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职能转型经验交流
时间:2022-04-06 10:46:00
导语:纪检监察职能转型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面对“转方式、调结构”这一重大任务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服务于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六个转变”,实现职能转型,更好地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反腐倡廉作用。
一、推进纪检监察思维方式转变,从思想境界上实现职能转型
为使纪检监察工作更加贴近政府中心工作,纪检监察人员思维必须实现三大转变。一是由封闭性思维向开放性思维转变,确保纪检监察工作视野更宽阔。在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同时,要落实好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的“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指示。真正做到:强化宗旨意识,以“党性”铸“党心”;坚持秉公用权,以“公心”赢“公信”;维护群众利益,以“民生”聚“民心”;树立亲民作风,以“求真”促“求实”。把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是否符合群众利益作为衡量用权的唯一标准;把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充分顺应人民群众的新关切、新期待,认真排查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二是由惯性思维向创新性思维转变,坚持用发展、深化、提升、创新工作思路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科学发展。既要坚持依法办案,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更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先行先试,支持和保护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积极性,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要紧扣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维护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进一步畅通民生渠道。真正做到:深入实际,提前介入“顺民意”;倾听民声,搞好接访“解民忧”;针对热点,快查速结“化民怨”;加强协调,解决问题“暖民心”;优化服务,畅通渠道“保民权”。三是由形而上学向辩证思维转变,积极运用辩证的方式和工作方法来谋划和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持续发展。要科学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既要依法依规,对涉及严重违法违规者要严格依法处理,又要对符合法律与政策,但在执行中出现偏差者提供纪检监察支持。通过思维方式的转变,促进境界的提升,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逐步培养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符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的新思路、新观念。
二、推进纪检监察用人方式转变,从基础保障上实现职能转型
今年是省、市、县、乡四级党政领导班子换届之年,给力配备各级纪检监察班子也尤为重要。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做到用人导向正确鲜明。要认真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牢牢把握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拔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把那些一心为民、埋头苦干、坚持原则、敢抓善管、为人正派、作风过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纪检监察工作上来,把那些长期在基层及生产一线特别是在条件艰苦、情况复杂、困难很多的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查案办案骨干选拔到纪检监察岗位上来。二要坚持统筹兼顾、优势互补,促进领导班子合理优化。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着眼于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严格把握人选标准和条件,进一步优化班子结构,既要考虑专业、能力结构上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工作阅历、工作经验上的互补性;既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要合理使用好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三要坚持发扬民主、科学决策,确保干部选任客观公正。要坚持民主测评、公推公选、把一批核查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问题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查案办案的行家里手选拔到纪检监察领导岗位上来,加大竞争性干部选拔力度,促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水平、上台阶。
三、推进纪检监察管理方式转变、从体制机制上实现职能转型
要创新纪检监察管理方式,从实行“三制”上强化职能管理。首先要实行机构编制统筹制。科学地整合纪检监察人力资源,成立纪工委和监察分局,将县直单位纪检监察在职书记、主任收编为纪检监察局统管,实行“以人定岗、以岗定责、划分区域、包片负责”的工作模式。牢固树立纪检监察“一盘棋”的思想,打破职能科室界限,对重点项目、重点行业实行“系统性”、“集约式”监督服务;加大纪检监察整合力度,解决职责交叉重叠问题,做到“五整合五统一”。即整合工作计划,统一工作目标;整合工作方案,统一工作内容;整合工作力量,统一组织实施;整合工作方式,统一内外管理;整合工作报告,统一成果利用。其次要实行效能服务一体制。加强行政交通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成立行政效能电子监察中心,对网上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统计分析、投诉处理和信息服务,促进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推广行政审批机构整建制进驻中心模式,实现职能部门“一个机构对外,一个部门履职,一枚印章审批”的目标。再次要实行标本兼治综合制。坚持一手抓综治腐败、一手抓教育整改,建立和完善惩治教育与整改落实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公安、法院、检察、审计、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纪检监察信息分析研究工作,构建“勤廉教育有载体、民主管理有规章、便民服务有平台、权力运行有监督”的廉政建设工作格局。
四、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方式转变,从发挥作用上实行职能转型
要不断探索符合地方发展和反腐倡廉特点的纪检监察方式方法。一是要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解决纪检监察工作超前意识不够的问题。当前尤其要注重“三性”。首先要提高敏锐性。要围绕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精神和贺国强同志在全国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讲话精神,把纪检监察工作紧密融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中去,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中心。其次要增强主动性。按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主动做好纪检监察对接服务工作,把力量凝聚到依法监督、执法为民上来;再次要强化前瞻性。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深入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和中纪委近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反腐倡廉建设步伐。二是要由“消耗型”向“效益型”转变,解决纪检监察工作效能不高的问题。要关注“热点”,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抓好中央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的贯彻落实,着力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民生的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要聚焦“难点”,保障改善民权。坚持两公开一监督制度,重点解决好工程建设、教育医疗、就业服务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要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解决纪检监察工作数量多质量低的问题。要不断探索符合基层实情的纪检监察工作方法,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积极推进计算机和电子网络办案服务,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各种惠民补贴、土地补贴、扶贫救灾、移民安置、擅自处置和侵吞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案件,严肃查处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案件,切实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
五、推进纪检监察服务关系转变,从调整结构上实行职能转型
要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认真做好纪检监察业务工作。首先要调整纪检监察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构关系,进一步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牢固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的中心意识,切实完善纪检监察工作整体布局,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与经济工作发展大局在指导思想上相一致,工作目标上相协调,工作部署上相呼应。其次要调整抓队伍建设和抓业务工作的结构关系,进一步提升反腐倡廉的务实意识。既着眼于促进中心工作,认真做好纪检监察干部的调整补充、优化组合工作,又要加强纪检监察业务骨干的培养建设工作,建设领军人才、业务骨干、后备力量人才库,形成纪检监察业务、科研、教育长效机制。再次要调整标本兼治与突出重点的结构关系,进一步提升惩防并举的意识。一是要加强监督检查,把握第一要务。始终把反腐倡廉工作与推进科学发展的整体思路同步考虑,把规范权力动作与创新监督制约机制同步要求,把健全纪检监察制度与完善法规同步实施,做到纪检监察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协调推进、同步发展;二是加强纠风治乱,促进公平正义。要不断深化纠风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解决公共服务行业、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损害群众和企业利益问题,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推逶扯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问题;三是加强执法监察,推进依法行政。要大力开展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的专项执法监察活动,加强对各职能部门行使权力的监督,防止行政审批权力滥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察,促进其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开展。
六、推进纪检监察风险防范转变,从自身建设上实行职能转型
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纪检监察风险,努力实现由事后查处向以事前预防为主转变。一要防范责任风险。严格落实办案组长和办案人员的岗位责任,加强现场监察的实时动态监管,做到各尽所能、各负其责、追究有源;要全面推行案件审理制,细化审理操作规范,坚持程序审理与内容审理相结合、过程审理与结果审理相结合;要强化案件信息的审核,确保报送的信息真实准确;要强化案件报告、处理决定和案件移送处理书等业务类文书的审理复核,确保查处案件事实清楚、定性准确、处理得当、程序规范。二要防范岗位风险。要积极建立岗位风险预警机制,推行风险岗位廉政管理,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各项廉政规定,切断与被查单位的经济联系,提高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三要防范素质落伍风险。要积极开展“查案大练兵、全面提素质”活动,着力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业务素质;要深入推进学习型纪检监察机关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工作效能、树立纪检监察机关新形象。
- 上一篇:刷卡缴税系统建立实施方案
- 下一篇:城市无车日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