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中心组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3-29 02:53:00
导语:在县委中心组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按】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县委中心组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之际,及时召开扩大会议组织学习,县委书记龙世洪作了重要讲话,对全县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了安排部署。现将龙世洪同志的讲话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在全县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以学习的实际成效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同志们:
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批准了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极大振奋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进一步展示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形象。大会于今天上午胜利闭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今天,县委中心组专门召开扩大会议,就是要通过县委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中,迅速掀起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热潮。下面我就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谈点个人体会,并就如何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准确、深刻地领会党的十七大的精神实质
党的十七大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报告》共分12个部分,约3万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思想深刻,立意高远,气势恢宏,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具有很高的思想理论性和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领会报告精神实质,要准确把握《报告》中的“两个没有变”和“九个新表述”的深刻内涵。
(一)“两个没有变”。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两个没有变”是对我国现状的历史性定位。这个定位是我们观察问题、作出决策的出发点,更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两个没有变”,是我们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新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都会使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为突出,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明显增强,会给社会的主要矛盾带来新的挑战。
(二)“九个新表述”。
1、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设任务,这是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集全国人民智慧和历史发展经验得出的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从以往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现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了党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的理解更加全面,标志着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近三万字的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并要求推进厂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如“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等,彰显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理念,必将在未来各地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4、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总量”GDP变为“人均”GDP,这是对过去29年发展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虽然从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4年内连续赶超法、英,跃居第四,但一旦除以人口总量,人均GDP仍然排在靠后位次;而且一味追求GDP总量,容易导致“GDP崇拜”、甚至助长不科学发展。“强调‘人均’,突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的是让百姓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
5、“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体现了对改善民生的高度关注,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随着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的树立,必将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6、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基础上增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十七大报告在“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论述中,除了阐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之外,还特别提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我们党在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依存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统筹理念,这表明,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方法”之一。十七大报告高屋建瓴,深刻分析当前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世界形势,阐述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郑重宣示,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7、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这“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并且排在了“工业化”之后。“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紧密结合实际。报告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等产业。
8、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以往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词之差,内涵深刻。”“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好”字当头的总要求。
9、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相较此前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提法,这一表述的变化引起许多人的关注。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既要积极稳妥,又要不断深化,才能与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的形势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应该如何深化?十七大报告明确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一个方向、一个根本、一个目标,即: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二、深刻理解《报告》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
(一)《报告》对过去五年工作进行了新总结
报告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过程中,分别在理论创新、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民主法制、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全方位外交、党的建设等十一个方面所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了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实践充分证明,十六大和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报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清醒指出了新时期前进中面临的“八大”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不回避困难和问题,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的作风。
(二)《报告》明确了新主题,新使命
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其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报告的主线,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大会和报告的灵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第一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写入党代会报告。这一主题,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丰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报告强调: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两个“深刻”、两个“前所未有”这是党对中国发展形势的科学新判断,同时强调“机遇大于挑战”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三)《报告》对改革开放政策有新的认识
从改革开放角度对党的三代领导体现和十六大以来的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进行了新评价新总结。第一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第二代: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第三代: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十六大以来: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从改革开放角度对新时期的特征和中国发展的成就进行了新概括、新阐述: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在前面阐述的基础上,《报告》对改革开放的影响与作用进行了新归纳,得出新结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报告》对改革开放的经验作出了新总结(十个结合)。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报告》首次指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把“科学发展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性。报告指出这个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四)《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
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进行新的全面定位,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报告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原因:四大要素条件和八大阶段性特征。四大要素条件: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八大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次全面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四大原则和四大要求。四大原则: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四大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五)《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中央文件,彰显中央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决心。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报告提出的“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目标”进一步突出了大国的责任,丰富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内涵。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六)《报告》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措施
提出了新的总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
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建设。报告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首次提出林权制度改革,将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报告指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首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进单位入家庭。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区域协调发展有新布局。报告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首次提出“加强建设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家参与国企分红,造福国民。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将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报告指出: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首次强调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将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
首次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利于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七)《报告》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有新举措,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新亮点
一是“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加强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二是“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四是“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五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六是“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八)《报告》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上有新意
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次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首次提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活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其中“文化软实力”、“文化业态”、“国家荣誉制度”是新名词。
(九)《报告》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亮点纷呈
首次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对教育的作用有新定位:“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强调“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体现教育公平。提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体现就业公平。国民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报告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前的政策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强调“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首次在中央文献上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在党代会报告大篇幅富有新意地强调医疗卫生工作,国内外少有。报告强调: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十)《报告》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上有新精神。
新的指导方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新的能力要求:“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报告强调: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国防科技工业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报告强调: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质量效益。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坚持勤俭建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报告首次提出“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十一)《报告》强调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有新主张
提出和谐世界新主张:“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倡导国际关系新精神:“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倡导经济全球新方向:“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强调中国新责任:我们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作出中国新承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十二)《报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创新
对党员有新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干部选拔有新主张:“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领导机关”。
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创新完善:“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差额选举办法”。
大家在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可以发现,在十七大报告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有很多仅是“一词之差”。比如,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永续”发展、从“总量”GDP到“人均”GDP、从“就业”到“创业”……表述上的这些细微差别,不仅给人以新风扑面的感觉,更蕴含着深远的涵义。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和揣摩,认真领会其中丰富而深远的内涵。
三、关于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安排部署
(一)学习的主要内容
搞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要重点学习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认真学习同志在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十七大报告立意高远、思想丰富、求真务实,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推进事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行动指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全县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组织学习,开展学习讨论,联系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学习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纪委工作报告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实在,重点突出,文风朴实。总结过去工作实事求是,概括的六条体会既反映了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新经验,又是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报告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提出“三个更加注重”,针对性、指导性很强。全体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3、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与时俱进修改党章,是实现党的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是总结提升我党理论和实践探索成果的根本要求。特别是把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符合党情实际,符合广大党员心愿,符合人民意志,有利于全党更好地学习和遵守党章,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要把新党章的学习列入十七大精神学习的重要内容。
4、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公报。认真落实会议公报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
(二)学习方法及措施
1、学习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首先必须学好十七大精神。同志的报告,内容极为丰富,只有全面学习、深入学习、反复学习,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大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做到自觉贯彻、全面落实。组织党员干部全面、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是各级党组织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强领导,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党的十七大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同志的报告之中,学习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把学习报告作为重中之重,分专题、有步骤地安排学习;学习胡总书记的报告,要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要注意牢牢把握“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个主题,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灵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根红线,牢牢把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个立场,真正做到高举伟大旗帜、坚持理论武装、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思想精髓、全面推进工作。
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在掌握基本观点和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全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的发展战略中去,用实际工作的成效检验学习贯彻的效果。
3、要紧密联系本地、本单位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着眼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成果武装全县党员干部。在全县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单位、各部门明天上午要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十七大报告和公报,集中收看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记者见面会。
4、在学习形式上,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举行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各级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把十七大精神作为近期各级党组织学习的主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地集中组织学习,要在原原本本学习十七大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入组织研讨,把学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
5、县内各新闻媒体要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报道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开辟专栏和专题,集中力量加强对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动态性宣传报道,特别是要大力宣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具体措施、典型经验,营造一个好的舆论氛围。全县理论工作者要结合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深入推进理论学习、理论宣传,要层层培训理论骨干,组织由县委办公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工委、县委党校等单位理论骨干组成的理论宣讲团在县直各单位和各乡镇进行宣讲、各乡镇也要组成宣讲组深入到村开展理论宣讲,使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在全县上下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良好氛围。
(三)学习效果如何检验
1、是否有利于提高理论水平。同志的报告,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篇继往开来、催人奋进的报告。我们党的领导最关键的是体现在理论的指导。有没有科学的、正确的理论指导,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兴衰成败。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表明了我们党更加成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要进一步提高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把是否重视理论学习作为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衡量标准。
2、是否真正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关键的是结合巴东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找准突破口,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为巴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要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真正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推进产业兴县进程的具体行动中来。在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同时,县四大家领导、县委中心组成员和县直各单位党组书记要结合实际,带头撰写学习体会文章,并将文章在电子政务网上,此项工作由县委办公室、县委宣传部督办落实。
3、是否有利于促进今年的各项工作。现在距年底只有两个多月时间,各级各部门要对今年各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列出当前的工作重点,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一要全力以赴抓好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为明年经济发展打好基础。二要毫不松懈地做好社会稳定工作。十七大召开期间,全县社会稳定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认真落实维护稳定责任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切实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加强安全生产防范工作,为加快巴东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要关心群众生活,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众、社会弱势群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和帮助,开展好“送温暖、解忧难、办实事”活动。
4、是否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要对明年工作早安排、早打算,理清工作思路和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完善工作措施和手段,力争明年的各项工作有新气象、新变化。谋划好明年工作必须明确重点,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结合“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对我县明年发展计划进行科学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