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党的十七大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新跨越上讲话
时间:2022-08-14 04:46:00
导语:贯彻党的十七大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新跨越上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由于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省遭遇了最严重的雨雪冰冻天气,经报省政府同意,原定于春节前召开的全省劳动保障局长座谈会推迟到今天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2007年及十六大以来的劳动保障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按照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及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研究部署2008年的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2007年度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单位、全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先进集体和*-2007年度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大家再接再厉,进一步做好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为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我讲四个问题。
一、2007年工作情况和过去五年的简要回顾
总结去年的工作,我觉得可以用这么三句话来概括:2007年是我们不断自我加压,敢于迎接挑战的一年;是我们不断创新思路,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是我们不断顽强拼搏,实现历史最好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部署,紧紧围绕实施并落实民生工程这个中心任务,在人员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解放思想,负重前行,勇于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可以说,我们用三、四流的工作条件,创造了一流的工作业绩,没有辜负省委、省政府对劳动保障部门的希望,没有辜负广大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期盼,省政府民生工程36项劳动保障考核指标已全部或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特别是扩大就业、小额贷款、扩面征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得到了国务院和劳动保障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中央和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也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劳动保障工作在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上运行,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增强,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更加明显。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5.15万人,是我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3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5.48万人,分别比全国总体水平高31和30个百分点;安置零就业家庭6116户,帮助9106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安置就业率100%,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标;城镇就业率94.79%,高于目标任务0.79个百分点;发放小额贷款21.89亿元,占全国新增发放总量的37.7%,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直接扶持自主创业人员3.75万人,带动其他人员就业11.04万人,创业对拉动就业的贡献率在15%以上。
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取得新突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75万人,较上年底增加60万人,增幅14.5%,其中参保职工356.5万人,增长17.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一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03.4万人,净增90.1万人,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4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一位;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1.5万人、251.3万人、137.8万人。五项保险基金征缴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25.3亿元,同比增收28.42亿元,增长29.3%,其中城镇职工医疗、工伤保险基金征缴增幅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位。全省清还挤占挪用基金4744万元,纠正违规基金2.9亿元。调整了养老金待遇,人均月增资85元,保障了全省118万离退休人员和8.73万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三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从前年抚州市开始试点,到去年6月全省所有市、县(区)全部启动、今年实现全覆盖,我省整整比全国实现全覆盖的时间要求提早了一年。到去年底,全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339万人,居全国第三位,覆盖率达到53%,有48.4万人次开始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得到了总理和吴仪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和广大城镇居民尤其是低保人员、老年人、残疾人的拥护,92.55%的被调查居民表示想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发生积极变化,工业园区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去年上高会议以来,各地认真落实吴省长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合同、三项管理、四个对接机制、五项激励政策”和孙刚副省长的四个整合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努力破解园区招工难问题。到去年底,全省所有县乡全部启动了“两个合同、三个台帐”的工作,其中94家工业园区的3738家企业与1232个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签订就业招聘合同7465份、25.7万人;94家工业园区的3272家企业与747家培训机构签订定向培训合同4470份、21.6万人;1378个乡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台帐、登记人数1394.5万人,有5490家企业建立了用工需求台帐、登记员工54.9万人,建立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台帐的有785家、登记学员39.6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26.9万人,比上年增加45.56万人,其中省内转移就业146.3万人,增长26.1%,省外转移就业480.6万人,增长5.86%,实现了省内转移就业的增长率高于省外转移就业的增长率的战略转移。全省为91.5万名农村劳动力免费开展了转移就业培训,向工业园区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23.5万人。
五是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保障维权取得新成效。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及其适用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8.7%;提高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增长40.3%,增幅远大于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增长指数;全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检查用人单位7.52万户,督促1.58万户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2.14亿元,补签劳动合同23.58万份,为4.87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3048.31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525件,结案率95.8%。
2007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新进展,是在过去五年工作的基础上取得的。五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摆到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部署,狠抓落实,使劳动保障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一是实现并不断巩固“两个确保”,基本构建起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和谐稳定格局。为妥善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两个确保”的重大决策,通过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建立相互衔接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与下岗职工再就业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分流安置这一难题,基本渡过了国有企业在转轨时期人员安置最困难时期。十六大以来,全省共保障18.5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354亿元,发放失业保险金8.57亿元,基本做到了“两个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三次连调,全省百万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养老金水平由*年的月人均475元提高到2007年的772元,增长62.5%,企业离休人员同机关事业单位拉平了待遇。五年来,全省参保离退休人员从82.65万人增加到118.49万人,基本养老金发放额从45.4亿元增加到101.5亿元。
二是提出并实施了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基本构建起有业可就、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和谐就业格局。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我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成效显著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好就业工作的发展思路,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把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并结合*实际,先后出台了以小额贷款、税费优惠、财政补贴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建立了目标考核、领导干部帮扶就业困难家庭等七项工作制度,全面启动了工业园区技术岗位对接等“四大工程”建设。经过五年的努力,搭建起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了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稳定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格局,就业工作呈现总量增加、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失业减少的良性发展态势。十六大以来,全省累计筹集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50.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236.6万人,帮扶下岗职工再就业120万人,其中帮扶22.3万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全省就业人数由*年的2130万人增加到*年的2321万人,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由*年的45.3:22.7:32调整为*年的39.1:27.5:33.4。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稳定下降态势,并一直控制在4%以内。全省已累计发放小额贷款42.53亿元,扶持并带动就业38.52万人,实现了放贷金额和扶持人数连续五年四次翻番的工作局面,受到了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去年以来央视《焦点访谈》和《新闻联播》等栏目先后三次就我省小额贷款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五年来,还培养了技工学校毕业生12.38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4.47万人。
三是健全并完善了社会保险制度,基本构建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助、困有所帮的和谐保障格局。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我省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定型化、规范化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立足于完善养老保险、建立医疗保险、拓展失业保险、重塑工伤保险的工作要求,完善了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了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了社会保险个人预缴专户,在全省各县(市、区)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和以市县为基础、省级调剂的企业离休干部医药费单独统筹机制,研究制定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在全省全面推开,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试点工作,将农垦企业和监狱企业职工纳入了养老保险统筹等等。经过五年的努力,我省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筹资渠道逐步拓宽,基金支撑能力逐步增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人数不断增加,五项保险的参保人数从*年的912万人次增加到2007年的1900万人次,基金征缴总量由*年底的46.4亿元增加到2007年底的125.3亿元。同时,积极建立健全基金监管法规制度和组织体系,基金的运营和管理进一步规范,维护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完整。
四是建立并完善了劳动保障维权机制,基本构建起企业与劳动者“双赢”的和谐维权格局。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我省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的五年。五年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手抓维权,一手抓稳定,积极致力于构建和发展规范、和谐、有序、稳定的劳动关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初步形成。目前,所有县市区均成立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顺利,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和最低工资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先后三次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及其适用区域,职工工资收入逐步提高,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预计到去年底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4万元,比*年增长98.7%;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万件,涉及劳动者19.3万人,结案率保持在95.6%以上;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70余万户次,涉及劳动者1100余万人次,督促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13亿元,补签劳动合同96万份,为56.5万劳动者追回工资10亿元,其中农民工工资7.4亿元。
五是加强并不断夯实了基础工作,基本构建起善解民意、倾听呼声、方便群众的和谐服务格局。省人大和省政府相继出台了《*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省职业技能鉴定条例》、《*省工资支付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升格为副厅级单位,省、市、县(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争议仲裁委员会,74个县市区建立了劳动仲裁庭,抚州等地还成立了劳动仲裁院。就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业务流程逐步健全、规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全面建立,并延伸到工业园区和大专院校。目前全省已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080家,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1075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19家,省、市、县、乡镇(街道)、社区(村)五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启动了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11个设区市建成或基本建成市本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开发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系统,开通了12333“零就业家庭”就业电话网上咨询投诉热线。开展了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与会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全省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通过这些年来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省劳动保障领域发生了五个方面的明显变化:一是劳动保障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劳动保障部门的作用和地位有了明显提升。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予以高度重视,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加突出的位置。省政府从*年起基本上每年都召开了全省性的就业或社会保障会议,每年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就业与社会保险责任状,去年启动实施的民生工程更是将劳动保障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52件实事中涉及劳动保障部门的就有14件、36项,安排的50亿资金中我们就占了55%,份量之重,前所未有,劳动保障部门已经成为上为党委、政府解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要部门,社会很关注,老百姓也很关心,也印证了“有为才有位”这个道理。二是劳动保障工作思路比以往更加清晰,工作重点更加明确。五年来,我们自觉做到一切围绕大局,一切服务大局,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和部署。在工作摆布上,我们把就业、社会保障、维权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三大支柱,合理把握改革的节奏和力度。在具体安排上,我们更加懂得运用各种方法有区别、有重点地推动各项工作,比如说我们在推动城镇新增就业问题上,我们更多地采用了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这个办法;在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我们更多地运用了加强培训来提高素质促进转移;在解决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方面,我们更多地是运用政府托底机制加以解决;在社会保险方面,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尤其是通过建立省级预算管理约束机制、缴费与养老金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来促进扩面征缴,实现社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三是劳动保障工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在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出台的每一项政策,部署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放在党和政府工作的全局中去思考,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从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上去部署,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始终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将其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劳动保障事业真正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安全网,因而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拥护和支持,使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四是劳动保障工作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维护各类人群的合法权益。由过去比较多的考虑城市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转变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将劳动保障工作延伸到乡镇、农村,在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步伐,比如说农民工就业、养老、医疗、工伤、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都有了制度的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复员退役士兵等各类人群均纳入了整个劳动保障工作范围。五是更加注重能力建设,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五年来,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和行风建设,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出现了一批受到劳动保障部和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练就了一支政治靠得住、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干部队伍,这是劳动保障工作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为实现*崛起打好基础极为重要的一年。全面做好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今年的形势,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省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以及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分析。对我省劳动保障工作来讲,总的判断是:有利条件较多,发展环境总体宽松,但不利因素仍然存在。概括地说,可用两个“前所未有”加以表述,即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从面临的历史机遇来看:一是党的十七大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了战略部署。同志所作的十七大报告,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大目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均与劳动保障部门密切相关,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劳动保障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说明劳动保障工作已经成为影响和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领域,说明劳动保障事业大有作为。二是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更加彰显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央和省里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坚持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推动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省上下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行动更加自觉,措施更加有力。劳动保障工作集中反映了民生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劳动保障工作了解人民的期待和想法,群众可以通过劳动保障工作掌握政策、树立信心。可以这么说,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抓到了点子上,就落到了实处。三是人民群众的企盼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内在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就业再就业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期望转化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利益格局也在不断调整,劳动保障事业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城乡统筹的发展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劳动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尽管我们通过人大立法、政策调整等在打破城乡两元体制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努力,但现行的政策制度总体上是还难以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离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劳动保障工作从主要面向城市和企业职工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如何适应城乡统筹的要求,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体系,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付出艰苦的努力。
第二,经济发展中不确定的因素使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继续存在和不断加大”。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继续存在,总量矛盾不断加大。作出这样的判断,主要考虑到当前我省劳动力的供给仍然保持在每年100多万人以上不变的基础上,今年经济发展中不确定的因素对就业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使得登记失业的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多。《就业促进法》改变了过去仅对城镇户籍人员在户籍所在地失业登记的方式,将失业登记对象界定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以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失业后可以在常住地登记”。因此,从今年开始,进行失业登记的人数相应会增加。其次,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节能减排带来的结构调整,以及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新增就业岗位的减少和失业人员的增加。第三,低成本劳动力供给日益紧张。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低成本优势在削弱,省内吸纳就业的能力可能会降低。按照今年GDP增长11%计算,省内吸纳劳动力大约在40万人左右,就业总量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劳动者总体素质不能适应就业需要的主要矛盾继续存在,结构性矛盾不断加大。目前我省城镇企业中技术工人约占城镇从业人口的34.5%左右,略高于全国平均33.3%的比例,但与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的50%以上比例有很大差距,技术技能劳动力缺口20万人。在基本解决了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的同时,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今年我省应届毕业生达33万多,其中高职、中专毕业生就占21万人,已经就业的人员还不稳定。另一方面,我省大约又有30%的企业在招工中存在各种问题,尤其是工业园区招工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缺工大概在20万人左右,招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比较普遍,而留不住又成为工业园区就业不够稳定的主要矛盾。
第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老龄化、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的重重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突出:一是工业园区企业参保率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目前国有企业基本纳入覆盖范围,非公经济组织多数没有参保;效益好的单位基本参保,困难企业多数没有参保;单位职工基本参保,个体灵活就业人员多数没有参保,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职工以及农民工参保率比较低。到去年底,我省工业园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12%左右。企业劳动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已经对全省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老龄化带来社会保障需求量增大,基金平衡的压力越来越突出。由于人口众多和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社会保险的需求量很大。特别是随着4-2-1的家庭人口结构的出现,养老和医疗保险面临很大压力。养老保险赡养系数提高,由过去的十几个人养一个提高到3个人养一个,给社会保障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三是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偏低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去年全省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923元,尽管我省从*年起连续三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已由*年的月人均521元,提高到去年的772元,增长46.8%,但仍然比城镇居民月人均收入低151元。
第四,建立和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工作难度增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个别用人单位由于对《劳动合同法》认识不到位,采取置换、买断、劝辞、非法裁员等方式规避法律规定的义务,对《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二是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还不协调。*年,我省职工平均工资为7014元,比全国低25.2%,相当于最高工资水平上海市的37.8%,低1.64倍。到*年,我省职工平均工资为15590元,比全国低25.8%,6年间差距扩大了0.6个百分点,相当于最高工资水平上海市的27.2%,低2.67倍,6年间差距增加了1倍多。与此同时,*-*年我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2.5个百分点,而工资所占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表明分配比例过度向国家特别是企业倾斜,不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是劳动争议案件不断上升。*年全省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3500件,到去年底已上升到7650件,增长118.6%,年均增长23.7%。
三、用党的十七大精神统领全局,努力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把劳动保障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进行了专门论述,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民生需求的精辟论述,我们深刻地领悟到,改善民生,劳动保障部门承担着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全部工作与民生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既是劳动保障部门学习十七大报告、领会十七大精神、落实十七大要求的重大政治要求,也是落实好省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动工作新发展、上台阶的关键所在。
当前,用十七大报告精神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引领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坚持一个主题,明确一根主线,牢记一个目标。在指导思想上,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根主线贯穿到劳动保障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发展目标上,要牢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认识和把握劳动保障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工作布局上,要在推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把精力用在抓好工作落实上;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下功夫,把重点放在解决群众难题上;在加强社会建设、满足群众愿望上下功夫,把措施定在改善民计民生上。按照上述思路,今年我省劳动保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施民生工程这个重点,统筹协调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继续保持小额贷款、扩面征缴、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在全国领先位置,力争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促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和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为: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4万人,发放小额贷款15亿元,城镇就业率94.5%,“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职业培训人数40万人,“金蓝领工程”6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30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养老保险510万人,基金征缴100亿元,其中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参保5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10万人,基金征缴26.8亿元,其中工业园区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分别为35万人和20.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居民63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0万人,基金征缴4.9亿元;工伤保险参保260万人,其中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50万人;培养新技师9000人,完成技工学校招生5.5万人,在校生突破13万人;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和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分别达到98%和95%以上。
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各地要从“一、二、三、四、五”等方面做文章、下功夫:
(一)抓住一个重点。就是要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今年省委、省政府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统筹兼顾、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办好实事”的原则,继续实施民生工程,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养老、医保等八个方面的利益问题,新增50亿资金,办好60件实事,其中涉及劳动保障部门的有13件28项指标,加上去年已实施今年继续执行的6件实事,任务相当艰巨。各地要及时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建立健全落实民生工程责任制度等六项工作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民生工程劳动保障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今年将组织开展两次绩效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检验工作效果,完善工作措施和制度。加强对劳动保障领域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落实“民生工程”,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树立一些系统内先进典型,打造一批劳动保障宣传品牌。
(二)搞好两个统筹,积极探索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路子。
第一,统筹就业。包括统筹不同群体的就业和统筹城乡就业。在统筹不同群体的就业方面,主要是要在稳定现有人群就业的基础上,注意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和下岗职工并轨遗留问题。国家已经明确,将“特定政策补助”再延续一年,请各地务必用好这一政策,多方筹集资金,为妥善处理并轨问题提供保障。同时,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淘汰落后产能需要关闭的项目和企业逐步增加,大量职工需要重新安置,这是今年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失业的预防和调控,建立并完善失业预警制度。二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主要是运用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像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进行攻坚那样,通过一对一的服务援助,尽力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三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主要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正在由城乡双向流动向更多融入城市转变,由主要为谋求生存向注重追求平等转变,我们必须在切实解决老一代农民工问题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好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需求问题。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主要是继续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完善统筹城乡就业机制,合理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统筹就业的前提,就是必须继续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促进法》把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到法律要求,当前我们最为紧迫的一项工作,就是要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龙头,加快建立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体系、政策体系、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市场就业机制体系建设。当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搞好《就业促进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建立健全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和工作职能机制,加强就业政策工作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建设,近期要重点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对接,力争《*省促进就业条例》年内由省人大审议通过。统筹就业的关键,是要十分注重、提高、加强全省的,包括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和服务效率。从这点来看,《就业促进法》为我们做好就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主要是从资金政策的扶持上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地要充分利用好这部法律,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将劳动保障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今年全省所有工业园区和乡镇全部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80%的行政村要设立劳动保障协管员。
第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目标要求,意味着除了城市居民外,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农村人口都应纳入基本社保体系。这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强社会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核心内容,更是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各地要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求,紧贴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一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从今年1月1日起,我们为企业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分别调整了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两金”的调整,充分体现了中央和省里对广大退休、失业人员的亲切关怀,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将增加的“两金”及时发放到位,确保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把好事办好。二是落实未参保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生活补助政策。对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对策,确保按时足额将养老补助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三是抓好“两田制”政策的落实。建立和完善农垦企业正常缴费机制,提高农垦企业收缴率,保障农垦企业的基本运转。四是加快理顺农保管理体制。按照省政府的协调意见,省级农保机构职能移交工作在去年底已完成,省厅将会同省民政厅、财政厅、编办就市、县(区)农保机构职能移交作出安排,并在适当的时候将对全省农保档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理,确保全省500万份农保档案资料完好无损、安全规范。五是加大基金监管力度。认真做好国家审计署对我省社会保险审计意见的整改工作,省厅将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各地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三)保持三个领先,确保亮点更亮。
第一,保持小额贷款在全国的领先位置。小额贷款是我省的一张名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近一段时间以来,省委书记苏荣、副书记王宪魁、省政协主席傅克诚、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智勇等省领导分别就小额贷款工作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这项工作,并对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要认真组织学习,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障到位的总体要求,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全局意识,继续保持小额贷款工作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一是进一步扩大小贷款发放规模和覆盖范围。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有创业项目的创业者,给予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符合条件的给予贴息。二是积极开展对微小型企业优势项目的扶持,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重点打造10个小企业孵化基地、扶持100个微小型企业优势项目、掌握1000个微小型企业的经营发展,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农村进城创业劳动者的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四是加大小额贷款向街道社区、大中专院校、科技园区、孵化基地的延伸与对接,加强与各类大中专院校创业协作项目的实施力度,共同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辅导等一站式创业服务。
第二,保持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在全国的领先位置。社会保险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资金从哪里来?从去年养老保险的征缴与发放来看,征收的资金占支出的90.6%。征收工作对于确保发放至关重要,扩面也是为征收开源。扩面抓好了,保费征缴就有了稳固的基础和前提;保费征缴到位了,社保基金支付压力才能得到缓解,社保工作才能逐步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各地要牢固树立扩面征缴是社会保险工作“生命线”的意识,抓住《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实施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劳动保障监察这个有力的手段,强化扩面征缴工作,挖掘扩面征缴的潜力,不断加强基金的支撑能力,确保三年连调决策的顺利实施。养老、医疗保险要以工业园区参保为重点,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企业,以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为重点群体来开展扩面征缴工作,今年省厅将对工业园区企业参保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工伤保险要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企业,以农民工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为重点群体来开展扩面征缴工作,年内基本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全部参保。
第三,保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全国的领先位置。今年是我们十分关键的一年,工作难度比去年更大,面临的情况比过去更复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要确保全覆盖。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提出,今年全国50%左右的地级城市要启动试点,补助标准由去年的成年人每人每年20元提高为40元,未成年人由去年的每人每年5元提高为10元,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由去年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为60元。经过我们的努力争取,今年2月15日,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作出批复,将我省南昌市等八个设区市列为国务院试点城市。至此,我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列为全国试点城市。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以城镇未成年人、低保人员和困难群众为重点参保群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动员和发动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确保省政府提出的全覆盖目标的实现。二是要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在有条件的统筹地区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探索解决参保居民门诊医疗费用的新路;试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与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的统一管理、分别核算的基金管理办法,探索共同提高两大保险的基金抗风险能力的新途径;积极探索提高参保居民的医疗费用补偿水平方法,特别是提高大额医疗费用补偿比例的办法;在扩面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医疗待遇水平,减少基金结余。三是完善基础建设,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信息化联网管理,加强社区平台居民医保服务力量,确保必要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
(四)实现四个新突破,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在创业促就业上实现新突破。“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十七大对就业工作部署的一大亮点,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总结我国近年来就业工作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规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百姓创业既有利于实现就业持续扩大,增强就业拉动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又有利于促进就业。当前这项工作已经成为劳动保障部门的重要工作,我们掌握着工作的主动权,而且随着这项工作的开展,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同财政、金融、产业政策联系得更加紧密,通过推动这项工作,劳动保障部门的作用、地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优势,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进一步明确创业促就业的思路,完善政策,强化措施,使这项工作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重点。要以提升创业要素的集成能力为重点,加大支持小企业成长的力度,积极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把创业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创业服务、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环节连接起来,不但使创业者有创业机会,而且要使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支持,在创业环境的建设、创业培训的开展、创业模式的探索、创业资金的提供、创业意识的提升、创业经验的传播、创业项目的推介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便捷和有效的服务。
第二,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上实现新突破。从表面上看,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把农村的农民、富余劳动力引导到城镇,让他们在城镇就业和创业。事实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事关*发展的大局。*的经济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能不能够更好的破解工业园区招工难。因此,各地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牢牢地把握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破解工业园区招工难这条主线,突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工业园区就业创业这个战略任务,按照上高会议提出的“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健全五项激励政策”的工作要求,建立适应市场规律、保障措施完善、就业环境优化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省内工业园区转移就业新机制,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统一使用培训券、统一定点授牌、统一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估的实施办法,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实行直补,在今年底实现“两个合同、三个台帐”的全覆盖和省、市、县、乡四级就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建立技工学校与企业用工对接工作机制,引导毕业生到省内工业园区就业,着力解决工业园区招工难问题。
第三,在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积极开展做实个人账户准备工作。按照国务院今年全面启动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的统一要求,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积极稳妥地开展做实个人账户工作。二是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增强抗风险能力。全面启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金预算管理工作,力争今年全面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比国家的目标提早一年。积极推进医疗、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探索建立省级医疗保险风险储备金和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出台我省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出台《*省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四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完善其他社会保险政策。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制定调整死亡职工遗属困难生活补助标准方案和因工致残人员伤残津贴等定期待遇,提高其补助标准。研究我省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办法,切实解决劳动力养老保险转移和接续问题。积极推动企业年金发展,做好企业年金方案和基金管理合同备案。
第四,在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上有新突破。加大“金保工程”的建设力度,年底前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网和就业信息网,实行社会保险业务网络化经办和信息共享,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异地就医及异地离退休人员业务经办和管理服务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不断完善网上银行业务,建立社会保险缴费卡制度,逐步实现基金征缴结算的电子化。加快城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建设,实时掌握全社会劳动力就业、流动变化情况,为制定就业政策提供准确的数据,为公共就业服务提供准确的对象。加快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功能齐全、标准统一、管理规范、服务便捷、社会保险业务集中经办的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办好各级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切实发挥12333咨询电话的作用,提高咨询服务水平。
(五)抓好五项维权任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第一,继续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最后一年,各地要抓住《劳动合同法》全面实施的契机,进一步摸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建立健全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力争实现年底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的目标。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指导企业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加快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和工业园区普遍建立“自我调节、平等协商、劳动保障制度落实、劳动关系双方实现双赢”的协调机制。指导企业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培育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自主协调机制。
第二,加快推进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设。各地要以落实最低、调节过高、规范协商、监督支付为重点,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适度调节垄断性行业工资分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强化工资指导线的导向作用,及时工资指导价位,指导企业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引导劳资双方合理确定工资,搞好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大力宣传新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探索和建立工资保障机制,对各地、各部门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任务完成情况或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总结推广经验。
第三,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各地要抓住《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有利时机,严格按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充实监察人员,解决好所需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和执法装备。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劳动保障监察行为。积极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年”活动,在做好年度审查、日常巡查、投诉举报专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的同时,严厉打击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拒不参加社会保险、拖欠劳动者工资、非法招用未成年工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网络化”管理,以乡镇街道为基本网络,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动态、全过程”的监察机制。全面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和主办监察员制度,完善在工、青、妇等组织聘请法律监督员的工作。
第四,抓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贯彻落实。抓紧该法的配套程序、规则的制定和完善,积极争取编制、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办案人员编制和经费。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劳动争议仲裁工作质量年”活动,设区市一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年办案在50件以上、县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年办案在30件以上的仲裁机构在今年底前可先行进行实体化建设试点,其他设区市和具备较好工作基础、案件较多的县区在年底前建立劳动争议仲裁院。加快行政职能与办案职能的分离,加快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建设并探索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开展工业园区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试点,研究探索劳动关系双方在企业内协调解决争议的措施。
第五,做好信访和维稳工作。一是要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的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定期分析维稳形势制度。通过开通“12333”咨询电话、劳动保障网站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民生工程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三是着力解决信访中的实际问题。对政策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要认真解决到位;对因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对信访三级终结的,要做好善后工作;对重大信访案件、领导指示交办案件、多次重复案件和上级督办的案件,要强化责任,实行领导包案,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
四、抓好基础建设,确保各项劳动保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保障系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和省委第十二届四次全会,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劳动保障系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确保各项劳动保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劳动保障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对劳动保障工作来讲,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同样是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推动劳动保障系统的思想解放,推动劳动保障工作的改革创新,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善于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来审视自己传统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方法,从那些沿袭多年、实践证明已经不合时宜的传统工作模式和习惯做法中解放出来,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研究超乎于传统经验的新情况、新问题,着眼于思想理念上的更新、转变。当前,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中,有少数同志以社会保险扩面快、任务重、压力大作为不扩面、不征缴、不加大工作力度的一个理由;还有少数人缺乏争优创先精神,常常把稳妥作为解释不思进取的一个理由。这些思想都是要不得的。我们有不足,需要改善,需要加强管理,但劲可鼓不可泄。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争创一流业绩的信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快不要慢,因为劳动保障工作每项成绩的取得都会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如果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知难而退,我们就有可能丧失发展的机遇。我们要善于做矛盾的转化工作,使矛盾朝着有利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方向转化,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今年上半年省委将在全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地要积极参与,认真组织,努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树立三个理念,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当前,各种涉及群众利益的矛盾比较多,处理起来难度也大,对我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作风是一种考验。为此,我们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始终把关注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念,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必须到位的理念,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把老百姓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带着深厚感情去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强宣传工作,从群众最关心、与他们的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劳动保障政策。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现行劳动保障政策进行认真总结评估,进一步调整完善政策,协调平衡好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要深入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着力解决影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不断推进劳动保障政务公开,在全社会树立劳动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破解四个难题,着力提高理解力、操作力和执行力。当前,劳动保障工作正处在攻坚克难、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工作任务非常的繁重,而工作条件又非常的艰苦。劳动保障工作要真正达到十七大提出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时间非常地紧,任务非常的重。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不但要学政治,增强政治的敏锐性,还要学业务,学经济学、学统计学、学心理学。学习和不学习效果大不一样,这不是一句口号。比如说,如果你不学习,没有一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就没有那些基本的分析方法,没有那些思考问题的方法。比如小额贷款工作,如果没有一点经济学的知识,没有那种分析方法、思考方法,就分析不出小额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以及小额贷款与就业之间的弹性系数,这都需要我们有理论知识。如果我们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陷入就事论事当中。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与用、学与行有机地统一起来。尤其是在我们目前这种情况下,作为省一级的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作为市、县(区)的一把手,一定要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的研究,不但要熟知劳动保障的业务,还要熟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影响。尤其要懂得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这个特殊的时期,人民群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公共需求,以及公共需求的结构特点和变化规律,善于运用我们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来破劳动者无业之难、破学无所教之难、破老无所养之难、破病无所医之难。
(三)争做五个模范,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能不能全面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目标,能不能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关键在于我们这支队伍,在于我们的能力建设、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各地要紧紧围绕增强政治素质、加强业务研究、树立大局意识、提高决策水平等方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干部把握大局谋划长远的能力、联系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法行政秉公执法的能力。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从去年开展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来看,我们这支队伍在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按照省评议办的要求,省厅已经将服务对象反映的问题发给大家,各地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整改,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省厅希望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人人争做五个模范: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廉洁奉公、遵章守纪的模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
前不久,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28个减少到27个。按照这个方案,新组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职责整合划入该部,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3月19日,新的部领导班子已全部到位,目前正在抓紧制定“三定”方案。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下一步省、市、县级机构改革也将启动,但不管如何改革,希望各地要讲政治、顾大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切实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
同志们,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各项目标已经确立,面对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面对更加艰巨的社会建设任务,全省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更扎实的作风,不断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精品范文
1贯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