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城市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3-11 03:08:00
导语:在全市农村城市化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在我市加快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刻,特别是岛外农村城市化建设已经步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市委市政府召开第二次全市农村城市化工作现场会,可以说是非常及时,意义重大。这次现场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总结交流2003年以来我市在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做法,并就下一步加快农村城市化向岛外农村的拓展延伸进行动员部署。前面,我们现场参观了莲前街道塔埔农民居住小区建设、何厝“金包金”项目、前埔社区集体股份化项目不夜城农贸市场和洪山柄旧村改造等项目。一路看过来,想必大家和我一样,都有所感触,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刚才,思明区作了很好的经验介绍,湖里区也做了书面经验交流,我感到,这对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可以预见,今天岛内农村城市化所取得的成果,将是明天岛外农村城市化的一个缩影。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城市化这项工作,何书记、张市长和炳发副书记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城市化工作调研。今天张市长亲自出席现场会,等一会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即“巩固成果,顺势而上,全力推进”。
一、要巩固成果。
就是要巩固和发展近三年来我市农村城市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大家还记得,三年前的今天,市里也是在这里召开第一次农村城市化现场会,那次会上,张市长明确提出了农村城市化要实现“四化”的思路和目标,即“居住社区化、就业非农化,资产股份化,福利社保化”。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这“四个化”的思路已经在岛内农村变成事实,再次用实践证明当年市里提出的“四化”思路是正确的,这条路子我们走对了。突出表现在“四个提高”:一是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三年来,我市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已由原来的48.4%提高到现在的62.3%。特别是"村改居"步伐明显加快,全市已有106个村实行“村改居”,其中思明、湖里两区原村委会已经全部换上居委会的牌子。随着“村改居”配套建设力度的加大,水、电、路、通讯、交通、卫生等公共配套服务迅速向"村改居"社区延伸,农民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二是集体股份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这几年,思明区、湖里区加快“村改居”集体资产改制步伐,分别出台了集体资产改制的工作指导意见,全面推进集体资产股份量化,目前思明区9个“村改居”已全部完成身份界定和股份量化到村民,湖里区也已完成46.8%,通过股份量化,进一步明晰了产权,界定了分配,调动了村民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积极性,村民变股民,进一步稳定了农民收入。三是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民的非农收入比重大幅提高,这几年通过实施“金包银”工程、“金包金”及股份化集资入股项目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工资性收入、资产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2005年,岛内两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8560元,集美、海沧也达到8367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践证明,农村城市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四是农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6个区都已经启动实施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到目前为止,参保人数已达到2.4万人,其中超过1万人已开始和城镇退休职工一样按月领取养老金。另外,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3.89%,位居全国全省前列。我们还出台了《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这是全国第一部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地方性法规,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岛内各"村改居"的村民已实现与城市“低保”的接轨。
总结这几年我市农村城市化建设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三个有”:
一是有良好的共识。推进农村城市化,需要全市上下统一认识,有共识才能有合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加快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既是破解“三农”难题的必然选择,也是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才能更好的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带动我市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这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近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何立峰书记、张昌平市长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亲自指导部署农村城市化工作,提出了很多具有很强针对性、指导性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各区、镇(街)和各有关部门也都加大了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财政投入力度,在养老保险、劳动力转移、“城中村”改造的基础设施以及农民住宅小区建设等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体现了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巨大决心,形成了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良好氛围。
二是有得力的措施。针对农村城市化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加强调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城市化进程。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农村实施“村改居”的若干意见,对“村改居”后集体资产处置、居民就业保障、集体土地和房产处置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和农业人口转移的若干意见,有效推动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和农村居民向城市务工转移;出台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暂行办法,实现被征地农民“老有所依”,解决了后顾之忧。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出台文件规范了农村征地款补偿标准,鼓励边远山区、水源保护区移民造福工程若干意见,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工作意见,“金包银”工程指导意见等一系列的政策意见。各区、镇(街)也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细化方案和实施办法,使得市委市政府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支持,也为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是有创新的思路。我市农村城市化可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热点、难点问题多,各区都能够结合各自实际,大胆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用创新的理念和办法来解决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村改居”的集体资产改制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改制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又不尽相同,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也比较缺乏。思明区、湖里区在这方面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如思明区在集体资产改制中村民身份的界定方面的创新做法,很值得各区借鉴。
总之,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成效显著,值得总结。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正在享受城市化带来的丰硕成果,这正是我们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根本目的。
二、要顺势而上。
三年前我市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四化”目标,并以岛内两个区为龙头,率先启动了农村城市化建设,但这仅仅是拉开了序幕,重头戏还在后头。当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金戈铁马、狂飙突进”的气势正在形成。农村城市化这项工作就是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上,农村城市化的内容还要进一步完善丰富,层次定位还要进一步提高,目标任务还要进一步明确。下一阶段我市农村城市化的总体发展目标是: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增强城市要素聚集和经济辐射功能,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要达到75%以上,其中,岛内两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集美、海沧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85%以上,同安、翔安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5%以上。为此,要着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规划。就是要抓紧农村城市化专项工作规划的制定。这几年农村城市化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推进农村城市化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厦门定位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并将城市发展规划覆盖到所有行政区域,各区要紧紧围绕中心城市的定位来制定农村城市化工作规划,这个规划要具有前瞻性、客观性、渐进性和可操作性,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纳入各区的城市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又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二是要突出“四化”的要求,对“四个化”中的每一个“化”都要有具体的规划目标和工作措施;三是要配套提出“镇改街”、“村改居”的具体工作计划、时间进度以及过渡阶段的相关配套政策与措施;四是要坚持按总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
(二)发展。就是要加快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带动水平。没有工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城市化的发展,对这一点我们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必须十分明确。为此,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以工业化来带动城市化建设。一要加大岛外工业集中区、开发区的建设力度,积极推动厂房的招商招租,通过发展工业,凝聚人气,增加市场需求,实现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二要通过异地建设安置小区,加快新型居住社区建设。对于需要整村搬迁的村,一定要按照城区供水、供电、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购物等社会事业配套标准和要求,在安置小区规划建设中一次规划到位,分期分步建设,让“村改居”的居民能借助工业区、城市建设等开发建设,享受到城市建设的优美环境和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三是对于在开发区建设中符合规划仍保留村庄的,要组织实施“金包银”、“金包金”工程建设,帮助农民建设“三个一”,即一套自住用房、一套出租公寓和一个股份收入。最近市政府已批转市建设局等部门关于实施“金包银”工程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对“金包银”涉及的规划、用地、项目管理等相关政策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各区要认真组织学宣传,全面领会,并加以落实。当前尤其要积极探索完善“金包金”、“金包银”工程的股份量化和收益分配、物业管理机制,让农民真正成为资产的拥有者和受益者。三是对于其他“村改居”社区,要扶持发展股份化项目,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利用征地款或自有资金投资入股,统一规划在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周边配套建设商贸综合楼、通用厂房、外口公寓、综合市场等现代物业,通过资产量化、股份分红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十一五”期间争取让所有被征地村都有一个产权明晰的“金包银”、“金包金”或其他集体股份合作项目,60%以上的被征地农民都能够拥有项目股权,获得股权分配收益,使资产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改制。这里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第一,就是要加快基层管理体制的改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快推进“镇改街”、“村改居”工作。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迅速推进,同安工业集中区、翔安火炬开发区、集美机械工业园等几大工业区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狂飚突进,一方面大面积的征地拆迁使得一些镇、村的耕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工业区为周边地区农村的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大部分的农民都已离开了土地,通过从事二、三产业来发展致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使我市推进“镇改街”、“村改居”工作具备了基础条件,必须把握好当前这个有利时机,加快镇村基层管理体制的转型工作。目前乃至今后“十一五”期间,土地已大部分被征用的镇、村,要抓紧启动“镇改街”、“村改居”工作。首先要把牌子挂上。不要看挂牌子很简单,其意义非同一般,尤其是“村改居”的挂牌,标志着城市化进程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给了村民一个提示,我已经开始步入城市居民的行列,要尽快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给了村干部一个提示,我们村已经是城市社区了,我们的工作职能要逐步向社区工作转型。这么一个提示,有利于增强村干部和村民的城市化意识,增强他们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思考,这对于城市化工作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其次是要认真落实“村改居”过渡期的各项政策。牌子挂上去了,有关就业、保障、计生、集体资产体制的政策在过渡期内可以继续延用,但这期间要积极做好相关政策的调整和调研,确保平稳过渡。今年重点要完成城市规划集中区、工业建设集中区土地已大部分被征用村全部实施“村改居”工作,市民政局要负责指导督促落实。
第二,就是要探索集体资产的改制。这是我市城市化和“村改居”工作的最大难题,由于我市岛内岛外城市化水平差距较大,这项工作一定要从各区实际出发,把握时机,稳步推进,既不可操之过急,又不能无所作为。岛内两个区要在2007年之前基本完成集体资产的股份量化工作。一要指导好社区完善股份量化方案,特别是要认真做好村民的身份、股权确认。方案要充分征求广大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在社区居民大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二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最终都要走上规范的企业运作,这是大势所趋,股份量化后要积极引导企业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运作规范的股份公司,虽然短期内税费问题难以突破,但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所以我认为越早转型越有利。三要逐步弱化“村改居”社区对村集体资产依赖程度,“村改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人员和办公经费要逐步纳入区财政预算。岛外“村改居”的集体资产改制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可采用先挂牌、后推进的方式,在过渡期可以保留原集体经济组织,抓好集体资产的管理,然后成熟一个,改制一个,各区要有一个总体的计划安排。“村改居”后集体资产量化工作争取三年内基本完成,五年内全部完成量化。因为量化时间越长,隐患越大,风险也越大。
(四)配套。就是要加快公共事业建设,推动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的延伸覆盖。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目前各区已全面启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这是市委市政府为被征地农民办的一件最实在、最有意义的实事,但目前一些农民并未完全了解,因此,各区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扩大参保率,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人员大部份都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要继续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全面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城乡医保水平的差距。要探索“村改居”后居民的医疗保险如何与城市医疗保障体系接轨。要将城市“低保”政策逐步延伸到“村改居”社区,使得“村改居”社区的贫困户享受与城市困难户同等的“低保”标准。二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延伸建设。“村改居”社区的水、电、路、排污、有线电视、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要逐步纳入城市市政建设的范畴,由市、区财政承担。三要加快社会事业的服务覆盖。要在全市范围内加大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农村教育、卫生资源优化整合,完善各项配套建设,让农村享受优质的教育、卫生服务;要在“村改居”社区全面开展思想道德、法律知识、文化体育、科技知识、卫生知识进村入户活动,下大力气破除农村各种陋习和不文明行为,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培养农民文明习惯,提高农民素质,使他们尽快适应城市化发展的节奏和步伐。
(五)转移。就是要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推进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务工就业是推进农民迅速向城市居民转变的有效途径。“村改居”后,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城市居民,但要真正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一要增加他们的收入,二要培养他们城市生活的习惯,三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加快“村改居”村的劳动就业转移,可以促进以上目标得以尽快实现。首先要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要让“村改居”社区18岁以上的青年通过培训普遍掌握1-2项就业技能。市劳动保障局和市财政局已经出台政策对培训机构和企业予以补助,各区财政也要相应予以补助,培训机构也要尽可能地予以优惠。其次要做好劳动力的推荐。各级劳动部门要加强与用工企业沟通协商,鼓励他们优先招用本地农村劳动力,并做好劳动力的推荐。对于未就业的劳动力,每人可以有两次推荐机会,确保大部分18-40岁的“村改居”社区青年都能进厂务工或自主创业。第三要健全完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市、区、街、社区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就业服务的电脑网络要通到“村改居”社区,建立劳动力就业动态管理资源库,在“村改居”社区要增设劳动就业协管员,以便及时掌握本社区劳动力的就业动态情况。四要加强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在“村改居”社区中存在一些宁可在家收房租,不愿到外面打工的闲散青年,有些人整天没有事干,就参加赌博、闹市,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因此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劳动就业。五要加快社区居民融合。“村改居”后原住民和新居民的充分融合是一项急需探讨创新的工作,要通过新公寓楼的建设,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金包银”、股份化项目的安排,吸引一批外来居民成为新居民,要让原住民尽可能分散,多吸引新居民进来,力争实现新的住宅小区实现新老居民融合居住。各区、街、社区都要拿出一套切实有效的办法,建设若干个示范小区,先示范,后全面推开。
三、要全力推进。
推进农村城市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及时研究,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解决。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领导。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作作为构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明确一个部门负责具体协调落实。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结合各区的实际,把农村城市化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落实到人。要定期研究、及时解决农村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要主动作为。城市化建设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深入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要用创新的方法落实有关政策措施。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对推进农村城市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各区、各镇(街)、各村(居)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对政策还要进一步地深化和细化,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工作中的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有主动作为、敢于作为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畏难情绪,敢于直面困难,积极攻坚克难,把出现的问题及时消化解决在基层。
三要形成合力。农村城市化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单凭某一个部门就能将工作做好,而是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服从大局,密切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齐抓共管,尽心尽力。特别是市直各部门要把工作职能进一步向农村延伸,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推进,把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把城市管理和服务向农村拓展,全方位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各区、镇(街)之间也要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学习,交流经验,既要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也要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共同开创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推进农村城市化,事关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事关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领导,创新机制,狠抓落实,为推进全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谱写更加绚丽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