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时间:2022-07-04 04:25:04

导语:党史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史教育工作经验交流

中共地方支部旧址纪念馆是市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是省、市两级党员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馆以来,纪念馆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全方位、多形式地面向社会开展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喜闻乐见、注重实效的教育活动。几年来,共接待大、中、小院校学生20余万人次,使党史教育成为青少年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手段。

一、以阵地教育为主体,提高教育针对性和覆盖面

作为红色摇篮、文化园地、教育之家,多年来,纪念馆始终将青少年作为党史宣教的重点。

一是以党史教育为主线,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党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党史遗址特殊的宣传教育作用,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让青少年亲身感受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和坚持理想信念的精神。充分利用展厅系统全面的党史史料、照片、实物等教育题材,使广大青少年了解和认识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灿烂辉煌的成就史,感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小励志,为建设伟大的祖国发愤图强。同时,在具体细节上,我们结合青少年好奇心强的特点,编写了学生版讲解词,讲解过程中增加了情节性、趣味性的小故事,设立了互动环节,增强了展厅教育的吸引力,提高了教育效果;聘请小学生担任“红领巾志愿讲解员”进行现场讲解,达到了学习教育的目的,又树立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依托馆内图书展阅中心,收集和充实了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少儿读物,全部免费向学生开放,尤其是很多革命故事类的小人书、连环画,受到青少年的普遍欢迎。二是引入有效载体,增强党史教育的人生指引作用。为使党史教育能够更加深入有效的融入青少年的成长,成为从小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有益支撑,纪念馆将一些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引人纪念馆,如入学、入队、入团以及成人宣誓仪式等,借助这些学生成长的重要时刻,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党史教育对青少年人生的指引作用。三是吸纳特殊群体,不断拓展教育层面。在重视青少年教育主体的基础上,纪念馆还将特殊群体纳入教育范围。邀请聋哑智残学生进馆,与手语老师共同宣讲地方党史和革命精神;联合幼儿园家长“开放日”,使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从娃娃抓起;成立“新疆班学生业余党校”、“新市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回归绿洲---思想教育基地”,对少数民族、外来务工新市民和失足青少年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四是注重共创共建,建立教育长效机制。为了增强青少年教育的规范性和长效性,纪念馆先后与超银中学、平安二小、朝城路小学、66中、海大、青大、理工大、酒店管理学院等大、中、小不同院校共同创建了“德育实践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订了共建协议,共同探讨和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建立了青少年教育的长效机制。期间,海军潜艇学院还把每年新生的第一堂德育课搬进了纪念馆。近年来,纪念馆先后建立各级教育基地30余个,被授予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市首批“青少年道德实践示范基地”、“少先队魅力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社会课堂”等荣誉称号。

二、以主题教育为特色,深入挖掘教育结合点

为了进一步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纪念馆着力在主题教育上下功夫,使党史教育切合实际、富有特色、深入人心。

一是以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形成教育主线。纪念馆充分利用青年节、儿童节、“七一”和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联合学校以征文、演讲、朗诵、表演、歌唱、夏令营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贯穿全年的教育主线。如清明节,联合杭州路小学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网上献真情”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五四”青年节,与两新组织团员青年开展“追寻火红岁月、共励青春豪志”教育活动;“六一”,举办“队旗伴着党旗飘”主题活动;“七一”举办“红色记忆”演讲比赛;暑假期间,开展暑期“社会课堂”、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列活动,开展“英雄一生、尽善尽美”纪念王尽美逝世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二是以时事形势为重点,体现党史教育的时代特色。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和每年形势教育的需要,在主题活动中注重找准切入点,突出教育重点,反映教育热点。如结合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开展教育;结合雷锋纪念日,开展“雷锋精神伴我成长,革命传统育我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八荣八耻’助你我修身,光辉党史育少年成才”宣讲;在汶川地震救助活动中,制作了“四川·四方心手相连”抗震救灾图片展,开展“走近汶川”特别行动,组织近2万名小学生向灾区捐赠图书4万余册;奥帆赛期间,举办了“爱国福娃与红色旧址”展演,组织了“学党史、知荣辱、奥帆赛小主人在行动”等倡议活动,体现了党史爱国主义教育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特色。三是以整合社会资源为补充,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为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突破教育的单一性,纪念馆还注重挖掘社会力量,主动与宣传、教育、团委等部门联系,邀请抗战英雄、党史专家参与活动,借助“五老”队伍的力量,先后举办了“三代人同讲党史”、“情牵两代人、传递革命火种”等活动,不断丰富教育形式;积极调动和发挥家长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共同学党史”活动;同时,还针对大学生教育特点,协助大学聘请了政府领导担任社会实践导师,请学校选派义务讲解员到纪念馆进行实践锻炼,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近年来,纪念馆共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200余次,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工作经验160余次。

三、以“党史进校园”为突破,在转变教育模式上大胆创新

为了进一步转变教育模式,纪念馆大胆尝试了开放式、“无院墙式”的办馆模式,大力实施“走出去、走下去”战略,进一步扩大了党史教育的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一是实施送馆进学校。纪念馆将馆容馆貌、馆藏实物、图片以电子课件的形式制作了“电子微缩纪念馆”,带到学校进行现场讲解,真正实现了送馆进学校。先后在市内多所学校进行了宣讲,使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的融合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二是举办送讲进课堂。通过制作党史教育课件、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英雄担任党史教育指导员、成立“红领巾英模故事寻访团”,广泛开展“送讲进校园”活动。三是开展送展、送书进校园。通过制作党史图片展,设置流动展览,开展送展进校园。2009年,首次尝试在全市范围开展“预约送展”,通过新闻媒体公告、预约安排,先后在大中小院校及重要广场等进行了党史图片巡展。编印了爱国主义教育书籍《走近楷模》、《“迎奥运”文明礼仪手绘画册》,设置流动书架,免费向中小学生发放。

四、以基地建设和爱心服务为保障,夯实教育工作基础

多年来,纪念馆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强青少年教育服务体系和基地规范化建设。

一是成立了由馆长任组长、办公室、讲解员共同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完善的工作制度,分解量化,责任到人;实施青少年优先参观制度;制作了服务公示栏和温馨服务卡,对服务人员的姓名、照片进行公示,公开监督电话,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并方便及时联系、反馈意见。二是依托馆内图书展阅中心,不断收集和充实党史类少儿读物;不失时机的开展藏品征集活动,不断丰富馆藏内容,增添教育新亮点。下一步,在修缮改陈工作中,还将根据青少年特点不断更新和活跃教育内容。三是青少年教育成效显著。通过阵地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和党史进校园,许多学校、老师纷纷表示学生在开展和参与党史教育的过程中,爱党、爱国主义意识更强了,主动学习、自强自立的能动性更强了,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和感恩社会的情感也更加深刻了,许多青少年还制作了党史学习手抄报,记录了自己的感悟。我们还通过发放党史教育反馈表、征求意见表等形式,收集青少年对党史教育的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对青少年党史教育的需求和效果,使党史教育成为青少年教育有力支撑。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民心工程,作为青少年教育的骨干力量,纪念馆将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党史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关心下一代教育工作中,为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