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8-14 04:19:00
导语:在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这次全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工作会议,是省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形势,研究制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措施,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下午,孙刚同志还将对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既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又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要求。
(一)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提高全省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是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现阶段*与全国一样,都面临着带领全省人民奔小康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促进农民奔小康,必须突出抓住两个关键:一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业规模效应,提高农业附加值,提高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这是农民增加收入奔小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把稳定农业生产与提高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通过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效益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二是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促进就业。只有通过农民的转移就业,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奔小康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这几年我省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年,我省跨省劳务输出562.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40亿元。今年预计我省到沿海的务工人员会超过年初预定的560万人目标,达到600万人。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比较好的、房子比较新的家庭,一般都有1-2个人在外务工。因此,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对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继续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省内工业园区、向新兴产业转移就业的力度,尽最大努力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都实现转移就业。
(二)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工业园区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托园区办工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园区经济呈高速发展之势,为加速全省工业化进程增添了强大的后劲。工业园区大量企业的进驻和投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扩大就业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强健的产业载体,使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成为可能。随着我省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全民创业的深入推进,省内许多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已经开始出现“招工难”问题。现在工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的竞争,不仅仅表现在优惠政策、环境的竞争,更重要的表现在劳动力资源的竞争、技能人才的竞争。各级政府必须下大力气,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方面取得突破。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和提高向沿海发达地区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水平,而不是简单的扩大规模。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通过我们强有力的组织引导,让更多经过培训、素质较高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向工业园区企业转移,向新兴的工业产业转移,实现由跨省就业到省内省外就业并重的战略转变,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紧迫的、突出的战略任务。所以我们在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今天,一定要实现这个重大的转变,由过去主要注重向沿海输出农村劳动力向省内省外就业并重的战略转移,并尽可能通过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我省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城市产业就业,形成青壮劳力、技能人才留在家乡,更好发展的局面。我们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一定要引导好、组织好、政策扶持好、对接好。今天召开这个现场会,就是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任务,研究采取更好的办法措施,实现这个战略转移,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与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机制,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好的在工业园区,在企业,也包括在*新兴城市产业、农村龙头企业的就业。
(三)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省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农民的就业问题尚未纳入正常的管理渠道,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据统计,*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为2.7∶1。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富余劳动力没有充分就业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消除就业歧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让农村劳动力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途径。二是打破制度壁垒,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障碍,大力推进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教育卫生制度的改革,重点做好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作为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做到有序流动,稳步推进、协调发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着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着力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省内企业、工业园区转移就业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各地要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这个中心,突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本地企业、工业园区就业创业这个战略任务,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的工作思路来开展工作。
(一)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这个中心来展开工作。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转移就业,要看成效、看成果,要实现四个转变:由跨省劳务输出为主向省内省外转移就业并重转变;由无序、自发流动向有组织有引导到工业园区就业转变;由谋生型转移就业到全面发展型就业转变;由单纯就业向就业和创业并重转变。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关键是要做到“加大三个力度”。一是要加大就业转移的力度。就是要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出来就业,这既是我省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发展、最大限度利用劳动力资源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二是加大就业引导的力度。就是要适应市场规律、运用政策杠杆、增强组织凝聚力,有力地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园区、向企业、向新兴产业,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移就业。要鼓励经过长期在外务工、训练有素的外出务工人员回本土创业,把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技术特长用于*,成为本土创业的“领头羊”。三是加大就业对接力度。搞好就业服务、积极牵线搭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工业园区就业实现对接,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签订二个合同。一个合同就是要组织引导本地工业园区和企业与农村富余劳动力签订就业招聘合同,这项工作必须牢牢抓住不放,并请各地的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牵头落实。第二个合同就是工业园区企业、工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就业培训机构签订的定向就业培训合同。这项工作也请劳动保障部门、教育部门、中小企业局具体负责落实。省内的职业学校、各类培训机构,要按照企业和工业园区的用工需要,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校企合作培训,大力推行企业、劳动者、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三)加强三项管理。一是要建立乡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台账。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我们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前提,是我们科学制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的基础。要以县、乡(镇)为单位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加强管理,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工业园区和企业用工需求台账。就是以县为单位,工业园区企业和工业企业,还包括其他企业,都要建立好劳动用工和管理需求台账,在相应的网络平台上定期用工需求信息。省、市、县都要建立这样的用工需求信息网络和工作平台。要通过建立台账,做到三个“清清楚楚”:需要转移就业的劳动力清清楚楚,企业和工业园区用工需求清清楚楚,定向培训要求清清楚楚,然后实行有针对性的用工服务。三是要建立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台账。现在我们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不少,有很好的培训能力和资源,也有很好的经验。但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与本省就业需求脱节。为培训而培训,而不是培训与促进本省富余劳动力就业相结合。另一个是培训资源浪费。培训资源没有在有效促进就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存在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的问题。因此,要整合现有的培训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联通、挂钩,捏紧拳头,形成合力,提高定向培训、促进就业的能力和实际效果。省内的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培训专业、培训能力和培训资源都要有序地建立台账,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级教育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履行管理职责,引导职业学校和就业培训机构,根据企业、工业园区的产业特点和企业用工需求,合理设置培训工种(专业)、培训时间和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向劳动力市场培训信息。
(四)建立四个对接机制。一是建立劳动用工的对接机制。通过乡镇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台账和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台账,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工业园区和企业用工的有效对接。二是建立定向培训的对接机制。根据工业园区和企业用工需求,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并做好培训后的就业对接。像吉安、苏州等地的一些技工培训学校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员工由企业招聘后发工作服进入技工学校订单培训,出来后就成了抢手人才。我们搞定向培训,如果能像他们一样,有“工作服”的培训,就是成功的、有水平的定向培训。三是建立资金、资源、政策整合的对接机制。就是要通过资金、资源、政策的整合,把资金、资源和政策真正用好,真正用到促进转移就业上去,用到定向就业培训上去。要整合好培训资源,把劳动保障、财政、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整合起来,开展农村劳动力定向技能培训;培训机构要实行定点授牌,按照用工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且就业率高的专业定向培训;要把各类培训资金整合好,防止资金分流,防止资金分散,不要搞小而散、小而低的重复建设。要整合政策,建立鼓励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平台。四是建立就业培训绩效评估对接机制。现有的政策、资源、资金对定向培训就业的实际效果要进行绩效评估。财政资金用于就业培训要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实际效果挂钩,并作为下一年度政策延续还是紧缩的依据。财政部门、教育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农业部门和扶贫部门要联合建立职业技能培训的绩效评估制度,评估和考核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落实、资源配置、资金使用的实际效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
(五)落实和健全五项激励政策。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引导就业、激励就业、扶持就业、对接就业的政策,重点对本地企业、工业园区企业招收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各类培训机构按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定向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等,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一是要落实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园区转移就业的政策。要通过政策杠杆的作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工业园区和企业就业。继续实行由政府资助的技工学校招生定向培养计划,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订单培训、鼓励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到工业园区和企业就业。二是要建立鼓励用人单位使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政策。工业园区和企业招用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在政策资助定向培训上,在中小企业的担保基金使用上、扶贫资金的使用上、在银企挂钩合作的选择推荐上、在有关税费政策的优惠上要给予倾斜。工业园区和企业要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着重解决“留不住”的问题,要合理确定企业员工的工资报酬待遇,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这项工作请省中小企业局牵头负责制定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要合理确定我省工资最低保障线。工资最低保障线不要太低,否则留不住人,但是也不要太高,要合理。工资最低保障线要调整,但不能调整地太频繁,两年调一次差不多。最低工资水平类型要分得细一点,多一点。要对员工关怀,报酬不够精神补,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样能够留住人、吸引人。三是建立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政策。对返乡创业的省外务工人员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返乡创业投资的可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四是要健全和完善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政策。有创业意向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可以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获得免费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对自筹资金不足的可以享受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在创业孵化园创业的可以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五是要制定和落实鼓励培训机构开展定向、订单式培训的政策。认真实施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进一步用好、落实好就业培训的激励扶持政策。鼓励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合作培训、订单培训,在政策上实行优惠倾斜。就业培训学校要引入竞争机制,对培训学校的培训质量优劣要有激励和处罚办法,对培训学校的资金投向要有区别和倾斜,着重用好现有教育资源。总之,我们的各项政策就是要让到工业园区、企业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实惠,让各类培训机构得到实惠。
三、加强领导,扎实工作,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真正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认识、去部署,切实加强领导,不断提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水平,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作为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省政府已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孙刚副省长为召集人,负责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行综合规划和协调。各级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有序、有效转移。二是建立相互配合、紧密衔接、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落实;要形成一套工作网络,实现省、市、县、乡劳动力促进就业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各级农业部门要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及时调配农村有效资源,主动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提供优质服务。发展改革、财政、工商、公安、税收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各尽其职,落实好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和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三是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目标考核制度。要对11个设区市、99个县(区)进行考核,对劳动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求,并落实责任制,加强目标的考核评估。2007年,在我省工业园区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要争取达到20万人以上。
(二)强化措施,务求实效。促进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关键要看成效。这个成效就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积极有序有效的转移就业,农村群众在就业中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全省工业园区、新兴产业“招工难”的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这一要求,抓紧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意见,不断完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体系,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各项政策的重心要向鼓励本省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招工单位招收和定向培训本省富余劳动力,培训单位订单式定向培训本省富余劳动力倾斜。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领导联系挂点制度、部门信息通气制度、工作进度督促检查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特别是要把政策激励、督促检查、绩效评估制度落实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来检验我们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合法权益。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劳动保障政策法规规定,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的规范和管理,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使其参加社会保险。各地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平安*的要求,在全省开展创建工业园区和谐劳动关系的活动,不断优化工业园区就业环境,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宣传,创优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更多更快更好地实现就地转移就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宣传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措施,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地要加大服务企业的力度,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定向培训就业与服务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为工业园区和优势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用工环境,更好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应对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富裕农民,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举措;是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扩大就业再就业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局面,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