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7-16 09:31:00

导语:领导在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在教育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委书记郑伟仪同志代表县委对我县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和在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进行了动员和部署,深刻阐述了开展这“两项活动”的重大意义,阐明了这“两项活动”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并就抓好工作落实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郑伟仪书记的讲话很重要,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省、市委的决定和部署,在我县深入扎实地开展好这“两项活动”和做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关于组织我县第一批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的问题

(一)工作队的目标、任务。

1、三年的目标任务。省委在《关于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的意见》中,提出了总体要求,这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更加坚强、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党员作用更加突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小康建设业绩更加显著、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党员干部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围绕全省的总体要求,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基层办通过调研,提出了三年驻村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这就是:通过三年努力,力争达到以下8项工作目标:①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②每个村培养3名以上后备干部;③每个村发展3名以上党员;④为每个村办3件以上实事;⑤解决一批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⑥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⑦输出一批富余劳动力;⑧建立完善一套长效的工作机制。

为实现上述8项工作目标,要求各个工作组和驻村干部要在三年时间里,坚持不懈地重点抓好如下10项工作:①在党员中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②在群众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③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⑤指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⑥培养农村后备干部;⑦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⑧协助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⑨力所能及地为农村办实事好事;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2、2005年的工作重点。省委已经明确2005年全省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主题是“三查两建一发展”。围绕这一工作主题,各级领导挂点和干部驻村后,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把那些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一件一件帮助解决,一个一个问题抓好落实。

第二,要抓好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任务的重点,明年上半年村“两委”要进行换届选举,全县要抓住这个时机,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协助当地党组织整顿好软弱涣散的村级领导班子,要精心挑选和物色好优秀干部,该充实的要充实,该调整的要调整,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切实提高村“两委”交叉任职比例,不断增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关心村干部待遇,调动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省委九届三次、五次全会决定确保村干部月补贴不低于300元。去年以来我县经过努力已实现了这一目标。明年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整合“以奖代补”和“千村扶贫”资金,增加财政预算,对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干部实行统筹补贴。因此,要结合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督促各镇继续落实好村干部基本待遇,确保村干部月补贴保持在300元以上。

第三,要认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这项工作与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在开展“三查两建一发展”的同时,抓好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不稳、财务不清、办事不公、作风不正、贪污腐化等突出问题,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积极化解群众矛盾和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同时,要坚持每年排查一批问题相对突出的镇村,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治,确保真正取得成效。

第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下基层驻农村工作,要通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宣传和教育群众,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把上级党委和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二)选派干部驻村问题。

一要明确选派干部驻村的人数。我县共有382个行政村,最近,省、市按照民政部门上报的数字,认定我县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享受省财政补贴的贫困村166个。166个指标与各镇今年12月初上报的贫困村数差距较大,如何认定到镇?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平衡。166个贫困村的认定名单县基层办已印发给大家了。根据省委提出的“选派驻村干部一般一村一名,其中3万元以下贫困村每村选派3名,组成工作组驻点”的工作要求,我县按166个贫困村计算,每村选派3人,其余216个村每村选派1人,这样全县须选派驻村干部714名,另加县基层办(含理想办、保先办)需抽调干部20名。全县共需抽调干部734人。其中:省选派到我县驻村干部5名,市选派19名,市委下达我县县直机关单位和“垂直管理”单位选派200名,其余510名干部则从乡镇选派。根据省委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所有县直单位按2003年度的干部年报人数,原则上10人以下单位选派1人,11—18人选派2人,19—26人选派3人,如此类推,每递增8人多选派1人。“垂直管理”单位不论干部人数多少,每个单位选派3人,编成1个工作组驻1个村。在县直机关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中,原则上每个单位选派1名副局级干部(含纪检组长、工委主任、副主任科员等)。每个县直单位原则上编1个工作组,驻1个村。县选派干部不足3人的由镇干部补足,组长由县直单位副局级干部担任。县直单位选派干部超过4人的,驻2个以上村,该单位除选派1名副局级干部之外,还需选派可担任工作组长的股级干部1名以上。县直单位驻村原则上安排到列入省财政补贴的166个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关心农村、支持农村、帮助农村是全党的责任,各级各部门都责无旁贷,因此,省、市垂直管理单位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选派好干部驻村。乡镇站所的干部由乡镇党委选派驻村。各单位、各镇要根据县分配的名额,确定本单位的驻村干部,并将名单于12月24日前报县委组织部干部室和县基层办各1份。

二要明确选派什么样的干部驻村。按照省委要求,驻村干部原则上每年选派一批,实行一年一轮换。选派什么样的干部驻村,不但直接关系到驻点村的工作,而且关系到派出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基层干部群众对派出单位的评价。因此,各单位、各乡镇在选派干部中,不能应付了事,不能派老弱病残,不能派牢骚满腹的人,不能派不思进取的人,不能派组织纪律差的人,一定要挑选素质高,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去驻村。把选派驻村干部与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注意把优秀年轻干部、近期提拔的干部、后备干部优先挑选为驻村干部,把这些优秀分子派到农村基层去接受锻炼,使他们了解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领导挂点联系问题。

为确保各单位集中精力、财力和人力做好办点工作,县直单位的驻村和扶贫挂钩点相统一。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挂点根据工作需要作了一些小调整。另外,市委安排18个市直单位“一把手”挂钩我县各镇。这里重点讲一讲挂点的具体要求。按省、市规定,在落实领导挂点方面,必须做到:

一是下点时间要保证。按照省、市委要求,规定县处级领导每两个月到挂钩联系点不少于1次;参照省委的规定,要求县直单位,包括省、市驻梅单位“一把手”每两月到挂钩点至少不能少于1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妥善安排好工作,统筹兼顾,确保下点次数和下点时间达到要求。县委基层办将印发登记表,请各位领导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二是领导作风要转变。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既要下得去,还要下得深,既要“身下”,还要“心下”,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负担,要通过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是工作任务要落实。领导干部到点指导工作时,要统筹兼顾,一方面要负责指导、协调所挂乡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和“保先”教育、“理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检查督促自己所属单位驻村工作。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县委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当地党委研究确定的每年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帮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研究措施,帮助抓好落实。要下功夫抓好自己的联系点,努力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

(四)驻村前的准备工作问题。

会议结束后,各镇、各单位就要做好工作队进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66个贫困村工作组的住地要逐一落实好,其余216个村每村一名驻村干部如何组成联合工作组,选一个居中点居住,都要作好安排。住地由乡镇准备,必须在1月5日前准备完毕,搞好住地环境卫生,各镇领导每个住地要进行检查。床铺、炊具、床上用品由工作队员派出单位负责。县直各单位要在1月8日前派出人员到驻点村协同乡镇安排好。下乡交通工具由派出单位解决,可配备自行车或给予摩托车用油补贴。

(五)工作队的管理问题。

组派这么大的队伍,放在全县农村这么大的范围,时间跨度这么久,对这支队伍一定要严格搞好管理。管理得好,队伍整齐,纪律严明,工作成效大,在群众中的形象就好,可以为党增添光彩。反之,如果松松垮垮,工作马虎,作风飘浮,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为民办实事好事,就会拉远与农民群众的距离,损害党的形象。因此,县委、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要齐抓共管,搞好驻村干部管理。

1、要明确领导责任。驻村干部由县委统一领导和管理,具体日常管理工作由驻地乡镇党委负责。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要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选派单位也同样负有管理教育责任。为搞好工作队管理,市委组织部制订了驻村干部管理制度、驻村干部工作纪律等四、五个条规。这次会议也印发给各位领导了,以后县基层办还会印《驻村干部工作手册》,把这些条规印上去,请各位领导按照这些条规抓好工作队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

2、要教育工作队员切实遵守“五带头、五不准”的规定。各单位、各镇要教育驻村干部切实做到“五带头、五不准”。“五带头”就是:①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②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科技知识;③带头遵守村规民约;④带头做艰苦朴素、勤奋工作的表率;⑤带头尊重当地干部和群众。“五不准”就是:①不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②不准参与赌博活动;③不准收受当地老百姓土特产;④不准收受红包;⑤不准在驻点村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所有开支。

3、驻村干部的兼职和组织生活问题。为便于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省委对驻村干部的职务统一作了规定。对派驻1名干部的村,安排驻村干部挂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对派驻工作组的村,安排组长挂任村党组织副书记,组员挂任村委会主任助理。驻村干部所挂任的职务不占村领导班子和村干部职数。工作队进点半个月以内,由各镇党委按规定行文,通知各村。驻村党员干部全部在下去的时间办理“临时组织关系”迁移,将他们编入驻点村党组织,参加驻点村的党组织生活,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驻村党员干部的党费仍交派出单位党组织。驻村党员干部参加派出单位的年终民主评议、选举等重大工作,但平时的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在驻村党组织中进行。

4、驻村干部的“吃住”问题。省委已经明确规定,驻村干部一定要“吃住”在村里,不能搞“走读”,这是一条纪律。要通过驻村,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为妥善安排好驻村干部的生活,原则上3万元以下村一村一个居住点,只派驻一名驻村干部的可以几个村就近合住,组成联合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驻村工作。但必须明确每个干部都要有一个驻点村和明确其担任职务,并且合理安排好工作,做到有分有合。

(六)驻村干部下点时间问题。

驻村干部驻点前,要进行集中培训,明确驻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县委组织部和基层办拟于明年1月上旬举办首期县直单位驻村干部培训班。各镇也要分别对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全县首批驻村干部定于2005年1月10日前到点开展工作。

(七)建立联络组问题。

按市要求,以镇为单位建立驻村干部联络组。联络组的工作职责,市里作了明确规定。工作队下去时,县委组织部将依照市里的规定,指定一位同志担任联络组长,同时兼任镇的领导小组副组长,作为驻村干部的“代言人”,切实起到指导、协调、交流、提高的作用。

(八)其他几个问题。

1、生活补贴问题。驻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每人每天补助10元,每月按工作日20天200元计算。垂直管理单位由派出单位负责,由县财政核拨工资单位的驻村干部生活补贴,县财政给予补贴二分之一,不足部分由各单位、各镇负担。

2、下乡驻村交通费问题。驻村干部交通费用由原单位报销。

3、驻村干部休假问题。市里作了统一规定,不按机关双休日休假,每月驻村20天,轮流休假10天,但要错开,确保有一个人以上在驻点。

4、驻村干部轮换问题。驻村干部实行一年一轮换,年内一般不得调换,确需调换的必须由派出单位报县委基层办同意。驻村工作光荣艰巨,派出单位对驻村干部要加强跟踪了解,在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照顾。

5、驻村与“办点”关系问题。单位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驻村干部的工作汇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及时向他们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各派出单位要建立和落实机关部门定点包干和选派干部驻村相结合的制度,形成“干部驻点抓,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

6、汇报及考核问题。各镇党委要切实加强对驻村工作的协调指导和对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成立一个由3人以上组成的基层办(含理想办、保先办),定期组织辖区内的驻村干部学习交流,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教育鞭策后进,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半个月一次的工作汇报,县基层办人员每半个月到各镇收集一次情况。还要建立半年一次的工作检查,一年一次的工作考核制度。每年县委表彰一批先进驻点村和优秀工作队员,三年后,进行一次全面的验收,对挂点工作不到位,驻村工作不得力,问题没有解决,群众不满意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有关单位,继续安排领导干部挂点和派出干部驻村直至验收合格为止。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工作队下去以后踏踏实实做工作,与农村群众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受欢迎的工作队。

二、关于在全县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问题

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决定,在全省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久前,省、市又专题召开会议,在部署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同时,部署了这项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县委组织部根据上级要求,拿出了一个《实施意见》(初稿)和第一阶段日程表,已经印发给大家。请各单位、各镇在这次会议后,按照上级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这项活动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全面展开,确保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这项教育活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载体,是新世纪新阶段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一项新举措。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联系我县党员队伍的实际,紧密配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和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推动我县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围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增强执政为民责任、提高促进发展能力、塑造干净干事形象”这四项目标任务,教育党员做到“三有一好”,即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使党员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与时代步伐和谐共进,与群众感情和谐交融,与责任义务和谐相称。要教育引导党员争当时代先锋,使党员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促进者、实践者,发展山区经济,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弘扬客家文化,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实现者,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创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具体目标任务是:

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通过抓理论武装,建立健全述学评学督学制度,组织、激励和引导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一些党员理想动摇、信念滑坡、精神迷惘等问题。

2、增强执政为民责任。通过抓制度规范,建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责任制、创先争优等制度,切实解决一些党员责任缺位、不到位和无所作为的问题。

3、提高促进发展能力。通过抓学习实践,破除认为经济发展代表一切的片面发展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新知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发展的能力。

4、塑造干净干事形象。通过抓作风转变,教育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求真务实,牢记“两个务必”,做到“五个力戒”,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急最盼并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以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和感召力。

(二)落实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

按照省、市委的要求,教育活动从今年12月开始,时间3年左右,分学习教育、主题实践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进行。三个阶段的工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交叉进行。

1、学习教育阶段。立足于提高素质。时间从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这个阶段与第一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的学习动员大体同步。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行业特点,针对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具体的学习讨论内容,做到以大讨论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各种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教育活动的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思想发动、舆论宣传,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即将铺开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思想准备。会议以后,全县各个党委、支部(总支)要按照县基层办印发的“学习教育阶段日程安排表”的要求,开好动员会,由单位主要领导进行动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要求,针对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开展一次支部学习会、党员自学一批书目和观看一场影视片等“三个一”活动,使学习同思想见面,同工作见面。要把学习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把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贯穿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2、主题实践阶段。立足于增强实效注重质量。时间从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要认真开展以“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主题实践活动期间,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分机关、城市基层和农村三个批次,穿插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把“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如何作为评议内容之一,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行分析评议和整改。“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找准切入点,联系本地、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结合固本强基工程,以岗位建功立业为总抓手,创新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农村党组织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奔康致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企业发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社区党组织要围绕服务群众、建设文明社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党组织要围绕加强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科研单位党组织要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多出科技成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确保业务工作健康发展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党员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如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图片展览、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晚会及送戏下乡、巡回电影展等,使党员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教育,推动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做在前面,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和激发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巩固提高阶段。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时间从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巩固提高是对“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完善和发展,要认真总结和巩固“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成果,将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制度,如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党员思想教育、党员目标管理、流动党员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创先争优等有效机制,把“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常抓常新,长抓不懈。

(三)加强教育活动的检查验收

各基层党委(党组)要把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措施和工作三到位,布置、检查和落实一起抓,求真务实,取得实效。开展教育活动,关键在领导、基础在支部、落实靠党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带头做,强化带动力,在教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要把责任一级一级分解到支部,发挥支部在教育活动中的基础作用;要帮助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关心党员、爱护党员、尊重党员,激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联系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努力办成教育活动的示范点。下基层驻农村的干部,要指导所挂、驻点的地方开展好教育活动。

为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县委将派出督查组或检查组开展专项督查。每个阶段的工作,各镇各单位要向上级党委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报告。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期间,实行每季度一报制度,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整个教育活动结束后,各党委和县直各单位党组织要向县委写出专题总结报告。教育活动结束后,按照省、市委要求,县委将组织人员认真组织检查验收,评判的标准是“三个认可”,即组织认可,党员认可,群众认可。并表彰一批开展教育活动的先进单位和“三有一好”党员。

三、关于抓紧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的问题

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最近,中央已经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的意见》,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中央的部署,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到2006年6月基本结束,总体上分三批进行,每个批次半年时间。具体到一个单位,集中学习教育时间大体按3个月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集中学习教育结束后,再用一定时间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第一批次是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从2005年1月开始到2005年6月基本结束。第二批次是城市基层,从2005年7月开始到2005年12月基本结束。第三批次是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从2006年1月开始到2006年6月基本结束。县委将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作出具体安排。

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在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几项工作在今年底明年初将陆续铺开,交叉进行,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间长,涉及面广,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求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因此,在时间安排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工作部署上,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在组织领导上,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为加强对这几项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县委书记郑伟仪同志担任组长,同时成立“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两个办公室与县基层办合署办公。各镇、县直各党委也应参照县的模式,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直的不用成立“十百千万”领导小组),以便加强对这几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委组织部和市委基层办通过调研,提出了三年驻村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这就是:通过三年努力,力争达到以下8项工作目标:①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②每个村培养3名以上后备干部;③每个村发展3名以上党员;④为每个村办3件以上实事;⑤解决一批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⑥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⑦输出一批富余劳动力;⑧建立完善一套长效的工作机制。

为实现上述8项工作目标,要求各个工作组和驻村干部要在三年时间里,坚持不懈地重点抓好如下10项工作:①在党员中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②在群众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③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⑤指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⑥培养农村后备干部;⑦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⑧协助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⑨力所能及地为农村办实事好事;⑩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2、2005年的工作重点。省委已经明确2005年全省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主题是“三查两建一发展”。围绕这一工作主题,各级领导挂点和干部驻村后,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着力抓好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制订切实可行的方案,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把那些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一件一件帮助解决,一个一个问题抓好落实。

第二,要抓好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下基层驻农村工作任务的重点,明年上半年村“两委”要进行换届选举,全县要抓住这个时机,加强对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协助当地党组织整顿好软弱涣散的村级领导班子,要精心挑选和物色好优秀干部,该充实的要充实,该调整的要调整,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要切实提高村“两委”交叉任职比例,不断增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关心村干部待遇,调动好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省委九届三次、五次全会决定确保村干部月补贴不低于300元。去年以来我县经过努力已实现了这一目标。明年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整合“以奖代补”和“千村扶贫”资金,增加财政预算,对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干部实行统筹补贴。因此,要结合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督促各镇继续落实好村干部基本待遇,确保村干部月补贴保持在300元以上。

第三,要认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这项工作与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驻村干部的作用,在开展“三查两建一发展”的同时,抓好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不稳、财务不清、办事不公、作风不正、贪污腐化等突出问题,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积极化解群众矛盾和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同时,要坚持每年排查一批问题相对突出的镇村,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治,确保真正取得成效。

第四,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下基层驻农村工作,要通过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宣传和教育群众,大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把上级党委和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完成好。

(二)选派干部驻村问题。

一要明确选派干部驻村的人数。我县共有382个行政村,最近,省、市按照民政部门上报的数字,认定我县集体经济年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享受省财政补贴的贫困村166个。166个指标与各镇今年12月初上报的贫困村数差距较大,如何认定到镇?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平衡。166个贫困村的认定名单县基层办已印发给大家了。根据省委提出的“选派驻村干部一般一村一名,其中3万元以下贫困村每村选派3名,组成工作组驻点”的工作要求,我县按166个贫困村计算,每村选派3人,其余216个村每村选派1人,这样全县须选派驻村干部714名,另加县基层办(含理想办、保先办)需抽调干部20名。全县共需抽调干部734人。其中:省选派到我县驻村干部5名,市选派19名,市委下达我县县直机关单位和“垂直管理”单位选派200名,其余510名干部则从乡镇选派。根据省委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所有县直单位按2003年度的干部年报人数,原则上10人以下单位选派1人,11—18人选派2人,19—26人选派3人,如此类推,每递增8人多选派1人。“垂直管理”单位不论干部人数多少,每个单位选派3人,编成1个工作组驻1个村。在县直机关单位选派的驻村干部中,原则上每个单位选派1名副局级干部(含纪检组长、工委主任、副主任科员等)。每个县直单位原则上编1个工作组,驻1个村。县选派干部不足3人的由镇干部补足,组长由县直单位副局级干部担任。县直单位选派干部超过4人的,驻2个以上村,该单位除选派1名副局级干部之外,还需选派可担任工作组长的股级干部1名以上。县直单位驻村原则上安排到列入省财政补贴的166个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关心农村、支持农村、帮助农村是全党的责任,各级各部门都责无旁贷,因此,省、市垂直管理单位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选派好干部驻村。乡镇站所的干部由乡镇党委选派驻村。各单位、各镇要根据县分配的名额,确定本单位的驻村干部,并将名单于12月24日前报县委组织部干部室和县基层办各1份。

二要明确选派什么样的干部驻村。按照省委要求,驻村干部原则上每年选派一批,实行一年一轮换。选派什么样的干部驻村,不但直接关系到驻点村的工作,而且关系到派出单位的形象和声誉,关系到基层干部群众对派出单位的评价。因此,各单位、各乡镇在选派干部中,不能应付了事,不能派老弱病残,不能派牢骚满腹的人,不能派不思进取的人,不能派组织纪律差的人,一定要挑选素质高,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去驻村。把选派驻村干部与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注意把优秀年轻干部、近期提拔的干部、后备干部优先挑选为驻村干部,把这些优秀分子派到农村基层去接受锻炼,使他们了解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领导挂点联系问题。

为确保各单位集中精力、财力和人力做好办点工作,县直单位的驻村和扶贫挂钩点相统一。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挂点根据工作需要作了一些小调整。另外,市委安排18个市直单位“一把手”挂钩我县各镇。这里重点讲一讲挂点的具体要求。按省、市规定,在落实领导挂点方面,必须做到:

一是下点时间要保证。按照省、市委要求,规定县处级领导每两个月到挂钩联系点不少于1次;参照省委的规定,要求县直单位,包括省、市驻梅单位“一把手”每两月到挂钩点至少不能少于1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妥善安排好工作,统筹兼顾,确保下点次数和下点时间达到要求。县委基层办将印发登记表,请各位领导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二是领导作风要转变。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既要下得去,还要下得深,既要“身下”,还要“心下”,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不增加基层负担,要通过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带动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

三是工作任务要落实。领导干部到点指导工作时,要统筹兼顾,一方面要负责指导、协调所挂乡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和“保先”教育、“理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检查督促自己所属单位驻村工作。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县委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当地党委研究确定的每年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帮助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研究措施,帮助抓好落实。要下功夫抓好自己的联系点,努力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

(四)驻村前的准备工作问题。

会议结束后,各镇、各单位就要做好工作队进村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66个贫困村工作组的住地要逐一落实好,其余216个村每村一名驻村干部如何组成联合工作组,选一个居中点居住,都要作好安排。住地由乡镇准备,必须在1月5日前准备完毕,搞好住地环境卫生,各镇领导每个住地要进行检查。床铺、炊具、床上用品由工作队员派出单位负责。县直各单位要在1月8日前派出人员到驻点村协同乡镇安排好。下乡交通工具由派出单位解决,可配备自行车或给予摩托车用油补贴。

(五)工作队的管理问题。

组派这么大的队伍,放在全县农村这么大的范围,时间跨度这么久,对这支队伍一定要严格搞好管理。管理得好,队伍整齐,纪律严明,工作成效大,在群众中的形象就好,可以为党增添光彩。反之,如果松松垮垮,工作马虎,作风飘浮,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为民办实事好事,就会拉远与农民群众的距离,损害党的形象。因此,县委、乡镇党委、县直各单位要齐抓共管,搞好驻村干部管理。

1、要明确领导责任。驻村干部由县委统一领导和管理,具体日常管理工作由驻地乡镇党委负责。驻村工作组和驻村干部要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选派单位也同样负有管理教育责任。为搞好工作队管理,市委组织部制订了驻村干部管理制度、驻村干部工作纪律等四、五个条规。这次会议也印发给各位领导了,以后县基层办还会印《驻村干部工作手册》,把这些条规印上去,请各位领导按照这些条规抓好工作队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

2、要教育工作队员切实遵守“五带头、五不准”的规定。各单位、各镇要教育驻村干部切实做到“五带头、五不准”。“五带头”就是:①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②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科技知识;③带头遵守村规民约;④带头做艰苦朴素、勤奋工作的表率;⑤带头尊重当地干部和群众。“五不准”就是:①不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②不准参与赌博活动;③不准收受当地老百姓土特产;④不准收受红包;⑤不准在驻点村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所有开支。

3、驻村干部的兼职和组织生活问题。为便于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省委对驻村干部的职务统一作了规定。对派驻1名干部的村,安排驻村干部挂任村党组织副书记;对派驻工作组的村,安排组长挂任村党组织副书记,组员挂任村委会主任助理。驻村干部所挂任的职务不占村领导班子和村干部职数。工作队进点半个月以内,由各镇党委按规定行文,通知各村。驻村党员干部全部在下去的时间办理“临时组织关系”迁移,将他们编入驻点村党组织,参加驻点村的党组织生活,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驻村党员干部的党费仍交派出单位党组织。驻村党员干部参加派出单位的年终民主评议、选举等重大工作,但平时的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在驻村党组织中进行。

4、驻村干部的“吃住”问题。省委已经明确规定,驻村干部一定要“吃住”在村里,不能搞“走读”,这是一条纪律。要通过驻村,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为妥善安排好驻村干部的生活,原则上3万元以下村一村一个居住点,只派驻一名驻村干部的可以几个村就近合住,组成联合工作组,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驻村工作。但必须明确每个干部都要有一个驻点村和明确其担任职务,并且合理安排好工作,做到有分有合。

(六)驻村干部下点时间问题。

驻村干部驻点前,要进行集中培训,明确驻村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要求。县委组织部和基层办拟于明年1月上旬举办首期县直单位驻村干部培训班。各镇也要分别对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全县首批驻村干部定于2005年1月10日前到点开展工作。

(七)建立联络组问题。

按市要求,以镇为单位建立驻村干部联络组。联络组的工作职责,市里作了明确规定。工作队下去时,县委组织部将依照市里的规定,指定一位同志担任联络组长,同时兼任镇的领导小组副组长,作为驻村干部的“代言人”,切实起到指导、协调、交流、提高的作用。

(八)其他几个问题。

1、生活补贴问题。驻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每人每天补助10元,每月按工作日20天200元计算。垂直管理单位由派出单位负责,由县财政核拨工资单位的驻村干部生活补贴,县财政给予补贴二分之一,不足部分由各单位、各镇负担。

2、下乡驻村交通费问题。驻村干部交通费用由原单位报销。

3、驻村干部休假问题。市里作了统一规定,不按机关双休日休假,每月驻村20天,轮流休假10天,但要错开,确保有一个人以上在驻点。

4、驻村干部轮换问题。驻村干部实行一年一轮换,年内一般不得调换,确需调换的必须由派出单位报县委基层办同意。驻村工作光荣艰巨,派出单位对驻村干部要加强跟踪了解,在政治上多关心,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照顾。

5、驻村与“办点”关系问题。单位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驻村干部的工作汇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及时向他们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各派出单位要建立和落实机关部门定点包干和选派干部驻村相结合的制度,形成“干部驻点抓,单位作后盾,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格局。

6、汇报及考核问题。各镇党委要切实加强对驻村工作的协调指导和对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成立一个由3人以上组成的基层办(含理想办、保先办),定期组织辖区内的驻村干部学习交流,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总结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教育鞭策后进,推动工作落实。要建立半个月一次的工作汇报,县基层办人员每半个月到各镇收集一次情况。还要建立半年一次的工作检查,一年一次的工作考核制度。每年县委表彰一批先进驻点村和优秀工作队员,三年后,进行一次全面的验收,对挂点工作不到位,驻村工作不得力,问题没有解决,群众不满意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成有关单位,继续安排领导干部挂点和派出干部驻村直至验收合格为止。通过这些措施,确保工作队下去以后踏踏实实做工作,与农村群众交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受欢迎的工作队。

二、关于在全县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问题

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决定,在全省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久前,省、市又专题召开会议,在部署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的同时,部署了这项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县委组织部根据上级要求,拿出了一个《实施意见》(初稿)和第一阶段日程表,已经印发给大家。请各单位、各镇在这次会议后,按照上级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这项活动在全县各级党组织中全面展开,确保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一)明确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这项教育活动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载体,是新世纪新阶段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一项新举措。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密联系我县党员队伍的实际,紧密配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和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凝聚力,推动我县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围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增强执政为民责任、提高促进发展能力、塑造干净干事形象”这四项目标任务,教育党员做到“三有一好”,即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使党员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与时代步伐和谐共进,与群众感情和谐交融,与责任义务和谐相称。要教育引导党员争当时代先锋,使党员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促进者、实践者,发展山区经济,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成为先进文化的倡导者、传播者,弘扬客家文化,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者、实现者,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创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具体目标任务是:

1、坚定共产主义理想。通过抓理论武装,建立健全述学评学督学制度,组织、激励和引导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一些党员理想动摇、信念滑坡、精神迷惘等问题。

2、增强执政为民责任。通过抓制度规范,建立党员责任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目标责任制、创先争优等制度,切实解决一些党员责任缺位、不到位和无所作为的问题。

3、提高促进发展能力。通过抓学习实践,破除认为经济发展代表一切的片面发展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新知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发展的能力。

4、塑造干净干事形象。通过抓作风转变,教育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持求真务实,牢记“两个务必”,做到“五个力戒”,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急最盼并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以良好形象增强自身的号召力和感召力。

(二)落实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

按照省、市委的要求,教育活动从今年12月开始,时间3年左右,分学习教育、主题实践和巩固提高三个阶段进行。三个阶段的工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交叉进行。

1、学习教育阶段。立足于提高素质。时间从2004年12月至2005年3月。这个阶段与第一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单位的学习动员大体同步。各级党组织要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行业特点,针对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具体的学习讨论内容,做到以大讨论促进教育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运用各种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途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教育活动的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思想发动、舆论宣传,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为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即将铺开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思想准备。会议以后,全县各个党委、支部(总支)要按照县基层办印发的“学习教育阶段日程安排表”的要求,开好动员会,由单位主要领导进行动员。以党支部为单位,围绕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要求,针对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选取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开展一次支部学习会、党员自学一批书目和观看一场影视片等“三个一”活动,使学习同思想见面,同工作见面。要把学习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把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贯穿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

2、主题实践阶段。立足于增强实效注重质量。时间从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要认真开展以“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主题实践活动期间,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分机关、城市基层和农村三个批次,穿插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把“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如何作为评议内容之一,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行分析评议和整改。“争创‘三有一好’,争当时代先锋”的主题实践活动要找准切入点,联系本地、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结合固本强基工程,以岗位建功立业为总抓手,创新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农村党组织要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奔康致富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企业发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社区党组织要围绕服务群众、建设文明社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党组织要围绕加强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科研单位党组织要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多出科技成果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确保业务工作健康发展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党员喜闻乐见的主题教育。如主题鲜明的党日活动、图片展览、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晚会及送戏下乡、巡回电影展等,使党员受到形象生动、潜移默化的教育,推动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学在前面、做在前面,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带动和激发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巩固提高阶段。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时间从2007年1月至2007年5月。巩固提高是对“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完善和发展,要认真总结和巩固“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的成果,将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制度,如建立健全党员学习培训、党员思想教育、党员目标管理、流动党员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创先争优等有效机制,把“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形成长效机制,常抓常新,长抓不懈。

(三)加强教育活动的检查验收

各基层党委(党组)要把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措施和工作三到位,布置、检查和落实一起抓,求真务实,取得实效。开展教育活动,关键在领导、基础在支部、落实靠党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亲自抓、带头做,强化带动力,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要把责任一级一级分解到支部,发挥支部在教育活动中的基础作用;要帮助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关心党员、爱护党员、尊重党员,激发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积极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联系点工作,深入调查研究、督促检查、具体指导,努力办成教育活动的示范点。下基层驻农村的干部,要指导所挂、驻点的地方开展好教育活动。

为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县委将派出督查组或检查组开展专项督查。每个阶段的工作,各镇各单位要向上级党委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报告。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期间,实行每季度一报制度,定期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整个教育活动结束后,各党委和县直各单位党组织要向县委写出专题总结报告。教育活动结束后,按照省、市委要求,县委将组织人员认真组织检查验收,评判的标准是“三个认可”,即组织认可,党员认可,群众认可。并表彰一批开展教育活动的先进单位和“三有一好”党员。

三、关于抓紧做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准备工作的问题

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最近,中央已经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活动的意见》,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中央的部署,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到2006年6月基本结束,总体上分三批进行,每个批次半年时间。具体到一个单位,集中学习教育时间大体按3个月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集中学习教育结束后,再用一定时间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第一批次是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从2005年1月开始到2005年6月基本结束。第二批次是城市基层,从2005年7月开始到2005年12月基本结束。第三批次是农村和部分党政机关,从2006年1月开始到2006年6月基本结束。县委将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作出具体安排。

组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在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几项工作在今年底明年初将陆续铺开,交叉进行,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时间长,涉及面广,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热情,负责的态度,求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因此,在时间安排上,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工作部署上,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在组织领导上,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为加强对这几项工作的领导,县委成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县委书记郑伟仪同志担任组长,同时成立“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这两个办公室与县基层办合署办公。各镇、县直各党委也应参照县的模式,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直的不用成立“十百千万”领导小组),以便加强对这几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