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7-28 04:17:00

导语: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对这次全省循环经济工作会议非常重视,孟建柱书记、黄智权省长就会议的召开专门提出要求,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刚才,新雄常务副省长作了讲话,深刻阐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学习贯彻孟书记、黄省长的重要指示和新雄常务副省长的讲话,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回顾

近年来,各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

第一,初步建成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各地按照“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建设工业园区,有效促进了土地节约利用。据统计,全省93家开发区70%以上用地属于荒山、荒坡、荒滩和丘陵,而且依托园区集中办工业,比过去采取分散建厂方式节省土地近6万亩。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一批工业园区在产业集聚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生态系统。星火经济开发区以星火有机硅厂为龙头,引入美国卡博特、江西虹润等下游企业,不仅消化了星火有机硅厂的高沸物、一甲、废盐酸、酱渣等有毒副产物,而且生产出国防科技所急需的纳米级气相白炭黑,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链条。目前,全省已建成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婺源工业园区、靖安工业园区、莲花工业园区、武宁工业园区、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区等一批循环经济特色明显的生态工业园区。

第二,创造并大力推广了“猪沼果”模式。“猪沼果”模式是江西农民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创举,通过“山顶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猪、水面养鱼、沼气煮饭、沼液施肥”,有效实现了资源反馈式循环利用。*年,我省农村沼气池保有量110万户,年产沼气5亿多立方米,折合40万吨标煤,相当于保护林地面积500万亩。通过发展沼气池,每年还增加优质有机肥上千万吨,共培育30多万户养殖户和果业兼业户,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去年,我省农村“猪沼果”模式被农业部确定为“南方生态模式”向全国推广。

第三,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广使用节能降耗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全省产值能耗、产品能耗和建筑能耗明显降低,主要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比如,亚东水泥厂通过建设工业窑炉超低温余热发电项目,解决了企业三分之一的生产用电;分宜电厂通过建设670吨/小时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每年节约21万吨标煤,目前这两个项目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各地还在城镇道路、景观、公共建筑上全面推广使用绿色照明灯具,家用节能型电器比重大幅度提高。*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1.06吨标煤,比全国低1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3.11吨标煤,比*年下降27.8%。全省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687千克标煤,比上年降低11.4%。同时,节材、节水工作也取得较好成效。*年,全省推广散装水泥928万吨,节约包装袋1.8亿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541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6%。

第四,清洁生产迈出较大步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业务培训明显加强,创建了全顺汽车厂、亚东水泥厂等一批省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亚东水泥厂通过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和环保设施,不仅废水和生活垃圾全部在厂区实现回收利用,而且粉尘排放浓度每立方米不到50毫克,仅为国家标准的二分之一。江铜集团高度重视清洁生产,累计环保投入7.2亿元,公司的工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三废”综合利用产值达5亿元,冶炼中硫的利用率达99%,所属厂矿多次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十佳单位”和“环境优美工厂”、“环境优美矿山”等称号。

第五,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通过自主创新,不断改进采选、冶炼技术,大大提高了铜、钨、钽铌、稀土等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部分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江西铜业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使原来无法利用的1.5亿吨矿石得到有效利用,相当于新增20%的矿产资源,该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理能力有较大提高。*年,全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899万吨,比*年增长1.7倍。其中,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58.7亿块标砖,相当于节约土地9690亩。宜春金特建材公司利用矿山尾砂生产的新型建材,由于环保和节能效果突出,被选为奥运会场馆及国家大剧院用材。三是废旧物资回收取得明显成效。*年,全省物资回收经营企业达到170家,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18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回收拆解报废汽车1.5万辆,形成了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综合回收利用基地。

上述成绩的取得,关键在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果破坏绿水青山,宁肯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在招商引资中始终坚持“三个坚决不搞”。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是出台了一批法规规章。坚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十一五”规划,将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确定为“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针对节能,制定实施了《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和《江西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针对节材、节地,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意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和《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针对资源综合利用,出台了《江西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江西省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针对政府机构节约,制定了《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法规规章文件的出台,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按照省政府部署,省发改委牵头建立了重大项目调度会制度,协调解决了5个循环经济重大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建立了重大项目用地协商会制度,将土地使用计划优先安排循环经济项目;还分别与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铁矿、煤矿等矿产开发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和《江西省林产工业项目管理规定》,对全省矿产资源及竹木资源开发实行“项目核准和颁发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对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利用和森林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启动了一批重大项目。按照规划一批、上报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培植一批的要求,省发改委专门建立全省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项目库,及时向国家申报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重大国债项目。到目前为止,江西铜业公司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单位,另有10个重大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国债专项支持范围,预计可获国债资金超过5000万元。省发改委还正在抓紧组织启动六个领域100个重点项目的省级试点工作。

四是筹集了一批专项资金。*年,全省征集墙材革新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6933万元,争取国家环境资源方面的国债项目补助资金820万元。今年省发改委从基建投资中专门安排500万元,设立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重点支持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今后将逐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五是完善了政绩考核体系。*年,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评比中,增加了“空气质量”、“地表水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等考核指标;省政府组织的工业园区评比中,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这些增加的考核指标充分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六是加强了舆论宣传。结合节能宣传周和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省内各大新闻媒体自觉加大宣传报道力度,积极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总结报道各种典型事例,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七是强化了监督管理。省人大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开展环保赣江行活动。各地结合实施《江西省环境保护违法违纪案件移送暂行规定》、《江西省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行政执法暂行规定》,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织了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执法检查。通过强化监督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和公民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是江西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将进一步加剧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对此,我们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一)资源供需矛盾已经显现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禀赋较差。全省人均耕地0.7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0.8亩的警戒线。水能理论蕴藏量682万千瓦,只占全国的0.98%,煤炭探明储量17.5亿吨,仅占全国的0.14%,目前没有勘探出具有开采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大宗矿产探明储量偏少,45种主要矿产储量潜在总值等各项指标偏低。森林可采资源相对匮乏。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但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也开始显现。二是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使我省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供需矛盾一度十分紧张。*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为4286万吨标煤,煤炭自给率不足50%,其中70%以上的电煤需从山西、河南、内蒙等地购入,平均运距在1500公里左右;全省成品铁矿石消费量为1300万吨,其中83%从省外、国外购入;全省阴极铜产量为42万吨,铜矿资源对外依存度达到57%;石油、天然气需要全部从省外购入。*年,全省铁矿石、铜矿石进口达5.5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三分之一。三是资源产出能力接近极限。经过多年高强度开采,许多富裕资源开始走向枯竭,新矿山开采呈现难度增大、成本增加的趋势,全省主要矿产年生产能力接近极限。现有煤炭资源分布零散、煤质偏差、开采困难;水能资源按装机容量计算已经开发过半,剩余部分开发难度大,经济性差。

(二)资源需求持续扩大

*年,我省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我省已经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发展阶段。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这既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也是资源和环境压力迅速上升时期。以能耗为例,*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3.11吨标煤,是万元GDP能耗的2.9倍;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电255千瓦时,是农村居民的2.8倍,这表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近3倍的能源作保障。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测算,到2010年,我省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万元GDP能耗即使降低20%,全省仍然需要消耗大约5800万吨标煤,比*年增加1500多万吨,对资源供给和交通运输均构成很大压力。到*年,江铜集团铜冶炼能力达到70万吨,65%的铜矿资源需要从省外、国外购进。

(三)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生态环境是我省未来发展中的最大优势,但是决不能盲目乐观、麻痹大意,忽视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量达到5.4亿吨,工业废气排放4378亿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55万吨,烟尘排放23万吨,粉尘排放270万吨,城镇生活污水排放6.9亿吨。横向比较,我省“三废”排放规模较小,但发展中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视。以火力发电为例,当前火电厂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已经分别占到全省工业总排量的58%和28%。今明两年,全省火力发电装机容量还将增加272万千瓦,比*年末增长48%,如果不加大火电脱硫、除尘力度,将给大气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同时,冶金、石化、建材等产业发展也将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废渣;城镇化持续快速推进,将不断增加生活消费排放,2010年,全省城镇生活垃圾总量达到700万吨、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达到480万吨。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江西“十一五”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努力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只有这样,江西的明天才能象省委孟书记所希望的那样,“几十年以后,再回头来看江西,工业化实现了,人民生活富裕了。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有序利用。那我们就无愧于这片红土地和红土地上的人民。”这是一幅多么激动人心、令人向往的美好画卷!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决策,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1.抓好节约降耗。

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消耗,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当前,重点是做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工作。

节能方面,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重点企业的节约。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新建建筑要严格实施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行空调、冰箱等产品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扩大节能产品认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节水方面,积极推动城镇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加快中水回用设施建设,重点在景观用水、园林绿化、道路冲刷、车辆清洗等四个方面推广使用中水,提高废水资源化程度。下大力气重点推动火力发电、纺织印染、石油化工、食品加工、造纸、冶金、医药等七大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强行业定额用水管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推进农业节水。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推动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到2010年,力争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控制在20%以下,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

节材方面,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延长材料使用寿命,加快出台节约包装材料的政策措施。严格森林工业项目管理,从今年起不再新建、扩建消耗天然阔叶林的项目,继续推进以竹代木工程。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和推广散装水泥。

节地方面,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完善土地使用市场准入制度,依法清理、处理闲置土地,重点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试点,进一步限制毁田烧砖,逐步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进土地复垦。

2.抓好资源综合利用。

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重点抓好资源开采、废物产生和资源再生环节的综合利用。

一是提高资源开采环节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以有色金属矿为重点,搞好统筹规划,对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实行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发展适合我省矿产资源特点的采、选、冶新工艺,努力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冶炼回收率、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延长矿山寿命。

二是推进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建材、造纸、印染、皮革等行业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要重点加强管理,提高“三废”综合利用率。抓好建材行业和建筑工程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扩大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综合利用规模。充分发挥建材、钢铁、电力等行业废弃物消纳功能,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三是提高废弃资源再生利用水平。我省现有废弃物拆解和再资源化处理基地辐射区域较窄、经营规模较小、技术层次较低、加工深度不够,特别是家电、电子、化工等废弃物回收网络体系还不健全,在废弃物拆解和处理时存在二次污染。要加强政策研究,完善管理制度,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拆解和再资源化技术水平,积极培育废弃物再生利用、再资源化产业,实现生产活动循环化、生态化。在机电产品、家用电器、纸张、塑料等条件成熟的领域,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企业、销售商、消费者对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义务。

3.抓好减量排放。

发展循环经济要抓住污染物减量排放这一重要环节,加强环境污染整治,把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继续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黄智权省长强调指出:“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具体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目录,积极开展清洁生产产品标志、标识管理和产品认定,提高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清洁生产执法监督力度,全面实施污染物总量排放控制,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坚决制止非法排污。实施重点排污企业公告制度,提高社会监督水平。在全省重点创建100家高标准、规范化清洁生产企业、园区和城镇,推动污染控制由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和全过程控制转变。

二是大力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实现“清洁消费”。坚持以人为本,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障环境的生活消费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引导公众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鼓励社会各界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鼓励宾馆、酒店、餐饮、洗浴企业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和消费。抵制过度包装和“白色污染”,倡导垃圾分拣,切实减少生活垃圾排放。

4.抓好重点行业节约。

重点促进钢铁、有色、化工、能源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钢铁行业重点是提高铁矿资源利用效率、能源循环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和固体废弃物利用率,改进生产模式。有色金属行业重点是提高矿山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冶炼回收率,充分利用铜精矿中的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系统优化采矿选矿工艺,提高矿山的金属回收率,提高转炉渣选矿能力,增强有色金属回收能力。化工行业重点是建立企业内部循环经济模式,延长生产链,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推进化工废渣利用,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排放。能源领域重点是积极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合理增加火电,有序开发水电,努力推进风电和核电,加快实施天然气入赣工程,积极推进鄱阳湖油气勘探工作。从今年起,省发改委安排专项资金支持30个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并继续向国家发改委推荐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国债项目,力争全省每年有10个重大项目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5.抓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和改造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设定土地、能源、水资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等综合控制标准,着力推进工业园区物质集成、水系统集成、能源集成、技术集成和信息共享、设施共享,建立企业间稳定、持久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关系,形成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链式化延伸、项目集群式组合、资源循环式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区。在企业内部,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余气、余热、余压用作二次能源或再资源化,提高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程度;在企业之间,通过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梯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享,推进产业链延伸和耦合,使单个企业无法充分利用的废弃物集中成为另一家企业的原料和能源,形成资源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园区之外,充分利用物质需求信息,形成辐射区域,使园区在整个经济循环中发挥链接作用,拓展物质和能量循环的空间。“十一五”期间,省发改委将组织开展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从政策、项目、资金上提供支持,力争每个设区市建设好1个以上生态工业园,力争有3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进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行列。

6.抓好农业农村经济的再循环。

大力普及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生产模式,推广猪珠共养、鸭珠共养、稻鸭共栖、鸭基鱼塘等生态养殖模式,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十一五”期间,力争全省新增大中型沼气工程450处、户型沼气池80万个,推广省柴节煤灶280万个。因地制宜搞好村镇规划建设,优化村庄布局,集约使用农村土地。引导有建房需求的农民在规划区内建房,促进农民向中心村镇集中。加大“空心村”整治力度,推进旧宅基地复垦种植。改进和提高农业种养技术,推进农资节约,控制和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排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比重,促进生态高效农业发展。

7.抓好政府机构节约。

认真贯彻《江西省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全民节约做出榜样。一是加强日常节约资源管理。政府机构推行办公区域夏季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二是促进建筑节约。加强政府机构办公楼、会议室的装修控制和管理,杜绝过度装修。三是严格公务车辆节约管理。鼓励采购小排量、低油耗、低排放车辆,公务用车提倡乘坐大车和集中同行。四是大力精简会议。从严控制会议数量,精简会议议程。五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我省“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六是强化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优先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控制新增土地利用项目,特别是严格执行楼堂馆所的审批程序。七是大力推广电子政务。完善面向公众的网络信息资源库,系统、完整地公开政府机构的有关办事制度、程序和结果,建设全天候网上虚拟电子政府。

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又需要我们搞好规划,完善政策,健全法制。当前,尤其要重点抓好三方面措施的落实。

一是搞好结构调整。抓紧出台《江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信息化,大幅降低工业对资源的消耗率。在巩固农业、壮大工业的同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业,努力形成节约型的三次产业结构。与时同时,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合理调整。

二是推动技术进步。要按照全省科技大会的要求,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当前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科技资源,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重点组织开发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能源节约和替代、废物综合利用、企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等技术,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尽快使资源消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巨大压力。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和技术导向目录,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加快推广应用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通过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形成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示范工程以及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特别是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贷款支持。要加快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加大价格杠杆调节力度,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合理调整城市自来水和再生水价格,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要尽快制定和逐步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

同志们,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尽心尽责,真抓实干,努力探索符合江西省情、具有江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