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发展壮大30年征文

时间:2022-10-21 03:07:00

导语:国有经济发展壮大30年征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有经济发展壮大30年征文

生产铁、钢、材同比增长55.44%、54.79%和58.08%;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长89.78%、20.48%。今年以来,在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65%,煤、电、油价格大幅攀升的情况下,武汉钢铁集团依靠比例高达80%以上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不仅消化了年增近60亿元的新增成本,还创下铁、钢、材产量和销售收入、利润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武钢的辉煌,正是我国国有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在改革发展中成就“主导力量”

30年的艰辛探索,30年的光辉灿烂。

体制的不断变革,经营自主权的扩大,改革脱困的3年攻坚,加上资产管理体制的日渐完善,使得国有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国有资产总量大幅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尤其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

国务院国资委统计显示,目前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中央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5%,资产总额占75%,实现利润占到80%。

从2002年至2007年5年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加1.5万亿元,销售收入年均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年均增加1500亿元,上缴税金年均增加1000亿元。

一批极富活力的国有企业脱颖而出。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诞生的。30年来,宝钢走出了一条大规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建设特大型现代化钢企之路。自投产以来,宝钢多项重要技术指标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作为最先走出国门和最早进入《财富》全球500强的国有企业之一,1998年以来,中国中化集团在氟化工、天然橡胶等细分领域始终保持领先,成为国家化工产业升级的有力推动者。

不仅宝钢、中化,随着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加速转换,国企创新激情空前迸发。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奥运场馆建设等重大项目,以实力承载光荣;“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嫦娥一号绕月探测、“歼十飞机”工程等,以创新放飞梦想……

30年改革更是一次次探索。失败和成功的锤炼,成就了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的国有企业。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之一的香港新机场、世界最高钢筋混凝土建筑俄罗斯联邦大厦等一批高难度、标志性建筑“作品”上,镌刻着中国企业的名字:中国建筑中交集团、中冶集团、中国中铁、中国铁建……

不断发展壮大的国有经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遇到特殊时期,国有企业总是挺身而出。在2003年非典、2008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国有企业更是胸怀大局,不讲条件,全力以赴,为抗击灾害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贡献力量。

成为“冲浪”市场的高手

“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国企改革、国有经济结构的优化相伴随。而国企改革,从本质上讲,是要找到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30年间,国有企业从政府的‘附属’,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并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坚持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这个转变经历了‘热身’、‘预赛’、‘真赛’三个阶段”。

“热身”——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这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用了15年时间。通过扩大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为国企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

“预赛”——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这个阶段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之前,用了10年时间。在这期间,正式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大放小,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特别是1998年至2000年的3年攻坚,克服了众多困难,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真赛”——以党的十六大为开端,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阶段。针对长期制约国企发展的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多头管理、出资人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十六大明确提出: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热身”—“预赛”—“真赛”,国有企业成长为“冲浪”市场的高手。

“3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雄辩地证明,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是完全能够搞好的。”李荣融说。

在多种经济成分中发展壮大

“30年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这也是做强国有企业、提升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的基本条件。”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改革开放以前,国有经济可谓“遍地开花”。1978年,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占全部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92%。改革开放以后,个体、私营经济分布领域不断拓宽,外资企业逐步进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提出“抓大放小”、“有进有退”、“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的战略思想,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提速。1997年,国有企业25.4万户,到2007年减少到11.5万户,年均减少1.4万户。企业户数减少,但国有经济总量扩大,综合实力增强。1997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3.9万亿元,到2007年增长到35.5万亿元,年均增长9.8%。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占据主导地位。

在广东、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国有经济的发展同样出色。广东国有企业户数、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实现利润都排在全国前三位;江苏国有企业户数、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均居全国第五位,资产总额居全国第四位;浙江国有企业户数、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都是全国第六位。

“国有经济能否发挥好主导作用,必须放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考虑。拥有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话语权,这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邵宁说。

2007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有43家,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6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9家。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同样取得了骄人成绩。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08年世界500强中,我国内地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达到了26家,其中不乏处于完全竞争性领域的企业,如中远集团、中国五矿、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

30年艰辛的探索改革,30年不懈的攻坚创新。肩负着国家重任,承载着民族梦想,国有经济继续创造着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