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内部经济审计经验交流
时间:2022-08-20 11:22:26
导语:国企内部经济审计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已经开展,但在实务上仍缺少规范化、科学化、统一化、明晰化的责任管理标准,在内容上有待规范,运用上有待加大力度。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究竟应“评什么、怎么评”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审计内容不全面、程序不严谨、方法单一化。在审计实践中,有的审计侧重于资产、负债审计,有的侧重于财务收支审计,还有的侧重于企业领导人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缺乏全方位、深层次的审计,使审计内容显得较为零散、单一和不系统。很多审计往往只注重审查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单位会计资料,而不注重其个人借用、占用单位资产的有关事项,形成只算单位“大账”不算个人“小账”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程序上存有简化,审计程序的随意性较大,有的不搞前期调查,不编写审计实施方案,准备不足就开始审计,往往形成工作被动;还有的在审计报告阶段,没有按法律法规等要求执行必要的复核程序,增加了审计的潜在风险。在审计方法上,目前仍较多地采用传统审计模式,没真正走出“就账论账”的老圈子,不注重与现代信息化审计方法手段等审计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对单位内控制度的测试仍是薄弱环节。
二是“先离后审”的模式削弱了审计监督职能。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属于事后监督,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被审单位已经存在的经济问题,对违规违纪行为不能防患于未然,不能有效防止领导者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也难以及时为组织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使审计资料的实用价值不高。另一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时间集中和紧迫,审计部门由于任务重、人员少,只能疲于应付,难以提高审计质量,也不利于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
三是缺乏健全明确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涉及微观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既要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又要考评当前经济效益及长远经济效益。缺乏必要的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能全面、系统地衡量经济责任人的职责履行情况,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另外,影响经济责任人业绩的因素既有内部经营管理方面,也有外部环境方面;没有责任划分标准和评价标准,审计意见不能明确表述被审计人的职责履行情况及经济责任人承担的责任。
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最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对企业领导的监督和管理,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而影响企业发展最深远的就是企业战略,因此,以战略责任为导向是国有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发展的一个趋势。
将战略责任观引入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并不是否定现有的审计程序和内容,而是要在指导思想上有所改进,并在原有审计基础上加强对单位领导人的战略决策和战略执行责任进行审计。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化过程。首先,审计可以根据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分析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确定存在的经营机会和威胁。其次。评估自身的内部条件,特别是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认清自身的经营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企业要制定用以完成使命,达到目标的战略计划。根据战略计划的要求,内审部门提供风险评估信息于管理者配置相应资源,调整组织结构和分配管理工作,并通过计划、预算和进程安排等形式实施既定的战略。在执行战略的过程中,内审部门还可以实施有效控制,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根据变化的情况提出修订原有战略或制定新战略的建议,开始新的战略管理过程。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是一种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全过程系统性管理。
在战略责任导向下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就是评估单位负责人在战略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战略制定的过程是否科学,执行的效果是否如预期的估计,在执行中是否出现偏差,是否及时反馈执行过程出现的信息以及战略执行的各个层面的协调性。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审计内容:
一是针对战略层次的审计。按照战略实施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公司层战略、经营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公司层战略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审核被企业目标、企业使命是否适应整个大环境,其经营领域是否具有竞争力,其经营所需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其组织结构、文化环境和价值观是否适应其战略,各机构和部门之间是否协调一致,相互支持等等。针对公司层战略审计,首先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要关注各项产业政策、调控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趋势等。其次要进行客观的自我判断,特别是在自身实力、客户的评价和定位等方面。经营层战略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审核公司是否在公司层总体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了适合本单位发展情况的经营战略,包括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内部各职能部门是否相互支持协调等。职能层战略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审核职能设置能否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通过审核部门年度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业务终端面对具体情况的业务落实能力和业务应变能力,来反映职能层战略管理的效果。
二是针对战略过程的审计。战略过程的审计目标包括企业负责人在任期内对公司经营使命、目的的安排情况;企业的使命能否体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的、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以及管理者的价值观。审核的内容包括:(1)企业对战略态势的认识和分析是否充分。通过调查、分析、评价,判定被企业对所处外部环境和行业环境的认识以及对所面临的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否正确。(2)战略方案的制定是否可行。主要审核企业领导在制定战略方案时,是否考虑了社会责任,是否有较好的盈利模式和较强的获利能力;是否严格遵循了科学的方法和程序等。(3)对企业战略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是否科学。主要审核评价战略方案的标准是否科学,是否充分考虑了影响战略选择的各种行为因素,如过去战略的影响、企业对外界的依赖程度、对待风险的态度、时间因素、竞争者的反应等等。此外,还需对所在企业的战略计划与实施情况进行审核,主要是审核其是否体现了总体战略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战略计划系统设计是否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战略计划制定是否遵循了一定程序,不同层次战略计划是否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对企业战略实施的审计主要是审核企业是否选择了适合自身情况的战略实施模式,是否根据企业战略的需要进行了适当的战略变化,战略的落实情况到底怎么样。最后,还需要对企业的战略控制情况进行分析以确保企业对战略实施过程进行了有效控制。具体地说,战略控制过程是否遵循了一定的基本原则;是否考虑了有关制约因素;是否选择了适合自身情况的控制方式,从而建立起有效的控制系统。
三是针对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审计。现在国有企业中,负责人对企业的组织建设往往起着主导作用,组织能力高低是评估他们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指标。对国有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审计,主要是检查、分析、评价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否与企业战略相适应;是否随着企业战略的变化及时调整其组织结构,从而成为实现战略的有力保证;是否能够根据战略目标的需要、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的条件,选择有效的战略组织形式;是否建立了针对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其业务管理流程是否与主要盈利性业务相匹配等。
四是针对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审计。企业文化与企业负责人在任期内的工作密切相关,好的企业文化积极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审计,主要是检查、分析、评价企业是否建立了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在战略变化时,新旧文化是否能相互适应、相互协调;是否能成为战略实施的动力;是否存在落后文化拖拽业务发展的情况等。
- 上一篇:审计机关人才培养经验交流
- 下一篇:构建独立的妇幼卫生专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