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与中部经济崛起

时间:2022-12-14 09:01:00

导语: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与中部经济崛起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与中部经济崛起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5)060);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资助项目(wh2004014)

内容摘要: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是解决三农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市场化问题的强大动力,也是推进中部崛起的引擎。因此,依托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要求,也是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关键词:中部崛起中小企业湖北

我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后的一年里,“中部崛起”成为中部地区各省规划经济蓝图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著名经济学家邹恒甫说:“中部将是中国经济未来最重要的增长极,它的崛起不仅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国家战略,更是中国能否真正实现复兴的关键所在。”面对当前中部崛起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依托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必然要求

中小企业发展是实现中部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从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人均gdp来看,1999年湖北人均gdp为6514元人民币,低于全国人均水平的6534元,而浙江、山东两省的人均gdp分别为12037和8673元,分别是湖北的1.85倍和1.33倍。2003年,湖北省人均gdp排名再次从1999年的全国12位降到第13位。与此同时,从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来看,2001年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各省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分别是8365亿元、7567亿元、6181亿元、4629亿元,分别是湖北的4.95倍、4.41倍、3.66倍和2.74倍。

通过比较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是成正比例的。广东、江苏等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小企业发展如火如荼,如“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而中部中小企业则表现出品牌少,特色少,科技含量低,经营水平低的弱势。所以东西部的差距有多大,东西部中小企业的差距就有多大。

中小企业发展是中部崛起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成为中部地区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口,也日益成为推动中部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企业大军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是竞争力实体因素的源泉,中小企业是中部崛起的主要载体。

依托中小企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现实选择

三农问题

中部地区处于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是著名的“粮仓”或“鱼米之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更是肩负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吃饭”的重任。挑着“吃饭”重担的中部地区“三农”问题尤为严重。以至于有人说,解决了中部“三农”问题就实现了中部崛起,而“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解决农民收入低的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宽农民劳动力就业空间。

中小企业对于解决这一历史性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具有量大面广、企业组织结构灵活、进入和退出壁垒较低、可塑性强等特点,这决定了各国吸纳就业主要依靠中小企业的格局。我国的情况也是这样,根据全国工商联的统计,在1000万下岗职工中,找到工作的有600万人,其中有330万人在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中就业。这个成绩是在我们没有自觉采取政策措施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采取进一步的措施,还能吸收更多的人就业。综上所述,对于解决中部崛起顽疾之一的“三农”问题,中小企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工业化、城市化问题

如果说农业是生存的基础,工业就是发展的基础,中部崛起的核心是工业化,工业化是中部崛起的产业支撑,工业化是贯穿中部崛起的一条主线。

对于城市而言,工业化的发展水平也是一个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就中部六省情况来看,除山西工业化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外,其它五省均低于该水平。另一方面,与工业化相辅相成的城市化也是中部崛起的瓶颈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的中国面临三大挑战,城市化进程居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说,城市化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同样,城市化的成功也就是地区的成功,城市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先进与落后的重要标尺,所以,城市化水平低也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较为充分地改观中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完善城市体系结构,消除特大城市直接面对中等城市甚至小城市的窘境,避免相互脱节现象发生。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面向城市、农村两个领域。上联城市,下靠农村,是城乡之间的纽带,作为“乡村之首”它是村乡区域经济的“发展极”和“增长点”,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城市之尾”它受城市市场变化的影响和辐射,将城市先进的技术、信息等向农村传递,承上启下,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从而完善中部地区的城市体系。

市场化问题

2004年《中国各省区市场化程度最新报告》对全国各省市场化程度总体进行了排序。前10位全部都是东部沿海地区:1.广东2.浙江3.福建4.上海5.江苏6.北京7.山东8.天津9.辽宁10.河北,中部六省中安徽名列第14位,而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山西分列16、17、18、19和22位,由此不难看出中部市场化水平低对于中部崛起是存在负面影响的。

中部地区作为封闭经济时代全国经济的重心,计划经济体制的时代烙印显得尤为深重,市场化程度不够已成为中部经济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市场化的高程度对经济主体多元化有着很高的要求,占企业总数99.5%以上的中小企业在优化市场结构中作用明显。中小企业数量的增加,即通过“量”使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结构优化,通过“质”赋予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协作大企业进行生产活动,同样可以实现大企业、中小企业、大企业之间联动。既丰富了市场主体又增强了市场内部的有机性,使得中部市场化的程度和质量都得到提高。

实现中部崛起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发展地区优势,培养特色产业

特色就是优势,专长就是市场竞争力。特色经济和产业差异性是中小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发展特色经济是实现地区资源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经济发展优势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分工日益细化,特色经济的优势也将日趋明显,其结果就是形成自身优势突出的特色产业带。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要避免各中小企业“各自为战,自成一系”片面追求“小而全”,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的现象。而应充分利用其以特色创品牌构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小企业的发展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人文,“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以“拳头”产品的培育为突破口,用特色来谋求发展,突出重点产业。

企业集群发展,实现产业内分工合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企业集群对经济增长有巨大贡献,企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产生传播与应用,对竞争优势是至关重要的。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产业集群有三种模式可选择,一是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形成各平行﹑互补企业共同发展的特色产业群。二是大力发展与大工业配套协作型企业集群,以大工业为龙头,带动配套中小企业的发展。三是依托名牌产品集群,使中小企业能有精力和能力的、在某一单一产品上下大功夫,做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良好的质量水平给品牌的树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的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注重长期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据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选择核心技术创新或非核心技术的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创新或产品的规格、品种、功能、款式等个性化设计及新品的开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获得差别利益,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建立起一定的相对竞争优势,形成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的障碍,提高企业的生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