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城市化现场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3-11 03:08:00
导语:在全市农村城市化现场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年前,也是在这个地方,我们召开全市农村城市化现场会。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在座的这些农村城市化的当事人,农村城市化的实践者,也是农村城市化的实干家们,今天又坐在这里研究我们全市农村城市化问题。三年期间,无论是刚才介绍经验的思明区,还是书面介绍经验的湖里区,无论是岛内还是岛外,我们都在探索一大难题--农村城市化、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征地拆迁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围绕这个工作,三年来做了大量的实践。应当说,三年来我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取得了很大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摸索出了一条路子,增强了信心。现在再提到城市化问题,现在再讲到征地拆迁问题,依然是比较困难,但是现在我们和农民共同意愿更多了,农民对我们党委、政府信任程度更强了,我们的共同利益、对前景的共识更多了,所以我们再做这个工作,就感到更加有信心。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特别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区、镇、村的同志、基层的同志,努力的探索、辛勤的劳动,风风雨雨,忍辱负重,表示亲切的问候,并致以诚挚的感谢!三年前开会时提出了城市化的“四化”,其实是区里先提出来的,我们帮着提炼成“四个化”,这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因为当时的城市化主要还在岛内,那时岛外基本建设只占全市基本建设总量的20%,2000、2001年只有百分之十几,到2002年才增加到百分之二十几,而那时整个固定资产投入才五六十亿元。因此,岛外基本建设加起来才十来个亿,而且主要还在海沧。即使在当时的五六十亿固定资产投入的情况下,我们修仙岳路,也只修到洞口那个地方。仙岳路修不通,湖里大道修不通,吕岭路这一段修不通,高殿二号路修不通,后来的环岛路(会展中心再往前)新的一段修不通,当时路都没有,我们是走过去的,走了一上午。现在看来都很容易,十几分钟就开过来了。当时很难很难,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城市要发展,另一方面农民要生活,在两难之中,逼出来的,想了这么一个“四化”。但是当时我们这个“四化”方法只是个思路,只是个方向性的架构,里面还有很多空白的东西,只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做。真正的实践是靠大家,真正的推动还是立峰书记来了以后,采取了很多措施,一心一意地把厦门建设搞好,特别是在实践中又发展了“金包金”、“金包银”、派干部驻村、派干部到村里挂职、进村入户,这种强力推动,不断想办法,不断创新,百折不挠,把农村城市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推向一个高潮,推出了今天这个局面。这个非常重要,没有这种推进和实践是不可能的。所以三年过去了,特别是最近一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很好地总结一下我们走过的过程,很好地来交流一下经验,共同分析一下我们面临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今天讲个话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刚才炳发副书记讲得很好,沧洲副市长把情况系统地进行了注解和部署,云峰同志代表区里介绍了经验。我们看到了现场,看到了三年来实践的成果,看到了可以用事实向农民说服,用事实来引导我们基层干部。今天这个会把现场和会场结合起来,理论和现实结合起来,把我们要做的事情和我们应该怎样做的样板结合起来,这个会就很有意义了。希望大家重视这个会,重视这个会议的成果,重视这个会议所树立的一些样板。回去以后,结合各自的实际,继续探索、继续推进。我想,这方面事情一定会越做越好。立峰书记带队去几个城市考察,如果他在厦门的话,我想他一定会参加这个会,需要说的话会更多,站位会更高。
刚才工作都部署完了,现场都看了。那么,如果要我讲话,我想讲一句话,就是加快农村城市化是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句话的意思,一个是指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农村城市化是应有之义,是回避不了的,是必由之路;另外一点是大家不要把新一轮发展与农村隔裂开,更不要把农村城市化当作一个包袱,一定要把它当作看作我们本身所具有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是市里定下的任务,是"十一五"的核心任务、核心目标,这个跨越应该包括农村向城市跨越,它本身的任务就在这里。现在我们研究很多工作、讨论很多问题中有个二元习惯思维,经常把工业、城市发展和农村分离。实际上,工业、城市发展和农村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是绕不开、躲不过的一件事情,必须把它处理好。这主要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从厦门工业化的角度来看。立峰书记来厦门主持工作以后,再次特别明确了市委、市政府以工业为主、大力开发工业一贯的思想,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就当前来说是重要的选择。在岛内发展工业是不可能了,就向岛外发展;不是岛外什么地方都发展,像靠近海边、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要发展工业就必须有土地,必须有载体,要发展工业,没有空间是不可能的。岛外分担了岛内的压力,把工业向岛外转移,在转移的过程中,就有农民的问题。反过来,不能消极看这个问题,把它当成甩包袱的过程,那是不客观的、不现实的。为什么?举个例子,最近岛内有些工厂确实搬到岛外去了,我在调研工业区的时候,有几个企业跟我说他们要准备回来,原因是他们搬到岛外,没有配套,中午吃盒饭打电话从很远的地方送过来,还要涨价;岛内一些人搬到岛外去,中午回不了家,晚上坐车回来,去一小时回一小时,堵车时可能还要更长,外面工作孩子上学很多事情管不了,很多的人才就不愿呆。因此,如果岛外不搞城市化,岛外不配套,工业呆不住,人才留不住。如果岛外城市化发展起来了,工业才能发展,人才才能呆得住。
第二,从市里的定位来看。厦门要建设经济特区、区域性中心,要建设海峡西岸的龙头城市,提出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这个城市就要对外辐射、对外扩张、对外服务,在整个闽南甚至更大的范围凸显一个中心城市,这就是厦门的发展战略,就像“珠三角”有深圳、广州,长三角有上海等等。只有整个地方发展了,才能隆起一个中心城市;只有中心城市发展了,才能辐射周边城市。厦门的任务就是在整个闽南甚至更大的范围隆起一个中心城市,这就是厦门的城市定位。在这个定位过程中,光靠厦门岛内显然是不够的,现在全市架设的通道由十条到三十多条,通道建成后岛内、岛外连成一体,真正发挥辐射作用的,将来还在岛外。海沧不仅要搞工业区,还要注意向龙海加强辐射;现在正在推进同安与安溪的道路的建设,为同安打开一条通道,加强同安对那一带的辐射;翔安正在加强对水头南安的辐射。最近香港来的客商,搞房地产,我们积极推荐到岛外投资。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是:岛内要提档次,岛外要扩规模,只有岛外规模扩大了,才能真正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大,岛内岛外呼应起来更好地发展。特别是马銮湾、同安湾的建设,其建设水平要超过岛内,现在整体规划,道路、公共配套措施都超过岛内;只有这样才能把厦门做起一个大城市,真正在祖国的东南方隆起一个中心城市。岛外任务任重道远,建设水平要看得更远,要建设得更有水平。厦门城市化不那么简单,我们要做大文章、大格局。
第三,从人民富裕来看。目前农民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居民16400多元,农民只有6230元),相差大体上10000元。如果说“十一五”计划有难度的话,那就是农民增收;为什么“十五”计划不敢说全面完成,那就是因为当时说的农民收入翻两番没有实现,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要解决农民的富裕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农民数量,让更多的农民转为市民,从这个角度来讲,要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除了收入差别外,在生活质量、公共服务水平、对居民的社会保险,包括公共教育、文化消费等,细算起来,实际上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差距还要更大。所以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应该是厦门“十一五”的核心任务,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我考虑到五件事情必须把它提到议事日程上,要统一认识,抓好落实。
一、要把符合条件的地方直接建成新城区。哪些地方直接建成新城区?岛内全部,岛外城镇周边、工业区周边、公路主干道周边以及拆迁移民的地方。有三层意思,一是不要过渡,不要拆来拆去。比如海沧,有农民讲他们因为被征地而搬迁三次了,实际上是当时我们规划没有那么远、对农民的事情没有想得那么清楚,造成了多次搬迁,对农民造成了不稳定。另一方面我们也付出了很高的成本,搬迁一次比一次代价高。事情应该有个轻重缓急,那些老有山体滑坡的,直接规划到小区里,一劳永逸,加快城市化进程,千万不要原地恢复,也不要移几米再修理。二是一个自然村或几个自然村搞成小区。我的意见是应该把几个村,尽量多几个村集中在一起。要尽可能把小区规划、建设得更大一些,能够把更多的村庄集中在一起,将来道路、学校、店面、宽带等配套设施也可以相应集中,降低管理成本。把小区规划、建设得更大一些,哪怕小区一次建不成,就搞一期、二期、三期工程。三是要早规划,早控制,将来社区的规划把图画出来,让农民提前几年早知道,周围的环境怎样,将来农民搬迁起来心里才会踏实,才会更好配合我们的工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农民的物质要求解决清楚了,思想意识、思想观念就很容易转弯了。不要走弯路,不要搞二次搬迁,符合条件的地方直接建成新城区,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试点洪山柄,就是一次搞定。大家要有一个早期规划、早期考虑,要直接建成社区,不要走弯路,如果一次搞不好的,可分期完成,但是也要一次规划完成。
二、要加大力度实现城市化配套。必须把服务新城区的配套,必须把服务城市化的配套作为城市建设重点。如塔埔那条道路不把它修好,污水、学校等不给它配套,农贸市场和外口公寓租给了别人,房子就租不了什么价钱。路一修好,汽车可以开进去,一平方一年就多得几百元,那几万平方的房子,农民就多得几百万元甚至几千万元。我们不给农民配套,那么就提高不了价值。学校、路灯、文体活动场所、公共服务、就业培训、通信等等都要考虑配套,要考核人居环境指数、绿化率等多项指标,与市区同等待遇。希望各个部门特别是建设局和财政局要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城市化水平才会更高,农民才会更容易接受政策,更容易迅速转变成为市民,生活水平能逐渐与市区接近。岛外在城市化配套建设要考虑周边的配套,农民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体现,直到让农民得到实惠。根本问题还是农民生活的市民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民才能长治久安。以后我们每年考虑计划安排,发改委在考虑项目安排、财政局在制定资金计划的时候,都要统筹考虑农村城市化的配套。
三、关键要抓好资产股份化。农村城市化的“四化”中,关键的是农村资产股份化,这是难点,也是工作的核心。今天云峰区长介绍思明区的经验,学习其经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研究资产股份化这件事情,它不是市、区教你怎么做,你就能做得好的。要结合实际,因为各个村千差万别,各个村的观念、资金,人们的接受程度差别也很大,股份化问题是很难的问题。但如果说有什么规律,有什么根本的话,那就是公开、公正、公平。如果不那么做,农民便不接受。提出的方案,算出来的账,农民眼睛要看得明白,心里要乐于接受,这点非常重要。以前村民上访较多,现在村民上访是少了,上访问题大多都是村或者小组分配不公。所以,资金分配上,要清清楚楚,这是躲不过的。资产股份化难与不难的转折点就在于要“三公”,农民觉得你没有私心,分得清清楚楚,让农民持股份、分红、买社保这些是公开的。分配要有一套机制,民主表决,农民不嫌少,就怕不公。资产股份化是农村城市化的难点,关键还是坚持“三公”。
四、重点是农民就业问题。农民就业了,他们的心里就安稳了,把心思转移到职业上去,就会为生活去奔波,为富裕去忙碌,这个时候就好引导。这几年坚持举办专场招聘会,企业拿出一部分岗位,对企业给予农民就业的给予优惠政策,对农民的免费培训、农民子女的进技校培训、再就业,不再产生新的农民。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给特别困难的农民,像护林员、市场管理员、交通协管员、卫生保洁员、垃圾转运员等等,用种种方式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将来劳动力岗位是有竞争力的,首先要把自己的农村劳动力解决好,如果就业不解决好,将来可能会变成包袱,对于城市社会也是财富的极大浪费,农村劳动力是新的生产力的生力军,过去是与土地结合,现在与商业结合。厦门目前的劳动力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外来人员比厦门本地多,所以要千方百计地解决本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市委、市政府的很多政策措施,如“金包银”,实际是引导农民从事第三产业,要按照原定的政策,组织更多的就业岗位,将来工业区的保洁、工业垃圾处理,最好让村民自发形成社区管理公司、垃圾保洁公司,村村联合起来成立几个公司,创造劳动机会。
五、要积极引导农民为发展厦门做出新贡献。实现城市化以后,现在农民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主张吃光用光,赌“六合彩”,把补偿金挥霍光了。“八荣八耻”也要有物质基础,温饱水平的荣辱观与饿着肚子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二是无所事事,不干事情,等着出租房,等着拿股份。“孩子不读书、大人不干活”,给小孩一个可以寄生的思想。农村的子弟,工不会做、田也不会下,在家老待着会变成社会问题。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包括“八荣八耻”的教育,重点的是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等等。
这五个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努力引导去做。我们要一起来努力,大力去推进,让我们在农村城市化发展中,为厦门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在全市农村城市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市政府第三季度安全生产专题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