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迎中秋送祝福征文9篇

时间:2022-09-24 09:21:52

导语:最新迎中秋送祝福征文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最新迎中秋送祝福征文9篇

中秋

中秋,一个唯美的日子,一个让人滋生诗情的日子。

月,远远地美着,大而圆满,泛着清辉;月,默默无语,像雪地里的红梅,高高地居于最美的所在,不让我们触摸。它就这样与我们保持着那段可望而不可及的距离,留一些想象与朦胧给人类,让我们借着那一寸寸想象而温暖。

沐着月光,我想起来了——那个关于吴刚、嫦娥、桂树和玉兔的千年不老的故事。明月呵,你可知一个少年曾经的心事么?其实,你的那棵桂树早已根植在许多人的心中了。时至中秋,人间桂花落。在满空的光明里,飘落的何止是桂花,而是那毫不张扬的静美和缠绵不绝的馨香呵。

沐着月光,我想起来了——家乡人过中秋节。当凉凉的秋风赶跑了夏的浮躁,当五谷归仓带来丰收的喜悦,几日天高云淡风清的熏陶之后,人们的心情也渐趋宁静平和。中秋的月光,柔柔地洒向大地上的一切生灵,洒向那星星点点的温馨弥漫的万家灯火,田野、山庄如梦一般安详。此时,四处弥漫着的银色光辉何尝不也是一种生命的颜色?你看,好多人家的院落里,有亲人围聚在小桌旁,就着月色,就着土地的芳香,有滋有味地品尝起了月饼——其实,那更像是在品尝生活呵。

沐着月光,我想起来了——古人那些动人的中秋咏月诗联。“天上月一轮,水中月一双”,“共说三潭同一月,谁知一月映三潭”,这是古人绘景涂色、极富神韵的景物联;杭州“平湖秋月”的对联则更妙:“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把湖光月色描绘得十分贴切;扬州瘦西湖畔亦有一咏月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读来妙趣横生;“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嫦娥思尘三百六,泪羡人间又团圆”,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月夜美景图。诗人说,秋月是有性灵的。难道不是么?一千多年前,也是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清夜,诗仙李太白写下了“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样亮丽的诗句。几百几千年后,我们不也成了“今月曾经照耀过”的古人么。细细想来,真叫人生出几多感慨:人生如朝露,我们是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轮圆月的。

中秋月又悄悄地爬上明净的夜空。抬头仰望中天,月光朗朗无边,天空高邈深远。相隔遥远的朋友呵,今夜我们分享的是同一轮圆月!

八月中秋夜满峡桂花香

中国野生桂花之乡---浏阳周洛的桂花峡不知牵扯了多少人的思念和想象,在文友们的聚会的口中反复念叨和强调.临近中秋我们迫不及待地顶着秋阳驱车来了.进村只见梯田层层,稻垛群群,小溪里石头林立,真想涉水而上.管理处的廖主任虽然刚从桂花峡出来,仍热情地为我们带路.为了保护环境,迷人湖里的机动船巳改为手工船,湖水约摸20米深,呈现一片绿色,好客的彩蝶俏皮地飞到肩膀上,蜻蜒在湖心中飞来飞去,五岁的小侄女在太阳下认真地学着划桨,在青山绿水之中愈发显得白里透红的脸蛋的可爱,幽静的迷人湖于是荡起阵阵笑声.

船至岸边,水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石头颜色和形状,迷人谷形成在两山壁立之间,显得非常的稳重和文静.山峰静立无声,让人望峰息心,清波荡漾的桂花峡是捞刀河的源头,泉水清冽可口、甘甜,听得见峡谷里流出的泉水哗哗声,巳经隐隐约约闻到了桂花的清香,泌人心脾,顿时疲劳全无.沿着石级上去,过木桥,远远就看见了关门石.可谓中流砥柱,藤蔓依附在石上,树桠上的蜘蛛网在太阳底下闪着光芒.到了天心潭,桂花香己是咫尺可闻了.这个水潭是裸泳的好地方,青山环抱,眼观原始美景,耳听瀑布水声,飞瀑流泉溅落全身,丹桂吐香,幽幽桂花香萦绕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人间瑶池也.最先出场的是一株挺拨的丹桂,鲜红的花簇掩映在绿树丛中,暗音在谷中飘荡.

在桂花桥的附近有六颗桂花树,其貌不扬的灌木上树叶深绿繁茂,枝叶间点缀着簇簇金黄,桂花香清香四溢,扑鼻而来,过了桂花桥,山边菖蒲和不知名的蓝色小野花点缀山边,站在桂花亭,禁不住想临流赋诗:

你躲在深山老林,

却独占三秋压众芳,

你开得小心谨慎,

轻黄淡白总含羞,

却掩盖不住暗香飘流,

你不以色迷人,却以香入心,

月宫里只有你相配,

才惹得起年年中秋凡人的相思.

熏着清凉的桂花风,站在亭里往下看,只见桂花峡斗折蛇行,忽明忽暗,峡谷里的水卷起漩涡,山边浸出泉水慢慢地从上往下滴着,溪水忽浅忽深,不可捉摸,让峡谷平添几分神秘,流水声似大家闺秀在弹琴,时急时缓,整个峡谷有着高雅、古典的韵味.

顺着桂花峡往山里走去,只见悬崖峭壁,竹林葱葱,水底石头圆润,山峡千百株晚桂徐吐的芬芳,是桂花峡高贵的魂魄.橙黄如金的金桂树型高大直立,树冠球状或伞状,花呈金黄色,花香浓郁;可谓”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白如凝脂的银桂树不如金桂树高大,花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花朵茂密;丹桂花呈橙红色,香气比银桂淡.望着这满峡谷的桂花,桂花树枝叶纷繁,色彩苍翠细小如珠粒似的小花织在密实的枝叶中,一派锦绣重叠的美景.桂花香在桂花峡原本负氧离子高的空气中流动,满峡谷都充满着仙界般的灵性,我是满心的欢喜,整个身心融进山水之间,涵泳自然,体悟宇宙之道.花气熏人欲破禅,桂花香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让我在桂花香中悟禅.

桂花峡里的桂花林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野生桂花林,野生桂花树总数1200棵以上,品种齐全,芳香四溢,沿途天衣无缝地搭配好了四五十处的瀑布跌岩凌空谓为壮观,使之动中有静,动静相宜.这还不算,更有诗意的是月亮潭承接天光,使之潭中有月,月中有潭.

八月中秋之夜,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人在峡中走,分外的轻松自如,月在天上游,分外的明亮爽朗,走在皓月当空的山林之中,携爱人之手,仰看月色无边,桂香满峡,吴刚捧出桂花酒,嫦娥煮好桂花茶,尝几块桂花糕,接受桂花峡恩赐的天然香薰,不知今夕是何夕.只怕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原来花香也醉人.

桂花它不经意地落在我的发上,它在挽留我,我忍不住再仰视一眼这满峡的丹桂、金桂、银桂,我怎舍得离开这桂花王国呀.真是有些窥谷忘返.我带回满峡的月色,满峡的桂花香.

晴天酒·诗·月

在喝醉过一百零一次之后,才发现月还是三千年前李白举杯所邀的那轮明月。

人却老了。

李白老了,苏轼老了,李清照老了。

只是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的诗句依然鲜活动人,在月光下尤显亲切、生动,如陈了千年的酒般散发着醉人的香。

于是李白近了。李白独酌,我仿佛看到他眉宇间难求一败、难觅知音的孤独。

苏轼近了。苏轼举杯,我仿佛听到他“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吟哦。

李清照近了。李清照把酒,我仿佛嗅到她袖子里菊花的盈盈暗香。

我不知道是人读瘦了诗,或是诗吟瘦了人。

若是人读瘦了诗,那为什么还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样瘦绝黄花的人?

若是诗吟瘦了人,那为什么还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样清瘦绝伦的诗?

也许是诗和人共瘦,瘦得只剩灵犀一点的灵气、精髓,正如那蒸了又熬、熬了又蒸之后只剩沁香一缕的酒?

李白醉过;苏轼醉过;李清照醉过。所有的诗人都醉过的,我想。

要不,怎么会有那许多清醇如酒、抑或浓烈如酒的诗呢?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化成蝶一般的诗,如同酒一般醉人!

我不知道是酒化作诗,或是诗幻成酒。是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蝶?

也许,酒,原本就是诗;诗,原本就是酒。无论诗,或是酒,都同样醉人。而月,则成了一种见证,“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见证;一种融合,酒化作诗或诗幻成酒的完全融合。

我不知道如今的月是否还记得那一年与李太白对饮的酒事?是否还记得那一夜与苏东坡对视,共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往事?是否还记得那一个黄昏曾有一位女子把酒东篱,守候月满西楼的花事?

月无语。

风乍起,有酒香四溢。是我手中杯里的酒香,飘入远古,飘向远方……

中秋之夜·愿天下母亲平安

又是中秋之夜,又是月圆之时,人说月圆家团圆,而此时我却求学在异乡。

今夜家乡的月亮肯定也如此亮如此圆吧!不知母亲此时在做什么,就让这轮圆月送去我对母亲的祝福吧。

记忆中,每年中秋节到来的前几天,母亲便准备馅和面,忙着做月饼了。只是当时的月饼种类还很单一,最多的便是白糖馅,也有枣泥和豆沙馅的。虽然配料单一,但由于出自母亲之手,再单一的配料也能做出好吃的月饼。每每母亲做月饼时,我和弟弟便站在旁边焦急地等待着,馋得口水直流,左等不好,右等不好,弟弟有些按耐不住了,趁母亲不注意便伸手去抓已拌好的月饼馅,母亲回过头轻轻打掉弟弟的手,柔柔地说:“还不能吃呢,小馋猫,回屋里等着去。”我和弟弟只好耐心地等待,终于月饼做好了,我和弟弟每人抱着一块大月饼便跑出去玩了,见到同村的小伙伴便炫耀说:“看,这是我妈妈做的月饼。”他们眼巴巴地瞅着,有人轻声问:“能给我一块吗?”我和弟弟便给他们每人分一小块,大家便细细吃起来,谁都不忍一下子吃掉,而是一点一点地品味,最后还吮吮指头回味一下。此时我和弟弟就有一种骄傲和自豪感,骄傲母亲有如此之手艺,自豪我和弟弟能经常吃到母亲做的月饼。

岁月匆匆,转眼间,十年过去了,我不再是那个到处乱跑,只知道玩的小疯丫头了,我长大了,而母亲却老了。

如今的月饼种类繁多,什么荔枝、草莓、香蕉、哈密瓜……各种各样的月饼应有尽有,任你挑选。但我和弟弟却独爱吃母亲做的月饼。只是近几年来我和弟弟都在外读书,很少回家,也便吃不到母亲做的月饼了。

本以为不用再做月饼了,中秋节的时候母亲可以坐下来歇歇,去买点现成的月饼吃。可是,打电话时,母亲总是叹息说:“唉,现在中秋节不用做月饼了,真不知该做点什么,这心里头没着没落的。”我也很无奈地说:“其实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只是离家太远,没这口福了。”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母亲却记在了心上。

去年中秋节前夕,我意外地收到了母亲寄来的月饼,当我打开盒子掰开一块月饼却愣住了,由于这里天气比较热,月饼已变质,根本不能吃了,不免有些遗憾。

后来母亲打来电话问,月饼收到了吗?好不好吃?我听得出,母亲很兴奋,心里不禁一颤,眼里有什么东西在涌动,我怎忍心告诉母亲实情,那样母亲会很遗憾的。我也显得很兴奋地说:“妈妈,你做的月饼比我小时候吃的月饼更好吃了。”母亲笑了,在电话另一头的我已体会到母亲内心的喜悦。

两个月后,弟弟又打来电话,我把事情告诉了弟弟,弟弟说:“姐,你知道吗,妈妈给你寄去了十块月饼,每一块都是不同的馅,是她跑了一个上午,从好几个地方买来的。”听了弟弟的话,我心中激动不已,刹时暖流滚滚,泪水夺眶而出。

其实,让母亲为儿女们忙碌,对她们来说是一种幸福;有母亲为自己牵挂,对儿女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

母亲心中有着对儿女们的那份牵挂,不管什么时候,她们内心都不会感到空虚。

希望所有为人子女的人们,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给不在身边,却又时时牵挂自己的母亲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送去祝福。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都平安、健康。

异国茶香

冲了一杯奶茶,是久违了的熟悉。配方呢,是把英国的红茶掺些牛奶再添一点儿糖,味道很香,是指闻着的时候,口感倒不见得美妙。离家前的我是不知道有奶茶这玩意的,只觉得奶就是奶,茶就是茶,所谓的奶茶其实也是自己瞎鼓捣的简易组合,无非就是二合一嘛;回国时才陡然发现家乐福、新一佳等大小超市早就塞满了这些中西合壁的东西,而生性淡然的我,从小既不肯喝奶,又不好品茶,却没想到辗转千里到了这异国他乡反而对奶茶着迷起来。

想来想去,喜欢上奶茶实在不是别的原因,乃是科考的硕果。从来不曾经年累月地通宵达旦,然而这个魔鬼集中营却哺育了我。夜晚是清凉的,也是漫长的,要坚持与星光同步,就要努力让眼睛圆睁,于是,强迫自己折返休闲屋的二十码运动,以及补给摄入某些液体流质,自然演变成了夜半歌声的组成。在学院的休闲屋里,咖啡是昂贵的,相对自己微不足道的奖学金而言;而茶呢,却被视同寻常百姓家的物品,免费陈列。其实,二者在商场里价格比翼双飞,而且茶好歹还是个舶来品。只可惜的是,这里的茶已完全丧失了中国古典茶韵,既损失了茶叶的清香,更没有清茶的形态,却顶着个中国茶的美名走南闯北,活生生地挂羊头卖狗肉,哎,不说也罢。

记忆里,最初喝奶茶的计量单位是一五一十的。当晨曦初现,学院的大哥大姐陆陆续续地踏着阳光而来时,就会好奇地走到我的身边,数一数桌上的小杯子,五个,十个,十五,二十…神情让我想起儿时数天上的星星。那时心里颇为忐忑,毕竟一人一晚就消灭了这么多易耗品,实在有垄断与滥用之嫌,而且很容易被当作一宿蹲点于此的证据,还是“销赃”的比较好,于是从此就抱着同一个杯子晃来晃去,仿佛那同一首歌,永不停息,惟有脚步丈量得出来来往往的距离。

春去秋来,茶慢慢地远离了既定的节律,因为脚步奔向了另一座叫日内瓦的小城,生命又在继续另一种形态的经营。而当重返这座凝结过心灵的血与泪的小城时,奶茶,清香依旧,质朴依然。于是我恍然,曾经生命的刻痕有多深,此后的清香就有多浓,时空嬗递,永恒不移。生命哦,原来总是如此公平。

我的月饼情结

宋代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今》中曾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多少年来,人们已付予了月饼太多太多的象征意义,而在我的心中,月饼也留下了一抹不灭的思乡情结。

小时候因家境贫寒,月饼便成了奢侈之品,街上那些香甜可口的月饼是我不敢奢望的。每到中秋月圆之际,母亲便会叫上我们兄弟两个一起自制月饼。把雪白的面粉和上水揉得像柔软的面筋,再将黑色的芝麻细细碾碎,掺上一些白糖,然后将芝麻像包包子一样包到面团中去,轻轻地用做月饼的模子一压,一只月饼便成了。月饼在锅里蒸煮的当儿,一股诱人的清香便会从细细的锅盖缝中飘荡出来,溢满了整个房间,残忍地刺激着我那贪婪的胃液。不过按照乡里的习俗,月饼熟了是不能马上吃的,得先供过“月亮婆婆”保佑全家团团圆圆。在焦急的等待之后,我便会一把抓过月饼,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其实那时也不清楚月饼有什么寓意,只知道美美地享受一番这一年中难得一回的月饼的滋味罢了。

真正感受到月饼的那份思乡之情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求学在外,时时都念着家的温馨,时时都惦着父母的关怀。特别是在新入学的那年中秋,皓月当空,那份思乡之情也显得尤为强烈。为了慰藉学子的思乡之情,学校后勤处给每个学生送来了月饼。记得那是一种广式月饼,金黄色的外壳,薄薄的皮,扳开一看,就如诗中所写的“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使身在外乡的我感到了一阵莫名的温馨。细细品味着圆圆的月饼,望着窗前那圆圆的明月,我忽然想到了张九龄的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的夜晚,有许多像我一样离乡的游子不正时凭明月在寄托乡愁,借月饼在祝福家人。透过皎洁的月亮,我也依稀看到了远方的家人正和我一样吃着月饼在祝福远行的我。

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我和家人依旧是离多聚少,父母去了上海工作,小弟也踏上了远行的求学之路。每到中秋,依然是我一个人面对明月思念。当然,我没有李太白那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闲情,我也没有王安石那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苍凉,我只是在中秋月圆之夜静静地望着明月,一个人品尝一只月饼,在月饼中思念亲人的远行,在月饼品尝那份淡淡的离愁。在微微的清风中,月光也好似波动起来,空气中便弥漫了中秋特有的甜美气息,我知道家人收到了我真挚的祝福。

“年年中秋明月夜,岁岁月饼有不同”。现在的月饼品种多样,月饼的寓意也早已变味了。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在中秋,我在单位也经常能发到一些别人来推销的几盒月饼,月饼有时成了一个无奈的人情。月饼发了当然得吃,但已少了一份儿时的欢愉,只有那份对月思家人的那份思情依旧存在。

流泪的月饼

10年前,我17岁,生平第一次被抬进了医院,就再也没能走着出来——我的腿,在那场意外的车祸中瘫痪了。

起初,我并不知道病情的严重。17岁,还是不谙世事的年龄。从来没有想过,生命会以这种残烈的方式让我刻骨铭心。与同病房血肉模糊,痛得死去活来的病友相比,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轻伤。我很乐观,面对父母愁苦的眼睛,我反倒安慰他们说自己没事儿,同学们来看我,我依然和他们谈笑风生。

一个多月后,正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这个本该合家团圆的节日,父母却只能陪着我在医院里过。那天父亲特意到商店买回了精美的月饼,有意借节日的喜庆气氛冲淡笼罩在心头多日的愁云。父亲兴致很高,一定要我坐起来吃月饼。他说:“你都躺了一个多月了,坐起来吧,坐起来心情就不会那么压抑了!”

父亲弯下腰让我搂住他的脖子,他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托住我刚做过手术的后背,然后一点一点缓慢地往上抬——我终于坐起来了!

毕竟在床上躺的太久,好一阵的眩晕之后,我才渐渐适应。母亲慌忙把月饼递过来,是我最爱吃的五仁月饼。我接过月饼,没舍得吃,扭过头把它递给了父亲。就在这一扭头的瞬间,我正好看见旁边的床头柜上放着一张纸。从小就对书和纸感兴趣的我好奇地拿起来看,只看了一眼,我就头晕目眩,一下子昏了过去。

那张纸是护士无意中遗留下的我的病历,上面清楚地写着:“外伤性截瘫!”

那天,我疯狂地把所有的月饼都摔在了地上,声嘶力竭地大喊起来……

没有人知道,对于一个17岁的华季少女而言,彻头彻尾的绝望是怎样一种感觉!

父亲默默捡起了被我摔在地上的月饼,等我平静后才指着一团月饼对我说:“你看,这一团小小的月饼,简单些,只要面、油、糖、豆沙就能做成,但是这样做出来泊月饼不好吃。想要好吃,就要多加入原料才成。人生也是这样,一路阳光,未免太寡味。只有加入坎坷和磨难,痛苦和挣扎,生命才能丰厚起来。”

如今,10的时光过去,我终于用手中的笔趟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绝望的小女孩儿了。但是那个流泪的中秋节,那团流泪的月饼,仍然留我心最深的地方。我终于明白父亲的话:人生也像月饼一样,要由各种丰富的滋味才能圆满起来。

当家乡变成远方

记忆中唯一一个清晰的中秋节是在十年前,那时正值三峡工程即将开工,我被单位派到了这个离西陵峡很近的一个鄂北小镇。在同事们看来这是个苦差事,因为需要常年背井离乡地生活在异乡,何况这异乡又非上海、深圳这样的大都市,而是个偏远的山区小镇。但我却很高兴,因为从上初中开始,我就盼望着能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真正独立地生活,像许多年轻人一样,“远方”在那时的我看来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

临近中秋节,小镇上的人渐渐少了起来,像我们这样派驻外地的人员大多赶回去过节了。小镇是个新兴的集镇,没有多少原住民。等到了中秋节那天,往日还算热闹的镇上几乎看不到人,寂静得让人觉得时间仿佛停滞了。

傍晚时分,阴郁了一天的小镇终于飘起了毛毛雨,一时间暮色与薄雾一般的细雨笼罩在半山腰上,站在门前放眼望去,除了一座座暗淡的山包就是一栋栋没有灯光的矮楼,一种空旷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吃过晚饭,坐在空荡荡的店堂里。想起今天是中秋节,我却连个月饼也没买。于是锁上门,决定找个副食店买几个。

沿着山路,走在没有人也没有车的盘山小道上,一边是黑黝黝的山,一边是窄窄的长江,四周寂静得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在响着。一路走一路搜寻着路边的小店,希望能发现一家还开着门的。不知走了多久,我终于绝望了……

细雨依然下着,落在脸上有一种粘稠的感觉,像一种说不清的愁绪。默默地往回走,脑海里浮现出的却是家乡。那座被称为最市民化的都市,此刻的大街小巷上一定到处是出来过节的人们。宿舍区哗哗的麻将声、大排档前喧闹的划拳声、公共汽车上粗鲁的争吵声……这些曾经让我厌恶的场景,此刻是那么亲切。而家里的人呢,这时大概都坐在电视机前,吃着月饼看着没有新意的联欢晚会,母亲肯定又会被某个骨肉分离的煽情小品弄得泪眼婆娑……这一切,让我的鼻子忽然莫名地有些发酸。

没有月亮,也没有月饼的中秋过去了。那个凄冷的中秋夜却让我发现了家乡原来是这么美好的地方,我却曾经认为它是那么丑陋而乏味。我明白了,当家乡变成远方时,就变得美丽起来。想必在月宫上的嫦娥遥望她逃离的那个故乡,也会发现那片黄土地原来是一颗蓝宝石一样美丽的星星……

儿时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人,他的几个儿子和女儿都在时被毒害了,老伴又去世得早,只剩他一个人守着那间屋子。而老人也成了村里的"五保户",村里的人都叫他三公。

每当中秋临近的时候,三公是被我们叫得最多的了,只因为他有棵二十多年树龄的大柚子树,树上结的柚子可是全村最甜的。柚子成熟的时候,我们这群小孩放了学就跑去缠着三公,渴望着他摘个柚子下来让我们尝尝,看着我们屁巅屁巅地跟着后面叫嚷着,三公每次都是笑呵呵地回家拿了根竹竿,这时候我们一群孩子就会大声地欢呼时,因为三公又要敲柚子下来给我们这群"馋嘴鬼"吃了。

年少不懂事的我经常拉着三公的衣服问他:"三公三公,怎么你只是一个人在家呀,你看我们家都是那么人,叔叔阿姨他们呢?"这时候,三公都会静静地看着树上柚子,尽管头上的头发全白了,脸上也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但三公的两眼却出奇地明亮,良久良久,他摸着我的小头缓缓地说:"阿力,叔叔阿姨到外国了,我也想去,可是我不舍得这棵柚子树啊!"听到这话,我在心里想:不对啊,爸爸妈妈都说三公的儿子女儿被批斗了,怎么又去外国了呢?那时的我显然不知道什么是批斗。

三公不但平时摘柚子给我们这群小孩子,一到中秋节那天,他还把摘下来的柚子大方地往每一户人家里送,到了晚上爸妈总是把三公请过来吃中秋晚饭,吃饭的时候,三公是笑得最开心的,偶尔还会和爸爸喝上两杯。

关于三公送柚子,里边还有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故事。那年中秋节,三公叫上我和几个小伴,提了几袋柚子挨家挨户地送去,送过了十几家,三公领着我们进了小明家,小明比我们几个大上好几岁,已经在上初中了。一路背着柚子的我不禁觉得有点累,就找了张凳子坐了下来,刚一坐下,就发现脚好像碰上了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原来是个柚子,我仔细地看了看,突然大声喊了起来:"三公三公,小明家怎么会有你的柚子呢?"正在和小明爸爸客气着的三公听到我的话,愣了一愣,我注意到小明的爸爸也愣了一下,而小明却瞧着我挥拳头,我吓得连忙低下头来,正好碰上三公在看地上的柚子。那个柚子又大又圆,跟我们袋子里装的简直一模一样,所以我就对三公说:"三公,你看这柚子真是你的呀,又大又圆……"三公连忙打断我的话,站了起来,对小明的爸爸说:"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原来已经送过柚子来了。不过既然来了,送过了也要再送,阿力,再拿一个柚子给叔叔。"我却说道:"三公,没有啊,小明家我们没有送过柚子呀,我们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听到这话,三公立刻瞪了我一眼,示意我赶紧拿柚子出来,我憋红了脸,很不舍得地从袋子里拿出来一个柚子……

吃过晚饭后,我把白天到小明家送柚子的事一五一十地给爸妈说了,妈妈听完,马上就说:"我看一定是小明偷了三公的柚子,放在家里,不小心让阿力给看到了,那个小明,平常就游手好闲的。可是三公为什么不说是偷了他的呢?"这时爸爸叹了一口气,说:"还不是因为三公这人太好了?他守着那棵柚子树二十几年,是他的柚子,他一摸就能认出来,可是他不想给小明爸爸下面子呀,也不想小明被他爸爸惩罚呀,所以只能说已经送过柚子了。"那一天晚上,我一夜没睡着,一直被三公的做法和他的精神所感动着。

工作以后就没怎么在家过中秋节。前两年中秋的时候回去,却听妈妈说不久前三公刚去了,那一刹那,我的心捏得很紧,童年时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

走之前,我去看了三公的那棵柚子树,三公虽然走了,但柚子树却越发长得茂盛,我伸手摸了摸树干,仿佛看到三公就在眼前,他微笑着。

天凉已是秋

繁星而无月的夜,一袭暗香随风飘荡,一片没有了生命色彩的梧桐树叶轻轻跌落在窗台前,刹那间,我发现盆栽的云竹已由青翠变成了枯黄。

一切的迹象在预演着荒凉,无由的让我生出阵阵不能说出来感觉。因为不能,所以就隐忍着独自面对黑暗,默默望着地上树影婆娑,摇曳生姿。没有开灯的屋子显得格外空旷,赤脚触到木地板分明有丝丝凉意介入。也许是茫然行在浅秋,淡淡的黄浸润着我的心绪,惆怅,忧郁,伤感化着声声幽怨的叹息,惊扰着浅秋的夜,所以这般的难眠,索性不眠吧。为自己煮上一壶浓浓的咖啡,开了很大的音乐,是任贤齐的《我让你依靠》,想让它把那份清冷赶出我的世界,她却像只癞皮狗一样顽皮地粘在我的身体里不肯离去,也只有此刻才发现日子原来已经变得斑驳。

每个上班清晨,我都会对镜子强颜欢笑,笑不由衷的自己抑郁着愈扩愈散的情愫。然而对于你,除了沉默,还是沉默掩饰心中的悸动。我困在原地,抑郁反反覆覆纠缠,心情无处躲藏,倍受夜煎熬着我,不得不承认我一人承受不来。我多希望日子就象撕掉一页页日历一样快,可我怎么感觉这时间如一世纪那样漫漫绵长。

手指也不听我的使唤,可电话的那头却无人接听,我握着话筒的手微微颤抖,酸酸的感觉瞬间横冲直撞地迫上眉睫,心像涨满水的海绵,沉甸甸地向下坠。你离我那么远,倦恋在地球另一半的N城里。可不知怎么的,我竞想到了你曾与我的聊天、短信、电话,信誓旦旦的承诺,漫天呼出的爱意,这些柔情似水的话语的确柔碎我的心、柔碎我的生活、也柔碎我的情感,让我一点一点靠近理智、稳重,英明中夹带着一点点的狡猾你。

还记得我说你象谁吗?和坤!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在社会的这个大染缸里,让你练就了一身的功夫。你的成熟,你的预见性,你的经济头脑,你的政治见解及你的现实性都让我望尘莫及。我也很感激你的出现。因为你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自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所在。你让我发现了我不曾发现的也不曾想过的事情。

闷热的夏天过去了,日子过得可真是快!又临近中秋,清冷的秋风吻过我淌着泪的脸颊。手里精致的杯中咖啡也凉了,细细啜饮墨一般没有加糖的苦咖啡,慢慢的,有浓浓的苦涩在唇齿间浮动,秋就真的进了心里。在我的潜意识中,中秋节是一个最令人多梦多情的节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沦落天涯,望月感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语道出千百年来文人心中解不开的明月情节。这原本是收获的季节,可我们还在咀嚼苦涩,是否花期太迟了,就结不出甜蜜?其实丰盈流溢的秋意,其真正的内涵在于它成熟的魅力。是一首需要用人生阅历来读的诗,是情感历尽苍桑沐惯风雨后流溢着苦尽甘来的味道,是生活蕴含着沉甸甸的永恒。你可见石缝中死去的秋虫?那实在是生命的赞歌。

总以为,一直会沉睡,可不知,天凉已是秋。蓦然回首又是一年。

季节更替的清晰,总让我感觉是在丈量生命,经历一个个季节,似乎看到生命在一寸寸缩短,总有一天,我也会像所有的人一样老去吧?总有一天,我此刻还柔细光洁的发丝也会全部转成银白,总有一天,我会面对着一种无法转圜的绝境与尽头。而在那个时候,能让我含着泪微笑地想起的,大概也就只有你了吧?

心口开始隐隐作痛,忐忑、揪心。如果你在我身边,我知道你一定会急颠颠端上一杯温开水,霸道地说:“宝贝,来,把这药吃了”。呵呵,这也是我们很多共同点之一,这也许是应了“同病相连”吧。最近过得好吗?不知你最近心脏怎么样?很想你。一如你说“在南京栖霞寺,一个老和尚说的:你总是让我牵肠挂肚。”

夜晚的心已是寂寞不堪,屋外是狂风卷乱的世界。我走进了这个世界,这个有着漆黑的冰冷的世界。天幕是一片不能认识的凄凉,满街的灯光被吹得摇摇欲坠。不知你的国度今夜是否有一轮冷月?是否洒下一地的寒?哦,我又在说傻话了,此刻你应该睡了,做梦时的样子一定还是像个孩子,我曾在你喝醉睡着的时候窃视过。

今夜星星显的格外的明亮,我飘逸的思绪直抵那清冷的夜空,走进天宇朦胧的诱惑,象投奔仙境的嫦娥,飞进月宫广寒清虚之府。陡然间一颗流星划破星空的寂静,像是在唤醒什么?飞逝划过,又像是在追着什么?有的时候,人的确需要对记忆进行梳理,总有许多的情怀要倾诉,总有许多的感悟要与人分享。我低头沉思那流星的影子,想用星光测量心与心的距离,揣测情感是近在梦里?还是遥遥无期?星星眨着眼睛说:“未来不远处的风景更美,从晦涩的心境里走出来,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带给你的快乐,你会感觉到自己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空虚、寂寞和悲伤。”但又觉得星星明明是这样说的:“不要太相信承诺,诺言是时间结出的松果,松果尽管美妙,谁能保证不会被季节打落?”在情绪中游走的我,心还是焦急的等待着来自远方的信息,噙着泪的双眼紧紧地盯着手机,全神贯注的害怕耳朵听不到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短信信号声。

下雨了,雨水就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窗户的玻璃流趟着。冰冷的雨一滴一滴打到我心,忧郁舞成轻逸的落叶飘游不定。不由有了才女李碧华的感叹:“伤人心的,不止是旧时的月色呀!”于是,我便在深蓝的屏幕上,将它跌落一串文字,这一字一字像雨,秋雨。这一字一字,像叶,落叶。而这无声的字,更象我今夜里堕入寒冷时的呼唤:冷,好冷。

其实今年的中秋是否有月亮已经不重要了.那不过是这午夜被雨击中的海棠,楚痛着在仍有绿色的叶子上写满心事,做一个绿色的名片,在凋零未到来之前寄出。如同,在海里放入一枚漂流瓶,随着这秋的声响,飘泊……

梦里你可听到风拍打窗帘?那是我对你的祈祷,唯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