、经济日报社联合举办“中国*-200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新农村建设经验、展望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平台,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借此机会就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水利在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作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20个字,包括了对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人居环境、精神文明与民主政治等五个方面的要求,前三个方面可近似概括为生产、生活和生态,而以饮水安全、灌溉排水、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农村水电和农村水环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水利正是为生产、生活和生态服务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极为密切。回良玉副总理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农村水利建设。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发展现代农村水利以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特殊的国情、复杂的水情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必须走灌溉农业、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能否提高,农业抗灾能力能否增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农村水利,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使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8.5亿亩,以占全国耕地43%的面积,生产了全国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90%以上的经济作物,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还很薄弱,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大部分灌排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农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根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发展现代农村水利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近年来,农村水利为保障农民增产增收、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提供洁净、安全的饮用水,保障农民身体健康,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使广大农民用上了清洁的能源,增加了创业的机会。但目前我国农村还有2.8亿人饮水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还有3万多座病险水库时刻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小河流的洪水威胁依然严峻。急需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饮水工程建设、病险水库改造和中小河流治理,为农村提供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实现社会的和谐安定。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发展现代农村水利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刚性指标。近年来,水利部门通过实施水土保持、牧区水利、河湖治理、水环境整治和小水电代燃料等,直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一些地区开展的“万里清水河道”治理、“碧水工程”,清洁小流域治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等,把治山与治水、保水源与净水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明显改善了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突出问题还十分严重,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处理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现人水和谐,确保水资源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把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预期效果的现实选择。
二、新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对农村水利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更高要求,又给农村水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目前农村水利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很不适应。
一是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多,任务繁重且艰巨。据统计,到2004年底,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约3.2亿。其中饮水水质卫生不达标的2.27亿人,水量不足、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的近1亿人,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难点所在,一是人口数量多;二是居民点分散;三是水源零散,受气候变化影响,很不稳定;四是水源保护难;五是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低。这些因素造成大量、分散的小型饮水工程造价高、运行成本高、难管理,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的工作易出现反复。
二是灌排设施薄弱,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直接影响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九五”后期,国家通过发放国债,加大了农村水利投入,使上述问题有所改善,但与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三是水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农村水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据资料介绍,每年大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2/3的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中,其中相当一部分进入了农村地区,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北方一些地方中小河流几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地区的河湖“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浇水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垃圾成灾”,这种状况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的饮水安全和食品安全。北方井灌区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下水位的下降不但造成出水量减少,机井提早报废,而且致使一些地方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目前全国约有20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水土流失不但使山丘区耕地退化,土质脊薄,产量下降,农民贫困,还造成了河湖水库泥沙淤积。目前全国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达20亿亩,约占草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以3000万亩的速度扩大。
四是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政策研究、法规建设滞后。由于农村水利既是抗御灾害和改善农业、农村不利的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又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手段,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它与其他产业、事业在政策和管理体制上有着很大区别。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建设一直靠政府号召、政策引导、行政力量组织的方式开展,缺乏法律的规范,许多重大体制问题一直缺乏清晰的政策界线,如政府、农民、社会力量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已建成工程设施的资产监管和产权归属,公益性设施运行损耗和政策性经营亏损补偿、工程的管护责任如何落实等等。
五是基础工作薄弱,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面上的小型工程建设尚未得到应有重视。农村水利建设的基础工作薄弱,建设规划缺乏法律约束力,造成一些项目决策随意性大,不能发挥资金的应有效益。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衡量,农村水利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新的突出问题。东部沿海一些地区正在谋划或积极推动农村水利现代化,而西部一些地区受制于恶劣的自然条件,还在为有无水利设施条件而发愁,这些地区缺乏经济实力,往往失去发展机遇。如青海、贵州、重庆等省份,大中型灌区数量很少,难以享受国家的扶持政策。又如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尽管建设资金的中央与地方配套比例已经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差异,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极不平衡,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程度差别较大,许多地方配套资金几乎为零,工程建设任务只能打折扣。特别是农村取消“两工”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受到极大的影响。
总之,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的农村水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任重而道远,需要有新的思路、更健全的政策法规,更科学的工作方法,更大的投入力度来开展工作。
三、扎实推进现代水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目标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中央确定的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工作,让农村居民都喝上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达到农民人均占有1亩旱涝保收田;农村水生态、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使“塘变深、水变清、岸变绿”,坡耕地基本得到治理,沙化、退化草原普遍实行轮牧、休牧,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机制,促进实现“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沿海发达地区初步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为其他地区积累经验、做好示范。
(一)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尽快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东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尽早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提高农村自来水的覆盖程度,合理提高建设标准。“十一五”时期,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血吸虫疫区以及严重缺水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使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减少1/2,从现在起用10年时间基本解决全国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状况,为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保障,是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过上宽裕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其它事情的前提条件。主要任务目标是:(1)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抓好已有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使农业生产骨干基地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426处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其中部分灌区的改造任务;扩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范围,对面上的小型灌区配套改造逐步推开;做好湘鄂苏赣四省的排涝泵站及排水系统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并基本完成与之配套的田间工程改造;基本完成大中型排涝泵站及排水系统改造;对面上2/3中小型灌区进行配套和改造,使严重老化和不配套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上述措施,达到农村人口人均占有1亩以上旱涝保收高产农田的目标,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2)加强山丘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针对山丘区“靠天吃饭”的“望天田”较多,农业产量和效益低而不稳的情况,重点抓好以雨水集蓄为重点的山丘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结合“坡改梯”,“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到2020年,达到“人均占有半亩以上具有一定抗旱能力的基本农田”的目标,从根本上改善山丘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民稳定地脱贫奔小康创造条件。(3)农村地区水库除险加固。建设新农村,要为农民发展生产、安居乐业提供防洪安全的基本保障。中央决定,集中力量用两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改造。对农村防洪安全构成威胁的面广量大的小型病险水库,目前8.2万座小型水库有2.9万座存在严重病险问题。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省已开展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十一五”期间应扩大治理范围,争取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这项任务。同时还要对存在病险隐患,淤积严重的塘坝进行扩容、清淤,除险加固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增加蓄水容积。
(三)加强农村水生态和环境建设
主要包括:(1)疏浚整治中小河道。广大农村平原地区众多中小河流淤积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疏浚整治中小河流对于保护饮用水源,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新农村作用重大。主要内容是疏浚河道、整治河堤、净化水质、恢复生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镇生活污水排放治理系统建设,目标是“塘变深、水变清、岸变绿、家园变得更加洁净,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项工作应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梯次推进。(2)建设灌溉饲草料生产基地。在有水源条件的地方,以水定草,以草定畜,发展灌溉饲草料地,解决好牲畜的饲草料供应问题,对天然草原实行轮牧、休牧、禁牧,逐步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是牧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灌溉饲草地400万亩,到2020年,再发展灌溉饲草料地1200万亩,为能使大部分天然草场的植被恢复到80年代初的状况创造必要的水利条件。(3)推进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在加快完成正在实施的国家重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基础上,加大坡改梯和淤地坝建设力度,改善水土流失区农业生产条件,促使农民增收,到2020年,使坡耕地治理程度达到80%左右,防治水土流失大见成效,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4)推广小水电代燃料生态环境建设。“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地区的970万户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到2020年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生活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
(四)推进发达地区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和为其提供基础保障的农村水利现代化正在从试点逐步向面上推开。这一地区的农村水利率先现代化,可以为中西部广大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样板,积累经验,起到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带动其他地区农村水利现代化。
农村水利现代化就是用现代思想理念指导农村水利,用现代材料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村水利,用现代方法管理农村水利,使农业、农村有更强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改善,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水的利用率、水分生产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然,实现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发展现代水利,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区域的不同情况逐步推进、递进式地发展。像东部地区,鉴于经济发展比较快,有些地方已初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现代水利的发展步伐可以加快一些;中部地区目前正在崛起,现代水利建设可以起步,但着重的任务是尽快实现水利化;西部地区则要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起点高一些,工程标准做得好一些,特别是要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
(五)完善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体制
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存在的种种缺陷,已成为制约农村水利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水利,不仅是抓工程建设,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建设与管理体制的配套完善上。重点是用法律形式明确农村水利的性质、地位和作有,清晰界定政府、农民、社会等几方面在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中的责、权、利关系。农村水利是社会公益设施,应强化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力度,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中央和省都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并逐年扩大规模。建立科学指导发展农村水利的规划、立项、设计、施工、资产管理,运行管理等一整套制度。健全工程建设投资机制,解决让农民真正成为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主体,自主决策,民主管理,落实管护责任,运用灵活多样的经营管理方式管理农村水利,增加经营管理活力,提高效益的一系列政策。
各位领导、同志们,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对农村水利既是巨大的挑战,更是极好的发展机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水利应该也完全可以大有作为。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发展节水灌溉和农村水土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取得实效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 上一篇:在厅直属单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关于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