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时间:2022-05-25 12:00:00

导语: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描述其研究成果、代表

其研究水平的重要学术文献资料,是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学位论文撰

写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

加强指导,严格把关。

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除在字数、理论研究的深度及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不同外,对其撰写规范的要求基本一致。 1内容要求

1.1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学位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

字,并不设副标题。

1.2摘要与关键词

1.2.1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

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

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

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

的排在前面)。

1.3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

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2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学位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

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

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

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

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

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

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论文主体各章后应有一节"本章小结"。

1.3.3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

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

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

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1.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后应列出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含已录用,并有录用通知书

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我校对博士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的要求见《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对硕士生要求在攻读学位期间写出一篇能够在核心或核心以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

论文。

1.5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

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2.书写规定

2.1论文字数

博士学位论文,理工科:6~8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8~10万字;

博士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要求为1万字左右。

硕士学位论文,理工科:2~3万字,管理及人文学科:3~4万字。

2.2论文书写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研究生本人手抄或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博士学

位论文一律要求打印。

论文版心大小为145mm×230mm,页码在版心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要、

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

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博士学位论文的论文扉页、摘要、目录、图名及表名,

都要求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扉页、摘要及目录的英文部分

另起一页。

2.3摘要

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为500字以上,博士学位论文为

1000~2000字,均以能将规定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英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

2.4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摘要(中、英文)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参照附录1。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符号者可略去此表)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攻读□士学位期间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仅对在职人员有此要求)

索引(可选择或不选择)

2.5论文正文

2.5.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5.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建议采用3.7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

次视需要而定。

2.6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

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

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7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

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

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

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8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2.8.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

符号应统一(参照附录2)。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2.8.2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

位》(参照附录3)及GB3100~31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

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

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86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

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0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

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参照附录4)。

2.11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

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

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

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2.12插表

表格不加左、右边线。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quot;表1-1"等。表序与表名

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

用中、英两种文字居中排写,中文在上(见附录5)。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见附录5,例2)。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

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见附录5,

例2),不允许用"?quot;、"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2.13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2.13.1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角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84,GB131-83《机

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附录6所列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

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居中书写,中文在上。

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

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

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

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3.3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

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

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

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学位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对于复杂的引用图,可采用数字化仪

表输入计算机打印出来的图稿。

2.1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

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研究生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

│止页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可在会议名称后加上"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

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两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者省略"出版地"。

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者省略"出版年"。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

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做为参考

文献引用。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示例见附录7。

2.1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同。

2.16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学位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于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

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做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2.17个人简历

对在职申请学位的人员,其学位论文应增列此项。含大学毕业时间、院校、专

业,主要工作单位及从事过的与学位论文内容有关的工作及发表的论著等。

2.18索引

为便于检索文中内容,可编制索引置于论文之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设置)。

索引以论文中的专业词语为检索线索,指出其相关内容的所在页码。索引用中、英

两种文字书写,中文在前。中文按各词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排序,英文按该词第一

个英文字母排序。索引示例见附录8。

3打印要求

3.1字体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2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各节的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4号黑体;

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小4号黑体;

款、项均采用小4号黑体;

正文用小4号宋体。

3.3页眉

学位论文各页均加页眉,在版心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细双线(粗线在上,宽0.8

mm),其上居中打印页眉。

奇数页眉:□□……□(所在章题序及标题)

偶数页眉:哈尔滨工业大学□□□士学位论文

页眉示例见附录9。

3.4封面及内封(扉页)

3.4.1封面

封面内容如下:

(宋体小2号字)□□□士学位论文

└┬┘│┌博

│└────────│┌工学

│└硕│理学

└─────────────│哲学

(黑体2号字)□□……□└管理学

└─┬─┘

└──────论文题目,不超过25个字

(宋体小3号字)□□□

└┬┘

└──────研究生姓名

(楷体小2号字)哈尔滨工业大学

(宋体小3号字)□□□□年□月□日

└───┬───┘

└──────提交论文日期

(年月日用阿拉伯数字)

封面格式参照附录10。

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者,需在"□□□士学位论文"之下居中加一行如下字样:

(在职人员)

3.4.2内封(扉页)

扉页是对研究生论文题目、导师、单位等较详细的说明,其格式如下:

国内图书分类号□□□□(宋体小4号字)

国际图书分类号□□.□□(宋体小4号字)

(宋体小2号字)□□□士学位论文

└┬┘

└──────同封面说明

(黑体2号字)□□……□

└─┬─┘

└──────论文题目,英文题目中

的字母要求全部大写

┌□士研究生:□□□(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姓名)

│导师:□□□(副)教授(导师姓名)

│副导师:□□□(副)教授(如无副导师取消此项)

(黑体4号字)│申请学位级别:□□□士

│学科、专业:□□…□(按二级学科填写)

│所在单位:□□…□(本校填院、系,在职人员填所在单位)

│答辩日期:□□□□年□月□日

└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扉页的格式参照附录11。

在职人员申请学位者的内封依照封面规定,在同样位置居中加"(在职人员)"

字样。

3.5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应居中,字样如下:

摘要(小2号黑体)

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齐版心左边线)印有:

关键词└┘词;词;…;词

└┬─┘┬└───┬────┘

││└────────关键词3~5个

│└─────────────空一格

└────────────────小4号黑体

3.6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附

录12。

3.7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以下格式:

表1层次代号及说明

───┬───────────────────┬───

章│第□章□□……□│居中排

│└─────────────│章编号用阿拉伯数字

┌│□.1└┘□□……□│

节┤││└───────────────│空一格

││└──────────────────│章编号,顶格

└│□.1.1└┘□□……□│不接排

││

条│□.1.1.1└┘□□……□└┘□□……□□│接排

│□□……│

││

款│└┘└┘1.□□…□└┘□□…□□…□□│接排

│□□……│

││

项│└┘(1)□□…□└┘□□…□□…□□│接排

│□□……│

││

───┴───────────────────┴────────

↑↑

版心左边线版心右边线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3.8公式

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

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

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占二字

θf─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

转角θf=──,(rad/mm)

dl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如

2π(n1+n3)

x=───────

n1+n2

────

n1-n2

3.9论文印刷与装订

打印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用双面胶印;手抄的硕士学位论文单、双面复印与

胶印均可。

硕士学位论文原件要求用绿色硬皮精装一份(送档案馆),硕士学位论文复印

件的封面均采用2305号云彩纸(230克);博士学位论文原件要求用红色硬皮精装一

份(送档案馆),博士学位论文复印件的封面均采用2306号云彩纸(230克)。书脊

处应印刷论文题目及"大学□士学位论文"(□为"博"或"硕")字

样,字体一律用适当字号的宋体字。

附录1"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示例

A─截面积,散热面积;Th─弧柱温度;

B─磁感应强度;t─时间;

Br─剩磁感应强度;tc─触动时间;

Bs─饱和磁感应强度;td─运动时间;

C─电容;U,u─电压;

c─弹簧刚度,比热容;Ua─阳极压降;

d─直径;Uc─阴极压降;

E─电场强度;Uf─释放电压;

e─电子电荷;X─电抗;

F─力;Xm─磁抗;

Fx─吸力;Xμ─铁心磁抗;

Fc─斥力;Z─电阻抗;

Ff─反力;Zm─磁阻抗;

f─频率,电路振荡频率;Zμ─铁心磁阻抗;

G─电导;α─电阻温度系数;

H─磁场强度;γ─恢复电压振幅系数;

Hc─矫顽磁力;δ─气隙长度,介质损耗角;

I,i─电流;θ─温度;

Ic─触动电流;θn─周围介质温度;

If─释放电流;Λ─磁导;

J─电流密度;λ─热导率,单位长度漏磁导;

KF─反馈系数;μ─磁导率;

Kf─返回系数;μr─相对磁导率;

N─匝数;μo─真空磁导率;

P─功率;ρ─电阻率;

p─导体截面周长;σ─漏磁系数;

pp─功率过载系数;τ─温升,电弧时间常数;

pi─电流过载系数;τw─稳定温升;

Q─热流,热量;Φ─磁通;

R─电阻;Φf─释放磁通;

Rb─膜电阻;φ─电压和电流的相角差;

Rh─电弧电阻,弧柱电阻;ψ─磁链.

Rj─接触电阻;

附录2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摘自GB3102.1~6-86

━━━━━━━━━━┯━━━━━━━━━━┳━━━━━━━━━┯━━━━━

量的名称│符号┃量的名称│符号

──────────┼──────────╂─────────┼─────

时间和空间│┃波数│σ

[平面]角│α,β,γ,θ,φ等┃圆波数,角波数│k

立体角│Ω┃振幅级差,场级差│LF

长度│l,(L)┃功率级差│LP

宽度│b┃阻尼系数│δ

高度│h┃对数减缩率│Λ

厚度│δ,(d,t)┃衰减系数│α

半径│r,R┃相位系数│β

直径│d,D┃传播系数│γ

程长,距离│s┃│

面积│A,(S)┃力学│

体积,容积│V┃质量│m

时间,时间间隔,持│┃密度│ρ

续时间│t┃相对密度│d

角速度│ω┃比容,(比体积)│υ

角加速度│a┃线密度│ρl

速度│u,υ,ω,c┃面密度│ρA,(ρs)

加速度│a┃动量│P

重力加速度,自由落│g┃动量矩,角动量│L

体加速度│┃转动惯量│I,(J)

│┃力│F

周期│┃重力│W,(P,G)

周期│T┃引力常数│G

时间常数│τ,(T)┃力矩│M

频率│f,(ν)┃转矩,力偶矩│T

转速,旋转频率│n┃压力,压强│p

角频率,圆频率│ω┃正应力│σ

波长│λ┃切应力,(剪应力)│τ

━━━━━━━━━━┷━━━━━━━━━━┻━━━━━━━━━┷━━━━━━

(续表)

━━━━━━━━━━━┯━━━━━━━━┳━━━━━━━━━━┯━━━━━━

量的名称│符号┃量的名称│符号

───────────┼────────╂──────────┼──────

线应变│s,e┃热流[量]密度│q,φ

切应变,(剪应变)│γ┃热导率,(导热系数)│λ,k

体积应变│θ┃传热系数│h,a

泊松比│μ,ν┃[总]传热系数│k,K

弹性模量│E┃热绝缘系数│M

切变模量,(剪变模量)│G┃热阻│R

体积模量│K┃热扩散率│α(a,κ)

压缩系数│κ┃热容│C

[截面]惯性矩│Ia,(I)┃比热容│c

[截面]极惯性矩│Ip┃比热[容]比│γ

截面系数│W,Z┃定熵指数│κ

摩擦系数│μ,(f)┃熵│S

[动力]粘度│η,(μ)┃比熵│s

运动粘度│ν┃内能│U,(E)

表面张力│γ,σ┃焓│H,(I)

功│W,(A)┃比内能│u,(e)

能[量]│E,(W)┃比焓│h,(i)

势能,位能│Ep,(V)┃│

动能│Eκ,(T)┃电学和磁学│

功率│P┃电流│I

质量流量│qm┃电荷[量]│Q

体积流量│qV┃电荷[体]密度│ρ,(η)

│┃电荷面密度│σ

热学│┃电场强度│E,(K)

热力学温度│T,Θ┃电位,(电势)│V,φ

摄氏温度│t,θ┃电位差,(电势差)│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