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培训简报:处级干部进修三班专辑
时间:2022-07-17 09:20:00
导语:公务员培训简报:处级干部进修三班专辑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目录
★卷首语
和谐之舟(代卷首语)┄┄┄┄┄┄┄┄┄┄┄┄┄┄┄┄┄┄┄┄┄周文杰/1
★学习与思考
“以村为主”推进农村工作机制┄┄┄┄┄┄┄┄┄┄┄┄┄┄┄┄┄周星巨/7
湖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王吉亚/11
实施长远的公路人才战略的思考┄┄┄┄┄┄┄┄┄┄┄┄┄┄┄┄胡新华/15
建设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周文杰/18
法制随想┄┄┄┄┄┄┄┄┄┄┄┄┄┄┄┄┄┄┄┄┄┄┄┄┄陈海波/22
★理论与实践
侨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吴国良/26
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园区的互动发展┄┄┄┄┄┄┄┄┄┄┄┄米庆发/34
用督查手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周星巨/37
构筑同创共建格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肖支前/40
★观点表达
吸烟严重危害健康┄┄┄┄┄┄┄┄┄┄┄┄┄┄┄┄┄┄┄┄欧阳吾锋/43
萨达姆是条汉子┄┄┄┄┄┄┄┄┄┄┄┄┄┄┄┄┄┄┄┄┄┄黄曙辉/46
★心灵之约
说给自己┄┄┄┄┄┄┄┄┄┄┄┄┄┄┄┄┄┄┄┄┄┄┄┄┄┄雷雨时/48
久违了,课堂┄┄┄┄┄┄┄┄┄┄┄┄┄┄┄┄┄┄┄┄┄┄┄┄彭利军/49
★香樟文苑
学习有感┄┄┄┄┄┄┄┄┄┄┄┄┄┄┄┄┄┄┄┄┄┄┄┄┄┄彭明月/48
参观韶山┄┄┄┄┄┄┄┄┄┄┄┄┄┄┄┄┄┄┄┄┄┄┄┄┄┄赵志超/51
参观汩罗工业园区┄┄┄┄┄┄┄┄┄┄┄┄┄┄┄┄┄┄┄┄┄┄赵志超/52
在主席诞辰的纪念日里┄┄┄┄┄┄┄┄┄┄┄┄┄┄┄┄┄┄┄┄孟宪政/53
★信息库
2006年处干进修班组织机构┄┄┄┄┄┄┄┄┄┄┄┄┄┄┄┄┄┄┄┄┄54
进修三班献爱心捐款┄┄┄┄┄┄┄┄┄┄┄┄┄┄┄┄┄┄┄┄┄┄┄┄55
文体比赛获奖名单┄┄┄┄┄┄┄┄┄┄┄┄┄┄┄┄┄┄┄┄┄┄┄┄┄55
★活动视窗第一次班级活动:健康讲座┄┄┄┄┄┄┄┄┄┄周文杰/56
文章选登:
★卷首语
和谐之舟周文杰
如果把社会进步的时空比作大海,把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人比作划桨者,那么,2006年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处干进修三班就是大海中的一叶小舟,50位来自三湘四水的学员水手同舟共济,将这和谐之舟从2006年11月13日划向2007年1月12日,划向永远的未来。
我们班大多数学员都是各条战线的佼佼者,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在工作中说一不二,不苟言笑,今天,因为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的这次组织学习,我们来到了“香樟苑”,脱掉层层盔甲,去掉俗誉凡名,在这里,你不是局长、他也不是处长,我们就像真正的学生一样快乐生活、学习在处干进修三班。
棋牌比赛,大家你争我夺,却依然友谊第一;而与任职三班的球类比赛,大家你呼我喊,只是为了快乐而战。一次次比赛活动,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一次次聚会谈心,加深了相互的友谊;一次次课堂讨论,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处干进修三班犹如爱心之舟,是仁爱、惠爱、友爱的凝聚和体现,是真诚、关爱、相扶的大集体。孟子曾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这既是古训,也是中华美德。对临校那位患病的年轻女大学生的热情捐助,班上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相处融洽正是这高尚情操、传统美德的凸显和闪光。
处干进修三班犹如和谐之舟,50位省内各条战线的精英学员,不同的音容,相同的炽热襟怀,都是这和谐方舟的动力、构架、浆橹和风帆。两个月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是彼此之间建立的团结互助的友谊却恒久绵长;虽然即将面临分别,但我坚信,今天的别离是为了明天更加美好的相聚。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就让我们乘着这艘和谐之舟,借着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东风,和衷共济,乘风破浪、避礁绕漩、共同抵达理想彼岸。
(作者系株洲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学习与思考
湖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王吉亚
循环经济是伴随世界能源资源趋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重而诞生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未来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能源、资源制约问题将更为突出,环境保护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现有发展模式显然难以为继。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符合中国国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地处内陆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湖南,走循环经济之路更是加快追赶速度的现实选择。
一、湖南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选择
湖南是资源大省,矿产、森林、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湖南省又是农业大省,在国内发达地区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后劲不足,工业、农业持续发展难以为继之时,湖南发展循环经济的环境、资源基础优势凸显。同时,全省各地环境差异性较大,各地可因地制宜建立各类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总的战略应该是从易到难,先突破“点”,再延伸到“区”,最后扩展到“面”。
1、“点”上模式。“点”包括工业和农村基本组织单位,如果说整个循环社会是一串珍珠的话,那么,用循环经济改造每一个“点”就是打磨每一颗珍珠的过程。在工业企业推行循环经济,目前主要手段就是推行清洁生产,在企业内实施废物的全过程控制,选到污染物的减量化。一方面,要在鼓励已达标企业自愿开展更高层次的清洁生产审核的同时,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调查和诊断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另一方面,要结合本省企业情况开发、推广成熟有效的清洁生产技术、产品,培植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推出原污染严重、经治理效果明显的清洁生产典型案例,指导其他企业的内部治理。根据我省工业特点.“点”上循环经济改造应优先选择冶金、造纸、建材、石化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和企业,按涉及企业各个环节的环境设计,包括有毒有害原材料的使用、产品的轻量化、包装材科的减量化等多个方面,实施涵盖企业生产全过程并考虑回收利用的“绿色生态设计”,从“点”上真正达到“3R原则(减量、再用、循环)”。
在广大农村推行循环经济,也要从“点”上着手,这个“点”可以是村、组,也可以是规模养殖场之类的企业组织。根据我省实际,农村“点”上的循环经济已开展了一些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在应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经济聚集区周边及城郊,“点”上的推进起点宜高些,建设布局合理的种植养殖绿色小区,采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建设节能环保住宅,建设秸杆汽化站和防治污染的给排水系统,开展污水区域处理:在湘西北等相对落后地区,要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平原、丘陵、山区及混合生态经济示范区,兴建一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培植“猪——沼——桔——鸡”、“粮——猪——沼——果”等各种类型的生态庭园经济和生态家庭“细胞”。
2、“区”上模式。“区”主要指共生企业群层面和大范围的农村区域。在企业群层面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一是要选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加大产业集群的培养和构建力度,如长、株、潭地区应顺势而为建立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有色冶金、中医药、文化传媒等为主的高水平新产业区,构建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和节点,形成名牌叠加型或大项目集群型的产业集群,打造主导产业循环工业园;二是要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按一个园区一两个产业链的原则做好规划,围绕支柱产业,根据生态工业系统建设需求和市场机制有选择地进行主题招商和绿色招商,重点发展补链企业,区内产业链、产品链、废物链共生互补不断完善,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核心技术,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园区内在培育大集团大公司的同时,要进而培育大企业后备梯队,形成梯次发展的优势企业群体;三是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出循环经济项目库,循环经济项目库要结合区域“十一五”规划乃至中长期规划来拟定,不仅有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项目,还要有产业远景规划、配套措施等相关内容。
在广大农村推行循环经济,应加强生态农业体系建设,从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入手,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的多层级利用和良性循环,如在湘西北和湘南地区,政府倡导的沼气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不但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加快了生态富民进程,要进一步按照循环经济理论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扩大生态农业规模,提升各种模式的水平。目前,常德等地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目标,相应地,所辖各区县及乡镇也就要把创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作为中长期规划目标,这是农村推广循环经济的一个良好契机和载体,应对照生态县和环境优美乡镇的指标制定和实施阶段性计划,促进农村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3、“面”上模式。“面”上模式是指涉及生产和消费领域的四个重点产业体系——生态工业体系、生态农业体系、绿色服务业体系及“静脉”产业体系的有机组合和共生。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以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主线,但没有“静脉”产业——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产业体系,“面”上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就不能转动起来。总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与可持续生产模式对接,才能构成区域“大循环”。因此,要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政府应定期公布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列出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项目名录,大力扶持社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络建设项目、专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及节能、节电、节水商业服务业项目。
生态城市是循环经济“面”上的重要建设模式,也是欠发达地区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带动一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生态城市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要用循环经济区域模式改造和重组区域产业和消费系统,使区域的经济活动主体向生态化方向转型,要用生态城市建设机制和手段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和运行,使重点城市率先建成循环型社会。
二、湖南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四大原则。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建立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状况密切相关,欠发达地区一般都是农业占主导地位,市场发育相对落后,因此,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循环与发展模式应注重农业领域和“静脉”产业,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采取差异化的推进途径,具体来讲就是立足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循环经济在工农业领域并重的原则。目前环境保护领域也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环境不公”现象,“环境不公”最终仍将危及城市环境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不公”比环境污染更为有害。同时,欠发达地区一般工业基础薄弱,农业较为发达,而且农业所占产业比重较大,因此,决不能忽视农业和农村的循环经济发展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占全社会大多数人口的环境经济发展问题,建立循环型社会就无从谈起,这是与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转型战略最大的不同点。诚然,按照一般经济规律,温饱问题解决后,必须进入工业化才能创富,但在我国中部粮食生产区“一窝蜂”式的打造制造中心也是不现实的,应该重新审视湖南在全国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根据国务院最近公布的地区协调发展战略,在全国重新划定的四大版块八大经济区中,湖南属于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应重点搞好资源型产业和涉农产业的循环经济改造和重组。二是“动脉”与“静脉”产业并举的原则。“动脉”产业涉及生产领域,循环经济在生产领域的发展模式要求改造和重构涉及国民经济的多个产业,使其向生态化方向转型,不仅包括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而且包括绿色服务业体系;“静脉”产业涉及消费领域,消费领域是循环经济的“助推器”,根据日本等国发展循环经济较为成功的经验,发达的“静脉”产业以及国民良好的绿色消费理念、习惯,是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的战略环节。三是模式选取与操作上的差异化原则。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全省一个速度、一个模子,以我省为例,长、株、潭可率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应抓紧制订配套的地方政策和法规,在体制、机制上安排调整到位,其他地区应抓紧开展“点”上和“区”上的试点,由于这些地区淡水等生态资源丰富,在消化工业污染、维护生态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国家和省里应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特殊的扶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和产业扶持制度。四是政府指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循环经济以解决经济发展的外部性公益效益为目标,因此,没有政府的干预和引导,市场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目前体制转轨时期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则更显重要,同时,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才具有生命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走政府、企业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
2、三大举措。循环经济作为一股席卷全国经济发展领域的旋风,短短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分析其原因,除基础理论障碍和制度方面的障碍等共性的问题外,欠发达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技术制约和观念障碍,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首先,要着力破解制度障碍。目前我国环境与资源立法相当一部分是1992年之前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的,在国家主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中,还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内容。由于循环经济涉及全社会各行各业,不仅包括生产者,也涉及所有消费者,因此,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必须针对所有责任者,一般应包括基本政策和核心政策,基本政策主要指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和基本计划,国家和地方中长期规划及五年计划也要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核心政策主要指直接推动循环经济重点领域的政策,包括节约使用资源的激励政策、规定生产者义务的法律政策、绿色审计和绿色考核的考核政策、区域环保补偿的特殊政策、发展循环经济非政府组织的指导政策等等。其次,要重点突破技术瓶颈。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大都沿袭以“资源——产品——废弃物”物质单向流动为特征的线性模式,使得经济的增长伴随越来越严重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循环经济是先进技术支撑的经济,循环经济必须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因此,必须同等重视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发明和创造先进生产技术、关键链接技术及废旧资源再利用技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消耗和排放。在企业规模小型化、分散化的湘西北地区,要依托优势产业打造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共生或互补型企业的区域集聚,逐步形成有效利用资源的生态工业网络。再次,要全面完善运行机制。目前循环经济在运行机制上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在决策源头还未将循环经济纳入全局通盘考虑,在市场推进阶段缺乏评价指标的量化,在公众发动环节显然缺乏有效手段。因此,完善运行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各级政府要组织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阶段性计划,制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体系,建立并实施循环经济综合考评制度;二是建立依法推进机制,在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基本法的框架和基础上,各地要出台着眼于具体操作的地方法规和政策,充分利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广泛开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节能、节水、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等与发展循环经济密切相关的活动逐步变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作者系常德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法制随想——学习依法执政与建设社会法治国家专题有感
陈海波
法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选择。法治,既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社会数千年来在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方式上的理性思考与选择;又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下依据法制规律的现代治国模式,体现着该国人民构建制度文明的创造精神。我们不能设想,世界上一百多个国情千差万别的主权国家只能走一条完全一致的法治道路。因此,世界各国在走向法治的道路上,既要遵循共同性的法治规律,又要适应个性的国情差异;而如何将此二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则无疑是世界各国实现法治所要面临的首要课题。
所谓法制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世界各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确立法律的极大权威,必须按照民主程序制度法律和确保法律内容的正义性,必须依法管理国家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法的权威性、民主性、正义性是法的三大要素:法无权威性,法就只是束之高阁的贡品,其结果是只有法治之名而无法治之实;法无民主性,法就不能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其结果是法将会变为少数当权者手中的工具;法无正义性,“法治”即会变为恶法统治,其结果是导致法西斯专政。同时,法治规律要求法治有特定的运行环境;在政治上,必须确立民主宪政体制,在经济上,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提高全体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所谓具体国情,则是指世界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在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在人民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的不同状况。正是国情的多样性,才使得世界丰富多彩。同时,具体国情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各国的国情均在不断发展变化。法治,就其本质来说,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规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因此,所谓将法治规律与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说到底,就是如何使法治的普遍性准则为特定国家的人民所理解、接受、信仰和维护。
综观世界各国的法治道路,既有成功的模式,也有失败的模式;既有发达国家的模式;也有发展中国家模式;既有自下而上的社会自然演变模式,也有自上而下的政府自觉推动的模式;既有通过流血的暴力革命建立法治的模式,也有通过非暴力相互妥协而走向法治的模式、但不论是何种模式,凡是法治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较好地坚持了法治规律与本国国情的创造性结合。
英国在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势均力敌、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逐步取代封建生产方式的大背景下,通过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相互妥协而不流血地逐步实现了法治。英国的这种法治模式和道路,是根植于英国特定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之上。英国从1215年制度《大宪章》之后,王权即开始受到一定限制,臣民权利被有限地确认。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则更进一步加强限制王权和保护臣民权利。因此,限制王权与保护民权的传统在英国有很长的历史。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英国“把旧的封建法权形式的很大一部分保存下来,并且赋予这种形式以资产阶级的内容,甚至直接给封建的名称加上资产阶级的含义。”
法国是国王和封建贵族顽固阻挡第三等级崛起、镇压人民反抗的大背景下,人民以暴力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逐步实现的法治。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封建势力异常顽固,专制王权对广大民众的压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王权根本不可能与民众妥协;而富有革命激情的是法兰西民族的一大特点,这样,流血革命便不可避免。法国的法治道路是通过流血的暴力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制度,大胆创新制度。如通过了《人权宣言》,制定了多部成文宪法,颁布了民刑等重要成文法典,把资产阶级利益和主线融入其中。
美国作为由移民社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是在社区法治的基础上,形成了由社区法治到州法治,再至国家法治的独特的法治道路模式。美利坚民族是由移居北美大陆的不同国家移民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没有根深蒂固的封建统治传统。美国在建国以前已实现了移民社区自治,具备了法制雏形。独立战争后,美国于1787年由13个州签署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标着美国开始走上法治道路。在没有人治传统影响的背景下,美国法制道路更具民主性和创新精神。
新加坡则是一个区域狭小、人口不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岛国,为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在较注重领袖人物的个人意志和道德表率作用的基础上,按照本国的“共同价值观”对西方法治加以改造,融进自己的特色而逐步实现的法治。新加坡居民以华人后裔为主,儒家思想影响很大。新加坡法治道路在借鉴了西方法治的同时,亦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精神。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德日两国虽名义上标榜“法治”,但只有法治之名,而无法治之实。法没有权威性,一切听命于希特勒或天皇;法没有民主性,国会立法只是摆设,实际大权独揽于个人;法没有正义性,充满着狭隘的民族大义,代表着垄断资本家和法西斯分子的利益。实行这种“法治”,其结果只能是灾难性的。二十世纪后半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命运,对西方文明顶礼膜拜,对西方国家法治模式是不加分析,全盘移植。然而,这种盲目的引进和推行西方法治模式,忽视本国的传统与文化,所移植的法律制度在本国难以生根,加上领导人贪污腐败,权力不受制约,遂导社会暴乱,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使得本国人民不得不吞下所谓“法治”的苦果。
总之,不论世界各国的法治道路如何千差万别,有两点必定是相同的:第一,它必定是名副其实的法治,而不是人治,更不是专制;第二,它必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民,从本国历史、现实和国情出发所作出的选择,而不可能是少数人超越历史、脱离现实、违背国情所作出的选择。
中华法系在战国与秦初时曾在短暂的法家思想兴盛,长期的人治虽也创造了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封建社会的辉煌,但在西方各国近代开始工业革命以后,封建人治终因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而使中国日渐衰微,并最终被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辛亥革命虽然废除了封建帝制,但之后又演绎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曹锟搞贿选宪法、溥仪伪满洲国复位等一幕幕丑剧。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治传统源远流长,封建影响根深蒂固。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重新获得独立,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使得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没有选择法治之路。在经历了“”的十年浩劫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充分重视法治。小平同志极其深刻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则进一步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法治目标,并将其庄严地写入了宪法总纲。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法制化、规范化。”这一切表明,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成为两项既互为基础、又互为内容的统一的奋斗目标。我国的法治建设开始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现在面临的最根本和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将法治规律与中国国情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之路,我国的法治道路既不能搞出全盘西化,也不能搞全盘本土化;既不能认为法治立即可以实现,搞“速胜论”,也不能认为法治实现无望,搞“无所作为论”。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我国已有几十年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的成果经验,也已经有十余年的地方、基层依法治理成果和经验。只要我们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总结我国法治理论和实际做法,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
(作者系长沙市司法局副局长)
★理论与实践
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园区的互动发展米庆发
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我国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工业园区作为城镇化的推进器,同样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密切的依存、互动关系,只有把两者看成一个整体,实施统一筹划,使之相互配合,互动发展,才能使二者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现结合怀化实际。作些探讨。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园区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乡镇企业曾有过辉煌的时期。我在乡镇企业战线工作多年,亲眼目睹了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为当地经济发展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怀化的农业产业化同全省各地一样,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基本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比如以贤胜油业和金珠米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产业、以正清制药集团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产业、以东和木业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产业、以大康牧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产业、以麻阳东坡柑橘和辰溪老舵食品为龙头的水果蔬菜产业。同时也打造了省市名牌产品17个,等等。这为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任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不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不高,企业带动农户能力有限,尤其缺乏开拓市场、组织生产、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三是生产企业与农户联系不够紧密,农民专业化组织滞后。四是农业产业化企业分散,入园企业少,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从怀化情况看,市、县两级都举办有工业园区,但多数是有区无园,或者是有园无区,更谈不上专业园区和特色园区了。五是农业产业化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工作非常重视,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但很多难以落实到位。如农业产业化工作管理体制问题,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问题、多头收费问题、信贷资金担保难问题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农业产业化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
二、正确处理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园区建设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与园区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动。一方面,工业园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依托。工业园区是政府在宏观调控中。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依托城镇或其他优势而规划的经济发展圈。相对农村而言,园区基础设施齐全、政策优惠、人流物质集中,有着较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搞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农副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的龙头企业带动,而园区以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系统,其发展不仅可以有力的壮大龙头企业,还可以延伸产业链条,扩增市场容量,促进结构优化和升级,从而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对于农业产业化企业而言,在远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大中城市发展,回因运输费用增加而大大增加成本,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而园区一般建在城镇,接近原料产地,从产品的市场考虑,工业园本身就近为农产品提供销售市场。因此,工业园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更有里于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加快园区发展的推进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要求对农业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获得质量可靠、数量稳定的原料供给,将农产品开始(或养殖)到最终的消费环节连起来,形成种植、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为一体,各环节相互配套的完善产业系列。同时为保证产品的销售和原料的购进,对市场有迫切的需要,会推动在该区域某地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辐射力市场,促进人流、物质、资金向该地聚集,大大促进园区的规模化水平。怀化近纪念的发展实践证明,凡是园区搞得好,也是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的聚集地。如怀化是生态工业园(省级工业园),目前,已有泰格林纸40万吨纸浆、湘维20万吨塑料降解以及小丫丫食品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入园,大大提升了园区的水平。另外如靖州飞山工业园、中方泸阳工业园、辰溪火马冲工业园等均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地。园区与农业产业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园区互动发展的对策
怀化近几年来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总体来看,二者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一方面,我市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偏小、水平较低,政府在规划布局上缺乏统筹考虑;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的条件较差,基础设施特别是配套设施跟不上,凝聚力不强。因此,从怀化来讲,要实现二者的互动发展,必须要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树立整体战略眼光。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园区的良性互动,必须要有整体战略眼光,将二者看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相关互动的统一整体,突破孤立地看待问题,就园区而论园区,就农业产业化而论农业产业化的狭小眼光,对二者统筹规划,避免各自为政,互相脱节。
二是要加快工业园区软硬件建设。工业园区在规划上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软硬件要跟上,如基础建设滞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土地流转不畅,便会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难进,产品难销,规模难以扩大,增加经营成本,不会引来引资。
三是建立特色工业园区。从怀化来讲,当前重点要抓好食品工业园区的建设。依据本地农产品资源,做好深加工文章,构建现代食品工业体系,拉长食品工业这条短腿。同时围绕竹木,医药,粮油等主导农业产业,建立具有怀化特色农产品工业园区。
四是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要依据怀化的资源加快竹木、医药、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建设,着力培植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医药产业要以正清集团为龙头,加快湖南西部中药谷建设步伐;竹木产业要以泰格林纸、东和木业为龙头;食品产业要以大康牧业、金珠米业等为龙头,通过重点扶持,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同时,政府要加强规划引导,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龙头企业入园,对新办的龙头企业,要重点放入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园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作者系怀化市乡镇企业局纪检组长)
用督查手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周星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这一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必须运用督查手段,充分发挥督查部门的参谋、协调和推动作用,使和谐社会建设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
一、督查是顺利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环节
1、督查是检验实施方案是否符合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重要手段。构建和谐社会,各地各部门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实施方案。方案是否行之有效,需要在实践中验证。验证的最好方法是对实施情况开展督查,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冷静的分析和思考中予以“扬弃”。如我们邵阳,经济欠发达,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困难很多、任务很重。在督查中,我们发现少数地方党委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困难认识不足,制定方案时急于求成。为此,我们及时指出实施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引导他们结合实际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
2、督查是完善和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实施意见的重要方法。构建和谐社会,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提出实施意见,接着进入实践阶段,然后发现不完善方面,再提出调整和完善的细节。而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必须依靠督促检查,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对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对原来不符合实际的实施意见或调整修订,或弃旧出新,使之趋于完善和成熟。如隆回县1999年辞退民办教师时秉着计划生育政策从紧的原则,造成被辞退的360多名民办教师多次到省进京上访。督查中,我们对被辞退的民办教师逐一走访了解,仔细研究相关政策,然后向市委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得到领导的肯定,圆满解决了这一信访难题。
3、督查是促进领导干部认真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决策的重要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肯定有不落实环节和不落实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被发现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就很难保证和谐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督查工作做好了,就能够改变这一状况,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一种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北塔区一名职工要求退还集资建房款的信函领导批示后,我们立即派人深入实地调查,掌握了该职工7年前集资2万元建房、房未建而款未退的实情,并予以妥善处理,退款到位。
4、督查是提高行政机关构建和谐社会效能的重要举措。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必须提高行政机关效能。通过督查,可以及时发现行政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相互扯皮、办事拖拉现象,从而督促整改到位;也可以及时纠正机关工作人员在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存在的方法简单粗暴、作风飘浮等问题。如我们在开展减轻农民负担督查时,发现国土部门批准农民建房,公路部门不予认可,照样给予罚款的问题。我们召集两个部门进行会商,督促他们严格依法行政,并加强沟通和协调,提高行政效能,确保了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进一步明确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的主要任务
1、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落实情况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在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中,督查部门要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工作重心,切实把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把督查活动贯穿于抓落实的全过程。当前要把督查工作重点放在发现和解决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不落实问题上。
2、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民情诉求督查,确保问题解决。督查部门要增强群众观念,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对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大督查力度,协调各方力量,逐项进行落实,直至问题解决,真正让群众满意。当前要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紧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3、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督查,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到2020年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要遵循的六条原则,这些都是对构建和谐社会进行督查的重点。各级督查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开展督查活动,准确把握切入点。对落实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或责成有关部门查办,或牵头组织力量督查。对重要事项办结后,要举一反三,采取措施,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
三、进一步创新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的工作方法
一是坚持领导督查和部门督查相结合,形成督查合力。要充分发挥督查部门协调作用。督查部门负责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督查工作进行牵头、协调和指导,要协助党委政府抓好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全局的集中督查活动,并为领导督查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同时要加强与其它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牵头搞好联合督查,并对各部门的督查工作加强业务指导,采取适当方式组织业务培训、经验交流和理论调研等活动,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督查工作格局。
二是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狠抓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督查部门的耳目作用。督查部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部门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反映问题,为领导掌握真实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在“明查”中,要对事关构建和谐社会大局的重大问题,定期集中力量开展督查。同时,督查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微服私访”、“突击检查”等“暗访”活动,深入基层,及时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研究深入抓落实的措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是坚持督查与调研相结合,扩大督查效果。要充分发挥督查部门的参谋作用。重视督查部门在抓工作落实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在督查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完善实施方案当参谋、提建议。建立督查与调研相结合的互动机制,对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以及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督查调研,从深层次查找原因,在调研中推动督查,在督查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完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善于运用督查手段发现正反典型,利用典型来推动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的领导
一要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督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是督查工作的主体,必须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把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定期研究。主要负责人作为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对构建和谐社会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要亲自督查,解决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督查情况,要定期听取汇报,并形成制度。
二要授权督查部门对构建和谐社会开展督查。要授予督查部门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的组织协调权、调查核实权、问题处理及干部奖惩建议权、工作情况通报权。对于督查部门组织开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督查活动,有关职能部门必须积极参加,督查对象必须积极配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查部门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限期整改。对督查中发现有重大问题的干部,报党委研究同意后,交有关部门依纪依法处理。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情况,由督查部门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通报。
三要加强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的队伍建设。做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督查工作,关键在于完善督查工作网络,健全督查机构,配强督查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选准负责人,还可聘请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为构建和谐社会督办专员,带队开展督查活动;机关单位要明确专职或兼职督查员。要对督查工作人员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各级组织部门在选配和任用督查干部时,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保持这支队伍的活力。
四要建立健全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的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报告、督查通报、督查反馈、督查奖惩等制度,积极探索将党委、政府督查和谐社会构建工作和人大依法监督,政协及各派的民主监督,纪检监察机关的党风、政风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相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进一步完善对和谐社会督查工作运行机制。
五要提供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必要的工作条件。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为督查和谐社会构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经常给督查部门交任务、提要求,加强指导。要创造条件,让督查人员充分了解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和领导的工作思路。要在办公设施、工作经费、交通通讯等方面予以有效保障。要充分调动和保护督查工作人员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构建和谐社会督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注:此文曾被《湖南督查》单篇采用。作者系邵阳市委督查室主任)
★观点表达
吸烟严重危害健康欧阳吾锋
一、烟草烟雾中的有害成分及其危害
吸烟者吸入香烟的过程,使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学反应,形成大量新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质。
1、尼古丁。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只小白鼠,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可毒死一头牛。人的致死量是50—70毫克,相当于20—25支香烟的尼古丁的含量。有两个典型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英国一个长期吸烟的40岁健康男子,因从事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夜吸了14支雪茄和40支香烟,早晨感到难受,经医生抢救无效死去。另一个例子是:法国在一个俱乐部举行一次吸烟比赛,优胜者在他吸了60支纸烟,未来得及领奖即死去,其它参加比赛者都因生命垂危,到医院抢救。
那么,为什么每日吸卷烟一盒(20支)以上的人很多,其中尼古丁含量大大超过人的致死量,但急性中毒死亡者却很少呢?原因是烟草中的部分尼古丁被烟雾中的毒物甲醛中和了,而且大多数不是连续吸烟,这些尼古丁是间断缓慢进入人体的。此外纸烟点燃后50%的尼古丁随烟雾扩散到空气中,5%随烟头被扔掉,25%被燃烧破坏,只有20%被人体吸收。而尼古丁在体内很快被解毒随尿排出。再加上长期吸烟者,体内对尼古丁产生了一定的耐受性,因此发生急性中毒的现象较少,这就使得许多人忽视香烟的危害性而继续吸烟。
2、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能致癌的物质。——就是说,它能在它所接触到的组织中产生癌,因此,吸烟者呼吸道的任何部位(包括口腔和咽喉)都有发生癌的可能。一个每天吸15到20支香烟的人,其易患肺癌,口腔癌或喉癌致死的机率,要比不吸烟的人大14倍。平时,呼吸道上的绒毛能不断摆动,连续将肺中的微粒和病菌扫入粘液中形成痰并将其排出,而烟草烟雾中的化学物质除了会致癌,还会逐渐破坏这些呼吸道上的绒毛,使粘液分泌增加,病菌长时间存留于肺中,于是肺部发生慢性疾病,容易感染支气管炎。吸烟者咳嗽就是由于肺部清洁的机械效能受到了损害,而使痰量大大增加了。此外,焦油还会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影响并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最终将导致肺气肿。这就是吸烟容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原因。
3、一氧化碳。非常容易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红细胞降低携氧能力,因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脏病的发作,严重的会导致人的死亡。
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下列一组数据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全部肺癌的85%是由吸烟引起的;
在口腔癌中,50%—70%与吸烟有关;
在肾癌和膀胱癌中,30%—40%与吸烟有关;
有10%的婴儿猝死是由被动吸烟引起的。
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机率比常人多出6倍;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由于香烟的危害是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短时间内难于察觉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所以大家往往对香烟危害性的知识了解不多,但内心深处并没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因此未能下定决心远离烟草。曾有研究人员以《探究香烟的危害》为课题,用金鱼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方法是:向两个盛有金鱼和500ml水的鱼缸中分别排入无过滤的香烟烟雾(模拟被动吸烟)和经棉花过滤的香烟烟雾(模拟主动吸烟),观察并记录金鱼的活动情况及致金鱼死亡的香烟支数。结果:直接排入无过滤的香烟烟雾,5支香烟可致金鱼死亡;而排入经棉花过滤的香烟烟雾6支半也可导致金鱼死亡。这个实验清楚地说明了香烟的烟雾对金鱼有明显的伤害作用。同时也说明了香烟的过滤嘴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被动吸烟(即二手烟)的危害性更大。
二、吸烟的三大误区
1、只吐不吸。有的人也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但又无法解脱,于是,便认为只要不吸进去就不会造成伤害,其实不然。吸烟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即吸烟者吸入口内的烟),和支流烟(即烟草点燃外冒的烟)。支流烟比主流烟所含的烟草燃烧成分更多。其中一氧化碳,支流烟是主流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氨是46倍;亚硝胺是50倍。其它许多有害物质包括有致癌作用的硝酸氨等在支流烟中浓度也比从主流烟中吸入的多。
2、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饭后,为满足消化的需要,血液多集中在胃肠道,脑部的供血相对要降低些,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在胃肠道血液比较丰富时吸烟,胃肠道对烟中有害物质的吸收会更多,所以危害性也会更大。
3、吸烟能“解酒”。有很多人喜欢边喝酒边吸烟,认为吸烟能“解酒”,这也是错误的。由于尼古丁能降低血液中酒精的浓度,这样,就会给边吸烟边喝酒的人造成能喝的“假象”,而实际上,尼古丁虽能降低酒精的浓度,但却不能减少酒精分解时产生的乙醛。同时,酒精能溶解尼古丁,从而使人体肠道对尼古丁的吸收量大大增加,其危害也就更大。
三、烟瘾是什么?吸烟何以成瘾
烟瘾主要表现在以下二方面:
(一)吸烟至少数周,吸食量相当于每天10支以上的香烟,每支香烟至少含0.5毫克尼古丁。
(二)突然停吸或减少烟草,24小时内至少会有下列种种不适的4种,诸如:1、渴望吸烟。2、烦躁。3、忧郁。4、精神难以集中。5、不安定。6、头痛。7、昏昏欲睡。8、胃肠功能失调。
那么,吸烟何以成瘾?一提起成瘾物质,人们往往立即想到鸦片、海洛因、大麻等,即忘了世界上使用最多、危害最广的烟草。其实,香烟与海洛因相比,除了一个是合法消费品,另一个是违禁品外,在其他方面几乎没有质的不同,尤其是从物质依赖的角度看,二者更是如出一辙。
吸烟的欲望和行为是通过人体血液中的尼古丁含量来调节的。长期吸烟者体内的尼古丁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机体已适应了这种状态。因此,一旦停止吸烟,体内的尼古丁水平便会下降,吸烟者就会感到种种不适。就像高血压病人一旦血压突然降至正常时,反而会感到头晕目弦及各种不适一样。这些症状一般在戒烟后的三、四天内最为突出,尔后在1个月左右渐渐消失。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戒断反应。但少数症状,如注意力难以集中、困倦等可持续很长时间。与海洛因等非常相似的是,所以戒断症状,一经吸烟便可立即缓解,这也是所有成瘾物质的共同特点。所以,戒烟能否成功,最关键的就是开头这一两个月。这就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决心才能抵制香烟的诱惑及体内的种种不适。
四、怎样应对烟瘾的发作
1、尽可能做些别的事转移注意力,试改变或避开这种令自己想吸烟的情况。
2、提醒自己戒烟的原因。
3、如果可能尽量在没有人吸烟的环境当中工作。
4、喝一大杯水,也可吃一点高蛋白食物。
5、嚼一片不含糖的口香糖。
6、数数吸烟的种种害处。
7、提醒自己已有成千上万的人已经成功戒烟,你也一定可以。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在吸烟的种种危害面前,难道你们还不能清醒过来吗?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请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吧!
(作者系娄底市卫生局副局长)
★心灵之约
久违了,课堂彭利军
随着一纸公文,五十多岁的我步入了省委党校,坐进久违了的课堂。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电化演示,教授、老师高幄建瓴的讲授,学员们认真的笔记,课堂里温暖如春,校园内鸟语花香。此情此景,我的课堂情结油然而生。
说起课堂,我这辈子与它好像无缘,又似乎有缘。无缘,是说我终究没有像我儿子他们那样坐在明亮的课堂里,读小学,读中学,读大学,读研究生:说有缘,我的大半生都在马拉松式的课堂上攻读,可以说课堂是我的精神世界,是我梦圆的地方。
7岁那年,和我一般大的孩子都已经背上了书包。而我,由于父亲随军辗转,始终没有定居,寄养在湖北农村爷爷奶奶家。入学,成了我天天哭闹的理由,没有办法,爷爷奶奶将我送进了他们村办的小学。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困难年代,课堂里没有灯光,没有教具,只有参差不齐的桌椅和流着长鼻涕的孩子。冬天,寒风从四壁挤进来,我们的跺脚声掩盖了老师的讲课;夏天,蛇和虫爬进课堂,惊叫声、拍打声、老师的无奈声汇成一片。课堂,在我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恐惧的烙印。
升初中时,一场史无前例的开始了,学工、学农、学军成为我们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我们的课堂在广阔天地、在工厂矿山、在部队军营。我们来不及放下书包,就戴上红卫兵袖章,手执红宝书,街头巷尾留下我们的身影。课堂,让我们苦涩,让我们迷惘。
高中,在那个年代是臭知识分子的代名词,大学殿堂更是无人问津的场所,本应当坐在课堂里的一代人上山下乡当农民,进厂矿企业当工人,稚嫩的肩膀早早地挑起了革命和生产的重担。课堂,让我向往,让我遗憾。
幸运的是,参加工作后,恢复了高考,各种业余文化补习应运而生,那时候,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我把进课堂学习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我不计较课堂设在小学,还是设在大学,是流动的还是固定的:不分老师是教授还是代课,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如饥似渴地学习。补文化、补文凭;考中专、考大学、考职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别人几年可以完成的学业,我用了全部青春年华才得已实现。课堂,让我成长、成熟、成功。
走上领导岗位后,忙忙碌碌,远离了课堂的氛围,淡漠了课堂的感觉。在我觉得这辈子的校园生活已结束了的时候,今天我又坐在省委党校的课堂里,吮吸着海洋般的知识,我是那样充实,那样新鲜。课堂对人生是有限的,有条件的;而人生对课堂却是无止境的是公平的。一个人可以错过上学进课堂的时机,但绝不可以错过受教育、终身学习的机会。
(作者系衡阳市档案局局长)
★香樟文苑
参观韶山赵志超
2006年12月20日,湖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处于进修三班组织学员近50人,由班主任老师潘一丹带领,驱车前往红色旅游胜地韶山参观。大家迎着冬日的阳光,瞻仰主席铜像,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纪念馆和故居,缅怀领袖的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中午,作客“韶山情”农家乐,听着“太阳最红最亲”的歌曲,饮着韶山米酒,畅谈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好不欢畅。余故地重游,感慨不已,归来后赋诗三首(含七律二首、七绝一首)。
(一)
寒冬日暖到韶山,一路欢声笑语暄。
主席像章襟上挂,故园风物镜中谙。
关公桥畔听韶乐,引凤亭边觅杜鹃。
胜地旅游新亮点,农家米酒醉酡颜。
关公桥位于故居东面纪念园附近的“韶山嘴”,少年时曾在此读过私塾;引凤亭乃纪念馆馆址,相传舜帝南巡至此弹奏韶乐,引来百鸟和呜。1993年12月诞生100周年时,韶山冲漫山遍野杜鹃花开,蔚为壮观。
(二)
广场铜像正巍然,领袖慈容共仰瞻。
入党誓词铭腑内,伟人教导记心间。
勤政为民当公仆,后乐先忧效昔贤。
造福一方施德泽,小康领路着先鞭。
(三)
冬日融融照古村,巍巍铜像映韶峰。
游人如织花如海,万众深情缅伟人。
- 上一篇:新录用初任公务员培训简报
- 下一篇:公务员培训简报:处级干部任职三班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