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 强力推进 举全市之力打好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攻坚战
时间:2022-04-29 01:37:00
导语:总结经验 强力推进 举全市之力打好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攻坚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现场观摩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及全省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检查观摩我市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旱腰带地区“十一五”期间率先脱贫工作。上午,大家观摩了旱腰带4县扶贫开发现场,很受启发和鼓舞。张书记、千市长在百忙之中参加今天的会议,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开展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市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咸阳具有重大意义。200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在精心抓好重点县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以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各种扶贫资源,捆绑各方涉农资金,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使全市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已经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初步改观,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为全省实施秦岭北麓和渭北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到2005年底,旱腰带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93元,较2002年净增加623元;有15.35万人解决了温饱,26.22万贫困人口脱贫,分别占域内应解决温饱人口和贫困人口的28.6%和38.6%。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倾注全力解决特殊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旱腰带扶贫开发作为统筹全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级3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旱腰带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旱腰带四县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了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农部门配合抓、全社会力量动员抓的领导体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旱腰带地区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立了市财政扶持、捆绑项目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旱腰带扶贫开发新模式。每年都把旱腰带扶贫开发列入为农村和农民办的二十件实事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市人民承诺,接受人民监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凡到旱腰带四县检查工作,都要深入旱腰带地区检查指导扶贫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旱腰带地区的扶贫开发。
二是立足依靠自身力量,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在中省政策尚未明晰的情况下,2003年,市上率先拿出10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率先对旱腰带贫困人口减免农业“两税”,减税2916万元;率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4年,市上又增加了500万元,共计1500万元,其中300万元贴息置换信贷资金1.13亿元,扶持旱腰带地区产业发展;积极实施社会扶贫“415”工程,动员500户企业包抓500个重点村和市级“创选评”单位包扶100户贫困户活动。今年,市政府又从城市建设资金中切出10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使市级财政年度投入资金达到2500万元,仅市上连续四年累计投入6500万元用于旱腰带扶贫开发,每年捆绑项目资金近亿元,各级包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共捐资、引资达3000多万元,投入资金量之多、扶持力度之大,史无前例。
三是突出解决“瓶颈”制约,吃水难、行路难等现状得到初步改善。坚持整村推进,项目捆绑,整合资金,重点突破,下大气力解决以干旱缺水、交通不便为主要矛盾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到2005年底,全市共为旱腰带地区投入各类资金达5.62亿元,其中财政贴息信贷资金2.26亿元,部门捆绑投入2.7亿元,共建设扶贫开发重点村147个,新打机井59眼,新建人饮工程88处,解决了17.6万人的饮水困难,占域内应解决饮水困难总人数的44%;改造农村低压线路580公里;新修乡村道路566.8公里;新建修缮学校148所,占域内中小学校总数的53%。
四是稳步推进移民搬迁,部分特困群众的生存条件有了根本性改观。对旱腰带地区水、电、路不通,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积极实施移民搬迁,共建设移民新村(点)81个,移民搬迁贫困群众2245户、11364人,彻底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
五是紧紧围绕增收主题,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市上每年拿出300万元投放贴息扶贫贷款1.13亿元,主要用于旱腰带地区实施优果工程、畜牧富民工程。据统计,旱腰带地区苹果及杂果面积已达到63万亩,占四县果园面积的85%;奶牛存栏达到10.3万头,占到四县总头数的91%。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四年引资4亿多元,旱腰带4县乳品、果品、建材等龙头企业达到31家,乾县银桥乳业、泾阳声威、冀东水泥等强势龙头企业的入驻,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带动劳务输出人数增加4万人,为贫困群众开辟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
六是着眼培育新型农民,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强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重视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累计培训贫困群众16.9万人(次),输出劳动力4800多人,中小学生入学率提高到98%以上。旱腰带地区农村社会发育水平明显增强,贫困人群素质进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旱腰带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按照旱腰带地区扶贫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旱腰带地区目前还有38.2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还有41.68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二是县级配套资金没有落实,资金投入缺口大,捆绑投入的机制还未建立;三是干旱缺水和交通不便依然是制约旱腰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全市各级特别是旱腰带四县党委、政府,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视困难、自加压力,坚定信心、强化措施,坚定不移地推进旱腰带扶贫开发,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努力实现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
省委、省政府提出,全省秦岭北麓山区和渭北旱腰带地区2008年基本解决温饱,2009年实现基本脱贫,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我市旱腰带地区2009年实现率先脱贫的重大战略决策,会上,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会后,将要以市委、市政府文件正式印发,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积极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确保实现率先脱贫目标。
“十一五”时期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总的指导思想是: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开发统揽旱腰带地区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收入为目标,以重点村建设为主战场,以解决干旱缺水问题、加大移民搬迁力度和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狠抓重点村建设、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和外资扶贫等项工作。实行资金捆绑、政策倾斜,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尽快实现稳定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咸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十一五”时期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到2009年实现“两个基本”。即:用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剩余353个重点村,38636人的移民搬迁建设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彻底改善贫困群众的居住条件,使重点村水、电、路、校等基础设施条件有较大的改观,优势特色产业有较大的发展;使41.68万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提高旱腰带地区综合实力,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进步,使旱腰带地区率先在全市实现脱贫,在全省实现脱贫。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必须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切实抓好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从今年起,在重点村建设中要大力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实现四个目标,做到“五促进、五配套、五结合”。即: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突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两个重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农村公路、水、电、沼气、通信等“五通”工程;实现村两委会办公室、合作医疗室、文化室(农民夜校)、学校和商业网点五配套。做到重点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相结合;扶贫投入和各项涉农资金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社会资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科技扶贫与咸阳、杨凌农业产业一体化相结合。旱腰带地区从2006年至2009年,每年至少要建设90个重点村,要按照“一年建设,两年巩固,三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4年彻底解决旱腰带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和重点村建设问题。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整村推进,实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二)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旱腰带地区自然资源较为独特,适合发展苹果、杂果及奶畜,更是酿酒葡萄最佳优生区之一。为此,在旱腰带地区产业发展中,必须突出重点,加大扶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使之成为旱腰带地区农民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一要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积极推广四项关键技术,提高果业发展水平。二要大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继续抓好财政贴息扶贫贷款工作,做大做强奶畜产业。三要做好酿酒葡萄基地建设。今年市上采取以奖代补办法,扶持旱腰带地区发展酿酒葡萄基地建设,群众每栽植1亩酿酒葡萄,补贴200元苗木栽植费,100元基础设施配套费。旱腰带4县要立足实际,依托专家,搞好调研,制定产业整体规划,加快建设酿酒葡萄基地。经过法国专家和西农大葡萄酒学院李华教授多次与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考察,旱腰带四县沿山地带,旱不是劣势,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使其成为世界上少有的葡萄优生区,是发展酿酒葡萄的产业基地。他们在山东搞了一个示范区,就是群众连片种植,招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知名企业收购,转化为葡萄酒。这在山东已经搞成功了。咱这一项政策,也不是针对张裕葡萄酒的,是针对这个地区,群众种植,然后招商引资,引进企业,连片租赁、收购或者合股经营,兴办葡萄酒厂。我根据张书记要求,专门就此要求泾阳县去进行了考察,人家那边现在已经搞得很成功,很不错。但是,有一条,我们和西农大的李华教授已经谈过多次,哪个县搞,委托李华教授请一批专家来先搞产业发展规划。不搞好规划,将来就无法招商引资,人家来也没办法加工。所以,必须先搞产业发展规划。四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旱腰带四县要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壮大以产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
(三)坚持规划先行,稳步推进移民搬迁。一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在移民搬迁工作中,要按照有土安置、确保发展的原则,统筹规划,做到高起点、高标准、生态化和美观化,实现新村道路、给排水设施及生活区、卫生区等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利于发展。今后,各县的移民新村设计规划实施前要先报市上审批,审批后方能施工建设。这是根据张书记的要求,过去盖一个大门楼很费钱,从今年开始扶贫办审查完,定稿之后还要让我来看,看行不行。今年现在正在建设的这一批都是经过市上审定的方案。二要严把施工质量关。在工程建设中,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设计、施工,建设放心工程。三要做好已建移民新村的配套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功能,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搬得出,住的稳、能发展。
(四)突出抓好饮水工程和道路建设,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一要抓好饮水工程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的机遇,集中解决旱腰带地区吃水难问题。旱腰带四县要按照“连乡联村、集中供水”思路,抓紧修订完善旱腰带地区“十一五”农村饮水工程规划,上报市上审批,力争“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旱腰带地区用水困难。解决旱腰带地区用水问题,按照省上安排,要加大力度,基本上把“十一五”规划翻了一番。按照连乡连村集中供水的思路,不能搞小布点,一百户、二百户打一口井建一个水塔,今日没电了,明日管子坏了,没人管,几天就破坏了。所以,我们提倡搞大型供水站,连乡连村集中供水。最少是以乡为单位,在乡镇所在地建一个供水站,管网铺到各村。搞一个分工,如果光靠水利局这一点钱还不行,旱腰带四县做规划,水利局用人畜饮水的资金解决大型骨干水源工程、骨干管网工程,四县的扶贫办用扶贫资金,一年有三千多万元,用一部分搞入户工程,村村入户,各得其所。在水利局这一块体现了我们今年解决了一万人、两万人的饮水困难,在扶贫这一块解决了村村入户问题,分工明确和工程捆绑。各县按照这个思路去操作。二要抓好道路建设。要按照“连接东西,村村互通”的思路,加快实施环山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贯通一条横跨旱腰带地区的东西公路,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基本改善旱腰带地区的行路难问题。关于行路难的问题,我们在户县开现场会的时候,我与几个县的县长交流,大家共同感到关中环线在西安那一带,在周至、户县一下把关中环线推到山底下了,整个把这一片山区全部带动起来了,全部成了旅游产业。咱的这个关中环线,当时的方案设计偏南了,穿过礼泉县城,穿过三原县城,如果向北推五到十公里,那就把北边那一片全都跨进来了。但是,现在已经把路修成了。我们现在根据西安市的经验,我与几个县长在一块商量,能不能给咱旱腰带也贯通一条公路,咱们搞不起二级路,能不能搞三级路。我看这个思路可以考虑,搞大型的桥梁咱拿不动,咱没有那么多钱,咱不架桥。所以,我想三原和泾阳就在鲁桥镇接口,泾阳和礼泉在王桥镇接口,到了你县内怎么去,怎么连接,自己考虑,还有乾县和礼泉县怎么接口,你们两家考虑。这个事由交通(局)作规划,扶贫(办)审查,咱一年搞不下来,就在咱这三千多万元之中,一块搞水、一块搞移民、一块搞路,逐步把这个路修通。这个思路是几个县长和我一同拍板的,你们回去考虑一下,把方案报到市上来我们审定,办法是扶贫开发铺底子,交通上面子,也请发改委以工代赈给予一定的支持。三要积极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养、管的新机制。要坚持“政府投资,群众配合,市场运作,保本经营”的原则,采取适当补助落实管护责任、市场化经营、产权出让、承包经营等措施,落实农村供水、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的管护责任,真正做到公建、民管、民受益。
(五)以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突出抓好技能培训。一要搞好科教扶贫。强化造血功能,加大科技下乡和农技推广力度,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生产能力。二要搞好扶贫劳务技能培训。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原则,突出“培训、就业、维权”三个关键环节,加大贫困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力度,确保培训有成果、就业有保障、致富有能力,使贫困群众家庭至少有1—2名劳动力输出务工。三要加大贫困群众劳务输出力度。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切实负起牵头作用,市扶贫办要积极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全力配合,积极探索开展劳务合作的新机制,拓宽渠道,扩大规模,将旱腰带地区的劳务输出产业做大做强。
(六)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开展社会扶贫。要重视发挥社会各界的扶贫作用,进一步动员组织市县“两联一包”扶贫单位,加大包村扶贫工作力度。一要坚定不移地抓好“415”扶贫工程、千户企业包抓1000个重点村建设工程和市级“创选评”单位包扶100户贫困户等行之有效的社会扶贫工程。二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和引导民间社团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加大社会资本对旱腰带地区的投入力度。三要从今年起,旱腰带4县围绕当年建设的重点村,调整确定县级领导和县级包扶单位,采取县领导、县级部门和县级企业事业单位捆绑包扶重点村,实行一年一调整,滚动包扶,倾斜支持,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全民动员,打好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攻坚战。
(七)建立完善资金捆绑整合机制,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战略,捆绑项目资金,集中力量,综合治理,是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经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树立“一棋盘”的思想,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要逐一核实,分类规划,把涉及重点村项目建设的扶贫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交通补助资金、以及帮建单位帮扶资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捆绑起来,确保每个重点村建设资金不低于120万元。先一年的第四季度,市扶贫办确定第二年建设重点村名单和项目计划。各相关涉农部门都要按照市上确定的重点村建设任务,分别拿出各自的项目资金捆绑实施方案,报市旱腰带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三、强化领导,夯实责任,确保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旱腰带四县要坚持以旱腰带地区扶贫开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旱腰带地区检查指导工作,专题研究解决扶贫开发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实行市、县领导和部门包抓重点村制度,抓点示范,推进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要广泛动员企事单位、民间社团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实体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打好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攻坚战。
二要强化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要坚持和完善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扶贫项目申报审批制、工程招标及检查验收制度,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金公示、检查、审计和监督体系,保证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公开透明,项目运行安全高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要夯实责任严格奖惩。要建立健全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责任追究制和奖优罚劣制度。市上将拿出一定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实施效果明显的市、县部门进行奖励,并通报表彰;对于项目落实不好、资金到位差的进行通报批评,限期解决,并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图虚名,不做表面文章,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狠抓落实,让贫困群众真正受益。
同志们,旱腰带扶贫开发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自加压力,强化措施,扎实工作,为如期实现旱腰带地区率先脱贫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上一篇:全市养老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全市企业“双创”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