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村居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
时间:2022-07-14 04:49:00
导语:领导在村居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市、县党代会精神,各位村书记赴华西参加全省培训班结束之后,县委决定举办全县村(居)党组织书记党务知识培训班,在大家走出去学华西的基础上,走回来学习党务知识,不仅提高抓发展的能力,同时增强抓党建的本领,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同步跃升,全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为实现“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宏伟目标,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关于举办这期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位书记应当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这里想就一名村(居)党组织书记的地位与作用,新时代村(居)党组织书记应当具备的素质要求,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吴仁宝式的党组织书记,讲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参考。
一、切实加强村(居)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我国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关键在班长。华西村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吴仁宝同志这样的好书记。村(居)党组织书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班长和村(居)三个文明建设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在搞好村(居)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实现建设新农村的战略目标中,肩负着重要责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村(居)党组织书记是推进生产发展,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领头雁”。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和集中体现。从我县近些年来的情况来看,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群众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但是从总体上讲,经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许多农民缺乏运用科技致富的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的任务还很艰巨。在这种状况之下,更需要村(居)党组织书记带领广大群众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需要村(居)书记宣传群众。村(居)党组织书记要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自身的利益,并自觉地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要对广大群众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灌输,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与教育,帮助广大群众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正确认识加快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进而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名村(居)书记就是一面旗帜,大家的政治信念越坚定,就越能吸引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提高群众,真正把民心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二是需要村(居)书记组织群众。目前农村的经济结构,已经是农、副、工、贸数业并举的全新格局,必须坚持科技兴农、多业并举,走出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壮大集体经济,加强集镇建设,而这些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各家各户的参与,这就需要村(居)书记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例如在引导群众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就要求村书记在尊重农民的生产自主权的情况下,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组织工作:要组织好市场信息服务,让农民群众了解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要抓好示范引导,村书记通过自己带头和发挥村干部及科技示范户的带头作用,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搞好销售服务,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组织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鼓励、支持当地的农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推销农产品,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要按照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帮助农民解决在物资、资金、技术方面的困难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等。三是需要村书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确定的,但由于各个村(居)的情况千差万别,各自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自然也是不尽相同。过去那种对上面的“统一号召”坚决执行不走样的工作思路是行不通的,也不会成功。要作出正确决策,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村情民意的致富之路,就要求村(居)书记深入实际,摸清情况,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交通地理环境以及原有的经济基础等,确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措施,扬长避短,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要根据地情,做到地尽其力,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升农业比较效益。要摸清民情,做到人尽其才,才有所用,充分发挥各类能人的作用。要摸清市场行情,不仅跑田头、地头,还要跑码头、街头,根据市场要求领导和组织生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2、村(居)党组织书记是倡导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排头兵”。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抓“口袋富”,又抓“脑袋富”,努力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农村,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造就大批“四有”农民的需要。村(居)党组织书记要树立做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意识,充分认识传播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牢牢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一是需要村(居)书记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要贴紧村(居)经济工作实际和群众思想实际,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把爱国主义与爱党、爱人民、爱家乡结合起来,克服小生产者的私有观念,种田不忘国家,致富不忘集体,不做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二是需要村(居)书记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传播科技知识。要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义务教育观念,自觉遵守《义务教育法》,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为提高下一代文化素质打下基础。要用好现代远程教育网等阵地,办好各类农民技术学校,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组织农民参加实用科技知识培训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培植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多出一些“田秀才”、“土专家”、“小能人”。要大力兴办广播、电视事业,因地制宜地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和阵地,多组织好书、好戏、好电影进村,活跃和引导农村文化市场。三是需要村(居)书记组织开展“文明村”、“文明户”创评活动。要通过“文明村”和“文明户”的创评,促使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改善村镇环境,培育好的村风,形成好的村貌,同时引导广大农民破除封建迷信,自觉抵制黄、赌、毒,保持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简化婚丧嫁娶,执行计划生育,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需要村(居)书记切实抓好民主与法制建设。要重视抓好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学法、知法、守法,自觉承担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各项义务,村(居)书记并要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等,严格依法办事,还要敢于同地痞村霸等邪恶势力作斗争,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
3、村(居)党组织书记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桥头堡”。我们党80多年来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村(居)党组织书记直接接触群众,直接联系群众,因而是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的桥头堡”。建好这个“桥头堡”,充分发挥好“桥头堡”的作用,就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一是需要村(居)书记执行党的政策,坚持按政策办事。党在基层的各项政策,都是代表群众根本利益的。保证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是村(居)书记的重要职责。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群众文化层次的提高,广大群众越来越多地用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就更要求村(居)书记有相应的政策水平,把政策领会得更透彻,宣传得更具体,解释得更清楚,切不可搞“消息封锁”、“政策截留”。为此,村(居)书记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政策,熟悉掌握党的政策,准确地把握政策界限,模范地执行各项政策,自觉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坚持政策面前人人平等,取信于民。二是需要村(居)书记关心群众生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群众对党的信任,是从对身边的党的基层干部的信任开始的;党对群众的关怀,是通过基层干部的具体工作实现的。村(居)书记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安排好他们的生产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把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就能赢得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就此,要求村(居)书记深入到农户、居民,体察群众的实际困难,了解群众困难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筑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四道保障线,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需要村(居)书记克己奉公,树立廉洁形象。每个村(居)书记都有自己和家庭的利益,但为群众办事,处理公务,决不能有私心。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不为自己捞好处,不向公家乱伸手,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不讲空话,多办实事,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拥护满意。还要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形成团结稳定、和谐共进的良好局面。这样,村(居)书记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广大群众就会从内心深处拥护、支持党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并使之得到有效的贯彻与执行。
二、顺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科学界定村(居)党组织书记的素质标准
干部素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随着党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的变化,将不断地给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加强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村(居)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同样应该把村(居)党组织书记置身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中来审视,这样才能使村(居)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和明确的导向,才能顺应时代进步的要求,才能保证“三个代表”在基层的实现。
从华西村的发展历程看,今后我县村(居)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将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济发展呈内涵集约式增长。村(居)经济的构成不再是过去以土地为纽带的种植业经济,而是逐步由一个或几个大的集团或企业支撑,乃至出现具有全市影响和全国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公司),传统意义上村(居)的概念大多为知名企业所取代。农业生产中的粗放经营模式将不复存在,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传统农业的人口仅占20%左右,种植面积高度集中,形成有一定技术、资金和开发能力的农场,实现机械化作业,并按照市场要求来配置生产经营。村(居)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民营、私营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商贸、餐饮、运输、建筑、服务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原有的农副业产品基地,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出现为数众多的“农户+工厂(公司)”的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专业经营公司,产业链逐步拉长,实现多环节增值。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再凭籍企业经营机制灵活开拓市场和政府对土地等资源的强力运作来推动,而主要靠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经营者的素质。二是基本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本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的对接。一个村或几个村,有当地主导产业的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建成生活方便、管理规范、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农村社区,同时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有集多种项目为一体的文化体育中心,有以科技推广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中心,有包括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指导、老年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三是村(居)法制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传统的村规民约已被比较健全的法制所代替,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当家作主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入规范化运作,诸如计划生育、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等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村(居)文化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村(居)党组织围绕生产经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把广大群众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以此引导、熏陶群众,树立现代农民与居民的新形象。四是村(居)干部由职业型向非职业型转变。村(居)干部的概念有所变化,他们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书记或主任等职务,而是带有职业性特征的某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者是某一生产环节的负责人,他们更多的精力不是处理琐碎的村务工作,而是主抓工业、副业和第三产业,他们的工作模式同时也实现了带有实质意义上的转换,大都直接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所领导的人员不再都是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农民,而是在各类企业中从事生产劳动与管理的员工;从业的范围不再是局限在原有的几百几千亩土地上,而是从农村到城市,经常奔波于大中城市之间,还常常走出国门;打交道的对象也同步扩大到党、政、军、民、学的社会各界人士,其中不乏众多的来自异国他乡的外国朋友。五是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比较灵活。根据产业结构呈现多样化和党员分布的区域性、分散性特点,党的组织设置与新的经济运营格局趋于同步,村(居)党委的比例增大,出现了村村联合、村企联合以及行业联合设置党组织的模式,在村党委和村党总支内部,将出现多个按产业、行业及专业设置的党支部,党小组的设置也不再都是传统的按地域就近的原则设置,而是按照村级经济工作的内容和党员专特长来划分与设置党小组。
结合如上分析的新的环境,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的要求,个人认为,村(居)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应是继承传统和面向未来的统一,是贯彻德才兼备原则和执行“四化”方针的统一,是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的统一,就是要脱传统之“胎”,换现代之“骨”。具体分析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能顺应与时俱进的大时代。《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乡镇党的委员会和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居)党组织书记作为村(居)党组织的领头人,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坚决完成党所交给的各项任务。一是政治方向明确。在工作中特别是在风浪面前和关键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做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服从和接受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把大胆改革、开拓进取、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与实践“三个代表”、贯彻执行上级精神统一起来,坚决不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政治头脑清醒。要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观点鲜明,政治纪律严格,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观察问题。要正确处理政治与经济、与党的建设、与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把突出经济工作中心和坚持四项基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辩证地统一起来,把政治思想工作融会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实践之中。三是政治理论扎实。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和掌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党建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要认真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把握理论体系,掌握基本观点,领会精神实质,坚持学以致用。四是政治品质高尚。要把自己的从政目标和人生价值追求定位在全心全意、真心实意为广大群谋利益上,一门心事地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共同致富,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同时做到廉洁奉公,办事公道,为群众掌好权、用好权,乐于奉献,甘于吃亏,始终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能掌握村(居)工作的大方向。新的历史时期,村(居)党组织肩负着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繁重的工作任务,而且工作的环境变了,工作的要求高了,工作的难度也大了,但千头万绪、千变万化,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正确方向必须一以贯之地坚定不移。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村(居)党组织能够坚决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政策视为党的生命,靠执行党的政策实现党对基层组织的领导。一是有原则性。认真学习、全面理解党的政策是前提,执行中不打折扣、不走样是关键。村(居)书记要坚决克服和严格防止对党的政策一知半解甚至片面理解和执行中搞“各取所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现象的发生。二是有群众性。要经常地、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解释各项政策,使执行党的政策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切不可忽视执行政策的群众基础,在群众一时未理解政策的情况下简单从事,更不可有“怕群众掌握政策、怕群众政策监督”的动机和行为。三是有创造性。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过程中,既能吃透“上情”,又能摸清“下情”,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贯彻执行每一项具体的政策,执行中既能坚持原则的严肃性,又能适合本村情况,有方法上的创造性。尤其是要积极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拓宽村级经济发展空间,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实力。四是有示范性。要通过言传身教,以自己的示范行为,使全体干部、广大党员都能模范地执行政策法规,为群众放出好样子。
(三)具有超群的统驭能力,能指挥各种组织的大合唱。村级基层组织,是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各种组织的系统配套组织,是由各种组织构成的一个互相紧密联系着的整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是对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各种配套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要求。在这个整体中,村党支部的建设及其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与其他村级配套组织的建设及其职能作用的发挥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村党支部要领导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职权。”从实际工作情况看,村党支部表演“独脚戏”与村党支部领导各种组织表演“大合唱”,其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过去有些村习惯于“领导核心包揽一切”,村书记常常是“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结果还是“费力不好看”,有的事倍功半,有的甚至事与愿违。村党支部书记能够指挥大合唱,必须学会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确立起党组织不包揽一切,积极发挥其他组织作用的观点。应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条例》的规定和工作的实际情况等方面深刻认识发挥其他组织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理顺和规范村“两委”关系,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二是扎实打好其他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村书记要能够按照要求,指导和加强其他村级组织包括各个企业、专业协会的组织、制度、作风、纪律等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切实提高农民经营性、资产性、政策性收入,提高村级基层组织的整体建设水平。三是抓牢各负其职、共同提高的关键措施。村书记必须搞清:哪些是由党支部讨论决定的本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哪些是由其他村级组织按法律和规定决定的问题。能够既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党的领导,又在具体工作上支持和保证其他村级组织依照法规和章程行使职权。村书记要指挥好大合唱,发挥其他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避免人际协调的随意性,增强机制运作的规定性。四是在服务中协调好与各类社会组织的关系。除了协调好本村的各个经济组织和经营单体之间的关系、加强指导服务外,要与农村的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发展相适应,与地方党委政府、各项产业的主管部门、各类经济协作与服务组织、各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沟通联系,为村级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四)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能决胜国内国际的大市场。现在,许多村书记感到工作上最难的还不是计划生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是带领农民进市场。面对群众提出的“什么能赚钱”,不少村书记难以回答,其原因就是没有能够很好地研究国内国际大市场。的确,“什么能赚钱”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能回答的。这个问题难在何处?一是经济体制虽然转轨,但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惯性作用在一些村书记的头脑里一时还没有完全消除;二是市场规律的把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不可能一下子就象对粮棉种植规律把握得那样得心应手。在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遇有这样的新问题是不奇怪的。随着经济体制、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的加速,农业产业化迅速推进,生产标准化、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发展方向,实行农业发展由数量型向数、质兼重的效益型转变,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对接,也已成为必然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村书记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采集与运用的能力,除了从传统渠道获取各方面信息外,要广泛运用互联网截获全球性信息,能够“站在家门口,看到天安门,放眼全世界”,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与判断,精心研究国内、国际大市场,以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胆识和魄力,潜心谋划村级经济的发展战略;必须能够掌握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懂得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国际经贸知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自觉地按经济规律办事;必须能够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发挥本地优势,及时地调整发展思路,不断地引进新项目、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必须能够改进生产组织形式,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必须能够搞活流通,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流通领域的经济组织,培育农民为主体的经纪人队伍,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农产品流通市场;必须能够建立健全集体和农民及合作组织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自己及合作组织的作用,强化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使农民在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多渠道地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这些繁重的任务当然不是村书记一人所能完成的,但村书记必须能够决胜国内、国际大市场,使自己具备从事市场农业与现代工业的领导与管理的能力水平。
(五)具有优良的民主作风,能做好农民工作的大文章。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市场观念、开放观念、竞争观念、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进取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同时,小生产习惯、封建主义残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效应,也无时不在影响农民。因此,新形势下,农民工作份量更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农民工作,是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课题和长期任务。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生活在农民之中,在农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的农民工作的实践者,应成为做好农民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做到这样几点:一是能够坚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这一基本准则。做好农民工作、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关键是在经济上切实维护他们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充分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任何时候,任何工作,村书记都必须首先考虑是维护还是损害了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农民是最讲实际的,什么时候物质利益有了保障,什么时候他们就有积极性;什么政策有利于他们发展生产、发家致富,他们就拥护什么政策。坚持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赋予村民的民主权利。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三者是完全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更是不可对立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也必须改善,村书记要按照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领导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村党组织建设,使党的领导为加强而改进,在改进中更好地加强,使自己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尽快地适应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二是能够坚持运用相信和依靠农民、教育和引导农民这一基本方法。村书记应一以贯之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这既是政治原则问题,也是工作方法问题。必须经常倾听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依靠群众的力量,既推进工作,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教育与引导农民,这是《条例》规定的农村党组织的任务,村书记当然责无旁贷。村书记要能够按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型农民的要求,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进行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教育,进行文化科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能够坚持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推进改革这一基本经验。广大农民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直接参与者,改革、发展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中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农村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存有很大差异,只有鼓励农民大胆实践,大胆创造,并认真总结他们的实践和创造,才能找到适合当地情况、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不仅如此,尊重农民的实践和创造,也是村书记做好农民工作,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坚持运用这条基本经验,确有一举两得的功效,当然是每个村书记所应该掌握的。
三、强化岗位自我塑造,争做一名吴仁宝式的村(居)党组织书记
就各级党组织而言,加强村(居)书记队伍建设有多种途经,包括科学选配、系统培训、轮岗锻炼、目标管理、考核激励、优化环境等。对于村(居)书记自身来讲,最为重要的是要按照新的时代村(居)书记的素质标准,强化岗位自我塑造,争做一名吴仁宝式的村(居)党组织书记。
人才学的原理认为: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外部的教育与培养,更在于人才自身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其素质、意识、心理、手段选择、价值观念诸方面的成熟和定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职业创造力。从实际上看,人才个体素质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固然受社会环境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离不开社会环境条件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受人才自身的工作实践和心理矛盾运动所支配,社会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有通过人才个体自然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人才个体自然素质的提高过程,归根到底是一个岗位自塑的过程。对于村(居)书记来讲,如果大家有了自我塑造的愿望和能力,就有了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再经过社会环境条件的正确引导和催化,就更能适应村(居)书记工作岗位的要求,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我们每个人都一刻不停地处于工作实践中,在实践的过程中,既改选客观世界,也调整自己的素质结构,实际上就是岗位自塑。
通过赴华西的培训学习,大家对吴仁宝同志这一先进典型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吴仁宝同志是新时期农村干部的优秀楷模。他在担任华西村党组织书记的四十多年里,认定“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把人民群众过上幸福日子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走在时展进步的前列。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为民造福、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集中体现了共产党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性。我们都要以“双学”活动为契机,以吴仁宝同志为榜样,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把致富群众作为第一责任,坚持富民优先、共同致富;把素质提升作为固本之策,坚持以人为本、文明建村;把优化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坚持环境优先、和谐发展;把科学管理作为体制保证,坚持依法治村、民主建村。归根到底一句话:通过岗位自塑,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人。
对于如何加强岗位自塑,主要应把握以下四个环节:一是要设计素质模型,明确努力方向。就是要根据村(居)书记的基本素质要求,结合自身知识结构、所处的特定的环境、将要承担的任务等情况,明确自身所具备的共性素质和个性素质要求。二是要认清岗位特点,树立岗位形象。就是要根据自身所处的班长位置,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骨干带头作用以及在经济建设中的保证监督作用,能够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到建设新农村上来。三是要强化实绩意识,瞄准目标实干。村(居)书记的岗位自塑,核心的问题,也是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自己的岗位干出一番实绩,这也是衡量村(居)书记素质和能力的最根本的标尺。所以要不畏艰苦,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干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四是要创造自我格局,寻求最佳结合。就是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按自己的情况规划自己、设计自己,找到把自己知识、智力、能力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的最好的途径,从而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达到岗位自塑的最佳目标。
各位书记同志们,新的时代召唤着我们,建设新农村的任务期待着我们,我们要迅速行动起来,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要求,以华西村为标杆,以吴仁宝为楷模,把富裕农民作为首要职责,奋发进取、造福百姓,把建设新农村作为神圣使命,科学规划、扎实推进,把永葆先进作为终身追求,一心为民,一身正气,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又快又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 上一篇:领导在开展双学活动工作会议培训班上的讲话
- 下一篇:实现发展观与政绩观的良性互动
精品范文
10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