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服务型工商建设专题报告会上的辅导发言稿
时间:2022-08-16 09:14:00
导语:工商局服务型工商建设专题报告会上的辅导发言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2007年3月28日召开的全市工商系统总结表彰大会上,连营局长代表市局党组郑重提出2007年的工作总体要求,那就是在全系统内“以创建服务型工商为主线,深化执法服务环境年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立足职能,发挥所能,努力营造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健康的消费环境和内和外顺的工作环境,为构建和谐盘锦、实现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这句话篇幅不长,但出现频次最多的就是两个字:服务。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服务型工商创建活动的序幕算是正式拉开。
自上次会议到今天为止屈指算一下,已经三个多月了。这三个多月来,大家围绕服务型工商建设这个主题都做了些什么?感受到些什么?取得哪些收获?还有哪些迷茫?今天,我受局党组的委托,利用一段时间,就目前我系统正在开展的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与大家共同探讨,谈些观点和认识,供大家参考。这也可以说是抛砖引玉,这类活动今后还要陆续开展。
今天,我想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谈。
第一个方面,对服务的理解。
第二个方面,为什么要提出创建服务型工商这个主题?
第三个方面,就我系统来说,要做好服务这篇文章应该从哪几个环节入手?
第四个方面,对服务型工商建设还存在哪些模糊认识?
第五个方面,做好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的日常保障。
首先,谈第一个方面,对服务的理解。
换句话说,也就是服务的内涵与定义是什么。在汉语中,服务是指“服侍”他人,后泛指为集体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从这个定义来讲,服务是一项工作,是为集体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大家都明白,早晨到单位,晚上回家,周而复始,是上班,是工作,也就是服务。但这里有个关键词请大家注意,就是服务的定义是为集体利益而工作。强调集体利益,顾名思义还有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如果是利用职权,利用人民赋予的公共权力为个人利益或他人利益工作、做事,那就不能称其为服务了,只能算是假公济私,公权私用,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利。这里的集体利益是个大概念,是指绝大多数公众的利益,是指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指三五个人、十七八个人的科室、分局的部门利益。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服务与一般的工作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联系工商部门的实际,国家赋予的基本职责就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面对的主体主要是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保障、维护这些主体的正当权益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大多数的集体的利益。由此,服务就可以理解为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依法履行职责。因为依法履行职责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集体公众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关于依法履行职责,说到底,就是立足本职,严格依法行政。比如说,登记注册人员依法核发营业执照,服务的是各类市场主体;经济检查部门查处制假售假窝点,维护的是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服务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再比如,我们机关内办公室卫生清洁,物品摆放有序,给外来办事的人清新感觉,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你能说这不是为集体利益工作吗?能说不是为他人服务吗?所以,从这点讲,服务不是一个笼统的、遥不可及的、碰不得、摸不得的概念。服务是具体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每天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完全可以说是从一般工作上升到服务这个层次了的。
服务是具体的,从服务的过程看,服务又是相对的。“所有的服务,最低限度有两个人进入角色,一个是服务的消费者,他提出需要,支配‘他人’为满足自己的要求而活动;另一个是服务的提供者,他则是根据‘他人’的要求,即在‘他人’的支配下进行恰当的活动,以达到‘他人’的目的。所以,服务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大家知道,任何职业都有其职业的服务对象,作为一项职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职业对象对这项职业有共同的要求。如求医的病人要求医生治好他的病,求学的学生要求教师授业、传道、解惑。其实,在我们的社会中,所有职业的共同服务对象就是人民群众。对其中的每一个分子来说,在他的职业岗位上工作时是服务提供者,为群众提供服务;而在其他场合就成为服务消费者,接受他人提供的服务。服务他人和被他人服务是随时转换的。从这一点讲,服务群众的实质就是群众自我服务,相互共同服务。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在旅游、住宿、购物、办事等环节中,都想得到对方无微不至的关怀,都想方便、快捷、顺畅。其实,他人到我们这里来办事,也是这么想的,拿人心换自心,我们是否也让对方方便、快捷、顺畅了呢?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成为大家共同考虑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还是落不到实处。
这是今天要讲的第一个方面问题:对服务的理解。理解了服务的涵义及其特征,回过头来再分析一下我们全系统为什么要开展服务型工商创建活动,不搞这个活动行不行?这也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第二个方面:服务型工商创建的动议,或叫由来。关于这个问题,连营局长在工作报告中已有阐述,四月中旬连续下发的有关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和“百人万户”帮扶活动的四份文件也有分析。自06年下半年开始,大大小小座谈会、征求意见会也开了不下20余次,办公室、人事科、党委几个部门和相关科长、分局长都在冥思苦想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件事令系统大动干戈?为什么下这么大气力操作这件事?我想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大家知道,工商局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而且是一个掌握着很多公共权力、承担着很多政府职能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从总局来讲,它是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国务院是咱们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也就是常说的中央人民政府。大家可能还有印象,就是今年3月5日,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之一”。建国以来,政府的权利定位,职能发挥从管制型,到管理型,再到今天的服务型,可以说经历了近60年的漫长过程。这也是由我们国家不同时期的体制决定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物质相对匮乏,上年岁的人都有凭票买米、买肉、买鱼、买生产用品和生活用品的经历。卖方市场决定了政府必须统筹兼顾,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生产经营,政府的管理意识空前浓厚,管理至上的理念异常坚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什么,经营什么,怎么生产,如何经营,只要是不违法的,政府一律不干预,资源配置完全由市场自行调节,生产经营者不需要向政府打报告,不需要早请示、晚汇报。这样,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社会财富越来越丰富,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成果越来越殷实的鲜活实例,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要求政府职能转变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搂着以前的坛坛罐罐不放,结果只能是敲碎那些坛坛罐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可能有的同志知道,十六届六中全会开辟了几个第一:第一次系统提出“对收入分配进行宏观调节”的政策取向;第一次提出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与创新;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第一次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一次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这次会议,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由此,服务型政府这个概念应运而生。服务型政府,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毋庸讳言,当前大家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工商,还有许多不同看法和争论。但我认为,我们班子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工商的积极倡导者和拥护者。这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无法更改的实际。我猜想,这也是温总理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之一”的感慨和无奈。按照这样的逻辑,接下来的事情就好理解了,政府要成为服务型的政府,工商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必然也要成为服务型的工商。
第二,是工商工作岗位性质的需要。建设服务型工商,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唯一宗旨的必然选择。是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本质属性。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是我们党和国家性质的必然要求。今年3月8日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各级干部要增强“三项意识”。其中的公仆意识对我们在座的各位来说距离更近,体会更深,要求更高。公仆意识,就是掌握公共权力的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关键是树立“人民至上”的信念,将“官本位”变为“民本位”。核心是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大家都懂得这样一个真理,那就是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人民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我们没有其他选择。自古以来,奴隶主、封建统治阶级都明白“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和“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今天我们这些共产党人和政府公务人员更应该做到这一点。从历史延续角度讲,我们今天所说的服务型工商建设不是别出心裁,不是创新,而是回归。说到公务员,现在全国是900多万人,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人员有4000多万,两项加在一起,不到5000万人,和13亿人的比例是29∶1。如果我们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甘为“公仆”,那么,其余的28人会是多么幸福,或者至少他们不为养活我们而抱怨。
第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我们职能履行的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恰恰是工商部门的职能体现。工商机关是国家对市场进行监管执法的部门,法定职责就是监管,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秩序,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总局周伯华局长反复指出,全国工商系统要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四个统一”。这“四个统一”是周局长到工商部门工作后,不到半年时间提出来的。总局同志认为:“四个统一”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工商部门实际情况的完美结合,是近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工商工作的最高理论。“四个统一”的出发点,我分析还是全面履行工商职责与服务大局的关系问题。国家赋予了我们工商机关许多职能,从市场准入到规制市场行为,从执法维权到保障民生安康,涵盖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肩负着创造和维护和谐市场环境的重要使命。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成为全国50多万工商人不容回避、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时不我待,有为才能有位。大家都知道,因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屡屡出事,引发上下不满,其职能被重新界定,划走不少。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情况:05年全国共批准新药10007种,同期世界第一大药品生产国——美国批准新药123种。这么悬殊的数字对比,说明什么问题?现在的情况就是,你不做,做不好,就有人抢你的饭碗。我们工商部门从目前看,“两大体制三大矛盾”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面对生存、服务、发展,确实有许多同志心存困惑,在实际工作中顾此失彼,解决不好“鱼和熊掌兼得”这个问题。正因如此,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都在寻求偏方良药。但几经周折,反复实践,最终还是离不开服务经济发展这根主线。省局“执法服务环境年”的提出,我系统“百人万户”帮扶活动的开展、服务型工商的创建,说到底,就是保证工商职能履行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合拍,顺应经济发展的衔接问题。去年市委、市政府做出了鼓励全民创业的战略决策,进一步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依法行政,创造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另一方面要从服务出发,营造诚信、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
第四,是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这样一个细节:上至中央领导,下到省、市、县区领导,每每在工商局的工作大会上,都用很大篇幅谈我们的队伍建设问题。当然,这其中渗透着关心、爱护,寄予了殷切希望,但同时,也能隐约感觉到各级领导对我们这支队伍还是有些放心不下,担心交给我们的职能是否能履行好。实际上,我们关上门说,自己的情况到底怎么样?我们有一副什么样的家底?有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粗糙?大家都有切身体会,长期以来,我们整个系统停留在“重收费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作法上,造成社会上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一种严重的偏见,一提工商局,除了收费就是罚款。而对工商行政管理的其他大部分职能知之甚少。我们的工作任务是什么?从78年到今天,职能变化增加了五次:78年时任最高领导批准恢复工商局,基本职能是“四管一打”。“四管”即管市场、管企业注册、管合同、管商标,“一打”即打击投机倒把;83年机构改革,职能变成“六管一打一制止”,增加了管个体私营、管广告,制止商品流通中的不正之风;94年增加了反垄断、不正当竞争、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98年增设了消保部门,明确了工商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职能;01年又增加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打击传销,至此,十三项职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些职能反应到具体工作中,工商部门执行的法律,算物权法在内正好100部、法规250部、规章和联合规章101部。至此,应该说我们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来不得半点懈怠。但现在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在社会文明程度日渐提高的今天,少部分素质较低的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仍然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在工作中有“生、冷、硬、横、顶”现象;二是执法不公、不文明执法。以言代法、以情代法、收罚偏离政策标准;三是为政不廉,行为不端,公权私用。“吃、拿、卡、要、报”时有发生,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四是“公仆”与主人错位。以管理者自居,高高在上,霸气十足,衙门作风严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等。就是这些个别,严重影响着整个队伍的社会形象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时代在飞速发展,社会在瞬息万变,那些仍不觉醒,权力观、利益观扭曲的少数人必定成为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在这样严峻的现实背景下,唯有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才能尽快革除这些弊病,才能旧貌换新颜,才能完成新时期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各项任务。
第五,是“百人万户”帮扶活动成果带来的启示。可以很自豪地说,三年来,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以扶强、帮弱、维权为内容的“百人万户”帮扶活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它不仅有力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还为我们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其表现之一就是“百人万户”帮扶活动及其系列子工程,多次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季度最佳实事。国家、省、市的有关媒体也多次予以报道,市里的主要领导也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对我们的工作给予较高评价,市领导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工商局的“百人万户”帮扶活动催生了盘锦市的全民创业。去年,我们全系统共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19项,获得市委、市政府授予助推全民创业贡献奖、十佳机关党委、十佳机关等市级荣誉17项。工商工作得到这样广泛的认可,应该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百人万户”帮扶活动的深入开展。那么大家想过没有,“百人万户”帮扶活动为什么能得到群众和企业的拥护,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原因就是我们抓住了服务这个牛鼻子。正是这些成果的取得,为开展服务型工商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为我们做好、做细、做实这项工作增添了信心。三年来的实践证明,服务不仅是立局之本,更是立业之本。以此为契机,在认真总结和深化这项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准、抓稳、抓实这个点,以点带面,将服务贯穿于各项职能,将服务落实到各个岗位,将服务根植于每名同志的心间。
以上五点,就是我对开展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总结提炼出来的缘由。那么,建设服务型工商已是大势所趋,成为民心所向,下一步,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如火如荼地动起来,做起来。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做好服务这篇文章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或者说服务型工商建设的几点内容。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服务作为一项工作,其实包含的层面很多、很杂。这里我们讲的是将服务与工商连接起来,成为服务型工商。现在大家的一致意见是立足职能、发挥所能,将综合职能发挥作为服务型工商建设的着力点。构建“大服务”格局,建立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市场的四大服务体系。关于这四大服务体系,连营局长的工作报告和开展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的决定中都有阐述,观点明确、内容翔实,请大家反复学习,我就不再解释了。
第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服务型工商建设的误区和模糊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一切大变革、大创新都首先源于观念的更新、思想的统一。建设服务型工商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熟门熟套的做法拿来直接为我们所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大家都在摸索,都在探求。但不管怎么摸索,如何探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个“根”不能动摇。这个“根”落实到工商工作中,就是澄清对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的迷茫认识,解开这个片面、偏激疙瘩,理顺情绪,轻装上阵,靠真抓实干,为盘锦经济建设作出贡献。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了解到的和反应上来的情况看,有的同志对服务型工商建设认识上还有误区。一是对执法与服务到底什么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好二者关系,整不清楚,弄不明白,有些人甚至走偏道,跑偏门,将二者关系对立起来。有些人认为,执法与服务怎么能扯到一块呢?要么只讲服务,不要执法:表现是看到诸如无照经营、虚假违法广告、侵犯商标专用权、制假售假、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商业贿赂等行为,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你上头不是要我服务吗?我对违法违章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予理睬,难道还不是服务吗?我在这里明确地跟大家讲,不是,不但不是服务,有的却是违法,有可能还是犯罪。山西小砖窑案就是个例子,事故调查组点名批评工商人员监管不力甚至徇私枉法。实际上这种片面理解服务,单纯追求服务,将服务绝对化,舍弃监管这个命根子的做法坑死人、害死人。“服务”的是违法犯罪嫌疑人,坑害的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群众利益。那么,大家想想,这样严重不作为的部门,国家能放心吗?百姓能答应吗?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国家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责是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四个统一”的核心在于监管。在我看来并不是只要服务不要监管,相反倒是要呼唤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监管。这种科学、规范的监管靠什么作保证?周伯华局长有个精辟阐述:靠高素质的人才和高科技的管理手段。虽然这两点对我们系统来说暂时还达不到,但付局长反复强调的加强学习,补充营养,提高素质,多从立法宗旨角度实践执法的具体问题,以适应越来越艰苦的挑战还是可能的。严格依法行政这个硬头货经过大家的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的。比如说,一楼窗口登记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高能耗、高污染、影响环境和民生安康的小炼钢、小炼油等“八小”企业,严格限制市场准入,不给其披上合法外衣,本身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针对不同情况,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区别对待。既要防止一管就死,又要避免一放就乱。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政府及其各部门要做到依法行政。坦率地说,我们国家现在还不是法治社会,在权大还是法大认识上,我国还未到法大的程度。表现就是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事情在压力下也办了。眼下说建设法治社会,那是目标、是方向,还未成为事实,不过这个目标倒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今天讲建设服务型工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重申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服务型工商建设的本质就是严格依法行政,杜绝违法行政。《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罚”,“不遵守法定程序不罚”,那些严格依法办事,办成的铁案,让当事人挑不出毛病,让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无法开口讲情的,不是希望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吗?我们担心的是我们的同志不去研究依法行政的问题,而是靠身份、靠地位、靠权利干扰他人,吓唬对方。抡大棒子、扣大帽子,让当事人惹不起,敢怒不敢言,打掉牙往肚里咽,违心交上1——2万元钱。钱是到工商局帐户了,可工商局的名誉和形象却没了。长此以往,孰轻孰重,怎么计算这个成本?更有甚者在执法中肆意妄为、漏洞百出:说些不该说的话,干些不该干的事,依据不充分、证据不确凿、程序不规范,底气不足,拿不到桌面上,最后自己下不来台。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田家机动车市场的事对我们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说到这里,我想结合自学考试情况再给大家提个醒:第一次报名165人,参加考试140多人;第二次本科加专科报名146人,缺考49人;今年到目前为止,报名还不到100人。大家都在想什么?市局党组经过反复斟酌,审慎做出花钱逼着大家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的决定。今天的“充电”就是为了防止日后的“缺电”。试想,日后“吃皇粮”的情况还允许有现在这么多的科、所吗?还会有暗箱操作的现象存在吗?我们必须有即使分流,离开岗位,也有人要的思想准备。
现在政府和百姓不是不欢迎我们执法,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部门承担的职责越是艰巨,政府和百姓怎么会阻止重要的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部门——工商机关去执法呢?相反,他们倒是担心我们行政不作为、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担心我们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还担心我们有的同志执法动机不纯、执法目的不明确,假公济私,形象不佳。这些既不符合建设服务型工商的内在要求,也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或许有的同志这样问我:照你这么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工作还咋干?我在这里跟大家讲,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算是清醒的人,正是因为我们的基础不牢,底蕴不厚,才使系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正是因为我们的体制原因,才让我们为吃饭问题而苦恼,不得不去定指标;正是因为我们担心大家履行不好职责,担心适应不了工作需要,弄不好没饭吃,才三番五次搞这个教育,那个培训。自学考试的目的就在于此。我们要解决的是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克服个别同志的浮躁心态,弥补有些人的先天不足。如果大家认为我们党组是在整事、作秀,不理解我们的良苦用心,那么我们真的感到很凄凉。如果大家对服务型工商创建活动理解了,入道了,那么我们会感到很欣慰。
好了,关于只讲服务,不要执法,就分析到这里。与之对应的就是只要执法,不讲服务。跳到另一个极端。执法对我们公务员来说是个笼统概念,不是说在一线办案的人叫执法,在窗口搞登记的就不叫执法,搞登记的也是在执行《公司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呀,按法律办事啊,怎么叫不是执法呢?可以这么说,凡是我系统的公务员都是执法人员,甚至有些事业单位有法律法规授权,也可以执法。关于执法,这里有个通病,就是滞后问题。大凡对法律有过研究的人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法律出台之时,就是操作落后之日。举个例子说,新《公司法》规定公司设立时,从登记机关受理到申请人拿到执照最长时限是25天,如果我们的登记人员死揪这个理,就是25天发照,差1天都不行,典型的一个不折不扣主义者。这种违情、违意的行为与简政放权,降低门槛,千方百计为市场准入创造条件形成对比。那边都一两天拿照了,你这边还坚守25天呢,给企业增加多少入市成本,谁还会在你这投资呢?谁还敢在你这投资呢?
这是误区的第一点,对立执法与服务的关系。第二点,对服务型工商建设雷声大,雨点小,落不到实处,收不到成效。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明白服务型工商建设确实有必要,但我仍然涛声依旧,照常收费、照常罚款,工作方式方法仍然老三样,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入耳不入脑,入脑不入心。弄些表面上的东西搭狼配,应付检查,实效上还是不行。服务型工商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几个局长、几个科长的事。它是全系统1000多号人尤其是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那些同志共同的事。这些人的工作效果好坏直接反应建设活动的成败。另一种情况是为了讨服务对象喜欢,生怕落下不服务的恶名,在人家面前点头哈腰,丧失尊严,该硬气时硬不起来,对严重违法违章行为打击力度不大,软弱,影响职能发挥和队伍形象。第三点,是自顾自忙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只管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不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清楚政府的想法,活干不到点子上。对市情、县情、区情的不熟悉、对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不了解是服务型工商建设的最大缺憾。因为服务型工商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如果连政府的脉搏都抓不准,那么就不能取得双赢,这个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大家都知道我们盘锦市“十一五”期间的“三大重点任务”,以其中最重要的“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例,为什么我市要把这个课题拿出来?如果对市情不了解,漠不关心,他说他的,我干我的,老死不相往来,那么,工作起来就会失去目标,就会跑偏,就有可能干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及时掌握政府在招商引资、在发展接续产业方面的信息和动态,提早准备,倾情奉献,快速、便捷帮助企业取得市场主体资格,那么,效果就会大大不同。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的项目入驻与工商部门放宽准入、快速高效工作有直接关系,因此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入驻企业的好评。
以上是我讲的第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服务型工商建设几点误区的分析。展开的多一些,因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那么,用了这么长时间,我们陆续分析了服务的涵义、分析了开展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的五点原因、分析了围绕四大服务体系开展这项活动、刚才又分析了服务型工商建设的误区。之所以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品一品,掰一掰,目的就是让大家消除疑问,重新理一理工作思路,切实让服务这个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切实让服务型工商建设这个主题活动在全系统深入、扎实、富有成效地开展下去。那么,如何保证这项活动落到实处呢?接下来,讲最后一个方面的问题:服务型工商建设的必要保障。
大家知道,一个法治国家的社会是否稳定、经济秩序是否井然、群众利益是否得到保障,除了看立法者是否及时制定、更新法律外,还要看执法者的实际履职水平。我们工商机关的职责是由法律赋予的,而且实施这些法律要靠每一个具体的人,在座的每一个同志都是法律的实施主体,都是践行者。那么,就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实施法律的效果就不同。这个效果决定于每一个执法者的综合素质。我记得《反不正当竞争法》刚出台时,有人说它是经济宪法,这下工商机关可大有作为了。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除了四川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处的几个有硕士学位的同志研究出一些成果外,其他省市没有什么反应。现在情况可能好一些,但总体来说,经济宪法的本意还是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原因在哪?我想,还是在我们工商人员的综合素质。说到素质问题,是老生常谈了,我在这里也不准备多说,只说一种现象。就是我们当中的可以说百分之百的同志都有这样同感:自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就教育孩子听老师的话,与周围小朋友搞好团结,爱护集体,勤奋学习,养成良好品行,多做对学校有意义的事。总之,都是些鼓励孩子成才的话。普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成长,将来有个好的归宿。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有的父母忽略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你教育孩子做这做那的同时,你自己在干什么呢?有的同志只是把单位当作避风的港湾,没有把它看作是自己生命的支柱、奋斗的平台;总要求大家对我怎么怎么样,丝毫未想过我应该给大家做些什么;领导安排的工作,拖拖拉拉,没有一点紧张感;甚至有些人上班签到后就没影;自考辅导时,一会说去听课,一会说去办案,两头堵。这样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请同志们想一想,这样放任自我,连自己都装不下的人,他的心里会有别人?会有服务对象?我们不要求每名同志都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地干工作,我们只是要求大家力所能及,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就行了。每个人基础不同,努力程度不尽一致,责任心、事业心也不一样,强扭的瓜不甜。每个人都有分工,局长有局长的事、科长有科长的活、科员有科员的任务,如果大家都去想事、做事、做成事,一级对一级负责,那么,我们的各项工作都会再上一个台阶,服务型工商创建活动就会落到实处。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总体来说,我们整个队伍建设近三年来有明显进步,但还不够。还存在服务观念不新、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能力不硬、服务技能单一问题。还没有完全形成从思想意识开窍到业务水准提高再到服务效果显现的整体脉络。有些同志有混、等、靠思想,意识到了先天不足、感觉到了工作吃力,却不注意学习补课。职业道德规范、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某些同志身上仍很欠缺。许多人都这样想:我承认自己不行,但他也没强哪去,大伙在一起省心烙印,把工资拿回家就行了。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国家给你工资是天经地义的,你想没想过,这工资是怎么来的?这都是纳税人的辛勤劳动成果,从我们系统来说,更是弱势群体的血汗钱。而我们还对他们横挑鼻子竖挑眼,我们如果能时常想到这些,应当感到脸发烧,心里歉疚。我们基层的同志在收费时经常看到许多个体户家境非常不好,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重。可即便如此,他们仍然缴上管理费保证我们工资。对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无颜勒索、恐吓、敲诈,相反我们倒是太需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了。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信息:上海搞了一项3000人参加的民意调查,就是对职业的选择。结果有85%的人选择做政府公务员,问其原因,说机关好呆,没有压力感,没有淘汰机制,工作相对稳定。这可能是中国的一大优势吧。从这则信息,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即使你考上公务员,进了机关,那需要费多大的力气?哪个不是公正、公平、公开,层层选拔,择优录取的。我没统计过这个录取与报名的比例,我们系统有的孩子参加过,很难!所以说,我们在座的能成为政府公务员,应该感到庆幸!我们与下岗职工比,与弱势群体比,我们不感到幸运吗?
6月1日起,《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出台了,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件事。给我的感觉是,这个《条例》很细,操作性也很强。条例中除了有关行政机关公务员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处分规定外,对公务员违反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等行为的处分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规定就是“高压线”,谁碰上了就要处理谁,这是毫不含糊的。我们系统新出台的“26条”也是这样。从这点说,以后我们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这个钢、那个线促使我们必须紧张起来,别老是不当回事,总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否则,吃亏的就是我们自己。到那时,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怎么办?
还是那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爱岗敬业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本职。全面提高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应当成为我们系统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不管多长时间见效,不管经历几届班子,不管有多艰苦,都要不折不扣地进行。这是根本、这是目标、更是希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队伍不被淘汰,才能保证我们的职能很好地履行,才能保证服务型工商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
好,关于服务型工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解析、探讨、交流就到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有些观点展开不多,分析的还不够全面。说了一些现象,可能有的言辞重了点。归根结底,一句话,大家应该对我们的未来有个冷静思考,服务他人就是服务自己。服务型工商建设说白了,就是引导大家为什么做、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希望今天的讲座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能给大家带来一份收获。希望将来有一天,每一个到我们工商局办事的当事人,每一个我们工商人接触到的服务对象都能够因为同我们交往而心情舒畅、心悦诚服,同我们有一家人的感觉。那时我们的服务型工商建设就能深入人心,就能为全市的“三大重点任务”做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