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系统税收征管经验交流

时间:2022-08-13 04:03:54

导语:地税系统税收征管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税系统税收征管经验交流

一、“十一五”时期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回顾

税收管理理念发生深刻变革。统筹做好“两篇文章”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主题,在大力组织各项税费收入的同时,地税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地方经济和纳税人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实施结构性减税,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主动改革、积极求变、持续创新成为税收征管工作主旋律,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和纳税人日益丰富的需求,税费征管模式、手段、方法等不断创新和发展,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层出不穷,征管工作与时俱进求,征管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税收征管机制不断完善。全面落实34字税收征管模式,推广“自行申报、自核自缴、查帐征收、重点稽查”的社保费征管模式。改进“集中征收”,积极推广网上申报,全面推进财税库银联网,实行批量扣税、刷卡缴税费、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为纳税人提供多元化申报和缴纳税费款的方式。探索试点“同城通办”、无区域征收。突出“强化管理”,以增强税收管理员责任心为核心,以过程控制为主线,深化税收管理员管事基础上的管户制,建立一种日常管理和专业评估相结合、分户管理和综合管理相结合、全程管户和环节管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2004年,市地税局制定出台了《税源管理责任制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税收管理员管户责任与管事职责,实行重点税源重点监控,纳税大户专人管理,中小企业划片管理,零散税收部门协作管理,切实解决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这与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相吻合。近年来,市地税局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将原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中的部分重要事项分解出来,以解决原税收管理员“眉毛胡子一把抓,事事都管,事事都管不好”的老问题,细化管户责任;把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政策执行情况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收风险识别以及一些重点涉税事项的调查等交由专职管事税收管理员负责。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市地税局先后提请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车船税收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普通发票管理的通知》等涉税文件9份。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税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工商、金融、财政、审计、公安、房地产、建委、交通运输等部门全力支持地税工作,共同做好地方税的源泉控管工作,初步建立了“政府领导、地税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治税模式。

税收征管基础工作不断夯实。加强制度建设,清理规章制度,修订完善税务登记、征管质量考核、延期缴纳税款审批、欠税公告、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征收等各项制度。加强户籍管理,全面换发税务登记证件。落实与工商、国税等部门的信息传递,强化动态监控,清理漏征漏管,登记户数由十五末的2.5万户增加到十一五末的4.8万户。加强个体税收征管,规范个体税收核定程序,改进核定方法,试行电子定税,最大限度防止核定的随意性。强化未达起征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全面推行有奖发票,自2003年起,市地税局先后两次简并发票种类、三次扩大有奖发票使用面,将原来按行业设计票种改为按开具方式设计票种,把原来62种发票简并为有奖定额发票、有奖统一发票和有奖税控发票三种,并率先在全省取消手工填开式发票,有奖发票成为我市发票管理的主体,有奖面扩大到营业税全部税目。国家税务总局从2010年1月1日起推行的简并发票票种统一式样工作,其内容与我市目前发票管理相吻合。同时,提高发票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步将计算机管理链条延伸到发票印制、领购、保存、缴销等环节,建立发票真伪查询系统

基层分局建设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地税系统基层建设在标准化分局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2007年省局提出要把基层分局逐步建设成“现代化分局”,全市地税系统迅速开展探索实践。2008年,省局正式作出在全系统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求基层分局以“现代服务观念、现代管理理念、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人才结构”为目标,全面加强建设。市局结合实际情况,出台指导意见,制定五年总体规划、细化考核标准。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制度,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谋划,精心部署,结合实际分解省局确定的总体目标,明确落实责任;加强调研指导,定期开展考核,督促整改并严格兑现奖惩;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征管装备和办税设施,加强基层人员培训,强化基层建设保障。基层分局和广大税干积极参与、全心投入、勇于实践,掀起了现代化分局建设热潮。2009年全市共有5个基层分局达到省级先进单位标准,9个基层分局达市级先进单位标准。2010年,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效能建设活动要求,确定现代化分局建设主题是“创优•提效•减负”,要求基层分局做到“支部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分局提效能、企业减负担”。现代化分局建设已经成为全市地税系统加强基层建设的战略平台和重要抓手,在推进地税整体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全面总结和充分肯定“十一五”全市地税征管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差距在理念,思想需要进一步解放,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创新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制约在机制,无论是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社会综合治税机制都不健全,税费征管一体化体制也需要进一步落实。滞后在手段,信息化建设与先进市相比明显落后,征管工作应用水平有待提升。薄弱在管理,税源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项管理基础,如发票管理、个体税收管理的手段、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风险须防范,税费征管行为的规范性需要不断提高,税收风险防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十二五”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主要目标

征管理念现代化。现代税收征管是一门科学,提高征管能力必须不断更新观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和消化现代最新管理理论,用现代管理理论武装头脑,形成自己的理论指导体系。

税源管理专业化。将税源管理对象按照行业、规模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类,实施专业分类管理;将税源管理事项在纵向上按照层级和权限进行专业分工,在横向上按照征管流程进行专业分工。

征管业务信息化。各项征管工作都要突出“信息管税”的思路,征管业务与征管技术实现高度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征管业务为主导,驱动和引导信息技术在税收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发展;积极应用各种现代科技技术,改进征管手段、征管方式、征管技术,以信息化促进税收征管现代化。

综合治税长效化。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将综合治税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法制保障的综合治税长效机制。

纳税遵从最大化。立足现有征管资源,对自愿遵从的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对不愿意主动遵从的纳税人,优化服务并加强预防管理,对刻意不遵从的纳税人,进行重点执法打击。

三、“十二五”时期地方税收征管工作主要举措

(一)完善征管基础

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划,“十二五”期间《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将陆续修订。要根据修订后的法律法规,制定或完善我市相关征管制度,如纳税评估办法、普通发票内部管理办法等。

依法规范基本程序。按照受理纳税人申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法律救济等环节,优化税收征管基本程序。规范受理申报工作,对纳税申报表进行逻辑审核并采集信息。通过纳税评估,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估分析并进行相应处理,涉嫌税收违法的移送税务稽查。

全面提升基础工作。加强基础信息登记管理。利用税务登记和第三方信息,完善纳税人基础信息登记管理。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拓展基础信息登记范围,如重大建设项目的项目信息、关联企业信息等。改革普通发票管理。在简并票种统一式样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发票管理改革。在重点行业(如建筑业、销售不动产业)和较大规模纳税人中推行网络发票,除此之外尽可能推行税控装置,大量压缩定额发票。改进个体税收征管。充分利用外部门信息加强个体工商户的户籍管理,全面推行电子定税,保证核定公正、税负公平。个体户申报纳税在城区全面推行批量代扣,在农村全面推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对零散性税款征收使用纳税POS机,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缴税业务。推行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梳理各类征管档案,规范档案采集、整理、归档、移送、复核、装订、保管、使用、保密、查阅、销毁等管理程序,实施分类与分户结合的管理方法。推行征管档案电子化管理,提高征管档案应用水平。

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优化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办税流程,在保证执法质量、满足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对可要可不要的,一律精简;对需要保留的,一律优化,杜绝纳税人多次找、多头找、找多头的现象。

(二)加强税源管理

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优化服务,严格执法,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

探索税收风险管理。全面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税费征管全过程。逐步规范税收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等风险管理业务流程。探索建立风险特征库、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等,评估纳税人的税收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高低,配置征管资源、制定管理战略,找准管理切入点和着力点,提高管理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征管效能和纳税遵从度。

推进信息管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善信息采集。统一和规范信息采集标准,健全涉税信息指标体系。努力拓展信息采集渠道,有效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严格信息质量管理。按照“有数据就有数据责任人”的原则,建立健全电子数据录入、审核、修改、删除、存储、备份等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征管软件的数据质量监控功能,努力实现征管数据“零差错”。强化征管信息日常应用。在提高征管数据集中度的同时,提高数据共享度。建立和完善征管信息分析应用制度,进一步挖掘潜在税源、发现征管漏洞和薄弱环节,真正实现征管信息增值应用。

突出纳税评估。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新修订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准确把握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定位。通过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估分析并进行相应处理。市、县局纳税评估工作要制度化、常态化,定期开展重点税源纳税评估。

(三)强化征管保障

完善征管机制。征管运行机制。以综合征管软件为支撑,进一步促进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各序列业务衔接、信息共享、良性互动;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互动机制。征管质量监控机制。完善监控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化手段对全省征管质量状况进行监控分析,定期监控结果,指导各地加强薄弱环节管理,促进征管质量的提高。综合治税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共同参与、通力协作的综合治税机制,建立涉税信息交换平台,明确相关部门协税护税义务,进一步改善税费征管外部环境。

加强征管队伍建设。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调整税收管理员岗责体系,探索划分税源管理岗位等级,分别赋予不同能级的税收管理员,因才施用、人尽其才。培养专业化队伍。加快引进和培养数据监控分析、专业评估人才,建立征管分类人才库。加强基层征管查一线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专业队伍实施专门的培训计划。到“十二五”末,纳税评估人员占全市税收管理员比重达到5%。

(四)全面推进基层建设

丰富建设内涵。深刻把握现代化分局建设的本质要求是要以现代的理念引领地方税收工作,现代化分局建设必须紧扣时代旋律,时刻体现时展的要求。所以“四个现代”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现代化分局建设的阶段主题、具体内容和考核标准,把新的工作思路、工作要求和工作举措落实到基层。鼓励各单位大胆创新,以自己的实践来充实、丰富和发展“四个现代”。

完善推进机制。上下联动机制。完善现代化分局建设纵向层级延伸的指挥协调体系,强化上级机关对基层建设的督促指导。要求领导机关要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优化流程、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入手,既提高自身工作质量和效率,又帮助基层提升管理、服务和执法效能,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和纳税人负担。协调推进机制。完善各单位各部门共同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的责任体系,加强部门联动,形成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的合力。

紧密融合业务。现代化分局建设出发点是推动基层分局落实“一个确保、两个提高”总体要求和各项工作任务,涵盖了税收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地税业务的方方面面。要进一步发挥现代化分局建设对地税整体工作的推进作用,把征管业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完全整合到现代化分局建设平台之中,实现现代化分局建设与各项地税业务的紧密融合、无缝对接。防止就建设抓建设、建设与日常工作两张皮的倾向,引导和促进基层分局在抓地税日常工作中完成现代化分局建设,以现代化分局建设来促进各项地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