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转变经验交流

时间:2022-03-16 04:25:00

导语:农业现代转变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现代转变经验交流

现代农业是依托资本、信息、人才、科技、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农业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业化为抓手,农业与其他产业日益融合,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及服务相互配套,具有经济、生态、文化多种功能的农业综合开发系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县立足农业县份实际,突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初步构建了根植于种植业,拓展于畜牧业,深化于加工流通业的效益型农业新格局,探索出一条符合县未来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一、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县地处高纬度旱作农业区,现有耕地236万亩,草原70万亩,林地65万亩,总人口46.6万,其中农业人口34万,是典型的农业县份。结合农业发展实际,我县以促农增收为核心,充分挖掘和发挥本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养、林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深入实施玉米高产创建,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我县粮食种植主要以玉米为主,全县年粮食播种面积在220万亩左右,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00万亩。立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们紧紧抓住全省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有利契机,突出发展玉米种植,深入实施了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工程,大力推广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先进生产技术,依靠科技促高产、提品质、增效益,重点打造了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基地,建设了5个国家级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在核心示范区的引带下,全县粮食总产不断增加。据测算,通过实施玉米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技术,可增加积温200℃左右,使玉米提前成熟10天左右,降低水份10%以上,与常规田种植玉米相比,亩增产达500斤左右,单价每斤高出0.1元,亩增纯效益可达300元左右。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1.38亿斤,是2003年3.9亿斤的5倍多,核心区最高玉米单产达到了1800斤。我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全县发展玉米高产创建面积100万亩,预计粮食总产可突破25亿斤,核心区最高单产可突破“吨粮田”,农民可实现收入12.5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土地产出效益。在依托高产创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进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我们把实施育苗移栽和棚室后期综合利用有机结合,通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重点在哈黑路沿线和围城乡镇发展以棚室蔬菜、瓜果种植为主的高效特色产业。全县共建大棚2570栋、温室113栋,总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带动蔬菜等经济作物总面积近10万亩,促农增收近6500万元。其中,温室可实现亩增收益18000元左右,大棚可实现亩增收益10000元左右。

三是着力加强畜牧养殖场区建设,促进畜牧业规模化发展。把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关节点,充分挖掘畜牧业增收潜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努力形成农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现有的废弃地和盐碱地等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区,引带全县畜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进而逐步实现人畜分离。目前,全县已建畜牧养殖场区157个,大场大户发展到942户。在畜牧养殖场区的拉动下,以奶牛、肉牛、生猪、白鹅为主导品种的畜禽饲养量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县畜禽总量已达到526.7万头(只),同比增长37.5%,其中:奶牛、生猪、肉牛、白鹅饲养量分别达到5.9万头、150.5万头、18.7万头、150万只,可实现牧业产值3.8亿元。我县被省里确定为奶牛、生猪发展重点县,动物防疫先进县。

四是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打造“绿色银行”。把林业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以创建平原绿化造林大县为目标,坚持“全民、全年、全方位”造林思路,充分挖掘造林宜林地块,突出发展多树种栽植和园林苗圃式育苗,做到针阔叶相结合、造林与育苗相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实现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全县年均造林绿化面积都在4万亩以上,在全市林业战线年终考评中,始终居于前列。今年,全县高标准建设生态园林屯400个,已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5430亩,是省、市下达任务的113.6%。我县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

二、整合资源,统筹兼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才能突破耕地和淡水短缺的约束,提高资源产出效率,才能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实现高产稳产。基于这一认识,我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把农业开发、国土、水利、农机等项目资金进行有机整合,集中捆绑,统一实施,加强了农业基础建设,提高了农业设施装备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点抓好抗旱水源井、高位水箱、小流域治理和地面拦蓄工程建设,努力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田、高产稳产田、高效优质田。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机电井1613眼,中小水库、小塘坝工程119座,可控制抗旱坐水种面积近160万亩。现有节灌设备1228台(套)。全县旱田灌溉面积43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万亩。

二是加强农机化建设。积极推进机耕、机种、机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鼓励农民购置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复式作业机等机具,提高农机具保有量,加快先进实用机具的推广应用。目前,全县拥有大型拖拉机355台,配套农机具总量710台,收获机械210台,中、小型拖拉机16109台,配套农具31638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总量2563台,畜牧饲料加工机械总量2010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6.62万千瓦。大力推广普及保护性耕作,机械深松整地,机械秸秆、根茬破碎还田,机械精量播种等新技术,全县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了84.2%。

三是加强农业开发。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实施农业开发。三年来,共争取中省资金8763万元,实施土地治理、大型农机合作社建设、多种经营、科技组装等项目。其中,建设棚室1205栋,新打机电井86眼。

三、强化培训,提高本领,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此,我县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提高农业的运行质量,推动农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关键点,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辐射能力。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职能,通过采取科技入户、开辟电视专栏、新型农民培训、园区示范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一是开展科技培训。采取群众“点菜”、部门“买单”等互动形式,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农村天地栏目,专门向农民讲授农业科普知识,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宣传新典型,指导农户科学化种植,通过举办田间博览会、召开现场会、科技下乡大蓬车等办法,加大标准化知识培训力度,增强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实施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能力,做到了每个农户都有1至2名标准化技术明白人。今年,全县共举办技术讲座500期次,培训人员10万人次全县推广应用先进农业新技术10项,累计推广面积达513多万亩(次),为加快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注重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指导乡镇农业推广站从农业服务中心剥离出来独立建站,逐步完善硬件建设,为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按照科技示范县项目建设要求,全县选聘100名县乡优秀科技人员联乡带户,与承包户签定保产增产协议,使高产田建到屯,真正把农技人员与产业联在一起、与项目联在一起、与园区联在一起。

三是强化园区示范。以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采取试验示范、引带推广和普及应用等综合方式,大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通过干部引带,农民入股,合作经营等模式,每个乡镇都规划建成了一个单元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效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四、创新模式,活化机制,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

现代经营形式的不断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县着重从合作组织建设、集中规模经营、龙头企业牵动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一是扶持组建各类合作社。按照政府主导、自愿协作、强化服务的工作思路,组织引导乡村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组建农村合作组织,密切产加销链条,为农民生产、销售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建立起覆盖农村主导产业的合作经济组织群体,使农民增收致富有目标计划,有组织带领,有主导产业,有技术指导,有经营保障。在经营模式上,重点成立实体型合作组织,与村集体脱钩,按照企业化的组织手段和管理方式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在组建形式上,重点以乡村组织牵头型、股份合作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引带型为主。目前,全县已在工商部门注册合作社421个。特别是2009年以来,我们成功组建了三个千万元以上的大型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其中青宾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2400万元,占地5万平方米,现农机装备已陆续到位,场、库、棚基础正在建设中。兴龙海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农机装备已全部到位投入生产,场库棚建设已基本就绪。永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3000万元,选址在县德胜乡永安村,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农机装备陆续到位,土建工程,正在建设中。大型合作社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县的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迈进。

二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土地的规模集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基于此,我县以加强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和牵动点,采取土地租赁,反租倒包,大户承包等形式,鼓励引导农民流转土地,实行集中规模经营,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县城及镇所在地集中,发展劳务经济,从事多种经营,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止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6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8.4%。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6.6万人,实现收入3.3亿元。

三是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突出强化龙头企业,对发展壮大农业农村经济的引领作用,立足我县玉米、畜牧、林木等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推经济快速发展。通过辟建玉米产品加工单元区、物流工贸企业单元园、畜牧产业示范单元区和轻工产业单元区,搭建了农业招商平台,吸引域外资金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入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目前,四个功能单元区已入驻企业达45户。在玉米产业方面,重点围绕龙凤玉米、昊天生化等企业,争取新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打造企业集群。在畜牧产业方面,重点围绕奶牛、肉牛、生猪基地建设,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引进蒙牛、飞鹤、完达山、宾西牛业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在林木产业方面,引导富森木业与大型知名企业联合联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由单板加工向多层板加工、家具制造等方向转变。