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7-16 09:11:00
导语: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4年以来,我区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的决定,认真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分别在2004年3月和2005年6月先后选派了275名(其中包括省、市下派6名,区级下派87名)机关党员干部到全区各行政村担任农村指导员,区级选派的机关干部重点进驻四种类型的村,即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环境整治村和信访集中村。各农村工作指导员在派驻期间担当起农村政策、宣传、上下信心沟通、群众信访调解、农民致富服务、组织建设督导的职责,较好地指导开展有关工作。
一、初步成效
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广大指导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基层,恪尽职守,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小康与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两年来,所取得的成效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措施落实,营造了农村指导员工作良好氛围。2004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派遣农村工作指导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专门建立了区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区农村指导员领导小组以及农指办成员不定期深入到各街道,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区里专门建立了学习交流例会制度、专题研讨制度、持证上岗制度、“民情日记”月报制度、考勤考核制度、“一村一季一调研”制度、农村工作案例分析上报制度、经验交流制度、优秀评选和总结表彰制度等各项制度。区农指办通过编发简报、建立网站,及时反映指导员的工作动态,宣传指导员的工作经验,传递上级的工作信息。各级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指导员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形成了“报上有文字、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的强大宣传声势,营造了有利于指导员开展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区直各派出单位利用自身资源及优势,在政策和奖金上支持农村指导员工作,真正做到与派出指导员所驻村结对帮扶。
2、调研走访、了解民意,贴近了“三农”工作。广大指导员把村情民意调查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方法,通过走门串户的访谈调查,从不同视角观察和思考“三农”问题,了解和掌握了大量真实情况,撰写了许多调研报告,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点面结合、内容鲜活的第一手材料,为区委、区政府了解农村实情、检验工作思路、掌握政策效应、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通过召开各类会议、走访群众,详细了解了村组织建设、村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村里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产生的根源;通过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使群众有了一种亲切感,密切了干群关系。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指导员共走访农户60000多户,召开座谈会4000余次,撰写调研报告360余篇,集中宣讲政策法规1700余次。驻村指导员以密切干群关系为切入点,区分不同对象开展的调查走访、摸清了群众的思想脉搏,体会到当前“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同农村工作距离变近了,同农民的心贴近了。
3、化解矛盾,宣讲政策,维护了农村社会政治稳定。广大指导员正视困难,直面矛盾,发挥相对超脱的优势,耐心开展思想工作,努力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农村各类矛盾。以谈心交心、沟通思想为切入点,以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为着力点,努力化解村两委班子间的不和谐、形成合力。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积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妥善调处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农村基层。指导员还认真担当起政策宣传贯彻的职责,广泛宣讲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把党和政府关心“三农”、支持“三农”的政策送到百姓心头,推动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党群关系、政府与农民关系的改善。据有关方面反映,指导员下派以来,上访人次明显下降。“有事就找指导员”已在农民群众中深入人心。指导员成了农民群众倾诉心声的知心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成了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椒江”的一支重要力量。
4、真抓实干,务实为民,为农民办了一批实事好事。农村工作指导员进村到岗后,主动为老百姓办一些实事,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许多指导员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帮助所驻村实施发展项目,在完善第二轮土地承包、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培训转移劳动力、发展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救助困难群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三下乡”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而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许多原来想做而未做的,想办而未办的事情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这些工作基本上做到了使“单位放心、街道高兴、群众舒心”。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各级指导员共落实经济发展项目534个,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505个,争取落实扶持奖金800余万元,争取捐赠物资价值650余万元。通过为民办实事,使农民群众对农村指导员由怀疑到信任,由信任到感动。
5、抓好关键,健全制度,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广大农村指导员帮助指导村里进一步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规范和完善了村级组织规则和村民自治章程,全面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村务公开制度;加强了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做好村级党支部和村委会换届的各项工作,使村级各项工作走上规范有序、协调运行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指导员指导村级组织制定规章制度490个,指导村级组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47人,发展党员310人,帮助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02人,主讲党课514次,新建或改造党员活动室85个,帮助建立村民活动场所91个,联系组织“三下乡”等大型活动154次。
6、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实践锻炼了一批干部。广大指导员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拓展了观察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视野,增强了调查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了群众工作和政策理论的水平。指导员们自觉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努力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提高了农村工作技能。在去年抗击“云娜”台风中,这支队伍经受住了考验。今年,广大农村指导员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在基层民主政治变革中进行了学习和体验。在实施这项工作以来,不少村的党员群众联名要求指导员留任,有的地方还给指导员制作荣誉牌匾,有的村民群众专程到区农指办和指导员所在单位送感谢信,情景十分感人。许多指导员说,“一年驻村,终身受益”。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农村指导员这项制度在我区基层组织具体工作中,不断实践,基本框架日益明确,配套制度逐步完善。各指导员下派期间,在规范村级工作、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改进村容村貌、发展村级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但作为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举措,在日常管理和具体实践指导工作中,也存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就我区农村指导员工作来讲,当前主要表现为“四个不到位”:
一是少数派出单位思想不到位。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省、市、区委明确要求,各派出单位挑选一批高素质的党员干部。但有少数单位存在消极应付思想,没有从大局考虑,没有把高素质的人员派出来。如文件规定,选派对象原则上为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区管领导干部,区管后备干部上报人员,中层副职以上党员干部和镇街道党员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区275个行政村中派驻农村指导员非中共党员的有48人,非中层骨干的有87人;2005年非中共党员的有59人,非中层骨干的有97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员作用的发挥;有的派出单位“一派了之”,对指导员派驻村帮助、支持、了解不够;有的派出指导员没有完全脱开单位,兼职严重,继续承担着原岗位工作。
二是部分指导员作用发挥不到位。镇街道本级派驻指导员角色转换不明显,部分指导员还只是停留在驻村干部层面上。少数农村工作指导员也存在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意识;或农村工作经验欠缺,能力不强,不能甚至不敢开展工作,对派驻村的工作指导不力,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少数镇、街道党委政府对日常管理职责不是很到位。对省、市、区下派的指导员、镇、街道总觉得他们是“领导”和“客人”,有些下派的指导员是从职能部门下派,得罪不起,镇、街道没有以镇街道一名工作人员的标准去管理和指导,存在着“宽容”和“客气”,现实中出现个别下派指导员工作随意、或无所事事、或频繁离岗、或身在驻村,心在原单位和其它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指导员职责的发挥、行使。
四是基层干部群众期望与指导员实际工作效果的不到位。基层干部群众对下派指导员在争取项目资金,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期望值过高,但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作用发挥毕竟是有限的,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导致部分群众产生失望问题。
三、对策思考
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分三批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今年是继续实施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的关键之年,抓好第二批下派农村指导员后续工作及第三批下派农村指导员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对此,我们通过调研,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指导员的派驻管理,充分发挥他们作用方面,作以下思考。
一、思想不松,力度不减,在管理上要继续强化。
农村指导员工作牵涉面广,任务重,面临的问题多,在管理方面需要继续强化领导力度,狠抓精力、工作、责任到位。一要领导到位。党委、政府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带头坚持和落实好领导下访制度,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了解掌握民情,帮助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好领导的表率作用。农指办要充分发挥协调服务两大职能作用,协调好上下左右关系,为下派指导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生活方面的服务,为农村指导员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生活环境。二要督查到位。要对下派干部实行跟踪指导和动态管理,定期召开汇报会或工作例会,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健全督查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开展不定期的督查,及时通报督查结果,严格奖优罚劣。可以发挥一批老同志的作用,同时再聘请市派第一批农村工作指导员中部分表现优秀的同志,作为农村指导员工作督导员,以强化督导工作。对发现表现不好的指导员,要由原单位召回重派,并责成派出单位予以严肃处理。三要考核到位。继续把部门单位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及帮扶成效纳入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农村工作指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纳入镇、街道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年度考核制度,实行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工作业绩与晋升晋级相结合。要求部门领导不定期定期下村指导,每个村确定1名领导专门联系,与派驻干部共商工作、共解难题、共办实事。四要宣传到位。要制订好宣传计划。切实制定好年度宣传计划,突出每个阶段的宣传重点,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简报等舆论工具的作用,及时总结宣传驻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后进村变化的生动事例,努力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巩固成果,着力开拓,在工作机制上要不断创新。
去年以来,我区在农村指导员工作中创造了一些经验,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不能固步自封,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推出创新手段,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村指导员工作的运行机制,确保我区农村指导员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一要创新专职驻村机制。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健全镇、街道专职指导员队伍,条件成熟,可以全面推行。二要创新问题交办机制。可以探索热点难点问题集中交办制。对群众反映强烈、超越镇、街道职权范围、需要上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诸如土地征用、旧村改造、危房拆建等上访较多的问题,可以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送区级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办公室汇总梳理后,转交有关职能部门按照“一个问题,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要求限期解决,办理结果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三要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去年我们在镇、街道指导组建立片村结合法,整合派驻干部资源,较好地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以后,我们也可以探索在全部下派指导员中建立若干个专业指导组,有分有合,互助协作,形成团体优势。四要创新激励导向机制。继续开展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评选活动,以后还可以把联络组作为先进单位的评选对象;对评选出优秀指导员,举行事迹展播或宣讲。可以把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从中提拔重用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在解决农村实际问题能力上有所增强。农村指导员指导村干部工作,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政策理论水平,还要有处理解决农村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指导员的教育与培训,特别是要组织指导员学习掌握好如何驻好村、如何维护稳定,如何依法办事等工作方法,要对当前农村工作中涉及到的村庄整治,村级财务管理和民主理财,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农村工作内容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指导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指导员的工作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不定期开展专题讨论,形成互学互帮机制。同时,指导员也要自觉学习,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做到干中学、学中干、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努力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提高农村工作的能力。
四、多办实事,办实好事,在为群众谋福利上要有实效。
指导员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开拓创新。既要在观念上创新,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克服“小富即安”“随遇而安”的思想,又要在体制上创新,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特别是要积极帮助村级组织理清发展思路,研究解决村内突出问题,并积极通过政策宣传,示范带动,科技服务,资金扶持,信息引导等多种形式,帮助村群众依靠科技发展致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基层干部群众真正体会实行指导员制度的实际效果。要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重点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做好信访调解工作,及时了解所在村各方面动向,积极向上级反映社情民意,帮助基层干部妥善处理群众信访问题,做好调解、疏导和稳定工作,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尽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帮助农民群众丰富文化生活。积极组织一些科技、法律、形势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讲座,组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帮助解决一些硬件设施方面的实际困难,增加一些必要的文体设施。要帮助做好村级组织建设,健全制度、增进团结、促进发展,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 上一篇:领导在创业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解放思想创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