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讲话
时间:2022-08-14 05:16:00
导语: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总结五年来的劳动保障工作,分析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形势,按照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部署,研究安排*年的工作。下面,我就去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年工作情况和过去五年的简要回顾
*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奋斗目标。中央和省分别召开了再就业工作会议,出台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对劳动保障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部署,全省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6.6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3.4万人,首次实现当年再就业人数大于新增下岗职工人数;跨省劳务输出405万人,比上年增加3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4.5%的预期目标。“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全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足额发放率99.5%,社会保险费足额代缴率99.5%,分别比上年提高1.5和9个百分点,全年共发放基本生活费4.1亿元,代缴社会保险费3.3亿元;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48.2亿元,比上年增支9.94亿元,增长26%,当期支付率100%,社会化发放率99.7%,人均月增加养老金52元左右。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38.2亿元,同比增收4.6亿元,增长13.8%,征缴失业保险费2.42亿元,同比增收4900万元,增长25.3%;11个设区市全部启动了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60.4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4.3亿元。劳动保障监察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6.8万人,查处并清退童工759名,追缴社会保险费1.57亿元,责令支付拖欠民工工资1146万元。其它劳动保障的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进展,是在过去五年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两个确保”基本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全省劳动保障领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一)基本形成了落实“两个确保”和“三条社会保障线”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至今,全省累计分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12万人,有55.4万名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累计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31.6亿元,其中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了2.61亿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足额发放率由1998年的95.7%提高到99.5%。累计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68.8亿元,养老金的支付率由1998年的93.3%提高到100%。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经过3次调整,从1998年的人均月319元提高到475元,增长48%。五年中共争取中央对我省“两个确保”的补助54.07亿元。失业保险在保障失业职工基本生活方面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五年累计为5.7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0431万元。1998年以来,全省列入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项目29户,涉及职工8.4万人,有效地开展了这些企业的职工安置和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二)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省级统筹、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体制初步形成,管理服务的社会化程度有较大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向全国统一制度的并轨,煤炭、铁道、邮电等8个行业养老保险下放省级管理工作过渡平稳,“县为基础、三级核算、两级调剂”的省级统筹机制初步确立,企业养老保险年检制度、基金征缴激励机制开始形成。以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为契机,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基本堵塞了过去由企业发放产生拖欠的体制漏洞,为确保发放提供了制度保证。养老保险覆盖面从1998年的201万人增加到*年底的257万人,基金征缴总量达155亿元,年均增加3.46亿元。养老金当期拖欠从1998年的月均500万元左右逐年减少,*年基本没有发生新的拖欠。社会化发放率由1998年的16.4%上升到目前的99.7%,纳入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20%。基金监管进一步加强,基本杜绝了新的挤占挪用,清理回收1998年后被挤占挪用的养老保险资金5890万元。
(三)坚持“三改并举”,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正在形成。1999年我省制定了《*省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总体规划》,并相继出台有关配套办法,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到*年底,全省11个设区市、92县(市、区)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参保人数达到160.4万人。医保工作实现了保障参保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遏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均衡单位负担、保持基金收支平衡四个目标。建立和完善了企业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机制,参加单独统筹人数达8987人;逐步实施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高额医疗费用保险和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开展了困难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试点,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正在形成,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四)再就业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1998年至今,全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5万人,有58.6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了再就业,国有企业从业人员从220万人减少到106万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了第一产业,占社会从业人员的54%。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吸纳新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五年第三产业增加从业人员52.7万人,140万劳动者通过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就业。劳动力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南昌、萍乡、赣州、景德镇等全国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取得重要进展;全省已建各类职业介绍机构598家,其中公共职业介绍机构336家,新增就业人员90%以上是通过市场就业,有51%的再就业职工和60%的新增登记求职人员通过劳动力市场介绍就业;并开始探索劳务派遣、劳务等新的市场就业方式。全省免费为下岗职工职业介绍39万人次,各级政府已购买就业岗位14037个,并通过多种形式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2万名。围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技能教育。职业培训开始实现由企业内部职工培训和学徒制度向社会培训、职业资格认定制度的转变,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初步形成。已建立各类职业培训机构850个,共培训各类人员140万人次,有70万人获得了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全省技校由原来的83所调整为66所,招生数由1997年的1.7万人上升到2.3万人。在完成了第一期全国“三年三千万”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又开展了第二期全省“三年三十万”的培训工作,累计免费培训下岗职工46万人,其中创业培训14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有近一半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各种途径实现了非农就业。初步建立了省际劳务协作工作网络,跨省劳务输出人员由1997年293万人增加到目前的405万人,增长38.2%。
(五)劳动保障工作已经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为做好新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年和*年省委、省政府相继制定了《关于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通知》(赣府发[*]32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赣发[*]13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促进就业成为一项长期战略和政策,列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责任目标。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社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同级的劳动保障工作。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继续加强,五年来,先后出台了《*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省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实施办法》、《*省实施<失业保险条例办法>》、《*省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办法》等法规和规章。各级劳动保障、经贸、财政、民政、工商、税务、审计等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密切配合,加强工作交流和协调,注重发挥劳动学会等社会团体在科研和咨询工作中的作用,为做好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六)维护职工权益和企业稳定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实施,劳动关系三方集体协商和工资集体协商试点逐步展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来,全省平均每年受理争议案件1000余件,结案率均达到90%以上。围绕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先后开展了贯彻《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和民工权益保护、技术工种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整治、打击非法职业中介等专项执法检查。信访工作继续加强。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人工成本预警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工资收入调控制度初步确立,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积极稳妥地推行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从1997年424元提高到742元,增长74.9%。
五年来,我省劳动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一是“两个确保”基础还不巩固,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撑能力不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全、扩面工作步履维艰。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不抵支,从1997年开始出现赤字,并呈逐年上升之势,*年当期缺口已达10亿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三三制”筹资政策落实得不够理想,欠发欠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社会保险费的状况在个别地区和单位仍然存在。二是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仍处在增长高峰期,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目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仍有30.1万人,下岗分流人员今后两年仍然较多,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76万人,比1998年增长38.4%,城镇新成长劳动力逐年增加,每年大体都在15万人左右,加上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劳动力总量与就业岗位供求的矛盾越来越大。劳动者文化和技能素质不高,就业困难人员较多,全省男性40岁以上、女性35岁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占全部下岗失业人员的5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7.8%,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三是面对社会经济组织、就业方式的多元化,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和相关政策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劳动关系、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的政策都需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必要调整,劳动保障的地方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四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条件较差,影响了劳动保障工作向深层次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力量薄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经费匮乏,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保险管理手段和信息化建设适应不了“一外三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要求。
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全局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扩大就业、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明确的方向、目标和战略措施,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指导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十六大报告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理论、新观点、新论述、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体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深刻领会十六大报告对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增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是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保证。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要围绕主题,把握实质,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十六大精神。
要紧紧围绕十六大报告贯穿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主线,认真思考劳动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全省工作的大局。要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切实促进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努力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始终坚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把维护稳定摆在突出位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合理把握改革的节奏与力度;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不平衡发展中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始终坚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勇于实践,勇于创造,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始终坚持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重视,争取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毫不放松地加强劳动保障干部队伍建设,毫不放松地加强劳动保障系统作风建设。
要紧紧围绕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找准劳动保障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力争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建立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根据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到2020年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4000美元的目标和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在这两方面我们必须努力完成三、二、一的任务。所谓“三”,就是要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力争到2020年为全省近3000万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所谓“二”,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争取到2020年为*万城镇劳动者和退休人员提供比较健全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所谓“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目前1000多万文化素质和技能较低的劳动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转换能力,为*在中部地区崛起提供人力资源保证。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达到的目标。我们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这些目标,扎扎实实地工作,力争过几年就上一个台阶,努力完成十六大报告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要紧紧围绕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四个新”的要求,既有长远设想,又要狠抓当前,既有宏观的战略性考虑,又从具体工作做起,安排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扎扎实实起好步。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精神,今年我省劳动保障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的部署,积极探索劳动保障工作的新思路,努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新突破,努力争取“两个确保”新成效,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今年主要工作目标是: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6万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4万人,跨省劳务输出4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养老保险费增收3亿元,失业保险费增收6000万元,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180万人。
三、努力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新突破
全力以赴地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这是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今年要努力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在建立促进就业责任制和落实再就业政策上有新突破。经省政府同意,省统计局、劳动保障厅已将《扩大就业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下发各地,并将下达净增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政策、强化再就业服务、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解决困难群体就业的具体工作目标,分解到各设区市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层层分解,并形成有效的考核办法和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把省政府确定的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任务落到实处。目前,贯彻赣发[*]13号文件的配套政策大部分已制定下发,关键是要抓好落实,重点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小额贷款和再就业投入政策。各地要建立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检查监督和信息通报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协商通气会,监督检查落实扶持政策情况,协商解决单个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开通社会对落实下岗失业人员扶持政策的举报渠道,指定受理的内设机构,接受举报和投诉并核实情况,督促纠正。6月份,全省将组织一次再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交叉检查,为国务院在下半年开展的检查作好准备。
二是在建立街道社区工作平台,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上有新突破。南昌市今年一季度、其它设区市区6月底要在城市街道建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努力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个到位”。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主要承担市县劳动保障服务向社区延伸、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管理企业转移过来的退休人员等方面的工作。当前,要按照边建设、边工作的原则,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再就业优惠证》的审核发放、各项就业服务的组织实施,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社区就业岗位的开发,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重点摸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数量,准确掌握“4050”人员、夫妻双下岗人员、社会双失业人员的基本状况。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和非正规就业,鼓励社区服务、旅游、餐饮、商贸流通等就业成本较低、增长潜力较大的行业增加就业岗位,力争新增社区就业岗位3万个。开发社区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适合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的公益性岗位,帮扶困难群体就业3万人。要探索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与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在安置就业、岗位开发、开业指导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开展安置适合4050人员再就业的援助活动,在全省引进和启动一批由社会力量创办的、吸纳人员较多的项目。积极开展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开业指导活动,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营销策划、信息技术等各种服务。
三是在发展非正规就业上有新突破。要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和其它社会经济组织兴办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再就业基地和劳务派遣机构,鼓励各种临时性、阶段性、弹性工作时间等新的就业形式的发展。要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平台建设,建立100个非正规就业组织,100个再就业基地和一批劳务派遣机构。认真做好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再就业基地和现有新老服务型企业的审核认定工作,帮助落实有关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劳服企业向非正规就业、社区服务业的转轨,扩大安置能力,拓展发展空间。通过规范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关系、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推进省级和各设区市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全面启动,进一步与有关银行协商合作,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流程、控制贷款担保风险,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服务。
四是在拓展创业培训上有新突破。要把培训与就业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落实第二期“三年三十万”再就业培训计划,全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1万人,力争培训合格率达到90%,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0%。要把创业培训放在突出位置,在有条件的职业培训机构尤其是再就业培训基地普遍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在社区就业联系城市普遍推广创业培训,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有一定自我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创业骨干培训班,开展创办小企业的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训,进行开业指导,做好咨询服务,并帮助有创业意向人员落实税费减免、经营场地安排、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力争全省创业培训1万人,及时总结推广创业培训示范单位和创业者的经验,以组织和带动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五是在劳务输出产业化发展上有新突破。在继续鼓励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扩大劳务输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组织在协调劳务输出方面的作用,实行劳务输出的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和一体化服务,实现劳务输出在规模总量、总体素质方面的突破,实现技能培训与劳务输出结合、分散输出向相对集中输出转变,力争在全省建设20个劳务输出基地。加强流动就业人口教育和管理,对流动就业人员实行证卡合一的管理制度,完善劳务输出人员社会保险、劳动关系、户籍管理制度。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和返乡创业基地建设,建立劳务输出和回乡创业的激励机制,实现劳务输出和回乡创业的良性循环。进一步加大省际劳务协作力度,建立全省劳务协作网络,开设新的驻外劳务管理服务机构,扩大合作领域。
四、努力争取“两个确保”的新成效
随着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和就业形式的多元化,“两个确保”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任何地方不得发生新的拖欠;有关市县还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赣府厅字[*]183号文件精神,确保今年4月份以后原省属12家农垦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平稳进行;继续按“三三制”原则,落实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足额发放率和社会保险费代缴率稳步提高。对协议期满暂时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要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国有企业新裁减人员和出中心的下岗职工,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确保养老、失业、医疗三大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实际缴费人员基本稳定,基金征缴总额继续增加。
努力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和政策。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赣发[*]13号文件精神,省里已经下发《*省私营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和《*省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若干规定(试行)》,各地要认真组织实施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工作,着力推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加养老保险,积极吸纳非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基金来源,提高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要通过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力度,确保新增参保职工5.8万人,遏制一些地方实际缴费人数下滑的势头,力争缴费人数达到参保人数的90%以上。按照赣府发[1999]14号文件的规定,今年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例调整到8%,同时单位缴费比例降低到20%。要适应企业改革后社会保险接续的新情况,积极开展养老保险个人预缴专户工作。按照赣发[*]13号文件要求,建立社会保险个人预缴专户制度,为企业改制、破产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设立养老保险预缴专户,将解除劳动关系后的经济补偿金专项用于为职工个人交纳今后的社会保险费,进一步完善这些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办法。这项政策调整力度大、涉及人员多、工作细致复杂,各地各部门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把政策解释清楚,取得职工的理解,基础数据、帐户建立、资金划拨要切实到位,确保资金的安全。继续严格控制各类提前退休人员,坚决纠正各种违规办理提前退休的行为。加强对参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的调研。
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要继续落实社保基金征缴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将社保基金的征缴与社保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相挂钩,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要认真做好社会保险特别是失业保险稽核工作,核准失业保险缴费基数,坚持扩面与征缴相结合,把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增加基金收入。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重点解决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和改制企业职工续保缴费问题。要努力提高养老、失业保险费征缴总量,养老保险费当期征缴总额38.4亿元,清欠2亿元,失业保险费征缴总额3亿元。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支撑力。逐步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的统一征缴。
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要结合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按照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采取多种形式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方法,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年内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要达到80%。要认真规范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制度、内容和程序,保证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向社区平稳过渡。
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按照“积极稳妥扩面、狠抓基础管理、突出重点难点、保障基本医疗”的思路,在抓好县市医改启动和扩面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加强中央单位和省属单位的属地参保工作。到今年底,所有县、市、区都要启动和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0万人。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落实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资金,加强统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统筹基金超支补助办法,确保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的正常运行。进一步积极完善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政策,认真研究解决困难群体医疗保障问题,通过降低缴费比例、建立住院医疗保险等办法积极推进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参保。妥善处理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过重的问题,认真组织落实*省公务员医疗保险补助办法,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医疗保险改革。进一步强化医疗保险基础管理,逐步规范全省医疗保险业务流程,加强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监控,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巩固和加强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提高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和基金征缴率,做好参保人员的待遇保障工作。
五、积极探索劳动保障工作的新思路
在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力度的同时,我们还要着眼长远,积极研究影响劳动保障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努力实现机制和工作的创新。
要按照十六大报告的要求,积极研究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新机制,做好政策储备和基础工作。要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收入分配成为调节人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公正的有力杆杠。加快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分配制度,扩大劳动力市场价位范围,改革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适当拉开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提高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员的收入水平,继续推行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加强对转制科研机构工资制度改革的指导。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认真监督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积极探索企业欠薪报告制度和企业欠薪不良纪录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紧紧围绕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工作,推进三方协商机制规范化和制度化。要适应非国有企业大量发展的新情况,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合同鉴证,妥善调整企业劳动关系,充分发挥劳动争议仲裁在有效维护劳资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化解企业与职工矛盾的冲突,促进企业劳资关系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仲裁办案制度,抓紧建立省级劳动争议仲裁庭,加强仲裁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提高仲裁员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强化对各级仲裁委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适应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关系,形成大培训的职业教育的新格局。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办学的职业技能教育体系。要着眼于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与基础教育、成人教育的相互衔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培训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有效途径。按照“面向市场、扩大范围、完善制度、提高质量”的原则,组织实施《*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计划实施方案》,加快职业教育培训的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整合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做强做大全省首批17个职业培训综合基地。认真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建设好我省6家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等培训机构培训高技能人才的比重。积极推进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继续推动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能力,力争技校招生数达到2.4万人。加大推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力度,拓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域,拓宽职业技能鉴定覆盖面,积极开展就业准入制度的专项劳动监察。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督导制度。加强市场的信息导向和就业服务工作,创造有利于技术技能劳动者成长的社会环境。要适应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的需要,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允许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的,可发给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经济组织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就业矛盾突出,使之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突出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推进劳动保障工作,要十分重视理顺工作关系,形成有效机制,以推动劳动保障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应注意研究新情况,从制度和机制入手,改进劳动保障工作。要把劳动保障工作放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虑,把握好劳动保障工作与经济发展其它方面工作的关系;要把扩大就业与完善保障统筹兼顾,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通过制定收入分配政策,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落实。要认真总结多年来劳动保障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做好“两个确保”和促进再就业工作方面有益探索,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整体部署、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
六、强化基础,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新发展
强化基础是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前提和条件,今年的基础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加强经办大厅和服务窗口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各市县要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经办业务大厅建设,完善和扩大窗口服务项目,争取所有设区市和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实现敞开式、一站式服务,省本级将开工建设省社会保险和就业服务中心。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重点围绕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社会保险、就业服务等工作范围,将劳动保障部门有关职责、办事依据、程序、时限、过程、结果、服务承诺、违规违纪、投诉处理途径等都要在办公地点的显著位置公示。建立劳动保障三级信访网络,积极推广在办公地点设立政务公开电子显示屏或电脑触摸查询系统。
二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按照部里“金保工程”的总体部署,今年要启动全省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先在九江、萍乡试点,争取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这是我省劳动保障系统的一项重大基本建设,要精心组织,上下协同,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试点城市确保养老保险信息系统的平稳并轨,非试点城市确保数据整理的准确完整,实现养老保险业务全程计算机管理。完成省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建设和调试,完善*劳动保障网站和厅机关局域网建设,启动智能化鉴定信息控制系统建设。指导主要城市逐步建立规范、有效、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指导“三化”试点城市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要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三是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继续在全系统抓好“四五”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干部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实现劳动保障工作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要加快劳动保障地方立法步伐,争取尽快出台《*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抓紧《*省劳动合同条例》、《*省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等的立法调研和立项工作。建立健全监察办案制度,紧紧围绕劳动保障部门的中心工作,加强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持证上岗的执法检查工作。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各类欺诈行为。对各类企业聘用人员不签订劳动合同、滥用试用期、随意压低和克扣工资、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要加强对用人单位聘用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行为的监督检查,解决好一些企业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商、工程承包商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劳动条件特别恶劣等突出问题。开展贯彻实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检查,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
四是加强统计和基金监管,切实提高工作质量。认真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统一对外”的统计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完整,全面实现统计数据软盘上报。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力度,做好预防性监督工作,定期公布两个确保和基金征缴使用情况,做好扩大就业责任目标的统计和分析工作。组织对全省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开户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的审核和分析,强化对失业、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力度,抓好挤占挪用和违规违纪案件查处,以及违规违纪基金的回收、纠正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和调研,切实提高工作水平。宣传工作的重点要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和“两个确保”来进行,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劳动保障各项政策能够为广大群众了解和接受,扩大劳动保障工作的影响。要进一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要对当前劳动保障领域和企业改革过程中涉及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调研,以指导和改进工作。劳动保障学会在调研活动中有特殊的优势,各地要重视发挥学会的作用,帮助解决学会人员编制和经费问题。要进一步利用社会资源,有效开展劳动保障理论和政策研究。
六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干部素质。要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用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干部,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对干部业务工作的学习和考核工作,并与奖惩及职务晋升相挂钩,鼓励干部学知识、学业务,开拓视野,提高工作水平。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在全系统倡导勤奋好学、干事创业、依法办事和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塑造忠于职守、热情为民、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春节刚过,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各地仍然要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精神和两办《通知》要求,毫不松懈地做好以解决困难群体生产生活问题为重点的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新的一年,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精品范文
1贯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