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7-14 03:50:00
导语:在中共五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去年全州经济工作情况和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谈两点意见。
一、*年全州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年,全州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八次党代会、州委四届九次全会和州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关于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按照“外贸兴州、旅游活州、工业富州、农业强州”的发展思路,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整合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努力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全州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整体经济运行呈现增速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改善、效益明显提高的态势,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据初步核算,全州实现生产总值70.3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6.6%,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增幅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7.6%,增长9.5%,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8.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3.3%,增长25.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9.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1%,增长8.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年GDP呈两位数增长,这充分说明我州国民经济已从强基础步入较快发展的时期。
*年,预计全州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完成工业总产值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7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5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687元,比上年增加182元,增长12.1%;实现财政总收入9.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6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
(二)经济运行呈现出十个显著特点
特点之一: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年全州经济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我州三次产业的增速排序为“二、一、三”的发展态势,改变了上年“一、三、二”的格局,表明我州的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健康发展。这是多年来州委州政府坚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调整产业结构的结果。
特点之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了增产增收
*年,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依托市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基础建设,扶持培育龙头,加快产业培植,实现了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稳定增收。一是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产量产值增加。全年粮食面积140.4万亩,增长0.3%,总产41.5万吨,增长3.1%,产值0.53亿元。甘蔗面积82.97万亩,增长16.6%,总产420万吨,增长28.6%,农业产值8.15亿元,增长28.8%。茶园面积19.7万亩,增长21.1%,产量8708.6吨,增长15.4%,产值1.13亿元,增长35.4%。橡胶面积12.4万亩,增长16.5%,产量6102吨,产值1.45亿元。二是优势产业发展强劲,产业水平提高。全年肉类总产4.99万吨,增长11.2%,禽蛋产量1888吨,增长13.6%,牛奶产量1478吨,增长21.7%,畜牧业产值6.16亿元,增长5.46%。全年造林11.39万亩,低产林改造1.79万亩,林业产值3.78亿元,增长8.4%。三是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增收亮点突出。全年冬农开发面积71.24万亩,农产品总量41.04万吨,产值3.63亿元,增长12.4%;水产养殖19.75万亩,总产1.45万吨,增长13.3%,渔业产值1.25亿元,增长13.5%。四是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效益逐步显现。全州“一县一品”创新产业基地总面积达29.7万亩,增长24%,农产品总量4.75万吨,产值6954万元。五是龙头培育有新发展,带动能力增强。全州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0家,重点龙头企业2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州级17家。六是农业科技大有进步,良种良法普及。全州良种推广面积达90%以上。其中:水稻良种率达98%,甘蔗良种率达80%。七是扶贫开发扎实推进,脱贫步伐加快。实施整村推进135个村,投入资金1680万元;安居工程5350户,投入资金1605万元;产业扶贫稳步推进;全年共解决了2.5万人口的贫困问题。八是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得到实惠。全面落实了中央和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通过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达1120.66万元,人均减负13.31元;兑付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增支综合补贴、燃油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各类资金5352.71万元,80多万农业人口直接受益。
特点之三: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排头兵,在德宏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州,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是我州实施“工业富州”发展思路取得的新成就。与此同时,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利润和利税均实现成倍增长,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面完成了省下达我州工业经济四项经济指标。*年,全州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94.2%,比上年提高78.9个百分点。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亏损19户,亏损面32.2%,比上年的39.6%缩小了7.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5倍,实现利税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这主要得益于:一是食糖产量增长,全年食糖产量比上年增长15.9%,加之市场吨糖售价高涨,特别是前六个月售价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仅制糖工业产值就达到13.2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5.9%。二是随着水电开发力度的加大,发电量、水泥、工业硅产量较大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是企业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意识增强,不断扩大技术改造,增加科技含量,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成本降低,效益明显提高。
特点之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重点工程进展顺利
随着积极推行扩大开放,加快招商引资力度,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力地拉动了GDP的增长。这主要得益于:一是大项目增多,拉动作用突出。全州累计上亿元工程项目33个,完成投资20.7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7%。二是以电力、水利为主的大项目工程及市政建设项目工程推动了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增长,上述两项累计投资21.79亿元,占总量的53.1%,其中电力投资拉动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8个百分点。三是资金到位及时,确保在建工程建设施工进度,全州建设资金到位39.29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特点之五: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市场物价总体平稳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年我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州城乡市场稳中趋旺,整个消费品市场呈现出商品货源充沛,种类齐全的景象。去年我州成功举办了中缅边民大联欢50周年庆祝活动、滇缅和谐发展德宏论坛、商品促销会、第六届中缅边境交易会等各类大型活动,加上各种民族节假日和旅游黄金周,促进了市场活跃,发展前景看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0%,物价总体平稳。*年预计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4.2%。
特点之六: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
*年,我州农村居民增收幅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增收幅度比城镇居民增收幅度高3.5个百分点,这是多年来我们狠抓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建和谐德宏的成果。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增长。全年农村居民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得到的收入为1356元,同比增长8.5%。二是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全年人均工资性收入243元,同比增长37.7%。三是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明显增长。人均财产性收入20.72元,同比增长18.9%;人均转移性收入65.98元,同比增长9.3%。
特点之七: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年,全州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1.82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加1.3亿元,增长幅度保持了两位数。这主要得益于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促进了产业发展,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得益于财税部门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为切入点,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得益于各县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配合,均实现了提前两个月完成税收任务。
特点之八: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旅游业稳定发展
*年,州委、州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密切关注对外贸易的发展态势,加强各方面的协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扭转了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下滑的局面,使全州对外贸易实现了恢复性增长,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7.7%。
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者预计30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旅游业保持了稳定发展。
特点之九:就业再就业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成效显著
*年,全州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州新增就业2719人,完成省下达指标的109%;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低于省下达4.6%的控制指标;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13234人,其中:省外5225人,省内州外925人,境外15人,州内7069人。这主要得益于州委、州政府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引导作用,广开就业渠道,发挥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富余劳动力培训输出转移工作力度;得益于各职能部门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再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得益于全州经济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非公经济、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再就业的良性互动。
特点之十:金融保险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
*年,金融机构围绕我州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信贷,增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7.50亿元,比年初增加19.78亿元,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73.23亿元,比年初增加13.26亿元,增长22.1%。保险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全州保险机构已经发展至6家,保险经营范围不断拓展,保险业充分发挥了“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得益于全州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步推进各项金融改革的同时,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目标,千方百计拓展存、贷款业务,提高服务水平;得益于全州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促进了金融保险的发展,金融保险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此外,州政府承诺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实事已经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全州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禁毒防艾工作取得新成效。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电、人口计生、国土、环保、审计、安全生产、气象、民政、民宗、外事、侨务、民语、史志、出版、档案、体育、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和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全面进步。
*年全州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快速协调发展,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上又迈出了新的、坚实的一步,为*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狠抓落实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农民增收难度进一步增大,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依然较大;资源环境约束与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增加,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艰巨,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弱;加快发展与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旅游产业基础投入较少,二次创业发展问题突出;培育新税源难度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将形成新的障碍。在*年的经济工作中,我们要创新思路,大胆开拓,加大力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做好*年经济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我州*年经济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关于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要求,以构建和谐德宏为目标,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进一步打牢基础、调整结构、培育支柱、突出特色、统筹发展、促进和谐,努力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快“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进程。
(一)科学制定*年经济工作的主要指标
通过对近几年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的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州政府提出如下发展目标建议:
——全州生产总值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2%;
——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13‰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2.5%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
*年全州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力争达到7%,增加值达到23.90亿元以上,可以拉动GDP增长2.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力争达到23%,增加值达到24亿元以上,可以拉动GDP增长6.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力争达到9%,增加值达到32.60亿元以上,可以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9.69:29.81:40.5。我们认为,这些指标比较符合目前德宏发展的实际,但也有一定的压力,需要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扎实推进才能实现。
(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完成*年经济发展任务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年我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业总产值35.5亿元;粮食总产45万吨;乡镇企业增加值16.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55元。实现以上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抓基地建设。按照“基地联动、龙头带动、投入拉动”的思路,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主要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二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对全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进一步落实信贷和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扶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今年州级财政预算在去年基础上增加1000余万元的投入,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四是加快以良种良法为主的农业科技进步。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三项扶贫重点工作。六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示范。积极探索符合州情的新农村建设路子,集中整合支农项目资金,重点抓好50个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为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
2.狠抓特色产业培育,加快和壮大工业规模
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州全部工业增速达到15.4%,工业产值达到43亿元。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工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引导和支持企业按规划入园兴业,培育形成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空间集群,提高产业发展聚集连锁效益,以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二是继续做好水电产业的发展,努力把电力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州又一新的支柱产业。三是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增强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四是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形成一批骨干产业。
3.继续保持对外贸易的较快发展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2%,达到4.7亿美元。一是继续做好口岸管理、服务、规划工作,加强口岸联检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加强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促进口岸服务便利化;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三是努力扩展对缅经济技术合作,加大“替代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对缅贸易的发展;四是努力推进过境、转口贸易的发展,加强与东盟及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五是积极指导和支持州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和发展外向型经济。
4.以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年旅游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旅游总收入30.25亿元,增长10.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达到3619万美元;接待海外旅游者6.16万人次,国内旅游者326.7万人次,分别比去年增长10%。一是要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提高接待能力与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区域合作体系的建设,加大与保山腾冲、缅甸等境内外旅游区域的互动合作,推动我州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二是以瑞丽影视城为龙头,重点做好文化旅游业、文化商品业、影视业、会展业、出版业。三是围绕产业发展,加快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四是围绕扩大消费,培育有潜力、有市场的消费热点。五是围绕改善市场环境,加强服务行业规范,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5.以大通道建设为重点,筑牢发展基础
扩大招商引资,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进一步加大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比去年增长20.0%,达到44.4亿元。要完成这一任务,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交通方面:抓好10条路网改造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全州乡村公路建设,抓好9条农村公路改造工程,6个农村公路渡口改造、渡改桥建设项目,芒市机场扩建改造工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瑞铁路的开工建设准备工作。水利方面:重点抓好麻栗坝水库、大型灌区节水配套等续建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争取回龙河水库、瑞丽江国界河流治理二期工程、大盈江盈江段交汇口防洪治理工程等一批项目的开工建设。能源方面:继续抓好水电产业开发,确保大盈江四级水电站、龙江水电站枢纽工程项目、龙江弄另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切实加快州内220千伏、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争取盈江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尽快开工建设。积极培育州内用电负荷市场,加快和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硅冶等矿电结合项目的建设,加大州内电力转化升值力度,确保电力建设带动我州工业化发展。城镇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潞西市团结大街西南段、瑞丽市瑞丽大街、陇川县友谊路东段、盈江县盈东路、梁河县振兴路等市政道路建设力度;加快芒市体育运动中心、勐巴娜西珍奇园、伊洛瓦底文化旅游城、棒蚌温泉度假村、盈江南部新区等重点工程建设;以城市和县城建设为中心,带动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发展,积极扶持和发展重点小城镇、重点村庄,使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实力进一步增强,城镇面貌明显改观,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撑。
6.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把推进循环经济作为我们指导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使其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始终,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要把制糖业作为我州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通过建立甘蔗综合利用新模式,支持制糖企业建设复合肥生产线和薯类酒精生产线,延长产业链。建立糖业循环经济的生产构架,最大限度的减少废物排放,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升工业技术水平,通过上大压小、扶优汰劣,逐步淘汰落后工艺,降低生产能耗,减轻环境污染。突出抓好电冶、水泥、造纸等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
7.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和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一是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重点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巩固“两基”成果、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同时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二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完成省下达新三年国企改革的各项任务。三是以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为重点,引导金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四是以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为重点,积极促进生产要素市场改革。五是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8.以构建和谐德宏为目标,着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高度关注民生,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快推进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资源环境保护;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建设和谐社区;坚定不移地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进一步巩固已经取得的禁毒防艾成果;进一步做好民政、优抚、防灾救灾、民宗、人口计生、国土资源、环保、气象、外事、侨务、老龄、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史志、档案等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完成*年的经济工作任务,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就一定能够全面完成*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上一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
- 下一篇: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