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组织部长读书会上的讲话(一)
时间:2022-07-14 11:04:00
导语:领导在组织部长读书会上的讲话(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我们这次读书会,也可以叫务虚会,主要是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委领导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组织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昨天上午,我们参观了海化开发区、海化集团经济建设项目,都感到很受鼓舞、很受振奋;下午,分组交流了学习体会,讲得都很好。大家普遍反映,这次读书会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理论上更清楚、更系统了,方向和目标上更明确了,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也发个言,讲四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和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央适应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在新世纪新阶段,作为我们党紧跟时展潮流提出的全新执政理念,是主导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一项重大战略。为什么在经过26年的改革发展之后,中央现在明确提出来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我觉得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把握:
1、从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GDP增长令世人瞩目。去年GDP总量达到136515亿元,按照世界银行排名,列全球第七,26年增长了10倍,平均增幅9.4%,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被誉为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特别是随着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进入了国际上公认的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多发,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增多。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差距拉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目前的城乡实际差距大约在5—6倍,世界平均水平是1.6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市人好象生活在欧洲、农村人好象生活在非洲”。区域差距越拉越大,2004年上海人均GDP是新疆的5倍。贫富差距明显,2003年中国内地金融资产在百万美元以上的富豪已达23.6万,是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百万富翁聚集地,这些人的总资产约占当年我国GDP总量的近70%;全国12万亿元银行个人储蓄中,10万亿元为最富的20%家庭所拥有。而与此同时,根据国际贫困标准计算,截止去年末,我国仍有贫困人口1亿多人;按我们自己的计算标准,也还有近3000万贫困人口。我国的基尼系数1980年为0.28,1994年逼近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2004年达到了0.458。社会差距拉大的直接后果,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和个人幸福感却在下降,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二是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因为城市化,不停地盖楼、修路、建厂房,全国每年净减耕地1200多万亩,失地农民达4000多万,许多人“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因为企业改制、破产重组等原因,全国下岗失业人员1400多万;因为大中专院校扩招、复退军人增多、就业形势严峻等原因,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和复退军人找不到工作。这些群体,由于为改革发展所承担的代价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或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在利益失衡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心理失衡,对改革的认同度下降,对社会的不满在上升,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导致群体性事件逐年递增。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全国信访量连续11年呈上升趋势;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参与者中农民、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占到了大多数。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社会保障、教育、公共卫生等领域不和谐、不公平现象增多。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参保人员多集中在城市,农村绝大多数人没有什么保障。教育投入不足且不均衡,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是3.6%,发达国家是5.7%,我国一直在2%--2.5%之间徘徊,大量的负担由家庭去承担,目前中国父母在子女教育费用方面的支出排在总消费的第一位;占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资的23%。医疗费用增长远远快于居民收入增长,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突出;农村8亿人口,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仅覆盖了8000万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191个国家卫生公平指数排名,我国排第188位,倒数第4。房价居高不下,一方面一些富人高价炒房,北京长安街有个小区“贡院6号”50栋楼房,每套600万元一抢而空;上海紫园150栋别墅最高价一栋1.15亿元。另一方面,大批无房户昼夜排队等着“放号”购买经济适用房。现在,有人把教育、医疗、住房称为压在老百姓头上的“新三座大山”。四是公共安全领域问题频出。各类公共卫生、食品卫生事故和安全责任事故频发,特别是煤炭等高危行业矿难不断。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治安问题也呈上升趋势。五是资源环境问题愈加突出。我国资源、能源的人均占有量本来就少,再加上无节制的开发和污染浪费,形势更为严峻。目前,我国万元GDP的总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30个严重缺水;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大城市,8个在中国,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我们口袋里的钱在变多了的同时,周围的水却变臭了,空气变脏了。上述不稳定、不和谐问题是客观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当然,这些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是需要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加以解决的问题。
2、从国外政党执政和社会转型期的经验教训看。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有个观点,认为现代化可能引起不稳定、现代化的过程是伴随着风险的。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初步起飞,进入社会转型关键期后,由于执政者应对措施不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关注社会公平,重视社会保障,缓和社会矛盾,穷人逐步减少,中间阶层日益壮大,整个社会结构呈现“纺锤型”的稳定结构,进入了和谐发展的阶段。如西欧的大部分国家就是这样。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应对措施失当,没有解决好社会矛盾,导致两极分化严重,贫困人口增多,陷入经济徘徊不前、社会动荡不安的泥潭,执政党被迫纷纷下台。如墨西哥的革命制度党,从1929年起长期执政,1.3亿人口中有党员1300万,占人口总数的1/10。到1999年人均GDP达到4932美元,但贫富悬殊严重,贫困人口占了总人口的43%,社会出现动荡。执政达71年的革命制度党被迫于2000年下台。前段时间发生所谓“颜色革命”的格鲁吉亚、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也是如此。格鲁吉亚2004年人均GDP是1200美元,却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原执政党公民联盟及其领导人被迫下台。这些执政党和领导人,没有谁不想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族群融合,但为什么到头来还是落得如此下场?主要是因为社会不和谐引起的!风起于青萍之末,当老百姓难以排解的积怨达到一定程度,很容易生成摧枯拉朽、排山倒海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无论给予多么高的评价都不过分。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及时主动、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战略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从总结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兴亡周期律看。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两千多年封建史,每一个朝代的统治者都在追求政治和谐、社会安定、江山永固,然而历代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没有一个逃脱历史发展的兴亡周期律。综观其兴衰成败的原因,无不是因为统治者没有把握住整个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使得财富高度集中,贫富悬殊过大,“富者越陌连阡,贫者无立锥之地”,阶级矛盾不断对立激化,最终导致被统治者揭竿而起,酿成生灵涂炭、王朝覆灭的悲剧。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的口号集中体现了这一点,从唐朝黄巢大起义的“均贫富”到南宋杨幺起义的“等贵贱”,从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均田免粮”到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再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天下为公”、“平均地权”,无一不是在追求一种均衡、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局限,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与我们今天提出的和谐社会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确实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党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必须把人民的期盼作为党执政的追求,切实增强和谐意识,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努力保持社会的持久和谐和健康发展,为我们党长期执政奠定牢固的社会基础。
4、从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的执政理念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而不断调整的。1949年建国后,先是延续革命斗争时期的一些思维和方法来治理国家,从“反右”斗争到十年“”,搞得主要是“斗争哲学”,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结果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并且在十二大上提出了“三步走”战略,侧重的是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到了十六大,“三步走”战略已经完成了两步,相对过剩的经济代替了过去的短缺经济,在因物质短缺而引发的矛盾减少的同时,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社会矛盾相对增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因素,使得我们党在考虑继续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考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继十六大上首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之后,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今年2月,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特征、坚持的原则和重点抓好的任务进行了全面系统论述,奠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框架。这一理论体系的完善,大大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涵,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和处理现代化建设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更完整、更科学的坐标体系。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创新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体现了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政治勇气和战略胸怀,是现阶段我们党执政理念发展与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任务和战略目标。落实这一任务目标,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为新时期组织工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组织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根本在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党委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责任重大,必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特征和丰富内涵,弄清楚组织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实际,明确定位,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创造性地抓好各项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近年来,省、市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路,强化措施,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长足进步。从我市看,03年完成了“一个高于、两个过千亿”,04年实现了“三个确保、六个两年翻一番”,今年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到7月底,各项主要指标都位居全省前列。成绩有目共睹。但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工业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少、高新技术项目比较少、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我们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去年以来,省委先后召开了三次科学发展现场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新举措,各市发展的干劲非常足,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竞争态势。我们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压力。不久前召开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提出,要科学判断形势,站在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强调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集约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突出“三大重点”(招商引资、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提升“三大亮点”(农业、城建、教育)、突破“三大薄弱环节”(服务业、科技、三北开发),打破“三大瓶颈制约”(土地、资金、人才),确保实现“一个高于、六个新突破”的发展目标。这些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主动适应,及时跟进,努力作为,不断提高组织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水平。
2、对创新组织工作的思维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和谐社会的“和谐”,主要是指社会系统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而不同”,发挥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和谐”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思维方法。这种和谐理念,要求我们制定决策、安排工作时,必须统筹考虑各个群体、各个方面的利益是否协调;统筹考虑各种要素的搭配是否合理妥当;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等各种关系是否顺和。谋划工作思路,要注意干部工作和组织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每项业务工作都要注意基础性、日常性工作和创新性、突破性工作兼顾。抓人才工作,要注重高、中、初级人才队伍一起抓,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农村实用人才一起管。配备领导班子,要注重班子的共容性、稳定性和互补性,注重不同地区发展定位的需要和不同行业性质特点的要求。既要选拔具有战略眼光、创新精神的开拓型干部,又要选拔善于组织协调、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既要大力培养选拔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又要合理使用好虽然学历不高,但经验丰富、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既要注意选拔有专业特长的“专家型”干部,又要注意选拔具有领导才能的优秀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不断优化班子的年龄、专业、经历、气质、党派、民族等结构,形成协调互补、优势突出、团结和谐、效能明显的坚强领导集体。发展党员工作,要在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不断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
3、对激发各类组织资源的活力提出了新要求。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强调在社会发展中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又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集中体现在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上。我们党的组织资源主要是党员、干部和人才,他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骨干力量。对组织部门来说,激发活力主要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激发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活力。注重针对不同队伍的特点,积极探索激发活力的方法和手段。比如,在党员队伍建设上。长期以来,我们往往要求党员尽义务多,而为党员保障权利少、服务少、解决具体困难少,以至少数党员对党的认同感下降,不少党员缺少光荣感,党性意识淡薄。我们要正视党员的实际需要。现在,农村困难户中党员不少,不能继续贫困下去,否则还有什么带头作用。要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抓好学习教育的同时,注重从强化服务入手,设计开展一些以人文关怀、保障权利和提供服务为主的党员服务活动,建立和完善从政治上、生活上、感情上关心和服务党员的有效机制,让广大党员在权利上得到保障,生活上受到关心,精神上受到鼓舞,切实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干部队伍,主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对人才队伍,主要是落实“四个尊重”要求,有效地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凝聚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4、对建立民主公开的组织工作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环节,民主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的这些特点,要求组织工作必须直面开放的时代和开放的社会大背景,更加注重扩大民主,增强工作透明度,破除工作的神秘化色彩,在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民主、科学、开放的时代精神,增强开放性和公正性。特别是组织部门承担考察选拔干部、培养发展党员等工作,社会关注程度高,必须增强民主公开的意识,通过建立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不断探索建立公正公平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党务公开和部务公开机制,为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建设、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5、对发挥基层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提出了新要求。保持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涉及社会组织机制、社会管理和利益协调等诸多方面。按照这一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农村失地农民增多、外出党员增多,街道社区中企业下岗人员增多、流动人口增多的形势,适应各类新经济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从业人员增多的趋势,积极探索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有效方式,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实现对社会的有效覆盖、对各个领域的有效控制;必须适应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状况、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的实际,针对不同利益主体的特点,改进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多做思想沟通、情绪疏导的工作,多做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的工作,多做关心服务、排忧解难的工作,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维护稳定,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社会秩序。
6、对推进组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出了新要求。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在组织工作中贯彻法治原则,就是充分体现组织工作政策性、原则性强的特点,大力推进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力求每一项工作都能合乎法规、合乎程序、合乎标准,使每一项工作都力求完美,防止纰漏,杜绝遗憾,促进组织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比如,对干部选拔任用来说,要在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基础上,针对干部选任过程中容易滥用权力、发生问题的环节设置控制点,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程序,形成设计科学、程序严谨、责任明确、制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现在干部工作的制度很多,但还是有缝隙,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进行细化完善。这方面,市委组织部搞了内部掌握的10条原则。比如,军转干部安置问题,实行档案赋分和考试得分相结合,在部队表现好的、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工作的都能在分数上体现出来,最后按分数排名挑选安置单位,阳光操作,公平公正;再比如选任副县级调研员、市直部门班子配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干部等问题,也规定了一些条件,效果很好。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要适应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适应党员群众法治意识增强的特点,积极探索建立村级班子建设规范、村“两委”工作规范,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完善重大村务决策的规则和程序等。办什么事情,按规范操作;有什么问题,让制度说话,逐步形成科学严谨的基层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三、当前应该着力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工作的方方面面。我们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当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各级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领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能否顺利完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必须切实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大幅度地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第一,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培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一个大目标,也是一个大题目。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细化为六个本领,即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要把提高这六个本领,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规划,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干部的需要,适当调整培训计划,把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培训任务落到实处。第二,积极拓宽培训渠道。要大力加强党校、行政院校、高等院校等培训基地建设,继续扩大国外、境外培训。近期市里将组织一批干部到美国举办“外向型经济管理人才培训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系统开展干部培训,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智能共享。要科学灵活地选择艰苦环境锻炼、关键岗位锻炼、交流轮岗锻炼、参与中心任务锻炼、国(境)外见习锻炼等方式,将干部放到困难大、条件艰苦的地方,放到重要岗位、全新环境中去,使干部在处理复杂矛盾、承担关键工作、接受急难险重任务中,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第三,努力改进培训方式。要针对干部的知识需求和职位差异,坚持采用菜单式选课、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诊断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借鉴MBA教学成功经验,增加类似疫情紧急处置、抗洪救灾、平息群体事件等方面的情景模拟,引导干部在实务演练中揣摩决策方法和领导艺术,学到活的管用的知识。今年我们在主体班次中实行的“六个统一”,要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
(二)努力建设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张高丽书记指出,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关键在党、关键在班子、关键在干部。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建设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第一,紧紧围绕发展选干部、配班子。我们要始终把能否干事创业、推进发展作为选干部、配班子的重要标准,谁能胜任工作、促进发展、得到群众公认就重用谁。对空缺的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选,就物色什么样的干部,让岗位选择人,不搞论资排辈、照顾情绪,切实把各级干部的精力和注意力吸引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真正形成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局面。海化集团在用人方面实行按需设岗、按岗选人,改变过去按人设岗、以人定岗的做法,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用人要求,效果很好。第二,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干部的切身利益,事关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事关事业发展。对有关改革措施,既要大胆推进,又要谨慎操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干部任用条例》、“5+1”文件和《公务员法》,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进一步扩大民主,增加群众在干部选任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确保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第三,不断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年龄、文化、专业、性格、心理等,是构建团结和谐、干事创业领导班子的基本因素,必须统筹兼顾,合理搭配,努力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一下选拔高学历年轻干部问题。8月23日,张传林书记在《昌乐县多渠道选拔高学历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的信息中批示,“学历是勤奋的反映,是智慧的表现,是知识的象征。要在不唯学历的前提下,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千方百计提拔重用学历层次较高的干部。否则,既难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又难以向外输送干部。”在这之前,张书记还说过,取得学历的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非常聪明;二是非常勤奋;三是既聪明又勤奋。这些都是干部最可宝贵的素质。这样的干部我们为什么不用?我们提出,要确保二分之一以上的乡镇(街道)至少有1名全日制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党政正职。年底前,这个任务必须完成。第四,科学地看待和评价干部的政绩。学会用辩证的、全面的、历史的观点看待干部的政绩,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统一,增强干部政绩考核的客观性。去年以来,评荐中心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先后研制开发了县、乡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系统,在下步干部考核考察工作中要积极运用,不断完善提高。
(三)努力营造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各级各类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构筑一个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效能的和谐环境,让各类人才在成就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一,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舆论环境。各级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认真抓好舆论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等共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制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并抓好落实。第二,营造合理优越的人才政策环境。政策是聚集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参与人才竞争的优势所在。一方面,要认真抓好现有各类人才政策的兑现和落实,做到言而有信;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更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把引进人才的大门开得更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潍创业。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公平竞争、脱颖而出、发挥作用、充满活力的一整套相互协调的管理办法、制度和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灵活开放的人才资源调配机制,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第三,营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当前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创造优质的工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按人才规律办事,千方百计为各类人才搭设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其成就一番事业。现在人才工作有两个误区:一个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忽视已有人才作用的发挥;一个是“叶公好龙”,人才引进来,不给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导致有的人才流失。我市这种情况也不少。下一步,再有人才流失的,要向组织部说明情况。
(四)切实抓好党员教育管理
我市现有党员50.76万人。构建和谐社会,为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对党员如何保持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第一,突出抓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市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了第二批第二阶段。难度大,情况复杂,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严把标准质量关。要继续抓好巩固扩大第一批教育活动成果工作,准备迎接中央巡查组的抽查。同时,要抓紧第三批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确保11月份顺利启动。我市是张高丽书记的联系点,寿光是总书记的联系点。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把总书记在寿光的联系点办成全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示范点,把全市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第二,切实加强对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的管理。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前,我们通过公告、设立专线电话、组织全面排查等措施,对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进行了清理摸底,共排查出与党组织失去联系6个月以上的党员1490名,占全市党员总数的0.29%。这些党员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仅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各级党组织要通过规范完善党组织关系接转工作,落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探索实行党员登记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尽快把这部分党员管起来,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那些确实不履行义务、不遵守党章、不参加党的活动的党员,要加大处置力度,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第三,认真抓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要把发挥好作用作为下一步最重要的任务来抓,开展好“管理效益年”活动,确保终端接收站点用得上、管得好、效益高。这项工作,我市共投入了8900万元资金。高投入要有高效益。建好站点,只是基础。如果不能发挥好这些站点的作用,就失去了意义。特别要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发挥好作用。
(五)进一步规范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础稳固、长治久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就抓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我市共有23144个基层党组织,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按照行政区划或单位设置的。随着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上退离休党员和下岗失业党员要到社区安置,按老办法设置基层党组织,已经很难适应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员活动的需要,影响了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地融入社会。必须面对新形势,探索新办法,制定新措施,确保党的基层组织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了农村产业建党创新,摸索出了六种依托产业设置党组织的模式,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党组织设置、运行新格局,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上级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一项突破性工作,深入抓下去,切实搞好总结、深化、提高和推广。同时,加强对其它领域党组织设置的探索和研究。要适应企业改制、改组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对党组织进行新的整合;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多样化要求,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方式,灵活设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构建条块结合、关系顺畅的管理体系;适应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把支部建在楼上等设置方式,有效整合社区党建工作资源,使党的组织和党的活动更加有效地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广泛领域,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六)确保乡村组织正常运转
要发挥乡村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必须确保其正常运转。当前,要切实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村级班子换届中的遗留问题。去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了村级班子换届工作,到今年上半年,已基本完成换届选举任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到目前尚有78个村没有完成这项工作,部分换届已结束的村,也存有“两委”关系不协调或因贿选等问题带来的后遗症,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信访案件2128件,其中,涉及村级换届和基层干部作风等方面的463件,占21.8%。对这些问题,要对症下药,尽快解决。不能长期拖延,因为拖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可能发生新的问题,拖也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二是乡村债务问题。从掌握的情况看,高额债务已经成为影响乡村组织正常运转的严重障碍。据统计,到去年底,我市乡村两级债务总额达46.9亿元,其中乡级债务高达24.7亿元,乡均1545万元;村级债务总额22.2亿元,村均23.9万元,全市村级负债面达98%,有3000个左右的村没有集体收入来源。这一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乡村组织的正常运转,也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固。要采取清收欠款、核销无效债务、增加集体收入等措施,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并制定完善约束制度,避免产生新的债务,减少因债务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要树立“创造收入是政绩,化解债务也是政绩”的观念。把化解债务工作纳入乡村干部考核,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三是乡镇人员分流问题。目前,全市乡镇行政编制人员有5562人,站所人员有11065人,平均每个乡镇86人左右,再加上乡镇自己聘用的14000多人,每个乡镇平均在百人以上。由于财力不足,有的乡镇连必保工资都发不全,造成干部情绪不稳定,正常工作受影响。根据湖北等地的改革实践,30—50人就能够保证乡镇正常运转。压缩人员是必走之路。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机构精简和人员分流办法,努力把可能影响农村稳定的“包袱”,转化为促进和谐发展的财富。
四、努力提升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水平
要顺利完成构建和谐社会赋予组织部门的新使命,必须在加强自身建设上常抓不懈,努力建设政治坚定、公道正派、求实创新、业务精通、清正廉洁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建设:
1、党性建设。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党性如何,至关重要。党中央对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要求,历来都是把党性放在第一位。同志曾强调“努力把组织部门建设成为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出色的一个部门”,同志强调要“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性坚强、作风优良、工作出色、业务精通的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更要把党性建设放在首位,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党性最强。一是切实加强理论修养。要认真组织广大组工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人才观和正确政绩观、群众观,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切实加强党性修养。要教育引导广大组工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努力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表率。三是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组工干部履行好职责的必要条件。要通过开展学习先进典型的活动、推进组织部门文化建设等,大力加强以公道正派为突出特色的组织部门职业道德建设。当前,要认真组织开展向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同志学习的活动,努力塑造坚持真理、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甘为“人梯”的高尚人格,以实际行动赢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信赖。
2、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基础性建设。贺国强同志提出,组工干部要重点提高政治鉴别、政策运用、知人善任、组工业务、拒腐防变五种能力。中组部机关正在开展能力建设活动,打算取得经验后,明年结合组织系统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国推开。为了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今年中组部还专门开展了“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的课题研究。根据省委组织部的要求,我们也参与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已形成了课题报告初稿。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把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摆上突出位置,深入开展好“组工能力建设年”活动,切实使全市组工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一是抓好业务学习和培训。最近,干部二科、监督科分别搞了业务培训,效果很好。各单位要适应创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部门的要求,积极拓展学习培训内容,加强经济、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科技、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要积极改进培训方式,采用党校培训、基地现场培训、高等院校培训、高层次研修、举办“组工干部论坛”、外出参观考察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强化培训效果。今年部里安排所有同志都出去学习考察了一次,大家反映很好,可以继续开展下去。二是加强实践锻炼。要有计划地选派组工干部,特别是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同志到基层一线和急难险重工作岗位挂职,抽调组工干部参与阶段性中心工作,使他们在实践中汲取营养、经受锻炼、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要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内部多岗位锻炼制度,进一步加大交流、轮岗力度,使组工干部全面了解熟悉组织部门业务工作。三是开展岗位练兵。实践证明,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在干中练、在练中提高,是增强组工干部能力、促使组工干部成才的有效手段。形式要不拘一格,多种多样,既要开展业务研讨和专题研究,也可以举办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市、县组织部门开展的“五个一”等载体活动,要注意抓好深化和提高,取得更大成效。四是加强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干部成长的必修课。在这方面,大多数县市区做得比较好,对调研信息工作有任务、有目标、有考核、有奖惩,形成了全员搞调研信息的格局,既锻炼了干部,又促进了工作。
3、作风建设。作风就是形象。对于管干部、管党员、管人才的组工干部来说,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一要高度重视工作的计划性。工作有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只有按计划完成任务,才能保证工作的实效。二要高度重视工作的时效性。有些工作今天干完与明天干完效果是不一样的,有时晚一天指导意义就没有了,还会影响部门形象。三要高度重视抓好细节。组织工作无小事。无论是干部考察、档案管理、文稿撰写、还是来人接待,都要加强细节管理,树立“严、细、实”的工作作风,时刻绷紧“组织部的荣誉”这根弦,谨防小差错酿成大祸端。四要高度重视自我管理。工作抓得紧一点和松一点大不一样。很多工作紧一紧就上去了,松一松就下来了。日积月累,差距就大了。工作标准高一点和低一点大不一样。这方面在文字材料上表现尤其明显。俗话说,文章不怕千遍改,改一遍有一遍的成色。如果标准要求一般,时间一长,形成习惯,就永远不会上台阶。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和宽一点大不一样。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不管领导管得多严,制定的制度多么多,总是有缝隙。如果对自己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总是有理由和借口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管住自己。五要高度重视对组工干部的监督。组织工作的性质和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要求必须加强监督,这样既可以规范组工干部的用权行为,也可以限制组工干部的不良行为。各级组织部门不仅要通过完善有关制度、严格党内生活、实行责任追究等措施,加强内部监督,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开门评部”,开门纳谏,广泛地接受社会监督。
4、制度建设。去年,我们结合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建立保持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长效机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但是,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落实,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我们制定的工作规范,不能只是印在纸上,摆在书柜里,而是要严格按照规定去做,认真落到实处。应当把落实好各项制度,作为一项基本功,树立落实落实再落实的思想,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制度推进各项工作。同时,要结合新的实践,抓好相关制度的修订完善,保证制度的规范性和可行性。
同志们,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整体推进,效果良好。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市委的要求、干部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到年底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和懈怠。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认真把握好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不断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上一篇:领导在对加快发展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精品范文
10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